大学语文绪论(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52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语文课件1(第一到第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针对方言来说的,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
广义的解释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和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区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功能上: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汉民族全体成员服务。
(三)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 / 3口语是基础,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依据;而书面语对口语的统一和发展又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也叫作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之后,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汇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作用。
《新编大学语文教案》第一讲绪论应用文一、写作的定义狭义观点:文学文体的写作。
广义观点:文学文体的写作与应用文体的写作。
定义:写作就是用语言来表达二、思考题:中小学写作与大学写作的关系?联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更高层次的提升。
区别:大学的写作更注重实用性和系统性。
三、写作的分类1、文学文体的写作: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2、应用文体的写作:党政公务文书,普通应用文书。
四、应用文写作的定义定义:是应用写作的文字表现形态。
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或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的实用性文章。
五、应用文写作的特点1、实用性这是应用文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区别于文学作品和其它文体的主要标志。
举例:作为法院工作人员,上级派你去调查一起交通事故,你所写的文字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或用于上级领导审阅,或用于备档,或用于开庭用,等等。
2、真实性文学作品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应用文写作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有根有据。
真实性的表现:5W+1H,即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反面举例:广州西瓜注水事件;北京纸包子事件。
一方面,应用文写作的阅读对象有极强的针对性,如上例中,读者就应当是法院的上级领导;如你去求职,你的求职信、简历的读者就是单位人事部的干部,等等。
一方面,日常的写作则不是这样,如刘若英的歌曲《后来》,可称作是优美的歌曲,《后来》问世后,旋即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主要原因是:歌声、歌词折射了普遍的人性,于是,社会各阶层、各年龄阶段的人都能体会,并且在心里产生共鸣。
4、权威性举例:市教育局下发的红头文件,这会影响市里各学校的发展;省教育厅下发的红头文件,则会影响全省的教育发展;如果是国家教育部的文件,即会对全国教育工作产生广泛的影响。
5、格式的稳定性格式,如果被大家接受,约定俗成,就成为惯用格式;如果格式被法定固化,就称为规范格式。
大学语文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关于课程与教材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大学语文》是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将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特点、学生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继续接受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塑造高尚的人格。
课程开设的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
能够比较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够利用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鉴赏能力。
掌握一定的文化及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
4、提高写作能力。
能规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掌握各类文章的文体特点,能写作规范的议论文,具有较强的书面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实行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及教材内容,要突出检测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要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宽松的考试方式,力求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具体教学中,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要精讲细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能,通过其他人文选修课的辅助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教学上树立“人文语文观”。
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作品为范例,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