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损伤及预防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武术对练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和安全预防运动员在运动中出现损伤并不少见,武术对练中出现损伤的情况更为普遍。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在武术对练中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几大原因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各种损伤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
希望能对运动损伤起到有益的作用,为运动员的武术对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标签:武术对练运动损伤安全预防武术在中国传统运动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历史久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项目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拳、掌、腿法到刀、枪、棍、剑无一不是武术的精华,各门各派的功夫争相显彰。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在当今时代最能吸引国内外观众的是其精湛的表演项目。
作为武术项目节目之一的武术对练在观众中备受喜爱。
武术对练的表演人员其反应灵敏,动作刚强有力,节奏明显。
而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武术对练是对练者在进行的以搏斗场景为主的假设性的对抗练习。
虽然在时下的武术对练中,武术对练已经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其灵活性和攻击性都受到限制,但是演练人员还是可以利用武术动作进行徒手或者持各种武术兵器进行各种武术表演,这也就对武术表演项目人员在演练中的速度、动作质量及反应的灵敏上、双方的默契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武术对练演练中要求将表演逼真的效果突显出来,这也就要求演练人员自身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但是,在对练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损伤也伴随着运动对练频繁出现。
1 分析武术对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1.1 缺少准备活动或者没有充足的准备活动人体机能在没有进行强度大的负荷运动时,处于一种惰性状态之中,其机体内部的各项系统及器官的协调能力很差,大脑中中枢神经没有达到兴奋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人体各项机能的状态不适合进行武术对练这种节奏较快的运动。
因此如果在对练前不进行必须的准备活动,实属一种不科学的做法,进而造成各种程度的运动损害也是难以避免的。
除此之外,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的粘滞性及韧带的伸缩都处于一种低水平运动状态,关节灵活度不高,这些身体机能条件的限制使得肢体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引言武术套路是由一些类别风格各异的武术动作进行集合,其中包含攻击和防守的含义。
它是一套完整的演习,以进攻和防御为物质基础,根据进攻和防御共进退、动静态速度、刚度、柔度、弱度和现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进行编纂而成,它也被称为“套路运动”。
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比赛和练习时会做大幅度,难度高,对速度也有要求的运动,所以对身体的负荷是很大的,运动员稍不注意运动时的姿态与运动方法就会发生损伤。
于是,仔细观察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的过程并分析研究,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议一些预防性的手段,可以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赛水平,并减少损伤的发生。
1、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1.1、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武术套路常见的基础动作有很多,分为步型、手型、腿法和跳跃动作。
由此可见武术动作对全身都有涉及,这些动作对于准确度,力量,速度的要求都很高,在训练以及比赛时要求动作标准,所以有时候某些部位负荷大,易损伤。
如表演技术套路动作时基础步型交替,半蹲时间长,膝关节易损伤;飞踢和空翻动作落地时不稳,致使踝关节受伤。
1.2、武术套路的动作特点现代武术套路包括拳术和器械等多种分类,因为武术技术动作的特点,不仅要求技术动作美观新颖还要求高难度,在体能各方面对运动员的要求很高,所以往往在比赛和平时练习中受伤。
国家体育总局希望通过提高场地的弹性来减少受伤人数,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2、武术套路运动员易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2.1、皮肤擦伤皮肤擦伤是由于皮肤被粗糙的物体划伤所致。
比如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由于重心不稳而摔倒或器械与身体协调配合不好,导致器械触碰身体强度过大,造成擦伤。
常出现于手部、肩部等裸露部位。
在擦伤后一定要重视对擦伤部位进行消毒,避免擦伤部位感染。
2.2、肌肉拉伤及软组织挫伤肌肉的过分牵拉和迅速紧缩都非常容易致使肌肉的拉伤。
造成的原因有热身不充分、体质弱、场地太硬等,情节较严重会使关节脱位或者韧带断裂。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引言:武术是一项传统的中国体育项目,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武术运动员常常容易出现各种下肢运动损伤,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还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和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很多高校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时往往重视练习技术动作,而忽视了基础体能的训练。
缺乏良好的基础体能会导致肌肉力量不足,肌肉协调性差,以及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弹性和稳定性较低,容易出现损伤。
2. 错误的体位和运动技术高校武术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如果动作不准确或姿势不正确,很容易造成下肢的运动损伤。
跳跃动作中的错误着陆姿势、踢腿动作过度伸展等,都会增加下肢受伤的风险。
3. 缺乏足够的热身和拉伸在训练或比赛前,很多武术运动员往往忽视了热身和拉伸的重要性。
不充分的热身和拉伸会导致身体肌肉弹性降低,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容易发生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
4. 长时间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会导致肌肉疲劳,让运动员的身体处于不适当的负荷下,容易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
尤其是对于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跳跃动作的武术项目,如踢腿动作,运动员的下肢负荷更大,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5. 不合理的饮食和疲劳恢复饮食和睡眠是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足的睡眠会导致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增加下肢受伤的风险。
二、预防下肢运动损伤的措施1. 合理制定训练计划高校武术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基础体能的训练和技术动作的练习,并在训练时注意逐渐增加负荷。
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防止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疲劳。
2. 注意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姿势正确性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其动作准确、姿势正确。
运动员自身也应该注意排查和改正错误的技术动作,避免因动作不正确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武术训练损伤因素及防范武术训练是一项艰苦的体能和技术训练,旨在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然而,也有许多人在进行武术训练中受伤。
这篇文章将探讨武术训练损伤的原因,并提供防范建议。
一、训练误区许多武术学校的教练缺乏训练和教学经验,常常在教学中犯错。
许多新手被强迫做剧烈的运动和技巧练习,没有充分的准备和指导。
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扭伤等常见的运动伤害。
建议:选择一家有资质的武术学校,它们拥有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和专业的教学设备,可以提供适当的训练计划和指导,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
二、不良训练方法许多武术训练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技巧和姿势。
一些不良的训练方法,如过度拉伸、猛烈的打击或不正确的坐姿,都可能导致肌肉疲劳、韧带扭伤、筋骨损伤等。
建议:寻找一位有经验的教练,要求在学习各种技能和动作时,教练应该十分详细地解释和指导,确保每个步骤的正确执行,并特别注意那些易于伤害的技能。
必要时,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三、缺乏适当的保护设备许多武术训练者认为身体能够承受任何训练,并忽略了适当的保护设备。
例如,手套、护腿、头盔等可以有效地保护手、腿和头部免受打击等损伤。
建议:在进行武术练习时,穿上适合自己的保护设备,避免任何伤害的发生。
此外,在训练和比赛中,要随时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安全。
四、缺乏身体准备人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必须先进行身体准备,如进行热身运动、按摩、拉伸等,以避免突然的肌肉受伤或拉伤。
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武术训练的新手来说,这样的肌肉准备更加重要。
建议:在每次训练开始前,进行一定的身体准备,包括逐渐加强的热身运动、肌肉按摩和拉伸,以准备身体承受稍微剧烈的运动。
总之,如果想要进行健康有益的武术训练,必须注意防范因素,并选择经验丰富的教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保护好自己,学习正确认识和实践武术的训练方法,才能够在健康快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武术技能。
武术运动易损伤部位、损伤特点及成因与防范-武术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研究背景现如今,竞技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趋势发展,这促使武术运动中的创新高难度动作和指定动作成为武术运动发展的大趋势,然而上述问题对运动员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由此而来也加大了武术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
因此研究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寻找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于保证运动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等均有重大意义。
2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材料进行总结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 . 1 常见武术运动的易损伤部位与运动损伤特点武术散打运动的损伤大多为急性损伤,相比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较少。
同时,运动员的受伤部位较广泛,其中踝关节、头部、腰部及腿部等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足踝部位损伤大多发生在踢击动作或者是拧转动作的过程中;头面部损伤大多因对手踢打造成;手腕与小腿部位在散打比赛中是进攻主要使用的部位,因此受伤多因主动击打造成。
武术中的套路运动是全身非对称性运动,这促使运动员身体的多数部位都可能发生运动损伤,最容易出现损伤的是腰部、上肢和下肢。
腰部损伤在训练中较为常见,例如在武术动作腾空飞脚中,如果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就容易出现腰部或者椎间盘拉伤;在上下肢损伤中,人体的上肢和下肢的各个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是损伤的易发部位,例如在平常运动中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没有训练时集中精力,就比较容易导致各个关节和肌肉的拉伤。
3 . 2 武术运动损伤的致因3.2.1 与武术技术特有属性相关的因素3.2.1.1 武术运动的技击性和激烈性武术身为我国传统技击术,其中蕴含着博大的技击手段。
在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也促使武术在技击思想、理论特点等方面的丰富多彩,这外在表现为武术的技术形式的多样性,然而这也导致武术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分布面更加广泛。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摘要】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造成这些损伤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针对常见下肢运动损伤,我们分析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不当、肌肉疲劳、过度使用等因素。
在预防方面,我们提出了三项重要的措施:训练前准备工作、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以及恢复训练的重要性。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提高其训练效果。
在我们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为高校武术运动员的健康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训练前准备、科学训练安排、恢复训练、总结、展望未来调研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武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常常出现下肢运动损伤的情况,这些损伤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状态,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运动能力下降。
为了减少这些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深入研究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当前,关于高校武术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很多运动损伤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高校武术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通过探讨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安全性和效益,促进高校武术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运动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1.2 问题意义下好的预防措施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的下肢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成绩。
预防下肢运动损伤也能够减少运动员因受伤而导致的训练中断和比赛缺席,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持续发展。
研究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为高校武术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保障其身体健康与运动发展。
23作者简介:阎小乐(1991—),女,满,辽宁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套路运动员常见的腰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策略阎小乐 同济大学摘要:武术套路运动时身体损伤较为常见,其中以腰部损伤为最,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出现残疾情况。
文中通过分析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造成人体腰部损伤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预防策略,从而帮助运动员降低腰部损伤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武术套路;腰部损伤;预防策略体育锻炼是提升人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内武术作为主要体育锻炼方式之一,在训练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平时不注意,导致损伤过重,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现生命安全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做好武术套路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术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机能。
但训练过程中由于人体肌肉组织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性,因此稍有不慎,将会导致各类损伤情况的发生。
另外,随着人们对体育训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武术套路运动的强度也在不断攀升。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现象时有发生。
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运动损伤,已经成为武术训练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武术讨论运动中常见身体损伤分析(一)身体肌肉损伤武术套路运动中,运动人员不仅运动时间长,而且强度大,其韧带和肌肉一直遭受长期的拉扯,因此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
对于肌肉损伤的分类包括多种情况,如轻微损伤、韧带撕裂/断裂等。
日常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身体肌肉损伤较为常见,但损伤后若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增加运动员的痛苦和严重程度,因此需要提高重视。
(二)腰部损伤武术套路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就是腰部损伤。
在运动中出现的扭伤情况,严重时会影响运动人员的正常行走,最常见的就是韧带撕裂,表现为皮肤表层出现淤血、红肿等。
(三)腰肌劳损武术套路运动时存在运动量过分集中的情况,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出现损伤。
武术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一、引言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精深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升意志,更是一门极具文化内涵的艺术。
然而,随着人们对武术运动的热爱和追求逐渐增加,武术运动中的损伤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武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以及预防和处理这些损伤的有效方法。
二、武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在武术运动中,运动员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挫伤挫伤是武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或软组织受到不严重的力量作用而造成的损伤,常见于跌倒、撞击等情况下。
2. 扭伤扭伤是由于关节不正常扭转而引起的软组织受损,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等处,尤其在瞬间变化的动作中容易发生。
3.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受到不恰当的牵拉或过度使用而导致的肌肉纤维损伤,常见于高强度的训练或过度用力的情况下。
4. 骨折在武术运动中,尤其是搏击类运动,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且常见的损伤类型,需要及时处理和康复。
三、武术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为了减少武术运动中的损伤风险,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充分热身在进行武术训练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进行适当的拉伸操、有氧运动等,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频率,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3. 注意休息和恢复在进行高强度武术训练后,运动员需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让身体得以恢复到最佳状态,避免慢性损伤的产生。
4. 注意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和营养也是预防武术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应该注重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四、武术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当运动员在武术训练或比赛中出现损伤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损伤程度和加快康复:1. 冰敷对于急性挫伤、扭伤等损伤,可以采用冰敷的方法,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愈合。
2. 按摩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过程,但需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随着武术运动的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高校武术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常遭遇身体损伤。
其中特别是下肢损伤,占比相对较高。
本文将介绍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的下肢运动损伤,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下肢运动损伤1.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是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承受身体大部分重量和运动冲击力,因此易受严重损伤。
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和软骨磨损。
2.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数发生在踝关节的外侧。
扭伤时会出现肿胀和疼痛,甚至出现踝关节变形。
3.肌肉拉伤:下肢各大肌肉比较发达,肌肉拉伤常见于腿部,特别是大腿肌群。
运动时突然用力或过度用力,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热身,都会导致肌肉拉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高校武术运动员的下肢损伤往往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以下三点:1. 过度负荷:许多武术运动需要强大的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如果训练过度或者运动员身体不适宜运动量过大,都会导致肌肉和关节过度负荷,引发下肢损伤。
2.错误的姿势:许多武术运动需要良好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如果动作过程中姿势不正确,或者是落地时着地不稳定,都会给下肢带来极大的压力,引发损伤。
3.缺乏适当的热身和伸展:虽然武术训练要求运动员拥有高度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但很多时候运动员会忽略了适当的热身和伸展,这会导致肌肉僵硬和筋膜卡住,增加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下肢损伤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而言,以下几点很重要:1. 每日合理的训练计划: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和运动项目特点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平衡训练量和恢复时间。
2. 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运动员应该通过正确的训练技巧和姿势来避免下肢损伤,例如使用正确的着陆姿势和正确的脚部和腿部位置。
3. 适当的热身和肌肉拉伸:热身活动可以预热身体和肌肉,而肌肉拉伸可以帮助柔软肌肉和筋膜,减轻下肢损伤的风险。
4. 加强营养和休息:科学营养和适当的休息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取得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对减轻下肢损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原因及防治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武术运动损伤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散打爱好者和武术专修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常见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武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与原因。
知道了武术运动容易发生的损伤部位和发生原因能使武术运动员更好的预防各种常见运动损伤,从而能减少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次数,从而能提高技术含量、学习成绩和比赛能正常发挥。
关键词:武术运动;常见;部位;运动损伤;预防中图分类号:g8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57-02一、前言运动损伤,顾名思义就是参与体育运动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各类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会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武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
武术运动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强的全身性运动。
除了练习刀、枪、剑、棍不慎所致的外伤,练习者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发生损伤也是十分常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是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级散打爱好者和部分武术专修的学生,被调查的受伤人数占总专选人数的4/5,男子40人,女子5人,共45人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
三、结果与分析1、运动员易发生的损伤部位从表1中各部位损伤的发生数和发生损伤之间的构成比可以看出,其中膝部损伤为最多,其次是坐骨结节,再次是踝部、大腿前肌部、腰部、臀部等。
表1:各部位发生损伤的情况损伤部位损伤发生数构成比(%)膝部33 28.69坐骨结节 28 24.34踝部19 16.52大腿前肌部18 15.65腰部8 6.95臀部 5 4.34胫骨 2 1.73小腿部 1 0.86大拇指 1 0.68表2:运动损伤原因情况分析损伤原因损伤发生数构成比(%)准备活动不充分 35 35.35过度疲劳 17 17.17局部负荷量过大 16 16.16技术不正确14 14.14其他9 9.09注意力不集中 5 5.05赛前突破高难度动作 2 2.02身体素质不好或比赛负量太大 1 1.01表2中表明,学生武术训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共有33人次,占总损伤人数构成比的35.35%;其次是过度疲劳,共17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构成比的17.17%;再有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共1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构成比的16.16%;还有就是技术不正确,占总损伤人14人次,构成比的14.14%;注意力不集中5人次,占总损伤人数构成比的5.05%。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随着武术运动的日益流行,各大高校武术队伍也应运而生。
然而,武术运动员高频率的训练和比赛也增加了他们受伤的风险,尤其是下肢损伤。
本文将探讨高校武术运动员下肢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原因1. 运动训练不规范训练时存在动作不标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常常盲目地追求速度和难度,所以容易出现拔腿、倒立跳等高难度动作未能正确完成,导致膝盖屈曲过大、脚踝扭伤等损伤。
2. 器械使用不当武术训练器材多样,如悬挂绳索、倒立机等,使用不当会造成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部位的慢性损伤。
3. 疲劳过度长期高负荷的训练和比赛使得运动员体力透支,身体无法及时休整,加之姿势不正确,动作不规范,容易出现疲劳性肌肉酸痛、韧带扭伤等损伤。
4. 预防措施不足武术运动员为了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比赛中的难度动作,会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不当的落地姿势、着地落点不合理等,这些姿势和动作可能导致下肢肌肉、韧带、关节等损伤。
二、预防措施1. 术后恢复准确辨别运动员的训练误区,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建议在训练后立即进行相应的恢复训练。
使用武术训练器材时,必须遵守安全规范,正确使用器材,避免器材对下肢部位造成损伤。
训练中设立专项教练或辅助教练帮助运动员使用器材。
3. 加强身体的预防性训练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平衡等方面培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增加运动员的抗损伤能力。
预防性训练还包括跑步、步行、骑行、游泳等,此外建议在训练时添加适当的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力量和骨骼的稳定性。
4.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运动员的基本功技术训练,知道正确的技巧,避免错误操作,并逐步提高难度。
要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特征和不同的技术需求做到专业和定向训练。
总结,减少下肢运动损伤是一个全方面的工作,良好的训练、正确的技巧、合理的体育锻炼、恢复性训练、以及安全的竞技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建议每位从事武术运动的运动员都要重视这些措施,以保护自己健康,提升竞技成绩。
88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作者简介:徐大联(1997—),男,重庆万州人,大学本科,重庆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武术训练与运动康复。
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特点的机理分析与预防规避徐大联 重庆文理学院摘要:在武术套路运动中,针对损伤科学合理的预防规避策略对避免运动员受伤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通过采取良好的预防规避策略,不仅能够减少运动员遭受损伤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促使其身体素质实现切实的提升。
现阶段教练在开展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出现身体损伤的情况和原因具有清晰的了解,有意识地利用有效的预防规避策略避免运动员受到伤害。
对于开展不良的情况,教练应该加强对损伤特点的机理分析,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有效开展预防规避策略。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机理分析;预防规避基于武术套路运动损伤实际,有效地预防规避对减少运动员身体出现损伤具有重要影响。
结合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特点,科学良好的预防规避策略不仅促使运动员避免很多身体上的损伤,同时促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因此,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完善损伤预防规避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对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再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应的预防规避策略,促使运动员得到充分的保护。
一、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特点的机理分析第一,下肢损伤。
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基本都是由跑、跳、转等运动组成的。
然而当腾空跳起来在下落的瞬间,下肢从失重状态再到承受身体掉落下来那一瞬间的重力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缓冲,而身体掉落下来那一瞬间的重力能够达到原本体重的2到4倍左右。
因此,下肢在没有缓冲的情况下,不能接住腾空而下掉下来的重量,就很有可能造成下肢运动性损伤。
第二,疲劳损伤。
在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很多时候造成的损伤都是由于超负荷训练,导致身体无法接受如此大强度的运动,进而身体会产生极大的疲惫感。
而身体正处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感受不会太明显,一旦停下,就会呈现出疲劳损伤的症状。
对武术运发动运动损伤的研究对武术运发动运动损伤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武术运发动在训练、比赛中常发生的损伤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在武术运动中预防损伤的方法及损伤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武术运动损伤防治一、引言武术运动就其本质来看是将一定的技击思想和技击方法通过特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无论是展示技艺为主的套路运动还是以表达实战价值为主的散手运动或其他搏斗运动,其实都是将“踢、打、摔、拿〞等有实质技击内涵的动作,通过虚拟的战斗场景或在实战中表现出来。
这种技击搏斗的特性决定了武术运发动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和技术技能有关资料说明在练习“指定动作〞中受伤人数占70%。
如此高的比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研究武术运发动运动损伤常见部位的分布,寻找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做好治疗工作,对于保证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有效性,延长运发动的运动寿命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武术运动损伤的原因造成损伤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局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正确、专项素质差、意外及其他原因,通过对武术运发动访谈得知: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分布在局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这几方面。
其中受伤率最高的踝关节其主要原因是专项素质差和技术动作不正确,列第二的膝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负荷过大,列第三的腰肌也是因为局部负荷过大。
三、武术运动损伤的预防武术中的运动创伤,不是不可能防止,只要教练员和运发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是可以克服的。
〔一〕遵循运动训练的自动化训练体系运动技术等级的层次,对所产生损伤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随着技术等级的升高损伤有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也就是在训练初期严格遵循运动训练中自动化训练体系,不断磨合动作技术与身体素质的协调,这是减少受伤的一种好方法。
〔二〕根据损伤程度性质由于运发动运用极限的力度和速度,产生身体的合力并把力传导到拳面、脚底、脚背来打击对方,到达攻防成功的目的。
所以这些点面产生的急性损伤的比例很大。
武术运动常见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武术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武术一词来源于古人类之间自然搏击打斗方法的演变,由于人类生存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从而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和器械搏斗的技术演变。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就避免不了会有运动损伤的出现,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与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它作为运动医学临床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为运动医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展示了广泛的研究前景。
这里,仅从临床诊断及康复治疗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进展。
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高的全身性运动,近年来,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的迅速发展,竞技比赛日益激烈,使运动员在练习高难度动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机体损伤,这不仅影响了武术运动爱好者的正常锻炼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了运动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武术运动损伤常见部位的分布,寻找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对于保证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有效性和运动质量,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武术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分析概述运动损伤是指由于体育运动或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部位的损伤,运动损伤在武术运动中十分常见,只有充分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才能在武术运动和训练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受伤事故的发生。
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武术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了分析研究,李勇等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下肢受伤占66.5%,上肢受伤占27.6%,认为武术运动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以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发生几率最高,发生部位以踝关节、小腿、膝关节、腰及臂关节发生率最高.樊艺杰认为慢性腰肌劳损在腰伤中占62%,李伟等通过调查分析武术运动员100%都有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其中各部位的发生率由高向低排列顺序为踝80%、膝60%、腰肌53.3%、腕43.3%、大腿肌肉40%.李爱明等调查统计分析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别为肌肉韧带拉伤为68.8%,关节扭伤37.5%,软骨组织损伤25%,擦裂刺伤15.6%,挫伤21.9%.James F等认为在一些混合武术格斗中舌头和眉骨受伤率最大。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损伤及预防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了常见的武术套路运动损伤,并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等相关知识,从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和教学的视角对武术运动员及武术爱好者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伤后处理措施,使武术运动员充分认识运动损伤,提高防伤意识,减少和避免武术教学和训练中潜在的损伤,以此促进武术教学质量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武术运动训练和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损伤;预防办法
1前言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它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高的全身运动。
在当今武术推向世界之时,武术套路逐步向高、难、新、美的趋势发展,其动作要求幅度大、腾空高、速度快,难免会出现各种机体损伤。
2武术套路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
运动损伤即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
可分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即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伤口流出。
武术套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有擦伤、撕裂伤、切伤和刺伤等。
开放性损伤后,皮肤组织或粘膜的完整性已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外界相通。
这些损伤的共同特点是有出血现象和伤口。
因此在处理时要及
时止血和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另一类是闭合性损伤,即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如挫伤,人体某部位遭受一次较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其深部软组织的闭合性损伤。
如南拳套路中的腾空飞脚接单腿独立的动作,若落地时未经屈腿缓冲而是直腿着地,就可能会使膝关节过度背伸造成半月板挫伤;关节韧带扭伤,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运动,关节内外韧带受到过度的或猛烈的牵拉而造成的损伤。
在武术运动中最常见的是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
例如,运动员在练习跳跃动作像腾空飞脚、旋风脚时,落地不慎而引起的脚踝扭伤就属这类损伤;肌肉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
武术中常见的拉伤部位是大腿后群肌、大腿内收肌等。
软组织挫伤和关节韧带扭伤,伤后应立即制动,这是急救处理的关键。
然后进行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24-48h后可拆除包扎,行局部按摩、热敷和理疗,用活血化瘀、消肿的中药。
肌肉拉伤,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撕裂时,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或外敷新伤药,然后在能使肌肉松弛的位置固定休息,24h后可进行按摩、痛点药物注射、理疗等。
3武术套路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3.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预防意识
在平时武术训练中,损伤的发生常与运动员、教练员对运动损伤
的危害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伤观念,缺乏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有关。
忽视“循序渐进”这一科学训练原则,盲目地进行武术锻炼,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对立起来,使运动员、教练员不能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3.2科学合理地训练,防止运动损伤
3.2.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教学、训练及比赛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自主神经的惰性。
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利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2.2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不足,身体机能得不到超量恢复,而不能适应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量过大,超出了人体所能承载的身体负荷,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映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
因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循运动训练的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减少伤病的发生。
3.2.3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掌握不正确,在形成错误定型之后的反复训练过程中,
会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引起局部损伤的不断发生。
所以要注意在动作形成阶段,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使之合理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3.4加强易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联系,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
武术运动的易伤部位主要有肩、腰、踝、膝、腕关节等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因此必须注意加强训练,提高其柔韧性和灵活性,以达到柔而不软、硬而不僵、协调一致的动作要求。
例如,为了预防膝部损伤,就要注意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以稳定膝关节。
为预防大腿后侧肌群拉伤,在发展其肌肉力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肌后肌群的伸展性练习。
3.3加强自我保护
随着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技术动作的难度有所增加,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动作时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训练中,当重心不稳快摔倒时,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翻,切忌直臂撑地,以防手腕部或前臂骨折、脱位等损伤。
3.4营养和预防损伤
营养不良可以加大损伤的危险性。
糖供应不足,加大蛋白质、脂肪的分解,使蛋白质供应不足可导致肌肉损伤。
营养不良是大强度训练中肌肉拉伤的原因之一。
水不能及时补充可加大血液的粘稠性而造成肌肉损伤。
矿物质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矿物质的不足会影响骨的营养而加大其损伤的危险性。
4结论
充分认识武术套路中的运动损伤,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训练,并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对武术教学质量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都有一定的
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斌.运动损伤与预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文豹,徐光耀等.人体软组织损伤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陆耀飞.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4]运动医学教材小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