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提高武术竞技水平的训练方法分析
武术竞技水平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训练方法,包括基础技能的训练、技术细节的掌握、战术策略的制定、心理素质的培养等。
首先,基础技能的训练是提高武术竞技水平的基础。
这包括击打技术、防守技术、闪
避技术、脚法技术等基本技能的练习。
在训练中,应注重练习技术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尽
量避免出现不规范的击打姿势及动作。
其次,技术细节的掌握是提高武术竞技水平的关键。
在实际比赛中,对一些细节的掌
握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冲拳的节奏、身体的协调配合、腰腿发力等等都是训练中
需要注意的方面。
只有融会贯通,细微的动作才可能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再次,战术策略的制定是提高武术竞技水平的必要手段,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比赛的胜率。
制定好合适的应对策略,做好与对手的竞技交流,就能在比赛中具有更高的胜算。
最后,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武术竞技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
比如,心理抗压能力、
自信心、毅力等特点对于比赛时的发挥至关重要。
通过训练可以使选手对自己有深入的认识,减少心理问题对竞技表现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因素。
例如,领悟武术内在的精神,练习正确的呼吸
方法,适当的营养与休息,选择好的教练和队友,这些都是构成提高武术竞技水平多方面
的要素。
总之,提高武术竞技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过程,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运用以上训练
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比赛水平,以达到自己的理想。
武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摘要:核心力量训练是指运动员在进行武术运动训练过程中,利用身体核心部位的力量,对运动员的身体核心部位进行全面、有效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整体力量。
在武术运动项目中,核心部位包括人体脊柱两侧肌肉群、骨盆和髋关节等部位,这是武术运动中非常重要的部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问题。
在传统武术训练中,大部分是以单式为主,无法满足现代人对身体素质要求的高标准。
因此,需要对传统武术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武术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术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旨在促进我国武术运动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武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运动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首先,能够提升武术运动员的整体力量水平。
在武术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力量水平,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合理地运用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来完成武术动作。
因此,对武术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武术运动员的整体力量水平。
其次,能够有效提升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
在传统武术运动项目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进行了训练,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在传统武术运动中,运动员在进行动作时需要充分发挥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的力量和弹性。
然而,对身体核心部位进行训练时,会增加其负担。
如果没有充分发挥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的力量和弹性,就会导致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一、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前提条件第一,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例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差,耐力较弱,则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安排在一周内进行2次,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耐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武术动作技术、武术套路运动和武术基本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武术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一、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手段虽然各种不同力量素质均有其各自的练习手段,但力量素质训练也有一些共同的练习形式,现分述如下。
1.负重抗阻力练习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如运用杠铃、哑铃、壶铃等进行的练习。
2.对抗性练习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要相当,依靠双方不同肌肉群的相互对抗来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弓步对推手、双人弓步对拉手、坐姿双人静力对蹬腿等。
此练习既不需任何器械设备,又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
3.克服弹性阻力练习这种练习是利用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来发展力量素质。
如使用拉力器、使用握力器、拉橡皮条等。
4.克服自身体重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肢的远端支撑来完成的,能迫使肌体局部来承受体重,促使其力量得到发展,如引体向上、单腿蹲、倒立推起、纵跳等。
二、力量素质训练方法1.最大力量训练方法最大力量的增长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依靠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改善,二是增加肌肉体积,三是完善运动技巧。
发展最大力量最常用的手段是负重抗阻练习,其基本要求如下。
强度:负荷强度以负荷的重量为指标,通常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三分之二(即60%~80%)以上进行负荷练习,有基础或适应性较强的队员也可穿插负荷量为90%~100%的负荷练习。
重复的次数与组数: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与负荷强度有很大关系,负荷强度大,重复练习次数就少,反之就多。
发展最大力量以练习重复次数1~3次为宜,在多数情况下应采用8~12次的重复次数。
一般来讲,一次训练课可安排10~12组的练习,且练习的速度不宜过快,最重要的是要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练习。
组间间隙时间:一股每相邻两组间隙时间为3~5分钟,组间休息时可让队员做一些轻微的放松活动。
2.相对力量训练方法相对力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功能来实现的,其基本要求如下。
强度:负荷强度必须大,通常采用85%以上的强度,从而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以此来提高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水平。
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摘要】武术套路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力量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和表现。
本文旨在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以提升其竞技表现。
通过分析武术套路对运动员力量需求,可以明确训练的重点和方向。
接着,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和稳定性,从而有效支撑技术的表现。
内容及方法方面,训练需要结合不同的力量训练器械和动作,确保全面发展各个肌肉群。
训练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和比赛周期进行调整,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评估训练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专项力量训练策略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训练方法和评估体系。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力量需求分析、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计划、训练效果评估、重要性、研究方向、策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的研究相对不足。
虽然有关力量训练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但如何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有必要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以期为提高武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成绩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需求的分析,探讨专项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成绩中的重要性,并总结相应的训练内容、方法、计划以及评估策略,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以提升运动员的整体实力水平和比赛表现。
通过分析武术套路对运动员力量需求,探讨专项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将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以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持续提升力量水平。
最终,我们将评估这些专项力量训练策略的实际效果,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力量训练策略,提升他们在比赛中的竞争力和表现水平。
练武术如何进行力量方面的练习练武术如何进行力量方面的练习练习武术需要消耗很多的力量,那么练习武术的时候如何进行力量方面的.练习呢?下面店铺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您!1、仰卧转髋仰卧,小腿放在瑞士球上,髋、膝成90度。
整个练习过程中腹部肌肉收缩,慢慢地有控制地向一侧转动膝关节,然后腹部两侧的肌肉收缩使膝回到中间位置,对侧重复。
练习过程中髋关节保持与地面接触。
每侧重复10-20次/组。
2、肘撑俯桥趴在垫子上,前臂撑在垫子上,身体抬高,以前臂和脚趾支撑。
腹部收紧,背部平直,保持该姿势15-60秒/组。
变化:单腿后伸俯桥,以增加难度。
俯桥姿势,一腿抬高并保持1-2秒,换另一腿,每侧10-15次/组。
3、肘撑侧桥侧躺,肘在肩下方,身体抬高以同侧肘和脚支撑,躯干成一直线,保持该姿势15-60秒/组,换另一侧重复。
变化:单侧腿外展侧桥,以增加难度。
侧桥姿势,身体成一直线,上面的腿向上抬高至最高点保持1-2秒,放下,整个练习过程中躯干保持稳定。
每侧15-20次/组。
4、超人趴在垫子上,手臂和腿伸直。
肩后缩,腹部收紧,对侧手臂和腿抬高,同时髋保持与地面接触,保持3-5秒换对侧。
重复10-20次/组。
5、四足撑对侧手臂/腿抬高四足支撑,头颈部平直,膝90度。
臀部肌群、大腿后部肌群和腰部肌群收缩抬高一侧腿,同时抬高对侧手臂,练习过程中腰腹部收缩,背部保持平直。
每侧重复10-15次/组。
6、仰桥仰卧,髋、膝90度屈,两脚平放在垫子上,两手掌向下平放于身体两侧。
臀部肌肉和大腿后部肌肉收缩,慢慢抬高臀部,至躯干与大腿成一直线,保持3-5秒,整个练习过程中腹部肌肉一直保持收缩状态。
重复10-20次/组。
仰桥姿势,两脚交替抬离地面,每侧10-20次/组。
两脚放在平衡垫上进行仰桥练习,以增加难度。
7、实心球俄罗斯转体坐姿,身体成V形,双手胸前抱实心球。
躯干转向一侧,再转向另一侧,同时身体保持V形。
每侧重复15-20次/组。
练武术力量的练习是很重要的,掌握几个练力量的技巧,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注意这个变化,希望通过上面几个步骤的力量练习,能够让你更快地掌握武术的精华,因为练武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力量练习。
探究体校武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作者:郑雅恩来源:《体育风尚》2017年第04期摘要:在体校武术运动员当中,能够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力量,武术运动当中比较重要的武术运动素质,所以力量训练是武术日常训练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是探讨分析体校武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希望可以为体校武术训练活动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体校;武术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策略作为我国传统运动项目之一,武术运动在我国已经具备上千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武术动作不断提升技术动作的难度,并且不断对现有动作进行创新和改进,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体校武术运动员需要不断提升对自身发展的需求,特别体现在力量训练方面,该武术训练内容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笔者在体校武术训练当中已经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因此按照自身长期经验探索和研究体校武术运行员力量训练的具体措施和应用范围等。
一、体校武术运动员对力量的相关要求针对力量方面的需求,武术运动员主要表现在全身爆发力,上下肢力量以及腰腹力量方面。
由于武术套路技术具有特殊的动作结构,因此在力量方面也存在较多的特殊性要求。
在器械发力和拳术发力方面既需要借助力量因素,还需要具备技巧性力量,这就是武术力量的特殊性所在。
在武术技术动作当中存在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之对应的力量耐力,腰腹发力,下肢爆发力和上肢爆发力方面存在不同的要求。
在武术长拳当中,具有腾挪闪展,转折起伏,摔拿踢打等特点,为了实现以上技术动作,需要不断提升对下肢爆发力的要求。
武术拳法当中的南拳主要是手臂力量,该拳法的发力动作短促并且有力,主要是依靠上肢完成大多数的发力动作。
在武术器械动作当中主要是刀法动作,其刀法主要是挂,刺,砍,劈等。
在武术的枪术动作当中,枪法主要是拿,舞花和拦截等,在实际发力期间还需要与步法和身法进行结合,需要达到枪扎一条线。
以上武术动作都需要全面展现出用力和发力的一致性。
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武术套路运动员作为专项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力量水平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套路的完成和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成为了许多武术套路运动员关注的焦点。
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专门设计的力量训练策略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提升其竞技表现。
本文旨在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策略,深入剖析套路训练对力量的要求,介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强调核心训练的重要性,探讨灵敏度训练的策略,以及阐述柔韧性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可以为武术套路运动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力量训练指导,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策略,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套路训练对力量的要求,研究不同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技巧,探讨核心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灵敏度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武术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计划,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结合现代运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本研究旨在为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加系统和有效的指导,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推广。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武术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以实现他们在比赛和训练中的更好表现和成绩。
2. 正文2.1 套路训练对力量要求在武术套路训练中,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套路训练对力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套路动作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力量作为支撑。
一些高难度的腿部动作需要运动员有足够的腿部肌肉力量来完成,而一些手臂动作则需要足够的上肢力量来支撑和完成。
武术竞技套路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分析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内容丰富,融技击、健身、观赏娱乐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理论指导武术训练实践,以武术项目的特点为出发点,探讨武术套路科学的训练方法,旨在为武术套路训练走向科学化与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互联网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采访多名武术套路教练,运动训练学专家,就个别问题征询了专家的意见。
1.2.3观察法通过观摩武汉体院、广西师范大学等专业队训练情况,并结合历届全运会、全国武术锦标赛等武术套路竞赛的录像资料,发现并总结训练发展的整体趋势。
2结果与分析2.1力量训练的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支持2.1.1武术套路的技能特征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讲究全套动作的高质量,动作难度的高规格。
高质量地完成高难度动作,杜绝扣分点的出现,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身体控制能力。
现在试行的规则最明显的特点是难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以及器械的抛接难度)的高分值,并对难度动作进行了量化,确定难度等级和分值。
根据现今竞赛规则要求,每一个武术竞赛套路,都必须有一定的高难度动作。
如果没有很好的力量素质、时空判断能力和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就很难顺利完成这一难度动作。
无论是刀术、剑术、棍术等器械类套路项目长拳、太极、南拳。
都需要良好的力量为支撑,武术套路运动需要的力量素质不是绝对力量的大小,而是完成快速动作的爆发力,即速度力量素质的优劣。
这就需要在力量性训练中合理运用力量训练的各种手段。
2.1.2武术套路的生理生化因素特征分析套路运动中的拳、刀、枪、剑、棍等技术的比赛及训练时间约为90秒钟左右,在表演类项目中属于时间持续较长的运动,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保证机体长时间完成成套动作的能量需要。
40武术套路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探讨王武剑 山西省体操武术运动中心摘要:在武术套路的训练当中,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核心力量的训练课程不仅仅只是为了能够让学员们能够具有更加强健稳定的身体,同时也是让身体能够具有更强的专项力量,以便能够让学员们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能够提供更强更稳定的力量支撑。
因此本文主要对武术套路训练当中的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概念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其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出在进行这一个过程当中的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意义,并有效总结出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单位和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武术套路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研究当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的过程当中,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经常性的会发生不断的变化,情况如果比较严重的话还会使得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进而让运动员在这种不稳定的运动状态下无法充分发挥出他们本来应当具有的实力,无法在赛场之上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所以对运动员你采取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和以往的武术套路训练有所不同的是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当中会对运动员们的训练加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其中,并且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还会加入一些在二维或者三维的训练方案,有效地强化了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对于肌肉力量的有效支配,充分弥补以往传统训练当中对于腹肌和小肌肉力量群等的训练不足的问题。
所以本文将主要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分析,有效扩宽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和策略,为后续的武术套路训练核心力量的训练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支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次进行实验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来自体育学员的二十名男性的体育特长生,通过将这二十名学生进行随机的分为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A 组以及依然采取常规训练的B 组。
通过对这二十名学生进行两种模式训练过后的结果进行充分对比来探讨和研究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重要性和具体实验数据。
浅析竞技武术的体能训练方法竞技武术指高水平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个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
武术套路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
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要求在场上演练的时间一般在 1 分20 秒以上,动作数量在 50~70 个,中间含有高强度的跳跃类、平衡类、和跌扑类的难度动作,因此武术运动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的所有动作,优良的体能是武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1.竞技武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原则1.1体能训练系统性原则优良的体能是武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法宝,是运动员完美演练的保障。
运动员身体机能是在长期的重复训练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
因此,必须进行有计划、系统而长期的训练,它几乎贯穿于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始终。
1.2体能训练与技术动作特征相结合的原则武术运动中的体能训练是为更好的完成武术技术动作服务的。
体能训练只是手段,有效地完成套路演练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应当有明确的技术特点,体能训练只有与技术动作特征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其训练的目的。
所以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要充分与技术动作相结合,使优良的体能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发挥。
1.3力量耐力是核心的原则运动员身体的力量是其运动动力的源泉,力量耐力是运动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中高标准地完成套路的保证。
武术套路比赛中的各个难度动作能否高质量的完成都取决于运动员身体的力量耐力。
在力量训练之中,要重视全身各个肌肉力量的均衡同步发展与关键部位肌肉力量的提高,尤其是在运动员训练的早期要注意不要让局部肌肉最大力量超前发展,以保证在武术运动中身体各个部位力量发挥与技术表现的均衡性2.竞技武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2.1在技术训练中提高体能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类项目,技能训练占主导地位。
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徐飞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06期摘要:核心力量训练强调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控制,不同肌肉群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协调与力量之间的联系等。
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武术套路运动也不例外。
文章针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为例,首先针对核心力量概念、武术套路运动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进而围绕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展开详细探讨。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6-0058-02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的有益补充,也符合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趋势的要求。
经过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武术套路项目形成了丰富的训练方法,而核心力量训练则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结合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从而掌握一套提升自身素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相关问题展开详细探讨。
1概述1.1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一般而言,我们将核心力量定义为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力量[1]。
核心力量不仅仅决定着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更是人类进行体育运动的力量来源。
国内亦有学者将核心力量称之为功能训练。
“核心”是人体的中心环节,由腰、骨盆、髋关节共同构成的整体,由29块肌肉构成核心肌肉群,是人体发力的主要环节,主要起到传导力量、稳定重心的作用,是人体上下肢活动、用力的重要枢纽。
1.2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运动能力的作用在竞技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运动技术提供关键的支持作用。
针对专项运动技术,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肌肉协作水平和身体重心控制能力。
运动员必须具备核心稳定力量,通过核心稳定力量的改善形成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驾驭能力[2]。
Sport年 月总第 期20188191简析高校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力量训练措施王 帅,高 林(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摘 要:在高校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训练的过程中,应注重力量训练的方式,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并且促进训练方式的创新。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力量训练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以供参考。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力量训练;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8)08-046-02投稿日期:2018-07-01作者简介:王帅(1984—),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竞技武术套路在展示的过程中,讲究动静结合,“动若脱兔,静如松”,有着一定的节奏感。
难度动作是武术套路的关键点,也是其套路中的难点,这些动作的有效完成,是竞技比赛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在高校学生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训练的过程中,力量训练作为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应结合竞技武术的特点明确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做好训练负荷的控制,制订出完成的训练体系,使得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1 高校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中力量和速度的要求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对力量和速度有着特殊的要求,需具有良好的腰腹力及上下肢和全身的爆发力。
同时,竞技武术套路在技术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力量和速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力量能够提高速度,在力量上具有一定的技巧是武术发力的特殊性。
在竞技武术套路中,不同的套路对上下肢爆发力、腰腹发力等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武术套路中,长拳类的套路动作需要具有踢打摔拿、闪展腾挪、窜蹦跳跃和跌扑翻滚的特点,在这些套路动作中,对下肢的爆发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在各种套路难度动作完成时,需要不同的用力肌肉,并且多数是下肢用力完成。
在南拳中,则刚好相反,主要注重手臂的力量,发力时应短促有力,多数是由上肢完成的。
在器械类的武术套路中,刀术的动作主要以劈、砍、刺、撩等动作为主,而枪术中以拦、拿、扎、舞等动作为主,讲究发力和用力的协调。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措施探讨王靖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王立海枣庄市市中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摘要:在竞技武术中,武术套路作为比赛的核心,其动作质量、动作难度等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为了在竞技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在实践中完美地做出各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这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力量素质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在简要介绍力量素质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措施。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原则;训练措施所谓“力量素质”,指的是人体的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中对抗阻力的能力。
对于运动员来说,力量素质是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基础,也是人体位移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动作质量等,都要与现行竞技武术的比赛规则相符。
随着竞技武术比赛动作难度的提高,动作幅度的增加,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力量素质,才能应对各项套路动作,并在具体的比赛活动中创造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由此可见,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说,强化力量素质的训练,对于促进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力量素质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重要性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武术套路训练开始以竞技规则为导向进行训练。
在专业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为了在具体的比赛活动中获取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更加重视竞技武术套路中各类动作难度的加大、美观性等,在此背景下,传统力量素质的训练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对力量素质的训练方式进行创新,倾向于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等运动素质的训练,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更是人体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会直接影响运动员耐力、速度等其他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水平[1]。
因此,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说,强化力量素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摘要:随着时代的迁移和社会的进步,竞技武术套路的已经发展到高难美新都达到极限的地步,在同等情况下,稳的程度已经很大程度的决定着运动员的成绩。
同时随着现代训练地发展而不断的创新和变化,每一次训练方法的更新,都将带来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发展。
因而掌握竞技武术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益,提高运动成绩,而且也可促使教练员、运动员去创造更多、更好的训练方法。
关键字: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前言:武术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近几十年来,随着武术运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武术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体育大赛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而且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而对武术训练的各个方面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
1其中,作为取得优异武术运动成绩基础和关键环节的专项力量训练,就成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本文将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进行专门的分析和探讨。
1.研究背景1.1什么是核心力量核心(Core)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 ,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Ian Hasegawa 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 ,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2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核心区域是,在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构成骨盆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
1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上、下册) [ 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Isaacs LS. Comparison of the Vertec and Just Jump system for measuring height of vertical jump for young children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 1998 ,86 :659 - 663.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 ,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1.2中国传统功法中“核心力量”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中有一种理论叫“三节理论”,其中三节讲得就是人体核心区域的划分三节者,根中稍也身体立正两手上伸,则两臂为稍节,从头至臀为中节,自胯至足为根节;稍节又分三节:手腕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节又分三节:自头至主心骨为中节之稍节,从主心骨至脐为中节之中节,从脐至两臀为中节之根节根节又分三节:两脚腕为稍节,两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其中的根节就是人体的核心区域肩为根节:可沉肩发力,稳固进攻方向脐至两臀为中节之根节: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为全身重心之所在胯为根节:能敛臀坐胯身体稳固。
3通过对古今两种运动模式的对比,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都是将脐下(腰椎)臀(骨盆)胯(髋)关节周围区域作为核心区域,这一点没有争议。
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功法还将肩关节区域也定为核心区域。
它同样具备指出的: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的特征,可以成为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域。
1.3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与作用在大多数竞技运动中,身体始终处于非平衡状态的位移之中,人体在非平衡状态下,四肢通过核心部位肌肉产生和传递力量,核心部位是人体动力链的中间环节,如果核心部位的力量得到提高和巩固,身体的平衡能力、稳定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4作用一:稳定脊柱和骨盆核心区域就像是衔接上下半身的桥梁,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不但会影响四肢的动作,更负有控制全身姿势正确与否的重责。
作用二: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根据物理学关于转动力矩在封闭的个体中保持恒定的原理,下肢产生一个向前的转动力矩, 必然其他部位要产生一个相反的转动力矩,3郝晓光、刘定一著,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4王卫星、李海肖著,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作用三:提高能量输出核心肌群被视为一个盒子或者汽缸,腹部肌肉在前,背部和臀肌在后,横膈肌作为盖板,盆底肌和环绕髋部的肌肉群为盒底。
作用四: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和控制能力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躯干能够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的应力也能够随之减小,由此肢体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更加协调的技术动作。
作用五: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这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
1.4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虽然武术竞赛规则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有这直接的影响,但是我认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仍然还要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下去。
高是指水平高,技术高,功夫高。
而难是指动作难度大,在符合武术攻防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最求难度。
美是指武术套路的艺术性,要有更吸引人们观看的价值,还应在表演中赋予其文化底蕴。
最后新指的是创新,包括套路的创新,服装的创新,训练方法的创新,编排的创新等,这些才创新能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5但是随着制定动作的出现,使得运动员的竞争中又多了多于稳定性的考量。
使得运动在技术、难度、创新上都相等的情况下,稳字成了最后决定名次的关键。
同时稳字应该是竞技体育的特点之一,只有“高、难、新”但是发挥不稳定,美就无法谈起。
所以我们定义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应该是“高、难、美、新”加“稳”字,即“高、难、美、新、稳”五个方面。
3.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特点与核心力量的关系上面提到我们定义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是加入了“稳”字,成为“高、难、美、新、稳”。
稳的关键是人体的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运动机能之一,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5朱东著,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探微【M】,第三章58页,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1实践中武术套路运动员在空中要完成各种高难度的翻腾及旋转动作,人体在空中完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要完成转体、翻腾等诸多动作,强大的核心力量是保证运动员空中动作的完成及姿态维持的重要基础,必须具备良好的核心区肌肉控制能力,因此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核心力量保证空中动作技术完成。
同时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完成空中动作后落地时都是通过两脚踝、膝、髋关节等合理弯曲来减缓压力负荷对人体的伤害并控制达到平衡,需要动员全身各器官和系统尤其是要以腰部力量进行“控腰”来维持身体平衡,即通过腰部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整体协调用力,来减小上体的晃动,调整重心使其控制在支撑面范围内保证落地动作的稳定性。
并且落地时要受到压缩和扭曲两种负荷,其中压缩负荷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倍左右,重心稍有不稳就会功亏一篑,不仅丢失金牌而且还会因为落地动作不正确造成运动损伤,落地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这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核心区力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上面体现的稳定性的要求,核心力量还能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多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运动员预防伤病的能力等。
4.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4.1基本要求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这是因为核心部位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参与工作的肌肉大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它们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
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训练也应该遵循“平衡一打破平衡一建立新平衡”的训练原则,训练结构从易到难,数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原则。
4.2传统练习法(1)卧虎功:是双拳双脚尖触地俯卧,屈肘至鼻尖接近地面,身体绷直成水平,坚持九次呼吸后快速推起,再直臂坚持九次呼吸后继续刚才动作,共九趟收功。
(2)信拳面壁功:面壁直立,入静调息,双脚平行,半蹲使脚尖膝关节鼻尖三尖挨着墙壁,双臂张开与地面平行,手心对着墙面但不接触墙,下蹲至大小腿折叠后开始蹲起,在下蹲和蹲起。
过程中三尖始终接触墙面下蹲时呼气,蹲起时吸气通过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提高核心稳定力的训练法(3)水中抗阻力训练:在水中进行踢腿移动奔跑训练,水的深度根据训练水平从没过膝盖到两乳逐渐升高为宜。
(4)一线穿: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中的软功内壮法,又名达摩渡江,俗称踩软绳分三步练法,一步:初为带铅飞驰,后为山上跳跃,簸箩上走沿其边二步:空悬细长之木系两端,在上行走三步:更木为绳,架于河上,能往来自如,则全功成矣(5)梅花桩:少林正宋七十二艺中的软功内壮法,属于轻身功夫的一种,是专门练习人身的敏捷及步法轻灵的功法为少林寺武僧经常练习的传统桩功之一木桩数量高度不等,根据水平高低逐渐增加,而且面积很小,人在上面以脚前掌踩踏,进行窜蹦跳跃的练习,久之身体稳定与灵活增强4.3非平衡性练习法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项目特点以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核心力量训练应该兼顾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为主。
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必须与其专项技术相结合,并且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这样才会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否则就变成一般性力量训练。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员落地动作特点,运动员应该在其他力量练习方法、手段情况下,加强以下方法和手段训练:(1)双腿(或单腿)膝关节力量练习:双腿站在气囊上,膝关节微曲,控制身体的平衡(左右腿交换练习)。
(2)平衡盘训练:平衡盘单腿站立蹲起、双脚站立蹲起、双脚站立负重蹲起。
椭圆球训练:双脚站立快速负重蹲起。
这个练习可以在进行一段核心力量训练后再做。
训练的量和强度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周期和所处阶段及个人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3)马步桩平衡:武术运动员用脚踩在圆形泡沫踏垫上,体重落到全脚掌上,当身体平衡稳定时,双臂伸直胸前抬起,屈膝下蹲成马步,保持上体正直,维持平衡稳定,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变化练习,也可踩在不稳定的半球状踏垫上练习此动作。
(4)单腿支撑半蹲练习:练习时单腿着地支撑,另一条腿缓慢前抬,支撑腿屈膝半蹲,维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变化。
练习:练习时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支撑面(如平衡板)上练习。
(5)后脚压球弓步练习:练习时身后放置健身球,将一腿后伸压在球上随后两腿屈膝下蹲成弓步状,用后脚背控制住球,双臂在胸前直臂抬起维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
也可以后脚压在板登上,前脚踩在泡沫踏垫上练习。
(6)控制身体平衡的练习:此类练习是锻炼运动员的肌肉本体感觉控制能力。
人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和无参照物的情况下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是依赖于核心肌群肌肉的控制。
如闭眼的双膝单腿站立蹲起的练习,就可以很好地锻炼核心肌群控制,维持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