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考点一】气温的变化一、气温的观测1.定义: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测定: ①工具:温度计;②测量次数:通常每天四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 时、8时、14时、20时。
3.平均气温:一般把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叫做日平均气温;同理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月平均气温;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年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和气温日较差(1)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气温的年变化和气温年较差(1)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重难点突破】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a. 判半球: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前后为北半球;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前后为南半球;b. 找极值。
即最热、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C. 看弯曲,析变化。
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的大小,分析气温的变化。
在气温日(年)变化图中,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日(年)变化越大。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半球北半球 南半球 海陆位置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值1月 2月 7月 8月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考点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2.等温线特点:同一条等温线,各点气温相同;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
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
3.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2)在同纬度地区,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梳理(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A. 0.6℃B. 0.06℃C. 6℃D. 60℃2.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 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 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3.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A. 高山上B. 高原地区C. 沿海地区D. 内陆地区4.暑假期间,一野外考察组对右侧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B.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C.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D.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2)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A.①地B.②地C.④地D.⑤地5.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6.当海拔500米的地方气温为28 ℃时,海拔4 500米的地方气温是( )A. 0 ℃B. 2 ℃C. 4 ℃D. 8 ℃7. 下图为等值线图,数值关系是a﹥b﹥c﹥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气温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
3.初步了解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难点: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气温是高还是低。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变化。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教师:阅读教材第72页,了解气温的含义及表示。
学生: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教师: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温度,符号表示问答法授课有利于学生快速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
为“°C”。
教师:阅读教材第73页“思与学”,了解气温的观测工具和地点。
学生: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一般放置在百叶箱内,距离地面约1.5米。
教师拓展: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内观测,可以减少风的流动对气温数据的影响,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
教师:观察教材第72页图4.7日平均气温示意,计算日平均气温。
看是否和右面的日平均气温相符。
学生:2时约为4°C,8时约为8°C,14时约为16°C,20时约为12°C。
日平均气温=(4+8+16+12)÷4=10°C。
计算日平均气温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理解能力,属于跨学科实践。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沅江市人和学校曾涌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月/年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3、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4、学会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2、通过小组互助和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通过读图与绘图,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气温变化曲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指导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1、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
2、气温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
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的目标、途径与方法。
1、学生结合时下气温与开学的气温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导入: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与开学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气温的改变感受相同吗?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夯实基础。
(一)、方法: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54,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
2、小组内互相检查自学思考题完成情况,组长安排好展示交流。
3、小组展示自学情况,一组展示,另一组评价。
评价要求为,一看声音是否洪亮,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表达是否准确。
(二)、自学思考题:
1、气温是指的温度,生活中,人们除了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还想了解、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测量一天的温度,一般测量四个时段的温度,使用放在百叶箱中测量,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办法是,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分别为8℃、15℃,11℃,6℃,该天的平均气温是。
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较差计算办法是。
5、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
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
南半球呢?气温的年较差计算办法是。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方法:
1、各组组长组织小组人员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并推选出你组由谁来展示。
2、每组展示一个探究题,其他组给予评价,评价标准与自主学习相同。
(二)、合作探究题
1、测得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该地这一年的平均气温是,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为了直观的表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一般采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来表示,读教材图3.11完成
(1)、该图纵坐标表示,每一格标度的气温差都,都是℃。
(2)、该图横坐标表示。
各测量时间在横坐标中是均匀排列的。
(3)、该图最高气温出现在时,为℃,最低气温出现在时,为℃,反映出气温日较差是。
3、为了直观的表示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一般采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来表示,读教材图3.12完成
(1)、该图纵坐标表示的是,横坐标表示的是。
说明该图表示的是气温变化曲线图。
(2)、该图横坐标与纵坐标垂直的交点表示的是各月的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为℃;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为℃,反映出气温年较差是。
四、巩固练习,学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认真阅读p54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完成活动1.
五、总结知识,提出疑问。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的疑问是。
3、教师质疑,拓展提高。
预设:
(1)、为什么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在午后两时,而不是人们常说的正午十二点?
(2)、同样接受太阳的热量,为什么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海洋与陆地出现的月份不同?
(3)、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图的形状会有不同吗?
六、达标检测
先独立完成,再由组长检查
1、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话,这说明当地气温的特点是()
A、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
D、年平均气温低
2、完成教材P55 2小题。
七、作业设置
《学法》一试身手与课后提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