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3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梳理(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A. 0.6℃B. 0.06℃C. 6℃D. 60℃2.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 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 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3.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A. 高山上B. 高原地区C. 沿海地区D. 内陆地区4.暑假期间,一野外考察组对右侧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B.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C.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D.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2)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A.①地B.②地C.④地D.⑤地5.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6.当海拔500米的地方气温为28 ℃时,海拔4 500米的地方气温是( )A. 0 ℃B. 2 ℃C. 4 ℃D. 8 ℃7. 下图为等值线图,数值关系是a﹥b﹥c﹥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分布规律,以及了解世界气温的最高和最低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2.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
3.气温的地形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因素图等。
2.案例:世界各地气温变化实例。
3.小组合作材料:气温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吗?”2.呈现(15分钟)呈现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和调查表,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提问:“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的变化?”4.巩固(10分钟)通过课件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
提问:“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温变化的呢?”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幅气温分布图,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8.板书(5分钟)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纬度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地形分布: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以上教案根据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编写,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