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328.01 KB
- 文档页数:9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气温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
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4. 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2. 难点:气温分布图的解读,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的特点。
3.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分布图、气象数据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2. 气温的记录与资料整理七、气温日变化与季节变化1. 气温日变化规律2. 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八、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4. 洋流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九、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十、气候变化与气温关系1. 气候变化的原因2. 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十一、生活中的气温现象1. 城市热岛效应2. 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3.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十二、气温与人类活动1. 气温对农业的影响2. 气温对健康的影响3. 气温对交通的影响十三、气温变化的应对措施1. 节能减排2. 适应气候变化3. 保护生态环境十四、拓展与实践1. 收集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分析其分布特点。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的实际情况。
十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学生对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3. 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气温现象的能力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学会正确记录和整理气温数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地理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为今后学习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变化与分布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气温变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讲解法:对于抽象的知识点,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素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展示气温变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2.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及其影响;3.掌握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气温的表示方法和计量单位;2.理解气温变化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气温和温带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所产生的热量,通常表示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温带是一个气候区域,其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在0℃至20℃之间。
世界上的大部分人类定居点都处于温带区域中。
2. 气温的变化原因气温的变化直接受到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因素也不同。
3. 气温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变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经度:随着经度从东向西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在同一地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高度: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气候: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不同气候对气温的影响也不同。
4. 中国气温分布特点中国气温分布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东部沿海地区气温较为温和•西部各地区气温较低•靠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较高•气温在北纬20度附近的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四、教学活动1.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并观察气温的变化。
了解气温的计量单位、表示方法及变化原因。
2. 观察观察中国气温分布图,了解中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讨论学生们就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悟。
五、作业布置布置调查作业:要求学生们到室外或室内测量不同位置的气温,并分析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价1.学生们能够理解什么是气温及其计量单位、表示方法等;2.学生们能够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学生们能够掌握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
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用。
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的活动。
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3.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
温度计使用方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温度计么
时间?
4.一天观测几次?什
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观测的次数及时间(2)日平均的计算方法。
观察思考一下问题: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 5.(1)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
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变化 ? ( 2)最高温、最低温多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少?出现在何时?
5.如何来表示所观测到的气温资(3)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
料呢?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差思考回答6.绘制年气温
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变化曲线图
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1)根据课件显示分组讨论
念。
“早穿皮袄午穿纱”分(2)分析总结读图方法
析 6.一年当中气温的变化又是
如何表示的呢?
(1)引导学生绘制,并总结评
价)引导学生读四幅不同温度带
2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的气温曲线图,并总结读图方法。
承转:
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只能反映某地随时间的气温变化规律,而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某个区域,甚至全球的气温变化规律,那又该如何表示一定区域内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二、气温的分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发给学生印有大量观测数.1 据的练习纸。
问:观察资料,规律是否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怎样做可以让规律体现得更清晰呢?.引导学生回顾各种不同地形特 2 征在等高线图中的体现,进而导入等温线图的分析,明确等温线的读图方法。
3.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组完成题目4.选作题目:你还能从图中看出哪些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1.观察数据,联想等高线等特点。
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
成平滑曲线2.对比分析,总结出等温线的分析方法)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有什. 3(1 么关系?(2)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3)南北半球哪个等温线更平直?
)用一句话总结世界年平均 4(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师引导:海陆交界部分弯曲、气温的分布规律。
4.在教师引等温线疏密变化)总结:最导下观察,继续探究--纬
突出的规律是什么?是由什么因度因素素
决定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气温逐渐降低板书:纬度因素
5.承转:如果只有纬度因素影响5.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气温气温分布,那等温线应该和纬线分布呢 ?海陆分布影响结果冬平行,可实际情况完全如此季:夏季:
吗引导学生分析一月和七6.对照世界地形图察看该处是何
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区域?总结出海拔高度与气温
气温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板的关系。
书:海陆分布
6.承转:投影显示世界年平均气
温图,所示地区与周围区域纬度
相同、海陆位置相似,气温却差
别非常大,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通过青藏高原、重庆峨眉山两个
具体事例总结出海拔高度对气温
的影响规律。
板书:地形
三、总结、练习、拓展.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生回顾总结气温的变化1.完成课件展示的表格完成课件展师生回顾总结气温的分布.2 练示的提纲思考、合作、探究习、拓展 3. 4 本课总结.本通过种太阳问题的讨论,感知世节课我们了解了气温在时间和空界多样性的美丽,认识地球气温对间上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于人类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人地了是哪些因素在影响这种规律,关系理念。
但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现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