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微生物检测实验质量控制

纺织品微生物检测实验质量控制

纺织品微生物检测实验质量控制
纺织品微生物检测实验质量控制

纺织品微生物检测实验质量控制研究摘要:就纺织品领域而言,微生物相关指标的检测是从常规检测到功能性检测的一次跨越,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检测要求?纤检机构应借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单位的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增强自身纺织品微生物检测的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纤维机构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纺织品检测涉及微生物的标准主要有:《羽绒羽毛检验方法》( gb/t 10288—2003)?《抗菌针织品》( fz/t 73023—2006)?《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gb 18383—2007)?《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gb/t 23164—2008)?《抗菌毛巾》( fz /t62015—2009)等?检测的产品涵盖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填充物?抗菌针织品?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地毯?抗菌毛巾等?涉及的微生物

种类主要包括:嗜温性需氧菌?粪便链球菌?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作为纤检机构,应具备上述诸多标准的检测能力,最根本的是需形成科学?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

1、培养基

应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适合试验范围的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程序?培养基是指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形式的,含天然或合成成分,用于保证微生物繁殖或保持其活力的物质?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原材料与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河南科高辐射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原材料、中间品与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一、碱性电池隔膜通用检测项目与方法 本公司实验室可检测项目包括: 理化性能检测:面密度、厚度、紧度、吸液量、吸液速率、水溶失量、全交换容量、机械强度、热老化性能、碱损失量、碱氧化损失量、湿电阻、磺基交换容量及其他原材料检测项目。 电池性能检测:电池的初期容量、荷电性能、循环寿命检测。 1.隔膜产品检测 (1)面密度 定义:试样每平方米的质量。单位: g/m2。 检测方法一:将待测样平铺于玻璃板上,使用圆形取样器在幅宽方向均匀裁取至少5片。在感量0.0001g的电子天平上称量圆片的重量,数显数值乘以100,即为待测样面密度。 检测方法二:将待测样平铺于玻璃板上,沿纤维方向裁取100mm×25mm 的长条,横向左、中、右各裁一条。在感量0.0001g的电子天平上称量长条的重量,数显数值乘以400,即为待测样面密度。 (2)厚度 检测方法一:按面密度检测方法二裁取三条试样,用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对每个试样随机测5个点,记录所测厚度。 检测方法二:在所取试样幅宽方向(幅宽约1米),用螺旋测微器(又

称千分尺)对10个均匀分布的点位进行测量,记录所测厚度。

(3)紧度 定义:单位体积试样的质量。单位:g/cm 3 检测方法:按面密度检测方法二裁取三条试样,按照面密度和厚度的检测方法分别测定试样的面密度W 和平均厚度d ,按下式计算隔膜紧度(D)。 1000 ?=d W D 式中: W —面密度,单位为g/m 2 d —平均厚度,单位为mm D —紧度,单位为g/cm 3 (4)吸液量 定义:试样对一定浓度的KOH 溶液的吸收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单位:%。 检测方法:按面密度检测方法二裁取三条试样,称取试样原重,记为W 1。将试样浸入KOH 溶液中30min ,取出,悬空至15秒无液滴滴下,称取 试样此时重量,记为W 2。 吸液量%1001 12?-=W W W L 注:上述氢氧化钾溶液浓度,对于碱锰电池隔膜为40%;对于二次碱性电池隔膜,为30%。 (5)吸液速率 定义:一定浓度的KOH 溶液在电池隔膜中爬升25mm 所需的时间,单位: sec 。或者一定浓度的KOH 溶液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电池隔膜中所爬升的高度,单位为mm 。

浅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05-07T09:54:06.9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孙菡昕 [导读] 探讨并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孙菡昕 香坊区卫生监督所 150030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质控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检测报告,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实验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结论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in drinking water,and to put forward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from 2017 to December,960 microbiological tests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rom 1 to Decemb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test repor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and the targe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icrobial test of drinking water mainly include environmental factors,experimental equipment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microbial testing for drinking water.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microbial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生活飲用水与人类生活、健康息息相关,通过科学、有效的微生物检测,可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水处理符合标准[1]。然而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会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生活饮用水是微生物的载体,如果人饮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生活饮用水,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有效的质量检验控制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为检验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样本采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采集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水样采集、运输、储存等过程不受污染,且确保在采集4 h内进行检验,以免因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水样变化或污染。若当天不能检测,应冷藏4℃下,并于24 h内完成检测。 1.2.2材料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 5750—2006)要求[2],配制培养基并经121℃灭菌15 min。培养基制成平板以后,置于培养箱37℃培养24 h,若无菌落生长,证明培养基无菌,符合实验要求。将含有大肠埃希氏标准菌株的菌液接种在培养基上,若大肠埃希氏菌能够正常生长,证明培养基的成分能够满足细菌生长的条件,符合实验要求。 1.2.3实验仪器水浴箱、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等。 1.2.4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 5750—2006)要求,依据检验微生物类型,选择最适宜、最准确、最科学的实验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季节水样微生物检测情况 第一季度合格率最高为97.91%,第三季最低为83.33%。 2.2 不同存放时间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 存放24 h的水样菌落总数最多(13 MPN/100 mL),总大肠菌群也最多为(1.8×103)CFU/mL。 2.3 不同体积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 100 mL的水样菌落总数与总大肠菌群多于1 mL水样。 2.4 不同培养温度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 36℃为最适宜菌落为大肠菌群生长的温度。 3 讨论 3.1 影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因素 3.1.1环境因素通过以上分析认识到微生物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其操作环境必须在无菌环境进行。若无菌环境遭到破坏,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影响检验质量。 3.1.2实验设备因素由于实验设备长期使用,若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实验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特别是恒温培养箱,需要检定内部不同角落温度是否符合检测需求。细菌的培养温度对其生长效果影响极大。 3.1.3人为因素①若操作技术不规范,可能影响检测结果;②微生物样品被接收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检测,避免其遭到破坏或者发生变化。样品存放时间越长,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越高。③检测过程中取样体积、检测方法和标准限值的不同,检测结果可能出现不符合规律现象。 3.2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3.2.1控制实验环境加强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依据实验实际需求和性质,检测环境采用超净工作台或洁净间,避免生活饮用水受到

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

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 1、本色棉纱线单纱强度、重量CV%、单强CV%、重量偏差、黑板条干、条干CV%、棉结粒数、棉杂粒数、捻系数、纱疵 2、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单纱强度、单纱强度CV%、黑板条干、棉结、纱疵、百米重量、纤维含量、百米重量偏差、重量CV%、捻系数、条干均匀度CV% 3、本色棉维混纺纱线品质指标、重量不匀、条干、棉杂、重量偏差、捻系数、纤维含量 4、本色中长涤粘混纺纱线单强、重量不匀、黑板偏差、捻系数 5、本色气流纺纱线单强、重量不匀、黑板偏差、棉杂、重量偏差、条干CV%、捻系数、捻度CV% 6、本色维纶纱线品质指标、重量不匀、黑板条干、重量偏差、捻系数 7、本色粘胶纤维纺纱线品质指标、重量不匀、黑板条干、重量偏差、捻系数 8、腈纶本色纱单强、单强CV%、百米重偏、黑板条干、捻系数 9、精梳绒线圈长、圈数、大绞重量、捻度偏差率、纹纱强力、起球、纤维含量、含油率、色牢度(耐光、耐洗、耐汗渍、耐水、耐摩擦)、外观 10、精梳毛针织绒线圈长、大绞重量、线密度偏差、线密度CV%、捻度不匀、起球、单纱强力、纤维含量、含油率、外观、色牢度(耐光、耐洗、耐汗渍、耐水、耐摩擦) 11、粗梳毛针织绒线线密度偏差率、重量不匀率、捻度偏差率、捻度不匀率、起球、单纱强力、含油率、纤维含量、外观、色牢度(耐光、耐洗、耐汗渍、耐水、耐摩擦)

12、精梳毛型针织绒线圈长偏差率、大绞重量偏差、线密度偏差、捻度不匀率、单纱强力、纤维含量、含油率、色牢度(耐光、耐洗、耐汗渍、耐水、耐摩擦)、外观 13、缝纫线支数、强力、捻度、皂洗、摩擦牢度、长度、结头、强力CV%、外观疵点 14、涤纶牵伸丝线密度(偏差、变异系数)、断裂强度、强度CV%、断裂伸长、伸长CV%、条干均匀度、沸水收缩率、染色均匀度、含油率 15、涤纶预取向丝线密度(偏差、变异系数)、断裂强度、强度CV%、断裂伸长、伸长CV%、条干均匀度、满筒率 16、涤纶低弹丝、网络丝线密度(偏差、变异系数)、断裂强度、强度CV%、断裂伸长、伸长CV%、沸水收缩、染色均匀度、卷曲收缩度、卷曲变异系数、卷曲稳定度、网络度、网络度CV% 17、锦纶长丝、弹力丝线密度(偏差、变异系数)、断裂强度、强度CV%、断裂伸长、伸长CV%、捻度、捻度CV%、沸水收缩、染色均匀性、收缩率、卷曲弹性率、卷曲收缩率、卷曲稳定度 18、丙纶牵伸丝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CV%、断裂强度、强度CV%、断裂伸长、伸长CV%、沸水收缩、含油率 19、丙纶弹力丝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CV%、断裂强度、强度CV%、断裂伸长率、伸长CV%、弹性恢复率、合股捻度 20、粘胶长丝干、湿断裂强度、干断裂伸长率、伸长CV%、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CV%、单丝根数偏差、残硫量、捻度CV%、染色均匀性 21、特种工业用锦纶丝根数、纤度偏差、纤度不匀率、强度不匀率、断裂率伸长率、捻度偏差、捻度不匀率、沸水收缩率、染色均匀性 22、本色棉布组织、幅宽、密度、断裂强度、外观、棉结疵点格率、棉杂疵点格率 23、印染棉布幅宽、密度、断裂强度、水洗尺寸变化、色牢度(耐光、耐洗、耐汗渍、耐水、耐摩擦) 24、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组织、幅宽、密度、断裂强度、棉结疵点格率、外观疵点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的探讨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应用统计技术分析检测过程中 的误差,控制与检测有关的各个环节,把检测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的始终。CNAS-CL10:2012《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提出明确的要求,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也应满足这一要求,本文从质量控制计划、空白试验、重复检测、比对、加标回收、实验室控制样品和质量控制图等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的内部质量控制方式进行探讨,以使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更具操作性。 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建立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一是可以确保并证明检测过程受控,二是可以有效开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价。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空白分析、重复检测、比对、加标和控制样品的分析,计划中还应包括内部质量控制频率、规定限值和超出规定限值时采取的措施。质量控制计划应覆盖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1]。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和程序,包括规定限值,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具体如表1所示。2 控制图 2.1 控制图概述 控制图由Walter Shewart博士于1924年首先提出,是用来评价和控制重复分析结果的统计学工具,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有详细介绍。控制图是给定的子组特性值(如子组平均值、子组极差等)与子组号对应的一种图形[2]。CNAS!CL10:2012要求实验室应使用控制图监控实验室能力(适用时)。 2.2 控制图的制作 以平均值控制图为例。选取一个含量稳定、样品基本均匀、便于保存的控制样,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连续测定n 次(一般可进行20~25次),设每x次进行2个平行样的测定,以平行样的平均值作为子组平均值,计算总体平均值X、标准差S,以X为中心线(CL),以X±2.659S为上下控制限(UCL、LCL)制作控制图。控制图可增加X±2S 为上下警戒限(UWL、LWL)。 2.3 控制图的分析 对制作的控制图,应观察和分析是否存在有GB/ T 4091—2001提及的质控点落在控制限以外、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偏差现象)、连续6点出现递增或递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 控制的探讨 The Discuss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Textile Laboratory Chemical Testing Field 文/戴福文汪少敏丁振华 摘要: 叙述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的内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介绍质量控制计划、空白试验、重复 检测、比对、加标回收、实验室控制样品和质量控制图等化学检测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结合纺织品化 学检测项目,提出内部质量控制的应用指南。 关键词: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内部质量控制;探讨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5-09-16T14:26:19.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杨再东 [导读] 贵州省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的主要手段。 杨再东 (贵州省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黎平 557300) 【摘要】随着我国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加深了对微生物的研究。微生物种类繁多,由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不胜枚举。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结果则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检测的措施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22-02 引言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的主要手段。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直接能够影响正常的实验工作的进度,因此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避免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对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包括多方面检验:全面的质量管理、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是相关部门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通过相互校准检验、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来进行对实验室检验微生物能力的验证;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采取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检验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1]。 1.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微生物的检验质量,通常是彻底消除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所谓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就是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用到的相关检验试剂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可以检测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并且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确保检测实验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对实验室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很重要。 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1)技术人员素质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保障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微生物学、医学以及生物学要有专业理论基础。当技术人员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以后,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微生物检验中。要严格训练技术人员的检验技术,以便于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应对实验中的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对检验对象进行认真检测,降低检测实验中的人为误差。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取岗位资格证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实验室要对技术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实验能力,让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此外由于该工作是精密工作,所以对于长期从事微生物实验的技术人员都要对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2]。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及设施 对微生物进行实验时要保证实验所用的各个仪器设备和设施都处于性能良好并和洁净程度达标的状态。实验室要对仪器设备以及设施定期进行定期检查校正,确保所使用的仪器性能都能达到检测标准。对不同的仪器设备和设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比如灭菌器,可以使用嗜热芽胞杆菌或者化学方法来测试灭菌效果,洁净室用平皿计数法等等[3]。 (3)检验方法的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方法必须经过相关行业鉴定之后才能使用。在没有可行性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具有权威性技术组织公布的文献或者与国家标准的科技文献中选取一个合理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要选择背景雄厚的厂家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选择,并且要对培养基进行感官、PH以及生物学指标检定,将被检培养基与相应细菌进行细菌生长率、菌落大小以及生长特征的检测,实验验证合格以后这个培养基才能使用。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做好培养基的配制的数量、分装情况、灭菌方法、无菌试验检查、配制时间、有效时间等的实验记录,在使用培养基的时候一定要在确认记录完全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使用[4]。 2.2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 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室间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每一个实验室都能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取两个或者更多的条件相同的实验室相互比较,比较每个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采用这样的方法对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进行评价。最后由上级质量控制中心的检验机构对实验室进行考核。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对比考核,是为了了解各个实验室的检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助于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技术水平。 3.总结 现阶段,我国不断的加强教育事业的建设,不断的学习研究新技术,逐渐将探索的对象由宏观物体拓展到了微观世界。而生物医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微生物是生物医学中最常见的生命体,也是疾病感染的根源。为此相关人员不断的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其中用于微

实习报告:纺织品检测实习报告

纺织品检测实习报告 由纺织服装系组织下,我们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二班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让我们充分认识纺织品检测所用到的设备仪器,了解我国纺织品检测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们将来走进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积极配合帮助我们的学习,从理论学习到思想学习都给于大力支持,使我们同学受益匪浅,车间工人师傅为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原理、生产工艺、使用方法,并鼓励我们大家动手实践操作。其间我们有幸听取了**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和公司技术顾问、全国纺织品仪器有名的专家**的报告,他们的报告不仅进行了技术指导,而且还进行了思想教育,使我得到全面发展、全面的学习。其次我们还在装配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简单的机件安装,并了解仪器内部的结构,这次实习对我们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实习目的:了解专业、认识设备、明知未来 (二)实习时间: XX-6-14~XX-6-20 (三)实习单位:**市电子有限公司 (四)实习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原料消耗国。由于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能力,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机械和纺织仪器的市场。也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纺织行业从纤维原料到纺纱、织布、印染、服装、或其他制成品的工艺流程很长,为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复杂、多环节的工艺流程中各个过程进

行在线检测和监控,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的二十年里,我国纺织仪器和在线检测、监控设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基本能满足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 在实习期间,我们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还听取了专家的讲座,加强了思想方面的认识学习,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外认识 首先,**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和我们举行座谈会,张总是一个讲话幽默风趣,工作干净利索、认真执着,和蔼可亲的老人,开始张总大致介绍了自己方方面面,讲述了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包括家庭、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等等。他的一番话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情商也是很重要的,现实中许多大学生为追求高学历努力提高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对于一个将来做贸易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甚至能够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张总还把自己多年经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教育我们先要从做人开始,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任何事情首先有一个正确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张总都是微笑的对待每一天,他在工作上一丝不苟、非常认真、非常热情。更令我惊奇的只是小学毕业,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特别是电脑。一个近七、八老人真正把电脑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他拼借能力是饭碗,工作上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好学的态度,从一个普通的员工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总体用一句话来概括张总“他是在玩事业、玩工作、玩人生”,努力培养自己人生的兴趣。 第二天,我们听取了**工程师的讲座,张工开始先为我们分析了专业发展趋势,使我们对专业有个充分的认识,然后具体的分析如今纺织检测的现状,总体还是弊大于利的,他具体分析了了三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纺织行业)纺织检测

纺织检测仪器 外观质量检测仪 用以检测纱条和印染织物的外观质量。外观质量通常指纱条条干、纱疵、印染织物的布面染色牢度等。检验纱条的条干均匀度和纱疵的方法有目光评比法、称重法和仪器法三种。目光评比法只需要简单的摇黑板仪。称重法使用半自动电子支数天平,能快速称出定长绞纱的支数,并打印出平均支数和支数不匀率。仪器法主要使用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 乌斯特(Uster)条干均匀度仪 用以测定棉条、粗纱和细纱的条干均匀度(图 4 )。仪器是根据纱条通 过电容极板间时电容量随纱条线密度变化而改变的原理设计的。这种仪器是 40 年代瑞士乌斯特公司研制成功的 , 后来逐步发展出各种型号。其中 B 型适用于棉、毛、人造棉和麻纱等短纤维纱条 ,C 型适用于化学纤维长丝和合成纤维纱条。早期的仪器能自动记录不匀率曲线,并能积分出纱条的平均差系数。 70 年代问世的仪器,检测效率较高,并能自动校正零点。 80 年代的仪器能自动调换管纱,自动调节平均值和自动打印出均方差系数或平均差系数。这种仪器还配有波谱仪,可画出纱条不匀波谱图,借以分析纱条不匀性质和不匀产生的原因;棉结、杂质仪可测定一定长度纱条内按规定大小决定的棉、毛纱线的棉结、杂质数。 印染织物染色牢度仪 用以检测印染织物经日晒、摩擦等作用后褪色的程度。大多是模仿印染织物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有日晒牢度仪、皂洗牢度仪、摩擦牢度仪、升华牢度仪等。染色牢度试验方法随仪器种类而不同。 编辑本段织物风格检测仪 检测织物某些物理机械性质来综合评定织物风格的仪器。织物风格广义上指织物在人的触觉和视觉官能上的反应;狭义仅指触觉而言,即通常所称的手感。织物风格也分价值风格和特性风格,价值风格是指服装的美学性和舒适性;特性风格又可分为单因素特性风格(如光滑、丰满、挺括等)和复因素特性风格(如毛型感、丝性感、麻型感等)。织物风格历来都靠手感和目测评定,这种方法现在仍占主要地位。 1930 年出现用悬臂梁法测定织物试样的弯曲长度和弯曲刚度,以此来表示织物的手感性质。到 50 年代,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是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二、课程沿革 从 2003年开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结合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结果,以企业对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重构了课程体系,把原课程中的公差、配合等知识融合到机械工程图绘制和产品测绘实训项目当中。按操作工、检验员等岗位对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实际要求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引入企业的产品、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按照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课程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2007年,《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被确立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8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对课程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作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是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为基础经系统化设计而确定的。《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作为其中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图样技术要求,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具备一定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前后课程有机衔接,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不可或缺的

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

江苏永昇空调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为加强产品在采购、生产制造、调试试验、包装出厂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质量、降低质量损失,特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的控制和检验流程进行统一化与程序化。 所有检验必须依据《产品检验调试规范》、《工艺文件》、标准、图纸、设备明细表、合同要求等。 一、外购、外协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外购、外协产品进司后堆放在待检区或指定区域,由经办人员对其数量、规格型号、外观质量、附件资料等进行自行检查、核对; 2、外购、外协产品经办人检查核对无误后填写送检单,要求准确、详细,涉及到专用物资应备注,连同图纸、设备明细表等相应文件一并递交检验员报检; 3、检验员按送检单内容,对外购、外协产品进行资料收集、质量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对质量检验状态进行标识,将检验结果在送检单上明确标注; 4、外购、外协产品经办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合格的办理进库手续。不合格的进行隔离并采取退货、更换、返工、维修等方法处理,自检合格后重新履行送检程序; 5、试用件的质量由质管部负责跟踪,并适时提供给供应部; 6、检验员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追溯; 7、仓库和其他任何使用方不得接受不合格的外购、外协产品。 二、钣金油漆车间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钣金油漆车间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图纸、技术说明等,全面、真实了解产品技术要求、外观颜色、防腐级别、装配构造等; 2、机架组的制作的底座、机架在拼装前对已氧化、锈蚀的材料进行磷化、除油、除锈处理,对于外形尺寸较小、无保温材料的可以制作成型后进行磷化、除油、除锈处理。做好后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 3、钣金组制作的框架、壳体、门板等下料、折边后需油漆的,进行自检、互检,检验员抽检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 4、承水盘、电控箱、安装板、壳体、门板等需外协镀锌、喷塑、发泡的,必须提前将应存在的马脚、接地柱、导线板、螺丝孔等全部制作好,做好后进行自检、互检,报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外协加工。风冷分体空调如因导线板、马脚等不能预先焊接好,应采用二次装配,试装后再外协; 5、钣金组制作的框架、壳体、门板等拼装时,隐蔽部位或以后防腐有困难的部位,必须预先做好防腐处理; 6、钣金组最终转序前进行自检、互检,所有产品的机组标识卡、部件标识卡要求填写完整、准确,经检验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序,并将流转卡传递到下道工序,质量记录交检验员保存。 7、所有工件、部件、机组油漆前,表面的油污、氧化层、锈蚀、焊渣、飞溅、锐边等必须清除干净,并得到质检员的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油漆过程中发现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图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为了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冀州市****玻璃钢防爆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经过实践摸索,创造了一整套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形成一个质量控制体系。为了让大家对我公司质量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我把这套体系介绍大家。 一、质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我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一是通过实时质量检测控制产品质量,二是通过质量报表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管理监督。 我公司制订了完善、详尽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度中对相关质量检测要素进行了规定,简介如下: 1、对原材料的检测。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原材料,难以生产 质量过硬的产品。我公司为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对所进原材料严格把 关,由技检部质检员、生产部质检员、采购员、库管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所 进材料进行联合检测,确保材料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2、对生产工序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生产过程是一个前后连接的过程,整个 过程中的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公司对每一个生产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把关。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我们采取四级质量检验制度,一级检验是由本工序工作人员对本工序产品进行产品检验,我们称为自检。自检不通过的产品不能流入下道工序。自检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道工序前由下道工序进行二级检验,再次把住质量关,我们称为互检。互检制度即可以避免自检过程中出现的自觉不自觉的自私行为,又可以增加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中,生产部设有专门的序检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跟踪检测,保证整个生产全局的质量稳定,这是第三级检验。第四级检验是在产品入库前由技检部质检员对产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控要求_百度文库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关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控要求 药物敏感试验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细菌的接种量, 试验稳定性, 培养基的质量和操作员的熟练程度等。培养基批号改变或质量差,及抗菌药物纸片在实验室操作和贮存过程中活性下降或失效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1. 药敏试验质控 按美国 CLSI/NCCLS规定, (1质控菌株应按标准方法与临床标本种分离菌同步进行药敏试验。 (2更换药物或培养基时必须用相应质控菌株测试; (3所有质控菌株在实行常规监控 (一周一次质控前应连续监测 30天。对每种药、每种菌, 30次试验种失控结果不能超过 3个。如果 30天监控结果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可转为一周一次质控的方法。只要抑菌环直径超出可接收范围都必须校正。当失控原因不明时,可用相应质控菌株连续监测 5天;每种菌对质控中每种抗菌药物同时测试 5个抑菌环,如果结果全部达到可接收范围,可恢复一周一次质控。 2. 其它室内质控试验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参考美国 CLIA88及 NCCLS 规定,并根据国情制定了药敏试验质量控制要求,三级医院类和二级医院类要求有所不同,规定如下: 1. 每个工作日必做质控(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 :过氧化氢酶,凝固酶,氧化酶, ?-内酰胺酶。 2. 每周必做质控:各类染色。 3. 需用时,带阳性对照做的项目:杆菌肽, ONPG , X 、 V 因子(二级医院类不要求。 4. 药敏试验质控:三级医院类跟药敏试验每日做,二级医院类每周做一次。 3.微生物自动系统质控

自动或半自动系统试剂, 当新仪器启用时、新批号试剂启用时、结果出现问题时都需要做质控,按照厂家说明书指定的标准菌株做相应试剂的质控。特别当新仪器启用时,操作不熟练不稳定,质控的频率应增加。 4、质控菌株的保存 1. 使用中的质控菌应贮存在胰大豆琼脂 (非苛养菌或营养丰富的巧克力琼脂斜面 (苛养菌 , 4-8℃保存,每周传代一次。 2. 长期贮存,可用 5%小牛血清肉汤, 10%胰大豆肉汤, 10%-15%甘油,脱纤维羊血或脱脂牛奶,于 -20℃甚至更低温度保存。应以不明显改变菌株原有的抗菌谱为标准。 3. 每次使用前应把菌株传代到相应的平皿上或使其获得单个菌落。 5、抗菌药物纸片的保存 密封包装置于 -20℃以下低温或超低温保存。常规使用纸片可从低温取出一周用量。 6. 接种菌液浓度准备 (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纸片扩散法:过夜培养的质控菌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0.5麦氏单位 ,菌量约 1×108 cfu/mL。稀释法:将菌液配制成 108用多头接种器或加样器在每一浓度梯度的肉汤或琼脂中加入菌悬液,使最终浓度达到:肉汤稀释法为 105 /mL,琼脂稀释法为 104 /点。 7. 贴抗菌药物纸片:每两个纸片中心距离不少于 24mm ,纸片一旦贴在某一位置上,不应变动位置。贴完纸片的平皿 15分钟后再置 35℃孵箱培养 16- 24小时。 8. 读数 :用游标卡尺量取抑菌环直径, 以没有肉眼可见生长物区域为抑菌圈边缘,极其细小菌落生长可以忽略不计。变形杆菌迁徙生长使抑菌环内生长的薄层菌可忽略不计。由于培养基内抗药成分使其对甲氧苄啶和磺胺异恶唑引起的细微生长,生长层小于 20%可忽略不计。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论文.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论文 2018-12-14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整体发展极为迅速,内部质量控制决定着对应纺织品化学检测项目整体品质效果。本课题将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进行一定分析探讨,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应用统计技术分析,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误差,将检测误差控制在允许区间内,使检测结果准确度能够得到保障。期间,结合《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纺织品化学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做全方位划分,确保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充分体现。 1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规划分析 构建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规划,来确保并证明整个检测过程受控性,以此有效开展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真实性的全面评价。这个过程中,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可从空白分析、重复检测、比对、加标、控制样品分析方面出发,对规划期间包含内部质量控制频率、规定限值、超出规定限值所采取措施做好标准设定,以对应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完全得以体现[1]。 2控制图的实现和运用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以控制图在体现时,先要明确控制图制作的`科学合理性,通常控制图制作按照平均值选取一个相对含量稳定、样品基本均匀、便于保存控制样为基础,来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连续N次的测定,通常整个测试次数可控制在22次左右,按照每X次进行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平行样平均值作为子组平均值,计算对应总体平均值X、标准差S,同时以X为中心线(CL)以X±2.659S为上下控制线(UCL、LCL)来做对应控制图制作,以此使整个控制图可靠性和专业性能够完全得到保障。对所制作控制图进行全面分析,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有GB/T4091―2001所提及质控点落在控制限外。这个过程中如果连续9点落在同一侧便存在偏差现象,而连续6点出现递增或递减,连续14点呈现相邻2点交替,即存在飘移现象,而连续3点中如果有2点落在控制图中心线同一侧警戒线外,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标准偏差外等现象,都表明检测期间存在异常。这时便要做全面分析,排除异常原因后重新进行对应检测,确保制作控制图质量能够完全达标。控制图运用作为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关键,在实际实践期间必须根据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2.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 2.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 方法和工具; 3.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 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4.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 应用。 能力目标:

1.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

力; 2.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 3.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 1.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2.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3.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 产规程; 4.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程先俊

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程先俊 发表时间:2018-05-18T11:21:36.1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程先俊 [导读] 摘要:我国作为经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国民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于微生物的检验疾控系统的要求也更高,疾控系统作为为行政、司法、社会公益活动、仲裁和经济贸易关系人提供有效的证明和依据,其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普洱市西盟县疾控中心 摘要:我国作为经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国民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于微生物的检验疾控系统的要求也更高,疾控系统作为为行政、司法、社会公益活动、仲裁和经济贸易关系人提供有效的证明和依据,其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目前我国对疾控系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疾控系统的高效精准性作为目前实验室检验的重要事务,能大大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促进疾控系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前言:目前,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造成环境的极大污染,各样的病毒微生物越来越多,所以对于人类、动植物来讲,各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冲击着整个社会环境。所以,我国对实验室微生物疾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检验结果高效精准的疾控系统对各项微生物的检测异常重要,对快速有效的找出解决疾病的办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疾控系统。 一、强化资质认定,全面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通常,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时,有许多复杂的步骤,例如: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日常管理、实验人员培训、消毒处理、报告输送试剂的要求、各种仪器要求和工作条件等等,这些每一步看似简单的事项都影响着检验的成功,如果每一步不按照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的结果就会或大或小的出现问题。在检验完成成功之后也并不代表实验就结束了,后续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手册要求来填写原始数据、检验报告的发放、实验室中每种仪器、试剂、培养基的使用步骤和方法等;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解决,对于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培养,完善全面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二、重视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检验队伍 一个优秀负责的实验室检验团队对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健全完善实验室各方面的设备时,提高整体检验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微生物检验具有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步骤复杂、手工操作和定性试验,所以,在检验工作人员进行试验之前要进行专业培训和实习操作,不能直接上岗工作,而且检验的工作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上岗之前,要对每位实习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允许其进入实验室工作。在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丝毫不能懈怠,对于实验室日常管理中,要制定相关条款,要求相应的时间段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人员给予惩罚,严重的可以辞退;对于表现优秀的也可以给予奖励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效促进检验试验的大力发展。 三、精心准备,切实做好实验前的质控 3.1检验方法的核实和确认 对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不能一直使用老旧的检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不定时的更新改变检验方法。但是,在每次使用新的检验方法之前,要对其精准性和准确性核实,不能贸然使用新的检验方法,通过取一定的样本进行实验得出一定的指标,在进行讨论看这个方法是否符合使用标准。 3.2环境设施的监控 环境设施的合理分配对微生物检验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实验每个区域放置的物品要有合理的安排,不能随拿随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检测实验具有促进作用。一个实验室的选择,首先要安排好每个区域要摆放的物品,对其进行相应的装饰,对于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和层流洁净室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做好环境设施的准备,离检测实验的成功就近了一步。 3.3培养基、试剂的监测 对于实验用到的培养基和试剂,必须选择三证齐全的供货商,切忌使用三无产品。在确定购买之前,可以根据外观、批号、选择性来初步判断物品的好坏,再根据具体的标准对比进一步选择需要购买的培养基和试剂。对于购买回来的实验物品必须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不能为了节省材料而使用过期商品,否则会对实验的结果精准性造成影响。每个培养基有与之对应的试剂相匹配,所以在实验时,不能随意使用培养基和试剂,同一批号一起使用。在配制培养基时,要标注好相应的记录,例如: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灭菌、分类、贴标等。 3.4仪器的监护和监测 对于实验的仪器,要进行定期养护和检查,精准的仪器才能带来准确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管理应该选择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定期记录以便查看。第一、冰箱的温度通常低于4℃,并定期清洁化化霜;第二、水浴箱温度在35℃-37℃;第三、对于称量天平、移液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等都要定期检验,合格后贴绿标识,方可使用。 四、扎实工作,重视实验中的质控和完善措施 实验的质量决定实验结果成功与否,所以,切实做好实验中的质量监测,针对不合格的事项要严格把关,规范实验步骤。在收到收样单后,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规范实行实验流程,阴性、阳性和空白对照是每次实验之前都必须进行的步骤,样品类型的不同也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每次实验都是一次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做到实验的完整和精准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对于检验人员的实验步骤:标本的编号、信息录入、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和审核等都要严格把关,要想做到每一步都不出错,只能是一步一步实行,每进行一步就仔细认真的分析和核实,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第一、对于送检单的核实检验人员一定不能忽视,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只有确保样品的合格对之后的工作才能安全进行;第二、样品检验时每一步的数据和现象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便于后面的检查;第三、对于检验报告单的签收要有专人负责运送,而且要做好交接记录,将所有原始记录保存归档便于查阅。 五、加强联系,充分发挥信息沟通的作用 目前,我国是一个信息化的大国,生活中每个问题都离不开信息沟通,在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技术上也是相同,顺畅的信息沟通为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