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27.79 KB
- 文档页数:2
甘露醇输注的注意事项甘露醇输注(Mannitol infusion)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和病情。
甘露醇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和降低颅内压等方式,起到促进尿液生成、防止血管凝聚及溃疡形成等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甘露醇输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以自行决定使用甘露醇。
因为甘露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只有在医生判断有必要使用并给予指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其次,使用甘露醇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肾功能。
甘露醇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患者患有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会影响甘露醇的排泄,增加药物在体内积聚的风险,从而导致甘露醇过量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肾功能。
此外,甘露醇输注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成分的变化,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出现不良的副作用。
此外,输注甘露醇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甘露醇可以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引起水分的移动,进而增加尿液的生成,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严重时甚至引起低血压和心脏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最后,甘露醇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
甘露醇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的移动,导致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发生变化,特别是钠离子的浓度可能发生改变,引起水盐平衡的紊乱。
因此,在输注甘露醇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测量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不平衡的情况,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甘露醇输注在临床上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是在使用前要检查患者的肾功能;三是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四是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
只有在严格控制这些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甘露醇的治疗作用,并减少不良的药物反应。
关注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3-03-05T12:58:42.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王晓伟[导读] 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的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
王晓伟(辽宁省朝阳中心医院药剂科辽宁朝阳 122000)【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75-02 甘露醇是单糖,属于脱水药,是非电解质类物质。
在体内不被代谢和吸收,无药理活性,但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改善患者病症,现就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加以阐述:1 临床应用1.1治疗颅内高血压该药绝大多数以原型自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
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运,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内压目的,其降颅压速度快,成为降脑压的首选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生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2在脑外伤中的应用甘露醇作为脱水剂取代了其他渗透性利尿剂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其对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代谢和其他对神经功能预后的作用,已得到科研和临床的验证。
由于甘露醇的高渗透性,很快在血液系统形成高渗透梯度,将脑神经细胞间液体脱出,经肾脏排泄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同时又有提高血容量的作用,所以可以间接提高CPP,增加CBF。
减少脑细胞坏死。
对脑外伤低血容量者应用甘露醇不是禁忌。
1.3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据马氏报道[1],口服甘露醇治疗胆道蛔虫46例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为:治疗组,腹痛发作时,口服20%甘露醇100~150ml(若30分钟腹痛无缓解可加服一次),同时口服左旋咪唑150mg(小儿按3~3.5mg/kg),不用任何解痉止痛药。
对照组,除口服左旋咪唑外,均需一至数种解痉镇痛药及酸性药物。
两组病例如有合并感染者,均加抗生素。
结果治疗组46例经上述治疗后30分钟腹痛明显缓解至消失者38例,其余8例按上述剂量重复一次,约5~6分钟6例腹痛消失,其余2例无效,有效率95.7%。
骨科精读骨科医生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最少要知道这八点!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甘露醇广泛应用于患者软组织创伤和骨折导致出现的局部组织疼痛、肿胀治疗中具有高效高渗脱水作用,不但能够提高患者尿量,减少水肿,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患肢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
对患者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在肾脏功能保护及自由基清除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骨折及骨折术后的水肿影响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严重时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妨碍骨折复位、固定及手术治疗,增加了骨筋膜综合症发生的危险,增加了局部伤口感染坏死的几率。
甘露醇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达到消肿及预防骨折后并发症的作用。
药理机制1、甘露醇的组织脱水作用: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组织含水量。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渗透压差,水分从组织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水肿、降低压力(尤其是颅内压、眼内压、脑水肿)的目的2、甘露醇的利尿作用:静注甘露醇约10~15min产生利尿作用,2~3h达高峰。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同时说明甘露醇对糖尿病患者无影响)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
甘露醇疗效发生快,作用持续时间长,每8g甘露醇可带出水分100ml,脱水、降颅压作用可靠确实。
用法用量为了骨折创伤后的组织消肿,根据相关文献、指南,甘露醇用量、频次的范围分别为0.25~1g/kg、q8h~q4h、总量约为1~2 g/kg/d,连续使用天数3~7d。
习惯上以0.5g/kg 为半量,1.0g/kg 为全量。
输入速度以10~15ml/min为宜,一般30~60min内滴完,适量调整。
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
一、甘露醇概述
甘露醇是一种天然的多糖衍生物,主要从玉米、大豆和高淀粉中分解
得到。
甘露醇具有多种活性,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降低血液胆固醇、抗血管紧张素受体等特性。
它在全球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临床
治疗中。
二、甘露醇临床应用
1.用于抗炎
甘露醇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炎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
关节炎、糖尿病性足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研究表明,甘露醇能够增加
炎性疾病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骨关节的功能。
2.用于抗氧化
甘露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于抗衰老和抗损伤。
它能够阻止自由基
的形成,增强细胞抵抗氧化的能力,避免细胞受到氧化损伤,从而延缓衰老。
研究表明,甘露醇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
时能够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病的发病率。
3.用于改善血管紧张素受体功能。
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临床应用广泛。
以下是甘露醇的临床应用指南。
1.适应症:甘露醇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急性肾衰竭:甘露醇可以通过增加尿液的渗透压,减轻肾脏负担,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
(2)高血压急症:甘露醇可以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减少体液负荷,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3)颅内压增高:甘露醇可以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降低血浆渗透压,减少血容量,降低颅内压,预防或改善脑水肿。
(4)急性肺水肿:甘露醇可以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减少肺组织内液体积聚,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肺功能。
2.用药剂量与途径:(1)成人剂量:通常剂量为0.5-1g/kg,缓慢静脉注射,一次性给药,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但总剂量不应超过250g/日。
(2)儿童剂量:通常剂量为0.5-1g/k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但总剂量不应超过100g/日。
(3)使用方法:甘露醇应以25%浓度注射液使用,每次剂量需加入相应量的葡萄糖溶液(如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为5-10ml甘露醇注射液+20-25ml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
3.注意事项:(1)应用前应核实病因,评估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血容量和电解负衡情况,必要时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2)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过高浓度的甘露醇,一般建议使用25%浓度。
(3)甘露醇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尿液排出量、血钠、电解负衡、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4)不宜与其他渗透性利尿剂(如甘油和异甘醇)合用,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用药应特别谨慎。
(6)对甘露醇过敏者禁用,对心功能不全、肺病严重或已出现脑疝征象的患者慎重使用。
4.不良反应:甘露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肺水肿等。
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高剂量使用甘露醇后,可能会导致颅内高压或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甘露醇的使用指南甘露醇是一种常见的人工甜味剂,非常适合需要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
它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将为您介绍甘露醇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一、甘露醇的用途甘露醇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的生产中,作为替代糖的甜味剂。
由于甘露醇具有相对较低的卡路里含量,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较小,常被推荐给糖尿病患者、减肥者和需要限制糖分摄入的人群。
二、甘露醇的使用方法1. 烹饪和烘焙:甘露醇可以替代部分或全部的砂糖来制作各种食品和糕点。
一般而言,1份砂糖可以用0.8份的甘露醇来代替。
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具有保湿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液体成分。
2. 饮料和咖啡:甘露醇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凉饮和热饮。
在制作凉饮时,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甘露醇,并充分搅拌均匀。
对于咖啡爱好者,甘露醇也是一种优秀的咖啡调味剂,可以在不添加糖的情况下增添甜味。
3. 液体药物配方:甘露醇的甜味和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添加剂。
许多药物制造商使用甘露醇作为液体药物的药味剂,提供更好的口感和易于接受性。
三、甘露醇的使用注意事项1. 适量使用:尽管甘露醇比砂糖的卡路里含量低,但过量摄入仍可能导致腹泻和消化不适。
因此,在使用甘露醇时,适量使用非常重要。
2. 对宠物的慎用:甘露醇对人类来说是安全的,但对部分动物如狗来说却有毒性。
狗摄入过量的甘露醇可能导致中毒,因此请务必将甘露醇制品远离您的宠物。
3. 不适用于某些疾病群体:尽管甘露醇适用于许多人群,但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群体,如甘露醇过敏者和严重肝病患者,应避免或咨询医生建议后再使用。
结语:甘露醇是一种理想的糖替代品,适用于很多人群。
在运用甘露醇时,请注意适量使用,并避免给宠物摄入。
对于特殊群体,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甘露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有所帮助。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什么是甘露醇?甘露醇,又称丸草疏,化学名称为山梨醇,是一种常见的可溶性糖醇。
甘露醇具有清凉爽口、不吸湿、不易结晶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等领域。
甘露醇的作用甘露醇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利尿作用:甘露醇是一种有效的利尿剂,能够增加尿液排泄,从而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废物。
2.清热解毒:甘露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3.降压作用:甘露醇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流动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4.缓解便秘:甘露醇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
5.镇痛作用:甘露醇具有镇痛效果,可用于缓解轻度头痛、牙痛等疼痛症状。
甘露醇的功能主治甘露醇的功能主治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应用:甘露醇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脑水肿等疾病。
由于其利尿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食品工业:甘露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保湿剂等。
与其他甜味剂相比,甘露醇具有低热值、不会引起血糖升高等优点,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3.医药工业: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药剂成分,在医药工业中被用于制备口服溶液、注射液、滴眼液等制剂。
它不仅可以起到溶解作用,还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保湿性。
4.化妆品:甘露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成分,常用于制作化妆水、面膜、身体乳液等产品。
它可以提供肌肤保湿、抗炎、舒缓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
5.工业应用:甘露醇在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制造涂料、纸张、树脂等产品。
其不吸湿、保湿等特性,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注意事项甘露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适量使用:使用甘露醇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造成不良反应。
2.孕妇和儿童慎用:孕妇和儿童慎用甘露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个人过敏:个别人群对甘露醇有过敏反应,使用前应进行皮肤测试,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常用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症:1.急性脑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降低脑内液体含量,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从而减轻颅内压力。
2.肺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肺血管内液体,改善肺泡间负压,从而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肺水肿液。
3.肾功能不全:甘露醇可通过增加肾小管腔内的溶质渗透压,增加尿液排出量,减轻肾小管和间质的水肿。
二、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剂量选择:- 急性脑水肿:初始剂量为0.2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 肺水肿:剂量为0.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病情调整剂量。
- 肾功能不全:剂量为0.25-0.5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心脏功能,如果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脏负荷过重的情况,应慎用甘露醇。
-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等,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对于存在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低钠血症、高渗透压症等情况的患者,慎用甘露醇或需要减少剂量。
-甘露醇溶液不稳定,需密闭保存,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三、药物相互作用:1.甘露醇与一些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改变。
临床应注意以下情况:-与镁剂同时使用可能增加甘露醇的利尿效果,需谨慎调整剂量。
-与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谨慎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压。
-静脉注射甘露醇时,不宜与碳酸氢盐类药物合用,以免发生沉淀。
四、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尿频、电解质紊乱等。
大剂量使用时,还可出现心律失常、高渗透压状态等严重不良反应。
2.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电解质水平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总结起来,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水肿情况。
甘露醇临床应用中常见的护理问题1、甘露醇除了降颅压和中毒病人导泻,还有哪些临床用途?①组织脱水药。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②降低眼内压。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眼内手术前准备。
③渗透性利尿药。
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④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
⑤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甘露醇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⑥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⑦术前肠道准备等。
2、甘露醇静滴时有什么要求?①静脉滴注时,护士必须巡视,严密观察滴注速度和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或需加压滴注者,必须严密监控,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②由于甘露醇滴速较快,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导致静脉变硬、闭塞等,要根据情况更换注射静脉部位或更换留置针。
③甘露醇遇冷易结晶,应用前应仔细检查。
甘露醇必须在无结晶情况下应用,若有结晶,必须溶解后才能使用;若静滴时出现结晶,应及时停止滴注,更换药物。
出现结晶后的方法①用温水浸泡,摇晃后化开。
②如果用量大的话让药剂科跟医院协商,设恒温箱,专门用于溶解甘露醇。
③也可要求甘露醇厂家送专用的加热袋,类似于暖手宝,一次可以放进间5-6袋,温度不会很高,很方便。
3、甘露醇静滴时如何保护血管?①甘露醇的临床使用率较高,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穿刺、PICC穿刺的应用,大大减轻了血管穿刺性损伤。
②选较粗的血管,血流速度较快,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③用药期间可在穿刺部位应用薄型泡沫敷料,拔针后热敷;输注时,也可留置针上端的皮肤上敷50%的红花酒精纱布,预防静脉炎。
④一旦出现注射静脉疼痛、发红等静脉炎症状,及时采取酒精湿敷、甘露醇加温输入等方法,控制静脉炎症状;必要时更换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4、甘露醇外渗如何处理?一旦发生渗漏,立即采取0.01%酚妥拉明溶液浸湿纱布湿敷、烫伤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坏死。
临床甘露醇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经验及常见并发症20%甘露醇注射液作为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等引起的水肿、腹水等常用药、首选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学科疾病治疗中尤其重要。
作用机制甘露醇是一种多元醇,在体内不会被代谢。
静脉输入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促使水分从脑、眼等周围组织转移到血液中,从而减少脑脊液容量、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甘露醇临床应用经验甘露醇输注方案包括连续输注或脉冲式给药,脉冲式给药较连续输注效果更好,常规推荐剂量为0.25~1g/kg体重经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在10~20min的时间内静脉输入。
脉冲式给药一般推荐0.25g/kg小剂量给药,100ml的甘露醇制剂能覆盖到体重80 kg以下的患者。
在突发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剂量,一般使用约60g(1g/kg)的剂量。
短期使用甘露醇(1.0~2.0g/kg)通过减少脑细胞外液可以最大化地减少脑容积,临床常应用于紧急降低颅内高压的一时性治疗,比如脑疝患者,外科手术操作中为了增加暴露等。
在其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同样的脱水降颅内压效果,往往需要增加甘露醇的使用剂量,才可能达到同等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因而脉冲式给予甘露醇尤其是时间较长者,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颅内压判断方法(1)急性颅内高压,可出现头痛、恶心、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但无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一般在急性颅内高压3~4天出现,7天达高峰;Cushing综合征: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是中度和重度颅内高压的表现。
(2)甘露醇应用后10~15min,典型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说明颅内高压需干预治疗。
(3)下一次应用甘露醇前出现典型颅内高压,用药后达到上次用药效果时,说明用药间隔时间合理。
(4)患者头痛等症状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应考虑其他原因所致。
(5)血管性头痛、静脉点滴甘露醇后头痛亦能有所缓解,是因甘露醇的扩容作用,短时间内脑血流增加,但头痛缓解持续时间较短。
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
甘露醇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由于甘露醇具有低卡路里、不增加血糖和低蛀牙性等优点,成为很多人选择使用的替代糖。
然而,甘露醇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注意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甘露醇是一种具有轻微泻药作用的物质。
因此,在使用甘露醇时,不宜过量摄入,否则可能会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
甘露醇的每日摄入量限制为不超过50克,建议根据个体情况适量摄入。
其次,甘露醇不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高温不仅会加速甘露醇的分解,降低其甜度,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存储甘露醇时,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远离高温和湿气。
此外,甘露醇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因此在摄入甘露醇后应适量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症状的发生。
另外,对于存在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人群,虽然甘露醇对血糖影响较小,但仍需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
因为长期高剂量使用甘露醇可能对胰岛β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胰岛功能下降,进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最后,甘露醇作为一种人工甜味剂,虽然甜度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合理搭配其他食物。
过多依赖甘露醇作为甜味
剂可能会影响对天然食物的味觉感知,进而导致营养失衡。
综上所述,甘露醇的使用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适量使用,避免过量摄入引起腹泻;避免高温暴露,防止产生有害物质;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疾病存在的情况下,需咨询医生合理使用;合理搭配其他食物,避免过度依赖甘露醇。
只有注意这些使用注意事项,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甘露醇带来的优点。
甘露醇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临床应用】1. 用于多种原因如脑肿瘤、脑外伤、脑组织炎症及缺氧等引起的脑水肿。
2. 在严重创伤、出血、休克等情况下,应用甘露醇,在肾小管液中发生渗透效应,阻止水分再吸收,维持足够的尿量,且使肾小管内有害物质被稀释,从而保护肾小管免于坏死,预防急性肾衰竭。
3、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应用,以降低眼内压。
【常用制剂和用法】注射液:250ml/瓶。
250ml液体应在20-30分钟内静脉输入完毕。
【不良反应】1. 注射过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和视物模糊等,但注射过慢也会影响疗效。
2.本品可使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禁忌证】心功能不全及急性肺水肿患者禁用。
【用药注意事项】此药在常温下易析出结晶,应用前应将药瓶放在温水中使结晶溶化后再使用。
【观察及护理要点】1. 静脉注射一般宜采用大号针头,250ml液体应在20-30分钟内注射完毕。
2. 使用本药之前应持药瓶对光仔细检查,如见到结晶,应将药瓶放到温水中(80℃)浸泡,待结晶融化后再用。
3. 初始用药时可先用小剂量对肾功能进行测试,给药后若尿量每小时不超过30-50ml,可遵医嘱给第二次,效果若不显著应重新评估。
4. 用药前要仔细观察电解质、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防止因短时间内突然快速输入大量液体使循环血量增加,引起急性肺水肿。
5. 密切注意尿量变化情况,昏迷或排尿困难的患者用药后应立即导尿。
6.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患者的意识、神经反射和瞳孔情况。
7. 静脉给药时应用单独的通道,不与其他的药物混合静脉滴注。
8. 药物刺激性强,不能作皮下和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前要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才能给药,避免液体外漏,引起皮下水肿和静脉炎。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赵忠新邵福源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甘露醇仍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只要合理掌握甘露醇用药时间和剂量等因素,并注意监测有关指标,将有助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效果,并能避免其不良反应。
甘露醇是常用的脱水降颅压药物之一,近年对甘露醇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否合适,出现了不同意见。
本文就作者临床实践中应用体会,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观点,对此进行讨论。
1、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脑水肿及其产生机制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
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迅速改善,细胞性脑水肿可减轻或消失;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又赤手空拳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进一步恶化。
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及脑水肿加重,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
后者是使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
Ito等实验证明颈况埃及闭塞后30分钟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持续达8小时,之后在64小时内含水量缓慢下降;颈况动脉闭塞60分钟时,脑水肿在72小时达高峰,之后在1周内降至基础水平。
用CT及MRI动态观察颈内动脉闭塞病人病灶容积变化,发现重症梗死脑水肿高峰期是3~7天,均值6.8天。
Schwab等观察48便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的颅内压与预后关系,结果39例死亡病人颅内压均在4.67Kpa(35mmHg)以上,死因均为脑疝。
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的机制中血肿的占位效应是首要因素。
颅腔内组织有一定调节能力,可使约50ml体积的得到缓冲,使颅内压得到代偿。
临床及实验发现,在血肿清除后,颅内压可获一过性降低,之后又有继发性升高。
延迟性血肿清除时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已有明显消肿。
这提示除血肿本身因素外,血肿周围脑水肿对颅内压增高可能起关键作用。
关注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甘露醇是单糖,属于脱水药,是非电解质类物质。
在体内不被代谢和吸收,无药理活性,但
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改善患者病症,现就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加以阐述:
1 临床应用
1.1治疗颅内高血压该药绝大多数以原型自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
它通过提高血浆胶
体渗透压,使脑组织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运,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内压目的,
其降颅压速度快,成为降脑压的首选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
救生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2在脑外伤中的应用甘露醇作为脱水剂取代了其他渗透性利尿剂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其对
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代谢和其他对神经功能预后的作用,已得到科研和临床的验证。
由于甘露醇的高渗透性,很快在血液系统形成高渗透梯度,将脑
神经细胞间液体脱出,经肾脏排泄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同时又有提高血容量的作用,所以可
以间接提高CPP,增加CBF。
减少脑细胞坏死。
对脑外伤低血容量者应用甘露醇不是禁忌。
1.3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据马氏报道[1],口服甘露醇治疗胆道蛔虫46例取得良好效果。
治
疗方法为:治疗组,腹痛发作时,口服20%甘露醇100~150ml(若30分钟腹痛无缓解可加服
一次),同时口服左旋咪唑150mg(小儿按3~3.5mg/kg),不用任何解痉止痛药。
对照组,除
口服左旋咪唑外,均需一至数种解痉镇痛药及酸性药物。
两组病例如有合并感染者,均加抗
生素。
结果治疗组46例经上述治疗后30分钟腹痛明显缓解至消失者38例,其余8例按上
述剂量重复一次,约5~6分钟6例腹痛消失,其余2例无效,有效率95.7%。
对照组40例
有效率60%(P<0.01)。
随访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3%和30%(P<0.01)。
1.4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吴氏[2]等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经用常规利尿剂无效后,用20%甘露醇250ml+速尿20~60mg+10%氯化钾10ml静滴,1次/1d,视腹水消退情况,持续或间隔使用治
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10例,均在静滴15分钟后开始排尿,第1个24h尿量达3500~4500ml。
治疗结果:7例腹水消失。
3例腹水由大量转为少量。
姚氏[3]用20%甘露醇125mlBid口服治
疗1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程3~5d,治疗后小便>500ml/d,腹围减少3cm以上,腹胀
减轻,有效14例。
2 注意事项
2.1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的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
除非有脑
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
此外,心脏功能不全、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慢性及全身性水肿患者及孕妇禁用。
2.2甘露醇中加入氨茶碱、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减少用量;在两次甘露醇用药期间,静脉注射
1次高渗葡萄糖或地塞米松,可维持其降颅压的作用。
另外,应用甘露醇要根据颅内压的变
化而不断调整用药。
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7千帕,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
提出控制颅内高压阈值的目的是使在防治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压而引
起不良后果。
2.3甘露醇的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若甘露醇用量过大、用时延长,可使肾小管变性及
堵塞,以致出现少尿或氮质血症;频繁应用甘露醇后,可使其进入梗死的脑组织中,形成梗
死区的高渗状态,渗透梯度将周围脑组织的水拉入梗死区,加重脑水肿、脑组织移位和脑疝
形成;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mol/L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等。
若需使用时间较长时,可与其他脱水利尿药交替使用,以防对肾脏的损害。
2.4甘露醇只适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不可作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否则注射部位易发
生坏死。
该药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不可漏出血管外。
如不慎漏出,可立即用0.5%盐酸普鲁
卡因局部封闭。
此外,该药常用制剂的浓度为20%,是甘露醇的高渗溶液,常有结晶析出。
出现结晶时可用80℃左右的温水温热溶解后再用,但在注射前需冷至体温后再用。
2.5甘露醇输入速度不宜过快,否则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以致头痛、视力模糊,同时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甘露醇的输入速度以10ml/分~15ml/分为宜,同时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
2.6甘露醇在降颅内压的同时也带走了水分和电解质,如不注意监控水、电解质变化,易导
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更加重脑损害。
注意切勿将由于严重内环境紊乱导致脑功能
恶化误认为脱水不足而继续使用甘露醇,造成严重后果。
个别病人用甘露醇后可能出现过敏
反应,可于静脉给药后3~6分钟内出现喷嚏、流清涕、舌肿、呼吸困难、紫绀及意识丧失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2.7由于甘露醇滴速较快,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导致静脉变硬、闭塞等,因此,要经常更换注射静脉部位或使用静脉留置针。
参考文献
[1]马晓文.实用内科杂志,1989,9(7):345.
[2]吴才肾等.实用医学杂志,1988,4(1):16.
[3]姚冬麟.新药与临床,1988,7(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