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4.79 KB
- 文档页数:2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与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8例,颅脑外伤术后4例,脑膜瘤术后1例。
结果13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者引流后2~7 d 体温开始下降,脑脊液白细胞数开始减少,感染症状减轻,最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并配合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是治疗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术后颅内感染;持续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疗效观察术后颅内感染是困扰神经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而且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水肿、脑膨出等同时存在,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1]。
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对术后颅内感染的13例患者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经过精心护理与观察,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收治的13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8例,颅脑外伤术后4例,脑膜瘤术后1例,发病时间3~5 d内8例,7~10 d内5例。
1. 2 临床表现13例患者均有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①术后患者体温持续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意识障碍。
②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浑浊,白细胞>10×106/L。
③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同时具备上述2项或2项以上指标时,可诊断为术后颅内感染。
1. 3 治疗方法准备好用物,嘱患者左侧或右侧卧位于硬板床上,使躯干弯曲呈弓形与床面垂直,穿刺点一般在L3~5椎间隙处,消毒后行局部麻醉,无菌操作,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将导管头端置入腰椎蛛网膜下腔内7~10 cm,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通过调整引流袋高度来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量在200~300 ml/d,定期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或细菌培养,向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治疗[2]。
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护理作用。
方法: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21例,并对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引流5~27天后21例病人结果评定标准,18例预后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无死亡病例。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明显提高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护理颅内感染导管脑出血我院对2004年以来的21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48~63岁。
引流前情况21例患者均存在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临床表现。
颅内压210~450mmH2O。
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为术后3~7天内12例,7~10天8例,10~20天1例。
方法:方法应用国产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常规L3、4间隙穿刺,将硬膜外麻醉管从18号硬膜外套针内向头侧蛛网膜下腔置入10~15cm,外接封闭式一次性可调节无菌管尾端接无菌袋,无菌管可接中心静脉压管监测颅内压,根据颅内压调整流速及无菌管高度,一般无菌管平面抬高15cm,观察脑脊液引流量及颜色。
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并取脑脊液送检。
对感染严重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高,且体温持续较高,据药敏或临床判断应用头孢他啶50~100mg或去甲万古霉素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经引流管内注入蛛网膜下腔,并夹闭引流管4小时后再放开。
严重感染者可予鞘内注射1~2次/日。
护理措施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装置的连接: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完毕后穿刺点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在留置管皮肤出口下缘放1个无菌干棉球以避免管折,再用医用贴膜沿脊柱方向固定留置管,最后将留置管接上引流装置。
本组病例采用的引流装置为一次性输液器倒置连接无菌输液空瓶,这样可以通过输液器的调节器较好地控制CSF引流速度。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觀察对术后颅内感染和(或)脑脊液漏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1例颅脑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或)脑脊液漏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于单纯脑脊液漏患者在引流同时给予静脉抗感染治疗,对于颅内感染或颅内感染合并脑脊液漏患者在腰大池引流的同时给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注射完毕夹闭引流管2 h,2 h 后打开继续引流,根据感染实际情况控制注射药物剂量。
分别于引流前、引流后1周和引流后2周观察体温(T)、白细胞(WBC)、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后1周及2周脑脊液变化情况。
结果41例患者引流后1、2周T、WBC、ESR及CRP与引流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患者引流后1周的平均引流量为(154.85±15.32)ml/d,引流后2周患者平均引流量为(20.43±3.32)ml/d,引流后1周与引流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420,P<0.05)。
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或)脑脊液漏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持续;腰大池引流;临床疗效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by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IU Chuan-jian,ZHANG Li-qiu,YUAN Hua-tao,et al. Rongcheng City People’s Hospital,Rongcheng 264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by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or)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Methods A total of 41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or)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all received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Patients with single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eceived intravenous anti-infection treatment,and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eceived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ntibiotics,with 2 h drainage tube closure after injection,and injection dosage was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practical infection condition.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changes of temperature (T),white blood cell (WBC),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before and in 1,2 weeks after drainage,along with record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hanges in 1,2 weeks after drainage.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T,WBC,ESR and CRP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1 week and 2 weeks after drainage (P<0.01). Mean drainage volume in 1 week after drainage was (154.85±15.32)ml/d,which was (20.43±3.32)ml/d in 2 weeks,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1 week and 2 weeks (F=162.420,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or)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Intracranial infection;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Continuous;Lumbar cistern drainage;Clinical effect顱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是颅脑手术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初步评定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实施腰椎穿刺术送脑脊液治疗,观察组实施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5.3±1.3)d,短于对照组的(8.5±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愈26例,放弃治疗4例,转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2例,治愈率为81.25%;观察组治愈30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3.75%。
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颅内感染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恢复速度快,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大池置管;引流术;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外科感染,和身体其余部位发生感染不同,因为抗菌药物通常难以穿过血脑屏障,不易在脑中产生有效的血药浓度。
所以颅内感染患者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多次反复的腰穿治疗又会使得感染率增加[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本院64例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8±6.6)岁;其中脑外伤术后18例,脑出血术后6例,脑肿瘤术后8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0.5±5.4)岁;其中脑外伤术后20例,脑出血术后5例,脑肿瘤术后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全面检查,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腰椎穿刺术送脑脊液治疗,具体方法:选择患者弯腰侧卧位,于L2~S1椎间隙穿刺;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20号穿刺针约4~6 cm,将针芯取出流出脑脊液,取2~5 ml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观察何宇【摘要】目的分析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穿刺术,观察组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颅内感染的发展,且安全性高,创伤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2页(P1089-1090)【关键词】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颅内感染【作者】何宇【作者单位】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信阳 4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于术后3~7 d,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1]。
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主要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显著。
目前,临床上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且创伤小、操作简单,深受患者的青睐[2-3]。
本研究主要分析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体温均>38 ℃,且存在恶心、头痛、呕吐等表现。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47.86±2.24)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5~63岁,平均(48.47±2.0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持续腰大池引流用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用于治疗神经外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予以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部分辅以鞘内注射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例颅内感染患者,16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2例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
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并辅以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颅脑术后;颅内感染【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223-023颅脑手术因为操作复杂,创伤大,时间长,手术时血脑屏障被破坏,手术中患者脑组织暴露时间长,术后需要留置引流管,加之术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所以容易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由于脑脊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一旦发生感染后易导致感染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不但影响患者手术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的还可危及生命。
颅内感染临床治疗原则为抗感染、引流感染的脑脊液以加快脑脊液置换并降低颅内压。
传统方法需要多次反复穿刺引流,但每次引流脑脊液有限,反复穿刺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较易引起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且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对患者转归不利。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带管时间长且可动态观察脑脊液等特点,正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1]。
该引流术还可用于治疗脑室出血、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漏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19例患者均行持续腰大池引流,部分辅以鞘内注射治疗。
19例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龄58~82岁,平均70岁;颅脑外伤术后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8例,颅脑肿瘤术后2例,动脉瘤夹闭术后1例;合并糖尿病、心肺疾患6例;术后均出现高热、头痛、意识加深、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表现。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开颅手术后发生重症颅内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和对照组各38例,引流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结果:引流组3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6%,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3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05%,总有效率50.00%。
引流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重症颅内感染临床疗效人体内的血脑屏障可以阻挡住细菌进入脑内,但当患者的血脑屏障受到破坏,或是颅脑外伤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发生颅内感染。
虽然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很低,但确是神经外科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很难控制颅内感染的情况,而反复的腰穿又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会。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患者3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开颅手术后发生重症颅内感染患者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3~63岁,平均42.8岁;随机分为引流组和对照组各38例。
手术类型:幕上开颅手术45例,幕下开颅手术31例;感染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25例,大肠埃希菌7例,绿脓杆菌34例,链球菌8例。
颅内感染发生时间:开颅术后3~7天37例,7~10天24例,10~20天15例。
两组的一般情况、感染菌种、感染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临床表现及体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高热和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5~25)×109/L;脑脊液外观混浊,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50~1500)×106/L,治疗方法:引流组38例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