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原文素材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苏教版四上《7、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原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教材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
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
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四年级上语文增补素材-7 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徐悲鸿 1895 年 7 月 19 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 ,1953 年 9 月 26 日病逝于北京。
其父徐达章系当地著名画师,善画人物、山川和写意花卉,兼善书法、篆刻及诗文。
徐悲鸿幼从家学 ,9 岁开始学画。
17 岁在宜兴女子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师。
1916 年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
暑期应聘到理智大学作画,与康有为、王国维等结纳。
翌年 5 月,赴日本学习美术,与蒋碧微成婚;年末归国,应聘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
在北京期间他常常到故宫赏识和研究古代绘画,特别崇尚唐宋画风,从中吸取营养。
1919 年 3 月,携蒋碧微赴法国留学 ,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以校长为师,同时入 c.柯罗的学生的画室受教。
留学期间曾赴德国接见柏林美术学院 ,并先后去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 ,观光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美术旧址,尽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杰作 ,并摹仿 e.德拉克洛瓦、 p.-p.普吕东、伦勃朗等大师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1927 年春归国,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课与创作中,倡议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
1929 年 9 月,由蔡元培介绍,受聘担当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倡议中国画的改革,反对守旧主义,曾亲身拜见并邀请画家齐白石出任该院教授。
1930 年达成油画《田横五百士》,翌年达成中国画《九方皋》, 1933 年达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
1933 年 1 月至 1934 年 8 月,受欧洲诸国之邀,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蜚声国际画坛,归国后持续倡议现实主义美术,向国内介绍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并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1936 年冬到桂林作画,并开始创立美术馆,先后创作了《晨曲》、《顶风》、《壮烈之回想》、《风雨鸡鸣》、《漓江春雨》等国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练习(一)《徐悲鸿励志学画》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怒)力。
他像一(个匹)(不知疲倦)的(俊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阵陈)列着许多欧(洲州)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摩模)。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词(用“√”表示)。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清:①寂静;②清楚,明白;③一点不留;④清贫。
清.苦(④清贫)清.静()说不清.()(2)临:①来到;②对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④将要。
临.摹(③照着字画模仿)临.街(②)光临.(①)(3)潜:①隐在水面下活动;②隐藏,不露在外面;③秘密地,不声张。
潜.心(②隐藏,不露在外面)潜.水()潜.逃()4、带波浪线的第一句话是,承接上文(徐悲鸿决心励志学画),引出下文(对他勤学苦练的叙述)。
5、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是___ ___关系。
6、用“——”分别画出概括第二、三自然段意思的语句。
7、哪句话是具体写徐悲鸿“潜心临摹”的?用“”画出来。
“每逢节假日”“一整天”“常常”词语表现了徐悲鸿。
(二)《说勤奋》我国(文明着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上中学。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豪)不气馁,(急积)起直追。
每天天(冈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正改进)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怒)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半上名列前(茅矛)。
︱后来他远(渡度)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州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象)。
︱由此可见,()基础比别人差一些,()肯下(功攻)夫,()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原文素材苏教
版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