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王维《秋夜曲》杜牧《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24.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描写秋天的古诗十首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描写秋天的古诗十首,欢迎大家阅读!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古诗的诗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已凉》唐·韩翎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12、《秋凉晚步》宋·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13、《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 请说说《秋夕》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秋夕》是一首描写宫女秋夜幽怨的绝句。
诗歌通过对初秋之夜身处皇宫深院的宫女百无聊赖的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写出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表现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请说说“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中“秋光”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融情入景,“秋光”不但暗示了秋天的季节,也表现了宫女生活环境的凄凉。
3.请说说“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中“冷”字的表达效果。
答:融情入景,不仅描写出夜晚的寒冷气候,暗示了夜已经很深,而且也表现了宫女的处境凄凉与寂寞。
4.请说说“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答:动作描写,写出宫女借“扑流萤”来打发时间,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内心的寂寞以及痛苦、无奈的生活。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天阶夜色涼如水”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寒冷,又照应了上句的“冷”字,也为宫女不愿回去休息而“坐看牛织女星”营造凄凉的氛围。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天阶夜色涼如水”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环境描写,情景交融,融情入景,表明了夜晚的寒冷,照应了上句的“冷” 字,也为宫女不愿回去休息而“坐看牛织女星”营造凄凉的氛围。
7.请说说“坐看牽牛织女星”一句中“坐看”的表达效果。
答:动作描写,表明了宫女难以入眠的情状,更好表现了宫女的忧怨之深,以及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8. “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请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含有多层意思:第一,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宫女生活的凄凉;第二,对宫女扑萤的动作描写表现她的寂寞与无聊;第三,以秋扇比喻弃妇,象征着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
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
《秋夜二首》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边庭落日》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边庭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是( )A. “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 “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 “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诗题“边庭落日”。
D. 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15. 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4. A15. 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中华经典古诗词二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第一单元第1课《枫桥夜泊》问题导学:1、半夜里诗人无法入睡,都是因为愁得睡不着呀,那他忧愁的是什么呢?(落榜的愁闷、旅途中的凄凉、孤单、寂寞之情)2、你能从“江边的枫树,茫茫的江面上点点渔火”中读出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愁闷)《秋夕》发现大观园:1、在这秋如凉水的夜里,宫女做了些什么?(宫女手执小扇子,在屋外追捕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2、夜已深,宫女迟迟没去睡,她静静地遥望着牵牛星与织女星,她在想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我是小诗人: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第2课早发白帝城问题导学:同学们,我们的诗人已踏上回家的路程了,诗人用了这样一些词,“朝霞”“一日还”“轻舟”,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吗?(我能感受到诗人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因为他想早点回到家人的身边。
)《秋雨中赠元九》发现大观园:1、诗人站在房间里,透过窗户看到了那些景物?你能把诗的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画出来吗?相信你一定画得非常美。
(秋雨、风、红叶……)2、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些什么?诗人又在愁什么?(秋天来了,诗人独自在思念老友,然而眼前之景勾起的不仅仅是思友之情,更勾起对年岁老去的感叹,两鬓白发将生,不觉离老年更临近了。
)我是小诗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胡楼下水如天。
第3课望洞庭湖问题导学:清秋月夜,诗人漫步在洞庭湖边,发现景色是那样的优美……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象吗?(例: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看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秋夜曲》发现大观园:1、一轮秋月刚刚升起,诗中的少妇缓缓地来到庭院中,抬头仰望天空……诗文里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都有些什么景物,说给大家听听。
【古诗文阅读】张仲素《秋夜曲》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阅读下面是一首唐诗来回答这个问题。
秋夜曲张忠素①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天迫使黑暗的昆虫在傍晚鸣响。
在你送衣服之前不要放冰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
其诗多为乐府歌词。
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这首诗前三句中描绘的场景。
(3分)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3.第三句中“强迫”一词的美是什么?4.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5.请描述这首诗前三句中描绘的场景。
6.“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7.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通过它我们可以推断出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和感受。
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请简单回答。
(4分)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9.这首诗中抒情英雄的身份是什么?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和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3分,每点1分)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关怀。
(2分,“缺失”和“关心”各1分)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3分,大意对即可)4.这首诗的前三句充满感情,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
当读者读到最后一句话时,他突然明白,在漫长的秋夜里,没有衣服御寒的是担心远征的情人。
诗人想在这首诗中演奏的是思念的女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爱之弦。
(3分,说得通。
)5.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
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6.主人公深深地想念和关心她的丈夫。
7.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
关于秋天的⽂⾔⽂句⼦1. 古⽂写秋景的诗句1、《⼭居秋暝》【唐】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
银筝夜久殷勤弄,⼼怯空房不忍归。
3、《⼦夜秋歌》【唐】李⽩长安⼀⽚⽉,万户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
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江城如画⾥,⼭晓望晴空。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烟寒橘柚,秋⾊⽼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泊烟渚,⽇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6、《秋登兰⼭寄张五》【唐】孟浩然北⼭⽩云⾥,隐者⾃怡悦。
相望始登⾼,⼼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8、《登⾼》【唐】杜甫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声转⽟盘。
此⽣此夜不长好,明⽉明年何处看。
10、《中秋⽉》【唐】⽩居易万⾥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将上楼时。
照他⼏许⼈肠断,⽟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
⼭映斜阳天接⽔,芳草⽆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好梦留⼈睡。
明⽉楼⾼休独倚,酒⼊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
千嶂⾥,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不寐,将军⽩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七⽉⼗六⽇晚登⾼兴亭望长安南⼭秋到边城⾓声哀,烽⽕照⾼台。
杜牧《秋夕》阅读答案杜牧《秋夕》阅读答案引导语:《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①,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
天街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画屏:绘有花纹图案的屏风。
②罗:柔软的丝织衣物。
③流萤:萤火虫。
④天街:天空。
阅读训练:1.诗中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这个晚上看见了哪两颗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哪一句是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注意题目“秋夕”及首句子中的“秋光”。
诗中描写的是秋季。
2.作者在这个晚上看见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3.诗中第三句(天街夜色凉如水)是比喻句。
4.秋夜里烛光冷清映着画屏,手拿着轻罗小扇扑打飞萤。
石阶上夜色深沉凉如水,静坐着仰望牛郎织女星。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首句以“桂魄”代指月亮,“初”字点明时间,写夜幕初临,秋露微生之景。
B.王诗第二句紧承上句,写主人公虽感罗衣单薄,却并未更衣,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C.张诗开头两句连用“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写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
D.张诗第三句写暗虫彻夜鸣响搅得思妇通宵难眠,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
16.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思妇情感时艺术手法的异同点。
(6分)
参考答案:
15.D“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错误,诗中表现的是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
16.①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丈夫的时间之长。
②不同: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
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而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夜曲
王维
桂魄①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桂魄:即月亮。
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的首句写景,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B.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
C.杜诗中的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D.杜诗中的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中,耐人寻味。
15.简析两首诗的尾句表达的感情有何共同之处?在表达感情上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开头即切入正题,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第二段,格调振起,“”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2)《诗经·卫风·氓》中,用鸠鸟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北伐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元嘉北伐,宋文帝就是由于草草从事,想创建“”的壮举,结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