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工厂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68
2.4.2 厂区总体概述本厂区布置为矩形,东西方向长为400m,南北方向宽为200m,总面积为80000m2工厂内可划分为行政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以及储运区。
根据建筑物的朝向,主导风向的影响(常年偏北风为主导主导方向),设置行政区位于分厂厂区的东北角,辅助生产区由于为了维修方便位于中西部,生产区设在西南部,储罐区于中东部。
本设计中,厂区内道路总体呈网格状布置,本厂区道路设计宽度为16米(双向四车道),次干道设计宽度为9米(双向两车道)。
整个厂区的道路及建、构筑物都进过严格规划,布置规整。
同时,人流与货流别离,并留有消防安全通道。
本厂区储存设施区分为产品罐区和原料仓库。
本厂区有一块发展用地,是用来产区扩大建设的,位于产区的西边,生产区内。
本厂布局规划具有行政、生活全面有序,生产车间集中安全,仓储设施安全便捷,辅助公用设施便捷合理等优点,具体可见到以下图。
厂区面积概算结合各项参数,包括本厂的年处理量,产量,也通过参考实际化工厂布局,本设计基本确定了本厂的建设规模与具体厂区内部的建设布局,下面为基本的厂区面积概算。
表2-2 建筑物构筑物面积一览表表2-3 化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2.4.4 工艺生产装置的布置要求设计标准要求工艺装置在厂区内布置应相对集中,形成一个或几个装置街区。
本设计中将反应车间和别离车间集中布置,设置在同一区块内,这样有利于集中铺设公用工程管线以及集中控制管理,而且工艺生产流程顺畅、衔接短捷,紧凑合理,与相邻设施也协调得很好。
除了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安全防护外,集中布置工艺装置还便于施工、安装和检修。
工艺生产装置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位于厂区散发可燃气体的储运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本厂区集中人群的场所为行政区和停车场,位于东部,处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风)的下风侧,同时储罐区位于生厂区的西部,是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2.4.5 辅助公共设施的布置2.4.5.1 蓄水池循环水场应靠近主要用水区域,防止在工艺装置的爆炸危险区范围内;防止靠近火炬、加热炉、焦炭塔等热源体;不宜布置在邻近的变配电所、露天工艺设备、主要运输道路冬季最大频率风的上风侧,并不应布置在受水雾影响而产生危害的设施的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
化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6日化工厂所在的地区,工厂和环境以及工厂内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化工厂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包括化工厂的定位、选址、布局和单元区域规划四方面的内容。
本文只介绍前三者,而单元区域规划将另处给出。
一、危险和防护的一般考虑在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中,会有各式各样的危险。
为便于讨论,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潜在的和直接的两种类型。
前者称为一级危险,后者称为二级危险。
对于一级危险,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只有触发事故时才会引起损伤、火灾或爆炸。
典型的一级危险有:①有易燃物质存在;②有热源存在;③有火源存在;④有富氧存在;⑤有压缩物质存在;⑥有毒性物质存在;⑦人员失误的可能性;⑧机械故障的可能性;⑨人员、物料和车辆在厂区的流动;⑩由于蒸气云降低能见度等。
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就会发展成为二级危险,造成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害。
二级危险为:①火灾;②爆炸;③游离毒性物质的释放;④跌伤;⑤倒塌;⑥碰撞。
对于所有上述两级危险,可以设置三道防护线。
第一道防护线是为了解决一级危险,并防止二级危险的发生。
第一道防护线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所使用设备的精细制造工艺,如无破损、无泄漏等。
在工厂的布局和规划中也有有助于构筑第一道防护线的内容,如:(1)根据主导风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侧;(2)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
尽管做出以上努力,但仍时有二级危险例如火灾发生。
对于二级危险,为了把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需要实施第二道防护线,在工厂的选址和规划方面采取一些步骤,如:(1)把最危险的区域与人员最常在的区域隔离开;(2)在关键部位安放灭火器材。
不管预防措施如何完善,但仍时有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第三道防护线是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设施,使受到伤害的人员得到迅速救治。
最后一道防护线的意义是迅速救治未能防止住的伤害。
考虑完成上述防护线的工具和方法,其中一些自然界可以提供,而另外一些则只能由人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