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5
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和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淡红梅;李静;李先恩;李健强【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年(卷),期】2006(31)7【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甘草种子寄藏真菌优势菌群和带菌量差异,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甘草种子的消毒效果,为甘草种子预防保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平皿法对甘草种子表面和内部进行带菌检测;通过平皿培养法观察药剂拌种的消毒效果.结果与结论:甘草种子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孢子数/粒种子)为0.3%~37.0%,产地间差异显著;携带的优势真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真菌,产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种子种皮带菌率在8.0%~48.3%,种仁的带菌率在3.5%~42.0%,内部寄藏的优势菌群主要有青霉属、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和交链孢属真菌,产地间带菌率和优势菌群都有较大差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的表面消毒效果最好,达到89.0%以上,建议选择其作为甘草种子药剂消毒处理实现预防保健的药剂.【总页数】5页(P542-546)【关键词】甘草种子;寄藏真菌检测;药剂消毒【作者】淡红梅;李静;李先恩;李健强【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相关文献】1.泽泻种子带菌检测和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 [J], 黄颖桢;刘萍;陈菁瑛2.五种豆科林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J], 杨峻;刘西莉;王慧敏;李健强;张龙3.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J], 杨力钢;黄中乔;刘鹏飞;王建华;董学会;孙宝启;孙群4.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J], 赵辉;倪云霞;鲁晓阳;刘红彦;王鹏涛5.牛膝种子带菌检测和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 [J], 淡红梅;李静;李睎;李先恩;李健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草种子处理及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养阴润燥、解毒止痛、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保健等行业。
由于甘草的药材价格高昂,因此其种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
然而,甘草种植技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甘草种子质量不稳定、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方式不当等,导致了生产成本较高,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开展甘草种子处理及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甘草种子处理方法以及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甘草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为甘草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甘草种子处理方法:选取不同的甘草种子处理方法如温水浸种、淀粉糊种、种皮剥离等处理方法,比较其对甘草的成活率、发芽率、株高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产量的影响研究:选取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如0 kg/亩、15 kg/亩、30 kg/亩等,比较其对甘草产量、根瘤数和根瘤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3.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品质的影响研究:选取不同的氮肥施用量,比较其对甘草有效成分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中田间试验主要包括甘草种子处理及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实验设计,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甘草药材质量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获得以下结果:1.比较不同甘草种子处理方法的效果,确定最佳的甘草种子处理方法。
2.比较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氮肥施用量。
3.比较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品质的影响,依据药材质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对氮肥施用量进行评估。
六、参考文献1. 赵远林. 甘草种子种衣对甘草发芽的影响研究 [J]. 实用园艺技术, 2020(1): 135-136.2. 李娅娟, 王丽丽, 赵立军. 土壤氮肥施用量对甘草根瘤形成和生长的影响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12): 155-157.3. 蔡君红, 胡明东, 竺红爱. 施氮量对甘草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材质量的影响 [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8, 32 (1): 106-109.。
ICS11.120.99B3892644-2011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DB 62/T —2010中药材种子甘草(报批稿)2010-12-03发布2011-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陇西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陇西县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陇西县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菊梅、张双定、柴月明、刘维仁、贾福祥、杨凤琴。
甘草种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 is Fisch.seed)种子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境内甘草种子的生产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分种子内自由水和束缚水的重量占种子原始重量的百分率。
3.2种子净度是指种子批或样品中净种子、杂质、其他植物种子组分的比例及特性。
3.3发芽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3.4品种纯度品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4 质量要求甘草种子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5 试验方法5.1 扦样5.1.1 种子批的最大重量为2000kg,容许误差为5%。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甘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掌握甘草的鉴定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中药质量评价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甘草药材: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2.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放大镜等。
3. 乙醇、甘油、盐酸等试剂。
三、实验方法1. 性状鉴定- 观察甘草药材的外观,记录其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 比较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之间的区别。
2. 显微鉴定- 将甘草药材切成薄片,进行显微镜观察。
- 观察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射线、导管、淀粉粒等显微特征。
3. 理化鉴定- 取甘草药材粉末,进行浸渍、沉淀、过滤等操作。
- 观察沉淀物的颜色、质地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1. 性状鉴定- 甘草药材呈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细根痕。
- 质地坚实而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的有裂隙。
- 甘草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央有髓。
- 气微,味甜而特殊。
2. 显微鉴定- 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
- 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 束间形成层明显,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
- 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3. 理化鉴定- 甘草药材粉末浸渍后,沉淀物呈淡黄色,质地细腻。
- 沉淀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呈淡黄色粉末。
五、实验讨论1. 甘草的性状鉴定主要观察其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有助于区分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
2. 甘草的显微鉴定主要观察其显微特征,如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射线、导管、淀粉粒等,有助于进一步鉴定甘草的真伪。
3. 甘草的理化鉴定主要观察其沉淀物的颜色、质地等特征,有助于鉴定甘草的纯度和质量。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对甘草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成功掌握了甘草的鉴定方法。
农业技术2019年2月·下N3甘草种子水分测定方法的筛选曹芝龄(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甘肃省 定西市 748100)摘 要 通过低温整粒法、低温粉碎法、高温整粒法、高温粉碎法这四种方法对甘草种子进行水分测定,得出低温整粒法测得的甘草种子水分为7.48%;测定时间为7h,低温粉碎法测定的水分为7.71%,测定时间为7h;高温整粒法测定水分为8.56%,测定时间3.5h;高温粉碎法测得水分为8.62%,测定时间3h,对四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甘草种子的水分最忌测定方法为高温粉碎法,测定时间3h。
关键词 甘草;种子;水分;干燥甘草(Glycyrrhiza uraleusis Fisch.)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和根茎。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我国甘草人工栽培面积较大,所用种子基本来自于野生,种源混杂,种子调拨混乱,所产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急需对市场流通用种质量进行规范。
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种子水分是种子质量标准中的四大指标之一,水分高低直接关系到种子的最佳收获时间及种子的包装贮藏,并且种子水分对保持种子生活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试验对甘草种子水分检验方法进行研究,筛选出甘草种子水分测定的最佳方法,为甘草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仪器1.1 试验材料甘草种子2018年10月从陇西县首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采集。
1.2 试验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小型电动粉碎机、干燥器、种子样品盒、电子分析天平等。
2 试验方法2.1 低温整粒烘干法先将样品盒放入恒温干燥箱内在103±2℃下烘至恒重,然后将试样放入预先烘干和称重过的样品盒内于103±2℃下干燥,到达预定时间后,用坩埚钳讲样品盒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试验设10个时间处理,分别为1h、2h、3h、4h、5h、6h、7h、8h、9h、10h,每个处理两次重复,称样量为4g(精确至0.001g)。
中药材甘草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研究摘要:中药材是药材也是农产品,所以它的种植形式相当复杂,甚至具备变异性特征。
不过,由于中药材种植产地不同、深加工条件不同、输送条件不同,所以其品质标准化难以明确,本文中分析了重要才甘草品质的鉴定工作背景内容,并对其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试验内容加以研究。
关键词:甘草;中药材;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试验;背景在目前,针对中药材甘草品质的鉴定标准化技术应用非常到位,其中的技术内容丰富,包括了组织鉴定技术、指标成分分离与制备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内容的最终检测结果清晰,且需要正常录入到资料库中,为日后医药行业药材选用、成品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应用创造条件,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
一、中药材甘草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背景中药材甘草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主张基于多个产地来源的甘草原材料进行评估,通过甘草组织切片来确定药材基原,然后实施指标分离与制备。
在这一环节,需要建立高效液相层仪,并定量分析图谱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确保对不纯物残留量加以分析,做好相应检测工作。
在最终检测结果整理环节,则需要构建甘草大数据资料库,为中药材生产与采购环节提供对比数据依据,较好确保甘草品质与指标含量有所优化[1]。
二、中药材甘草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的试验研究中药材甘草品质鉴定的标准化技术应用应该基于试验研究方法展开,形成完整的甘草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体系,下文具体来谈:(一)准备甘草中药材首先,要准备来自于不同产地的10种甘草中药材,将这些中药材清洗干净后进行烘干等待备用[2]。
(二)确定甘草品质鉴定标准化技术方法其次,要在确定中药材甘草品质过程中利用中药材镜检图像,做好对比分析工作,同时对药材基元准确性加以分析确定。
(三)明确指标分离与制备方法再次,要对指标分离与制备方法进行明确,了解中药材甘草中的具体组成成分。
例如甘草中是含有甘草甜素和甘草酸的,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做好煎煮、浸泡工作,配合大孔树脂法来展开甘草中成分提取与制备。
甘草的鉴定实验注意事项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肺、解毒和舒喉等功效。
甘草的鉴定实验是为了确保材料的品质和功效,以下是进行甘草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 样品的来源和采集:甘草的原材料主要是甘草根和根茎。
在进行鉴定实验时,应选择采集自有名的产地,且具有较好的品质的样品,避免采集到品质较差或杂质多的样品。
此外,在采集时应注意保留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以便后续的检验分析。
2. 样品的处理: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将甘草样品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不合规范的部分。
可以采用手工清理的方式,去除附着在样品表面的污垢和毛发,同时也要注意保留样品的完整性。
可以使用清水轻轻冲洗样品,然后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擦干。
3. 外观特征的观察:进行甘草鉴定实验时,首先要观察样品的外观特征。
合格的甘草根茎应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表面有明显的纵棱纹和横裂纹。
颜色应为浅黄色或黄褐色,有一定的光泽。
甘草的近端应有一层堆积的土壤。
4. 气味的辨别:甘草具有独特的香气,鉴定时可以靠近鼻部嗅闻。
正常的甘草具有特殊的香甜味,如果有其他异味或刺激性气味,则可能存在问题。
5. 品质评估:甘草的品质主要通过外观、气味、含水量、含甘草酸和甘草皂苷等指标进行评估。
外观应符合正常的形态特征,无明显的损伤或变形。
气味应具有独特的香甜味。
含水量应处于合理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甘草的质量。
含甘草酸和甘草皂苷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6. 其他辅助检测方法:除了观察外观和气味,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的检测方法对甘草进行鉴定。
比如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甘草的细胞结构,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甘草中特定成分的含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来评估甘草的品质。
在进行甘草鉴定实验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判定。
只有经过科学的鉴定,才能确保甘草的品质和功效,保证其在药物和食品等领域的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