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何体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4
简单几何体
一、教学目标
了解简单旋转体和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
二、设计思路
1.本节通过具体实物图形的展示引出简单旋转体和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
2.本节是立体几何的基础课,是为学习立体几何的初步知识作的铺垫.
三、教学建议:
本节有两个知识点:简单旋转体和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
本节的重点是简单几何体的有关概念.
本节的难点是球面距离的理解.
本节的有关几何体,学生在小学、初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只是没给它们严格定义,教学时应结合学生
已有的知识进行.
1.本节主要介绍简单旋转体和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对它们的有关性质不作要求.
2.对于简单旋转体,重点介绍了球、圆柱、圆锥、圆台.球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它是一种旋转体,教材是由它引入旋转体的定义的.圆柱、圆锥、圆台都是特殊的旋转体.
3.在球的有关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球体和球面的联系和区别,对地球有关的概念,如经线、纬线等,最好结合地球仪讲解,其中球面距离不易理解,要注意.
4.关于球、圆柱、圆锥、圆台的有关概念,最好结合多媒体加以形象演示,主要让学生体会旋转体
的动态形成过程.
5.教材中没对简单多面体下严格的定义,教学时不宜展开,只要求学生知道棱柱、棱锥、棱台属于
简单多面体就可以了.
6.本节概念较多,教师教学时应尽量结合教具和多媒体,使学生对有关概念有形象生动的认识.。
简单几何体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简单几何体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简单几何体,并能够辨认和描述它们;2. 掌握简单几何体的基本属性,例如边数、面数和顶点数;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简单几何体之间的关系和特征;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简单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2.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3. 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简单几何体,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几何体的形状、边数、面数和顶点数,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探索活动: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简单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
4. 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手中的几何体,包括边数、面数和顶点数。
5.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记录在黑板/白板上。
知识巩固:6. 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几何体的基本属性,包括:- 立方体: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圆柱体:三个面、两个圆形底面、一个侧面、两个顶点和零条边;- 圆锥体:两个面、一个圆形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和零条边;- 球体:一个面、零个顶点和零条边。
7. 教师提供更多的简单几何体示例,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拓展活动:8. 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简单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
9.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活动,让其他小组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猜测他们手中的几何体是什么。
总结与评价:10.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简单几何体的基本属性和分类方法。
11.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作业:12.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与简单几何体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简单几何体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工程制图和艺术创作等领域。
-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几何体的模型,以加深对其属性的理解。
简单几何体
基本思想:利用空间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图形及其结构特征
1,简单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
分析截面:横截面(中截面)、竖截面(轴截面)
2,简单多面体:棱柱(直、正)、棱锥(正)--高与斜高、棱台(正)---高与斜高
分析截面:横截面、竖截面
3,组合体
4,折叠与展开
位于同一面上的诸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不变,而涉及两个面之间的图形之间则发生量的变化。
立体图形的展开或平面图形的折叠是培养空间立体感的好方法
1,已知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cm,高为2cm,求该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2,已知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求圆台的母线长。
3,圆台的两底面的半径分别为2和5
,母线长为
4,已知半径为5的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周长分别为6π和8π,求这两个截面圆心之间的距离。
5,已知某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2,求该正三棱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6,已知正四棱锥V A B C D
-,底面面积为16
,侧棱长为,计算它的高和斜高。
7,设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cm和5cm,侧棱长为5cm,求这个棱台的高。
8,在以O为顶点的三棱锥中,过O的三条棱两两的交角都是30︒,在一条棱上取A、B两
点,OA=4cm,OB=3cm,以A、B为端点用一条绳子紧绕三棱锥的侧面一周(绳和侧面摩擦),求此绳在A、B之间的最短绳长。
几何体的三种分类方法几何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空间特征的物体,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
在几何学中,常用的三种分类方法是按形状、按结构和按特征。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分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形状分类按形状分类是最常用的几何体分类方法之一,它根据几何体的外形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按形状分类的几何体有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等。
1. 球体:球体是由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几何体,它具有无限个面、边和顶点,并且所有的面都是等圆面。
球体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篮球、足球等都属于球体。
2. 圆柱体:圆柱体是由一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形顶面连同这两个圆面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几何体。
圆柱体具有两个平行的底面、一个侧面和两个顶点。
常见的圆柱体有水杯、筒灯等。
3. 正方体:正方体是由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组成的几何体,它具有六个正方形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正方体在建筑、家具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盒子、骰子等。
4. 长方体: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组成的几何体,它具有六个矩形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视机、书桌等。
5. 圆锥体: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顶点连同这两个面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几何体。
圆锥体具有一个圆形底面、一个尖顶和一个侧面。
常见的圆锥体有冰淇淋蛋筒、路灯等。
二、按结构分类按结构分类是根据几何体的内部结构将其分类。
常见的按结构分类的几何体有简单几何体和复杂几何体。
1. 简单几何体:简单几何体是指由基本几何图形组成的几何体,它们可以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其面积和体积。
如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都属于简单几何体。
2. 复杂几何体:复杂几何体是指由多个基本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它们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比较复杂。
如椎体、棱柱体、棱锥体等都属于复杂几何体。
三、按特征分类按特征分类是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和属性将其分类。
常见的按特征分类的几何体有对称几何体和非对称几何体。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 柱体①棱柱体积:V=sℎ(其中ℎ是棱柱的高)②圆柱(1) 侧面积:S=2πrℎ(2) 全面积:S=2πrℎ+2πr2(3) 体积:V=Sℎ=πr2ℎ(其中r为底圆的半径,ℎ为圆柱的高)2 锥体①棱锥棱锥体积:V=13Sℎ(其中ℎ为圆柱的高);②圆锥(1) 圆锥侧面积:S=πrl(2) 圆锥全面积:S=πr(r+l)(其中r为底圆的半径,l为圆锥母线)(3) 圆锥体积:V=13Sℎ=13πr2ℎ(其中r为底圆的半径,ℎ为圆柱的高)3台体①圆台表面积S=π (r′2+r′2+r′l+rl)其中r′是上底面圆的半径,r是下底面圆的半径,l是母线的长度.②台体体积V=13(S′+√SS′ +S) ℎ其中S , S′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ℎ为圆台的高.4 球体面积S=4πR2,体积V=43πR3(其中R为球的半径)【题型一】几何体的表面积【典题1】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3,O为上底面中心.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与正四棱锥O-A1B1C1D1的侧面积分别为S1,S2,则S2S1=.【解析】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3,则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侧面积分别为S1=4×2×3=24;正四棱锥O-A1B1C1D1的斜高为√12+32=√10.∴正四棱锥O-A1B1C1D1的侧面积S2=4×12×2×√10=4√10.∴S2S1=4√1024=√106.【点拨】注意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区别.【典题2】一个底面半径为2,高为4的圆锥中有一个内接圆柱,该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为()A.2π B.3πC.4πD.5π【解析】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4,∴内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x时,它的上底面截圆锥得小圆锥的高为2x因此,内接圆柱的高 ℎ=4−2x;∴圆柱的侧面积为:S=2πx(4−2x)=4 π(2x−x2)(0<x<2)令t=2x−x2,当x=1时t max=1;所以当x=1时,S max=4π.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最大值为4π.故选:C .【点拨】① 圆柱的侧面积S =2πrℎ,则需要知道圆柱的高ℎ与底圆半径r ;② 在处理圆锥、圆柱问题时,要清楚母线、高、底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则要看轴截面(如下图),此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每个量的关系.【典题3】 一个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高为ℎ,若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2ℎ=1R +1rB .1ℎ=1R +1rC .1r =1R +1ℎD .2R =1r +1ℎ 【解析】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根据题意可得圆台的上底面面积为S 上=πr 2,圆台的下底面面积为S 下=πR 2,∵圆台的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侧面积S 侧=π(r 2+R 2)=π(r +R)l ,解之得l =r 2+R 2r+R ∵l =√ℎ2+(R −r)2∴r 2+R 2r+R =√ℎ2+(R −r)2,∴(r 2+R 2r +R )2=ℎ2+(R -r)2 ∴2ℎ=1R +1r .故选 A . 【点拨】在处理圆台问题时,要清楚母线、上底圆半径、下底圆半径、高之间的关系,则要看轴截面(如下图),有 l =√ℎ2+(R −r)2.【题型二】几何体的体积【典题1】正方形ABCD被对角线BD和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弧DB̂分成三部分,绕AD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V1、V2、V3之比是()A.2: 1: 1B.1∶2: 1C.1∶1∶1D.2∶2: 1【解析】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可得图1旋转所得旋转体为以AD为轴的圆锥体,高AD=1且底面半径r=1∴该圆锥的体积为V1=13π×AB2×AD=13π;图2旋转所得旋转体,是以AD为半径的一个半球,减去图1旋转所得圆锥体而形成,∴该圆锥的体积为V2=V半球−V1=12×43π×AD2-V1=13π;图3旋转所得旋转体,是以AD为轴的圆柱体,减去图2旋转所得半球而形成,∴该圆锥的体积为V3=π×AB2×AD-V半球=π-23π=13π综上所述V1=V2=V3=13π,由此可得图中1、2、3三部分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之比为1∶1∶1.故选 C.【点拨】①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以某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得到;圆柱是由矩形以某一边为轴旋转得到;球是由半圆以直径为轴旋转得到;②求解不规则图形可用“割补法”.【典题2】如图,圆锥形容器的高为ℎ,圆锥内水面的高为ℎ1,且ℎ1=13ℎ,若将圆锥的倒置,水面高为ℎ2,则ℎ2等于()A.23ℎB.1927ℎC.√633ℎD.√1933ℎ【解析】方法一设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则未倒置前液面的面积为49S.∴水的体积V =13Sℎ-13×49S ×(ℎ−ℎ1)=1981Sℎ. 设倒置后液面面积为S′,则S′S =(ℎ2ℎ)2,∴S′=Sℎ22ℎ2.∴水的体积V =13S′ℎ2=Sℎ233ℎ2. ∴1981Sℎ=Sℎ233ℎ2,解得ℎ2=√193ℎ3. 故选 D .方法二 设容器为圆锥1,高为ℎ,体积为V ;倒置前液面上的锥体为圆锥2,高为ℎ′=ℎ−ℎ1,体积为V 1;倒置后液面以下的锥体为圆锥3,高为ℎ2,体积为V 2.∵ℎ1ℎ=13 ∴ℎ′ℎ=23 ∴V−V 水V =(23)3=827⇒V 水V =1927, 在倒置后,又有V 水V =(ℎ2ℎ)3 ∴(ℎ2ℎ)3=1927⇒ℎ2=√193ℎ3【点拨】 ① 涉及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可把圆台补全为圆锥;② 两个相似几何体,若相似比为a ,则对应线段比为a ,对应的平面面积比为a 2,对应的几何体体积比是a 3.【典题3】 已知球的直径SC =4,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 =2,∠ASC =∠BSC =45°,则棱锥S −ABC 的体积V = .【解析】由题可知AB 一定在与直径SC 垂直的小圆面上,作过AB 的小圆交直径SC 于D ,如图所示,设SD =x ,则DC =4-x ,此时所求棱锥即分割成两个棱锥SABD 和CABD ,在△SAD 和△SBD 中,由已知条件可得AD =BD =x ,又因为SC 为直径,所以∠SBC =∠SAC =90°,所以∠DBC =∠DAC =45°,所以在△BDC 中,BD =4-x ,所以x =4-x ,解得x =2,所以AD =BD =2,所以 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V =13S △ABD ×4=4√33.【点拨】① 圆内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② 若垂直于三棱锥的某棱长的截面面积为S ,棱长长ℎ,则三棱锥的体积为13Sℎ.【题型三】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典题1】 已知三棱锥D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AC =BC =DB =DC =1,当三棱锥D -ABC 的体积取到最大值时,球O 的表面积为( )A. 5π3B. 2 πC. 5 πD. 20π3【解析】 如图,当三棱锥D −ABC 的体积取到最大值时,则平面ABC ⊥平面DBC ,取BC 的中点G ,连接AG ,DG ,则AG ⊥BC ,DG ⊥BC ,分别取△ABC 与△DBC 的外心E ,F ,分别过E ,F 作平面ABC 与平面DBC 的垂线,相交于O ,则O 为四面体ABCD 的球心,由AB =AC =BC =DB =DC =1,得正方形OEGF 的边长为√36,则OG =√66∴四面体A −BCD 的外接球的半径R =√OG 2+B G 2=√(√66)2+(12)2=√512 ∴球O 的表面积为=4 π×(√512)2=5π3,故选:A .【典题2】 如图,在一个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10的正四棱锥P -ABCD 中,大球O 1内切于该四棱锥,小球O 2与大球O 1及四棱锥的四个侧面相切,则小球O 2的体积为 .【解析】设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AB的中点为M,连接PM,OM,PO,则OM=1,PM=√PA2−AM2=√10−1=3,PO=√9−1=2√2,如图,在截面PMO中,设N为球O1与平面PAB的切点,则N在PM上,且O1N⊥PM,设球O1的半径为R,则O1N=R,因为sin∠MPO=OMPM =13,所以NO1PO1=13,则PO1=3R,PO=PO1+OO1=4R=2√2,所以R=√22,设球O1与球O2相切与点Q,则PQ=PO-2R=2R,设球O2的半径为r,同理可得PQ=4r,所以r=R2=√24,故小球O2的体积V=43πr3=√224π,故答案为√224π.巩固练习1(★)如图1所示,一只封闭的圆柱形水桶内盛了半桶水(桶的厚度忽略不计),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直径与母线长相等,现将该水桶水平放置后如图2所示,设图1、图2中水所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S1≥S2【答案】B【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图1水的表面积为 S1=2πr2+2πr•r=4πr2.对于图2,上面的矩形的面积的长是2r,宽是2r.则面积是4r2.曲面展开后的矩形长是πr,宽是2r.则面积是2πr2.上下底面的面积的和是π×r2.图2水的表面积S2=(4+3π)r2.显然S1<S2.故选B.2(★) 若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4,且其侧面积为其轴截面面积的4倍,则该圆锥的高为()A.πB.3π2C.2π3D.π2【答案】A【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ℎ;由圆锥的母线长为4,所以圆锥的侧面积为πr•4=4πr;又圆锥的轴截面面积为12•2r•ℎ=rℎ,所以4πr=4rℎ,解得ℎ=π;所以该圆锥的高为π.故选:A.3(★★) 某广场设置了一些石凳供大家休息,这些石凳是由正方体截去八个一样大的四面体得到的(如图).则该几何体共有个面;如果被截正方体的棱长是50cm,那么石凳的表面积是cm2.【答案】14,10000【解析】由题意知,截去的八个四面体是全等的正三棱锥,8个底面三角形,再加上6个小正方形,所以该几何体共有14个面;如果被截正方体的棱长是50cm,那么石凳的表面积是S表面积=8×12×25√2×25√2×sin60°+6×25√2×25√2=10000(cm2).故答案为:14,10000.4(★★) 直角梯形的上、下底和不垂直于底的腰的长度之比为12√3,那么以垂直于底的腰所在的直线为轴,将梯形旋转一周,所得的圆台上、下底面积和侧面面积之比是.【答案】1: 4: 3√3【解析】由题意可设直角梯形上底、下底和不垂直于底的腰为x,2x,√3x;则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母线长分别为x,2x,√3x,如图所示;所以上底面的面积为S上底=π•x2;下底面的面积为S下底=π•(2x)2=4πx2;侧面积为S侧面=π(x+2x)•√3x=3√3πx2;所以圆台的上底、下底面积和侧面面积之比是πx2∶4πx2: 3√3πx2=1: 4: 3√3.5(★★) 如图,四面体各个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其三个顶点在一个圆柱的下底面圆周上,另一个顶点是上底面圆心,圆柱的侧面积是.【答案】2√2π3【解析】如图所示,过点P 作PE ⊥平面ABC ,E 为垂足,点E 为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AE =23AD ,AD =√32. ∴AE =23×√32=√33.∴PE =√PA 2−AE 2=√63.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则2R =1sin60°=2√3, ∴圆柱的侧面积=2πR •PE =√3π×√63=2√2π3,6(★★) 一竖立在地面上的圆锥形物体的母线长为4m ,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2π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等于 . 【答案】128√281πm 3【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圆锥形物体的母线长l =4m ,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2π3,故2πr =2π3,解得 r =43m , 故圆锥的高ℎ=√l 2−r 2=83√2m ,故圆锥的体积V =13πr 2ℎ=128√281πm 3.7(★★) 如图①,一个圆锥形容器的高为a ,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如果将容器倒置,这时所形成的圆锥的高恰为a2(如图②),则图①中的水面高度为 .【答案】(1−√732)a【解析】 令圆锥倒置时水的体积为V ′,圆锥体积为V ,则v′v =(a 2)3÷a 3=18,∴V 空V 锥=78,倒置后 V 水=18V , 设此时水高为ℎ,则ℎ3 a 3=78,∴ℎ=(1−√732)a . 故原来水面的高度为(1−√732)a .8(★★★) 半径为2的球O 内有一个内接正三棱柱,则正三棱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 .【答案】12√3【解析】如图所示,设正三棱柱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底面边长与高分别为x ,ℎ,则O 2A =√33x ,在Rt △OAO 2中,ℎ24+x 23=4, 化为ℎ2=16−43x 2,∵S 侧=3xℎ,∴S 侧2=9x 2ℎ2=12x 2(12−x 2)≤12(x 2+12−x 22)2=432.当且仅当x 2=12-x 2,即x =√6时取等号,此时S 侧=12√3.9(★★★)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5+√2的正方形ABCD 中,以A 为圆心画一个扇形,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M 、N ,K 为切点,以扇形为圆锥的侧面,以圆O 为圆锥底面,围成一个圆锥,则圆锥的全面积与体积分别是 与 .【答案】10π,2√303π【解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半径为r ,高为ℎ,由已知条件可得{l+r+√2r=(5+√2)×√22πrl=π2,解得r=√2,l=4√2,∴S=πrl+πr2=10π,又∵h=√l2−r2=√30,∴V=13πr2ℎ=2√303π.故答案为10π,2√303π10(★★★) 已知四面体ABCD的棱长满足AB=AC=BD=CD=2,BC=AD=1,现将四面体ABCD放入一个主视图为等边三角形的圆锥中,使得四面体ABCD可以在圆锥中任意转动,则圆锥侧面积的最小值为.【答案】27π4【解析】因为四面体ABCD的棱长满足AB=AC=BD=CD=2,BC=AD=1,所以可以把其放到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中,四面体的棱长是长方体的面对角线,∴a2+b2=22,①;b2+c2=22,②;c2+a2=12,③故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满足:8R2=22+22+12=9;∴R2=98.∵四面体ABCD放入一个主视图为等边三角形的圆锥中,使得四面体ABCD可以在圆锥中任意转动,要想圆锥的侧面积最小;故需满足四面体的外接球恰好是圆锥的内切球;作圆锥的轴截面,如图:设BE=r,则AB=2r,AE=√3r;可得:OB2=OE2+EB2;∴R2=(√3r-R)2+r2⇒r=√3R;故圆锥侧面积的最小值为:πrl=2πr2=2π•3R2=27π4.故答案为:27π4.11(★★★)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是下底面.M是BB1上的点,AB=3,BC=4,AC=5,CC1=7,过三点A、M、C1作截面,当截面周长最小时,截面将三棱柱分成的上、下两部分的体积比为.【答案】1110【解析】由AB=3,BC=4,AC=5,得AB2+BC2=AC2,∴AB⊥BC.将平面ABB1A1与平面BCC1B1放在一个平面内,连接AC1,与BB1的交点即为M,此时BM=3,设四棱锥A-BCC1M的体积为V1,则V1=13×12×(3+7)×4×3=20,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V=12×4×3×7=42.∴当截面周长最小时,截面将三棱柱分成的上、下两部分的体积比为V−V1V1=1110.1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BC=2,BB1=3,∠ABC=90°,点D为侧棱BB1上的动点,当AD+DC1最小时,三棱锥D-ABC1的体积为.【答案】13【解析】将直三棱柱ABC-A1B1C1展开成矩形ACC1A1,如图,连结AC1,交BB1于D,此时AD+DC1最小,∵AB =1,BC =2,BB 1=3,∠ABC =90°,点D 为侧棱BB 1上的动点,∴当AD +DC 1最小时,BD =1,此时三棱锥D -ABC 1的体积V D−ABC 1=V C 1−ABD =13×S △ABD ×B 1C 1=13×12×AB ×BD ×B 1C 1=13×12×1×1×2=13.13(★★★) 已知△S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CB =45°,当三棱锥S -ABC 体积最大时,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答案】28π3【解析】由题可知,平面CAB ⊥平面SAB ,且CA =CB 时,三棱锥S -ABC 体积达到最大,如右图所示, 则点D ,点E 分别为△ASB ,△ACB 的外心,并过两个三角形的外心作所在三角形面的垂线,两垂直交于点O .∴点O 是此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AO 即为球的半径.在△ACB 中,AB =2,∠ACB =45°⇒∠AEB =90°,由正弦定理可知,AB sin∠ACB =2AE ,∴AE =EB =EC =√2,延长CE 交AB 于点F ,延长SD 交AB 于点F ,∴四边形EFDO 是矩形,且OE ⊥平面ACB ,则有OE ⊥AE ,又∵OE =DF =13SF =13×√32AB =√33, ∴OA =√OE 2+AE 2=√73.∴S 球表面积=4πR 2=4π×( √73)2=28π3.14(★★★)如图,在△ABC 中,AB =BC =2,∠ABC =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12【解析】如图,M是AC的中点.①当AD=t <AM=√3时,如图,此时高为P到BD的距离,也就是A到BD的距离,即图中AE,DM=√3-t,由△ADE∽△BDM,可得ℎ1=√(√3−t)2+1,∴ℎ=√(√3−t)2+1,V=13⋅12⋅(2√3−t)⋅1⋅√(√3−t)2+1=16√3−t)2√(√3−t)2+1,t∈(0,√3)②当AD=t>AM=√3时,如图,此时高为P到BD的距离,也就是A到BD的距离,即图中AH,DM=t-√3,由等面积,可得12⋅AD⋅BM=12⋅BD⋅AH,∴1 2⋅t⋅1=12√(t−√3)2+1,∴ℎ=√(√3−t)2+1,∴V=13⋅12⋅(2√3−t)⋅1√(√3−t)2+1=16⋅√3−t)2√(√3−t)2+1,t∈(√3,2√3)综上所述,V=16√3−t)2√(√3−t)2+1,t∈(0,2√3)令m=√(√3−t)2+1∈[1,2),则V=16⋅4−m2m,∴m=1时,V max=12.故答案为12.。
简单几何体知识整合核心要点归纳一、多面体与旋转体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是要注意“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不一定是棱柱”.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注意:一个棱锥至少有四个面,所以三棱锥也叫四面体.3.棱台是利用棱锥来定义的,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仍然是棱锥,另一个称之为棱台,截面叫做上底面,原棱锥的底面叫做下底面.注意:解决台体常用“台还原成锥”的思想.4.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分别绕着它的一边、一直角边、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这条直线叫做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圆面叫做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这条边都叫做母线.二、三视图和直观图1.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具体包括:(1)正视图:物体前后方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长度;(2)侧视图:物体左右方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俯视图:物体上下方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2.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接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三、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棱锥、棱台、棱柱的侧面积公式间的联系: S 正棱台侧=12(c +c′)h′――→c ′=0S 正棱锥侧=12ch′――→c =c′h =h′S 正棱柱侧=ch K c ′=0时,棱锥可以看作上底周长为0的棱台.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表面积S =4πR 2.2.几何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大小,明确柱、锥、台的体积公式间的关系,可进一步加强对三个几何体的认识.V 台体=13(S 上+S 下+S 上S 下)h K S 上=0时,棱锥可以看作上底面面积为0的棱台;S 上=S 下时,棱柱可以看作上底面等于下底面的棱台.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体积V =43πR 3. 3.解决球的问题时常常用到球的轴截面,在轴截面图形中,球半径、截面圆半径、球心与圆心的连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主要途径.球心是球的灵魂,抓住了球心就抓住了球的位置.许多球的有关问题中,要画出实际空间图形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球心、球面上的点以及切点等的连线构造多面体,把球的问题转化为多面体的问题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