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6.45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
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
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
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
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
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000人。
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
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
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
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中国旅游地理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了旅游对于地理现象的影响和地理现象对于旅游发展的制约。
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对于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和文化冲击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旅游地理理论研究得到解决。
中国旅游地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旅游景区开发。
景区开发是中国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定位过程。
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景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质、旅游目标、旅游者的需求等等。
因此,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需要具备系统性和综合性。
通过对旅游景区开发的研究,可以使其规划和建设更加科学和有效。
旅游资源整合和利用也是中国旅游地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整合和利用可使旅游产品更为多样化和丰富,同时还能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旅游资源整合和利用中,需要对旅游活动所涉及到的空间、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
进一步扩大旅游资源整合的范围,可以整合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资源,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互惠互利的发展。
旅游区域竞争也是中国旅游地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
旅游业的地域性竞争已成为了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方面。
旅游区域竞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竞争形态,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例如旅游目标市场和客源地的区域特点、旅游业投资的巨额资金、旅游业的组织形式、政府宏观管理等。
通过对旅游区域竞争的研究,可以帮助旅游业者更好地理解市场的需求和特征,从而制定更为精细、有针对性的竞争战略。
针对旅游地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
例如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整理相关资料,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能力等。
同时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
只有政府、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中国旅游地理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精品旅游地理推介课程论文系别:管理系班级:工商管理12-1班姓名:郑艺大美兴凯湖兴凯湖地处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密山市内,中俄边界地区,面积为4380公里,兴凯湖原为我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
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金代称为北琴海,清代改为兴凯湖。
“兴凯”是满语,意思是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
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虽然离得很近,景观却迥然不同。
小兴凯湖温柔恬静,鱼跃鸟飞,帆影点点,湖水静悄悄的,水面平如明境,是我国内湖。
大兴凯湖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气势磅礴,被称为“绿宝石”。
兴凯湖是古代火山爆发后,因地势陷落积水而成。
兴凯湖是亚洲东部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36400平方公里。
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中,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流入乌苏里江。
兴凯湖一带,水道纵横交错,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渔业中心,出产的淡水鱼有数十种之多,除了久负盛名的大白鱼外,还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为“边塞三珍”。
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中间被一道湖岗分开,湖岗上林木葱茏,十分秀美,水涨时两湖相连为一。
小兴凯湖温柔恬静,鱼跃鸟飞,帆影点点;大兴凯湖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气势磅礴,被称为绿宝石。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和叶利钦总统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兴凯湖保护生态的协定》,兴凯湖成为我国与邻国政府共同进行保护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兴凯湖景色宜人,风光瑰丽多姿。
春夏之际,碧水蓝天,烟波袅袅;湖边高山苍翠、平野茵茵、泛舟湖上,但觉如临画卷之中,一洗凡尘。
秋冬将至,湖岸冰封,辽阔的湖面之上,点点银光闪闪,实是一个完美的旅游度假胜地。
●美食:兴凯湖白鱼特点:大白鱼,色白如玉,个头重达七八斤,体形颀长,鳍尾发达,以善游著称。
大白鱼和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寒三珍”。
兴凯湖自然景色秀丽迷人。
高中地理论文1000字范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那你对高中地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1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地理论文1000字篇1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论文摘要】: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
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人文地;自然 ; 区域; 趋势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城市、人口、部落、、社会、文化、、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
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
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
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① 研究的主要内容[2]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旅游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基于旅游属性与本质的中国旅游起源探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曹诗图.郑宇飞.黄其新.[2].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经济地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陆林.余凤龙.[3].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赵磊.方成.[4].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徐虹.[5].聚焦中国旅游统计新体系——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刘鲁.魏云洁.[6].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评刘名俭著《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2期.周霄.[7].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1期.赵磊.[8].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0期.保继刚.[9].构建国家旅游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中国旅游4.0战略.《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石培华.[10].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1期.蒋庚华.张曙霄.二、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对外汉语中中国旅游饮食文化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刘瑞前.汉语国际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2].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6作者:曾博伟.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大学2010(学位年度)[3].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研究.被引次数:20作者:丁姗.旅游管理复旦大学2009(学位年度)[4].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梁峰.世界经济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5].中国旅游杂志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次数:4作者:杜畅.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旅游报》景区新闻报道研究.作者:张宇.新闻学河北大学2012(学位年度)[7].中国旅游化水平及格局演变研究.作者:何鑫.人文地理学华中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唐楠.旅游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作者:李桂香.国际贸易学安徽财经大学2011(学位年度)[10].中国旅游名胜誉称的地理学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张丹丹.人文地理学山西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旅游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na'spost1978experienceinoutboundtourism.Lim,CWang,Y《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82/3[2]China'spost1978experienceinoutboundtourism.Lim,CWang,Y《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82/3[3]TheDaoofthescepticandthespiritual:attitudinalandculturalinflue ncesonpreferencesforsustainabletourismservicesinthedomesticChinesetou rismmarket. JanBarkmannJiongYanAnneKathrinZschiegnerRainerMarggraf 《Internationaljournalofservicestechnologyandmanagement》,被EI收录EI.20103/4[4]ANovelBioEcoTechnologyCombinedSystemforRuralDomesticWastewater TreatmentinaTourismArea:AFullScaleStudy. HanwenLiangJunxinLiuXuesongGuoBaoqingShanJingzhuZhaoLijunYuLichuanLiJ ianjunLiu《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9[5]ResearchAgendaforTourismandtheChineseDream:DialoguesandOpenDoo rs.Weaver,DavidBecken,SusanneDing,PeiyiMackerras,ColinPerdue,RickScott,N oelWang,Ying《Journaloftravelresearch: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TravelResearch andMarketingProfessionals》,20155[6]ManagementofTourismResourcesandDemandBasedonNeuralNetworks. XueBoLinShiTing2014[7]Researchofthestrategytourismbrandmarkedbythehometowncultureofo verseasChineseinJiangmen.LiuHeHongYingWuShuJinLinChunXiao2015[8]LongtermtrendsinchemicalcompositionofprecipitationatLijiang,so utheastTibetanPlateau,southwesternChina. NingningZhangYuanqingHeJunjiCaoKinfaiHoZhenxingShen 《Atmosphericresearch》,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Mar.[9]ChineseandAustraliantourists'attitudestonature,animalsandenvir onmentalissues:Implicationsforthedesignofnaturebasedtourismexperiences.JanPackerRoyBallantyneKarenHughes《Tourismmanagement》,2014Oct.[10]TheDesignofDiseaseMonitoringSystemforChineseOutboundTourism:A DiscussionfromPublicManagementPerspective. JingJingGUANMingXIAJulianK.AYEH2014四、中国旅游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孟华,20102010年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年会[2]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杨雪雁.张晓霓,2011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3]对中国旅游转型升级与旅游科学发展的深度思考.吴建华,2009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4]“地球村”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中国旅游地学述评.谢延淦,20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5]十年巨变,漳州滨海建公园,拉动海峡旅游大发展谈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带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李其团.陈黎明.杨娜.邱志民,20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6]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蒋庚华.张曙霄,2010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7]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杨卫武.袁怡琴,20092009’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国际化:旅游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8]中国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谢春山.魏巍.郭栩东,2009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9]中国旅游教材出版工作的发展回顾.付蓉.郭毓洁,2009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10]中国旅游就业问题研究.翟向坤,2008首届经济增长与就业国际论坛。
结合自身暑假旅游和学习生活经历,完成地
理小论文。
每篇500字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或许每一个人心中曾今都有这样的梦想。
当有一天我们可以抛开一切,背起行囊踏上旅行的路。
每当我看到网上形形色色的人发着他们那些旅行日志时,我不禁有马上去实现这个梦想的冲动。
可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些还是遥不可及的。
于是我只得从我的身边开始一个一个的去实现我的梦想。
身为一个德清人,XX 山对于我们是最为熟悉的景区,于是我决定独自一人去一趟XX山。
XX山属天目山余脉,被誉为“江南第一山”,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XX山,乃是干将和莫邪铸剑之地,取二人的姓氏得名。
这个故事尽管不真实,但是寓意深远,从中也透露出统治之道。
帝王用人,首先就要信人,这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与几个不认识的人一起包了一辆车,向XX山进发了。
XX山的盘山公路,总共有260多个弯道,绕来绕去,同车的有几个似乎不耐烦了,可是我却乐在其中,欣赏着沿途的风光。
下车后,我和同车的几个就分道扬镳了。
一个人,一部相机,一个背包,我走走停停拍拍,沉浸在这一片独特的景色里,似乎空气中都充满着自由快乐的气息。
当我还陶醉在这一切中时,天色渐渐晚了,我也踏上了回程之路。
XX山之游,其实,与山何干。
任何一种旅游,都是在寻找自己,这不是很奇怪吗?但,这又有何不可呢?。
庐山旅游可行性分析论文1. 引言庐山作为中国的名山之一,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而旅游业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对庐山旅游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从庐山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庐山旅游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2. 庐山旅游资源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南濒长江,北连鄱阳湖,被誉为“江南第一山”。
庐山风景秀丽,有奇峰怪石、清澈的湖泊、流泉飞瀑等自然美景。
同时,庐山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庐山道教文化、庐山佛教文化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庐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交通条件分析庐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九江市拥有火车站和机场,与国内各大城市相连,游客可以方便地选择乘坐飞机或火车前往。
另外,九江市还有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乘坐长途客车也是一种常见的交通方式。
从九江市到庐山的路程约为30公里,可以通过公路或船只来往。
因此,游客进入庐山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好,这给庐山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市场需求分析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庐山旅游的人数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庐山旅游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假期期间,庐山更是人流如织,游客络绎不绝。
因此,庐山旅游市场需求旺盛,这为庐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 庐山旅游的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庐山具备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因此庐山旅游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首先,庐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
其奇峰怪石、清澈湖泊等自然景观是游客流连忘返的理想目的地,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为游客提供了深度游览的机会,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其次,庐山交通便利,使得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庐山。
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
本文认真总结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思路。
认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评价体系、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强化实践教学,才能保证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充实,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对象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随着专业的发展不断壮大,教学效果总体得到了提升。
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素质教育时代如何吸收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是关系到我国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大事,因此有必要把课程教学创新作为持续性的课题,把握创新重点,采取创新举措,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学改革的策略1.1明确教学内容的主体脉络,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
旅游地理学是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等专业中不可替代的必修课程,为使其永葆青春活力,对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
21世纪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旅游行为地理的教学。
既要加强以中国为区域整体的旅游资源与环境、区域旅游合作及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也要加强各旅游大区、旅游省的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产品与旅游开发规划及各地方性旅游区的建设的教学。
要注重实践教学,具体教学中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融人到旅游景观当中。
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还能够发现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和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
四川旅游论文引言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使得四川成为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四川旅游的发展现状、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及其对经济的贡献,以及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四川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四川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四川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
四川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二、四川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四川拥有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包括壮丽的峡谷、雄伟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和华丽的瀑布。
四川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九寨沟,它以其多彩的湖泊和瀑布而闻名于世。
另外,四川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四姑娘山和稻城亚丁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 文化遗产四川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川剧、藏戏、绵阳秧歌等代表了四川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的兴趣。
此外,四川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金沙遗址、广元三国古城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四川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三、四川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四川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旅游业在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旅游业为四川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旅游业提供了许多农民就业的机会。
此外,旅游业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四川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和推动。
四、四川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四川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的不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性有待提高,同时,一些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其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应增加,如何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理学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旅游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学科交叉特点,其着重研究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地理问题,探讨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指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930年,麦克默里(McMurry)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The Use of Land for Recreation),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端之作,之后旅游地理学经历了不同阶段和理论的更迭。
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期间,研究侧重于对某些旅游胜地、地区旅游开发及旅游流等的描述与方法探讨。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的分析,其实质是有关旅游经济地域结构最佳化问题的研究,并开始重视对旅游地理学理论方法的研究。
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首次把旅游地理单独列为专业组,标志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旅游地理学的跨学科、多视角研究使得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旅游产生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旅游地演化规律、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与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了一门服务于人类生活、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领域。
中国的旅游地理学者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伴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结构,而且技术进步和相关学科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因素、新模式和新业态,促进人类活动理念和模式持续变革,深刻影响着旅游业发展,并给旅游地理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命题和实践问题。
黄山旅游地质论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曾这样评价黄山,可见黄山的景色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
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
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生态保护完好,是中国的标志。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提到黄山,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奇”。
无论是山石还是树木都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奇形怪状的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其有“前山雄伟,后山秀丽”之别也让人颇为震惊。
黄山由于经历了数亿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山体主要由节理特别发育的花岗岩组成,这为岩石的风化、水流的侵蚀和岩体的崩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花岗岩再硬,总还有裂隙,而黄山多雨,雨水渗透在裂隙缝中,如果结冰,体积膨胀会产生很大张力,使岩石分裂破碎,风化成为石柱错列的形态。
黄山南部节理稀疏,经长期风化崩塌,形成像天都峰、莲花峰那样巨大的球状风化岩块,山体浑厚雄伟,而北部后海、西海和皮蓬一带,节理密集,岩体破碎、风化成垂直状,故多危岩峭壁,怪石奇峰。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
肇庆鼎湖山景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及开发[优秀范文五篇]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旅游管理中国旅游地理论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论文学号:20104056041年级:2010级专业:旅游管理题目:肇庆鼎湖山景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及开发共7页第1页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旅游管理中国旅游地理论文肇庆鼎湖山景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及开发旅游是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审美性经历和体验。
随着人类活动的大众化,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据此,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刻研究,然后进行科学的开发,使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得到保护,同时又能利于当地居民,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景、人物共同长久发展。
肇庆鼎湖山景区这些年的发展,不仅使鼎湖山景区成为星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鼎湖山景区对当地城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鼎湖山景区自建立一日起,就成为肇庆乃至广东、广西的重要风景名胜区,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成为XX市旅游的支柱景区,也是市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佳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城市中心区,是市内“山、湖、城、江”并存的自然基础,是传统城市(端州)和新城(XX县区)山水人文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民最为重要的休闲场所,登山已成为XX 市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一、现代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
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
提高中职旅游地理教学实效的探索当前,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也随着迅猛发展 ,旅游资源在不断地进行开发利用。
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目的和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但不论是瞻仰和朝拜 ,还是疗养和观光 ,或者是度假和购物,这些旅游活动都无不紧密地与地理环境相关连。
因而,学习旅游地理还得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
通过重点了解我国各主要旅游地区和世界各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概况(包括地理典型要素、主要旅游景点、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从而学会欣赏景观、评价旅游资源,并初步具备一定的旅游规划知识。
学习旅游地理,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和安排就业方面有很大好处,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地理资源,讲究教学策略,提高旅游专业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效。
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地理教学实效的一些做法。
一、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尽可能多地把我国最美的风光和历史文化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加强对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豪情感,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不是说教式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对世界其他优美、独特的旅游资源展示中,综合实现环境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决心。
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在介绍旅游资源的时候,决不能平铺直叙,而要充满激情和煽动力,要讲究语言艺术,最好是通过一些优美的诗词和名句以及神话、传说,来渲染气氛,加深理解。
这样,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这些恰当的诗词和名句是不难找到的。
一些风景胜地,有很多名人赞美过,流传下来的就有很多了。
比如庐山,李白就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白居易也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东坡则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谢灵运也写了“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地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然现象和⼈⽂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论⽂是篇幅较短的论⽂,是论⽂的⼊门。
所谓“⼩”是指论⽂应短⼩精悍、简明扼要。
地理⼩论⽂1 都说地理是出了名的“⽆语”,⼼想上⽆语课的⽼师肯定是“⽆语的⽗母”.这不,第⼆遍上课铃响了半分钟了,仍不见⽼师的踪影,教室⾥乱哄哄的,连⿊板也没⼈擦. 半响,⾛进来⼀个美丽的⼩姐,眉浓、眼⼤、⿐挺、唇薄,莫约三⼗多岁. 她默默地拿起⿊板擦从上到下,耕⽥般缓缓地把⿊板抹得⼀尘不染,她⼀丝不苟的精神把我们也抹得⼼慌意乱,“我姓袁”她介绍道,每堂新课,⽼师都要下这样的棋,不满之⾊凝成我脸上的风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在⼀起学地理吧.”袁⽼师⽤余光扫视⼀下全班,让⼈感觉阴森森的,“对我,不要寄太⼤的希望,当然,我也不会让你们失望.”我的⼼⼀阵震颤,突然觉得袁⽼师有点实在. “两个⽉前,我是教历史的,那就让我们借助历史这座桥梁学好地理吧.”袁⽼师的介绍别开⽣⾯,同学们都瞪着⼤眼,宛如看戏. “元谋⼈,是中国发现的直⽴⼈化⽯,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附近,距今有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器时代早期的古⼈类.”我愁着脸听着枯燥⽆味的介绍,刚有的⼀点好感顿时消失,忽然发现⽼师从⼝袋⾥掏出⼀条具有云南风味的披肩,我的⽬光⼀下⼦被吸引过去,真美!“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条丝⼱漂亮吗?它来⾃美丽的云南.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年四季如春,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云南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以其美丽的⾃然风景、多彩的民族风俗和宜⼈的⽓候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去旅游,你们知道西双版纳的吊脚楼吗?第⼀楼是动物们的家,第⼆楼是⼈居住的正间,待客、吃住都在这⾥…….” “叮咚,叮咚”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围着⽼师问这问那,“⽆语的⽗母”其实并不⽆语,反⽽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爱上了地理课.地理⼩论⽂2 摘要:百⾥杜鹃风景区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吸引了⼤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如何充分开发利⽤这⼀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从三个⽅⾯作了初浅探索。
中国旅游地理
主题: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景观与文化特色。
摘要: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位置适中,形胜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习俗迥异,土产丰饶,工艺绝伦,风味佳肴,名扬海外。
由于中国旅游资源的无比丰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国旅游业起步虽较晚,但在兴旺发达的世界旅游业中,却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旅游,丰富多样,美丽奇特,历史文化。
正文: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多种功能。
以地貌景观而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且我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不仅有纬向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国南北既有四时如春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又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和高纬地区的避暑胜地,还有银装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趋暖的海南岛。
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绚丽多姿。
著名的五岳(恒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是中国山景的代表。
许多奇异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加上绘声绘色的神话传说,使许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
如承德的磬锤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荡合掌峰、黄山莲花峰等属中尺度的造型山景。
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厦门万石园笑石,普陀双龟听法石,东山岛风动石,黄山梦笔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凤凰灵仪、孔雀梳翅等。
中国江河如织,从涓涓细流的山涧到坦荡宽阔的大江皆有。
在众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阳朔间神奇的漓江和雄伟磅礴的长江三峡为佼佼者。
饱含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恰赛人间仙乡的九寨沟,咆哮奔腾的黄河峡谷,潺潺流水隽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樱桃沟,均系别具情趣以水景为主体的不同尺度的旅游资源。
中国拥有大小湖泊2万多个,尤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驰名于世。
许多湖泊因其风光明媚而具有疗养与旅游价值。
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与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太湖与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和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到京
都侧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游胜地。
中国现有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普陀、厦门、深圳、澎湖、崖县,目前正在开发与待开发的尚有辽宁金县、兴城,河北昌黎、抚宁,山东海阳,江苏连云港,福建湄州岛、崇武,广东大鹏湾、珠江口,广西北海等。
其中有避暑胜地,也有难得的避寒胜地。
中国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异木,珍禽贵兽。
珍稀特有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黄腹角雉以及扬子鳄等,均为中国特有种。
银杏、银杉、金钱松、台湾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遗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中,中国占世界总科数的53%,其中不乏古老类群和特有种,如珙桐、香果树、昆栏树、连香树、鹅掌楸、水青树等。
一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区, 如黑龙江扎龙鹤乡, 江苏与青海鸟岛,福建鸳鸯溪,云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动植物生命摇篮之称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列入联合国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长白山、卧龙山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方。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古迹遍及各地。
中国历史上作为中央王朝的京都或封建割据政权首府的,从禹都阳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余处,其中安阳市、北京市、西安市、洛阳市、开封市、南京市、杭州市居于显赫地位,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遗留古迹最多,西安与北京几乎平分了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帝都历史。
举凡宫殿、园囿、稷坛、陵寝、王府、第宅、寺庙、道观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区,成为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名城。
历史与文化之间有渊源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中国的文化遗存中,宗教文化影响深远,五台、普陀、峨眉、九华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厦门南普陀、宾川鸡足山、泉州开元寺、杭州灵隐寺等,亦终年香火不绝。
寺庙、道观、经堂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而造像、壁画、碑碣、题楹等也极富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固原须弥山、庆阳北石窟、巩县石窟、大足北山与宝顶、剑川石宝山、杭州飞来峰石窟等是吸取印度阿旃陀石窟艺术精华,结合华夏民族特色再创造的艺术结晶。
石窟内珍藏着大量雕塑石刻和壁画,是一座座历史文库和艺术文化瑰宝。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
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饰装束,民风习俗,节日喜庆。
每个民族都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因此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许多兄弟民族能歌善舞,习俗奇异,居室别致,服饰精美,尤以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等地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具有特别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