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旅游区概述中国旅游地理YYY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章华中旅游大区第一节概述一、旅游地理环境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1)地处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的交接地带,地形复杂多样(2)河网稠密,湖泊较多(3)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人文地理环境(1)荆楚文化特色鲜明(2)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第二节湖北旅游亚区一、鄂西北游览区(一)鄂西旅游线1、屈原故里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乡。
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平里,至今存留着不少关于屈原的遗迹。
每个景物都有与屈原有关的优美传说,说连秭归县的县名也与屈原有密切的联系。
传说屈原被流放后,回到家乡躬耕,他的姐姐也回来同他一起种地。
乡人见了,觉得异常,就取名“姊归”以后逐步演变成“秭归”。
位于秭归县东1.5 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
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
2、灵山秀水育美人一一兴山昭君故里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长江的一条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经村前,溪水三西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
在王昭君的故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昭君的美好传说。
香溪中那美丽珍奇的桃花鱼,也伴随着王昭君的传说。
“昭君台”是一座由几百株柑桔树簇拥着的亭台。
亭台旁一石碑上刻着;“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
”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亦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
1978年,国家决定在其中的大小神农架诸峰周围20平方米公里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林区地处大巴山东段,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石灰岩、砂岩组成的许多条脊岭,构成雄伟山体,整个地区峻岭盘结,错综复杂。
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的地方。
华中旅游区概述旅游地理环境概况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线路枢纽城市导读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地处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与华南之间。
该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拥有多处世界遗产项目和名胜景观。
自然景观方面,嵩山、衡山、武当山、洞庭湖、西陵峡、东湖、神农架等组成的山水风光独具特色,该区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气息,灿烂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佛教、道教文化,瑰丽的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岳阳楼、黄鹤楼、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悠久古建筑构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该区地处中国的腹地,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承东启西,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本区自然水文地貌特色明显,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是中国旅游发展较有潜力的区域。
现阶段华中地区旅游线路主要以郑州、武汉至长沙为区域旅游发展轴线,串联三个省份多个旅游城市,并以此三个省会城市为枢纽,形成了多条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
华中地区跨越暖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两个气候带,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湖北省和湖南省则主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华中地区横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
基本格局是西高东低,主要地貌单元有豫西伏牛山、豫北太行山、东部平原、南阳盆地等。
n华中地处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与华南之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立体网络,可进入性强。
n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陇海、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具有全国东西、南北四境过渡的要冲和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n本区民航事业快速发展,目前拥有郑州新郑、武汉天河、长沙黄花三个国际飞机场。
n水运方面,本区河网密布,水运畅通,主要有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等港口,其中武汉港居中国中部中心,是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黄金水道和武汉航运中心建设中地位极为重要。
第七章华中旅游大区——荆楚文化名山大湖第一节旅游地理环境概况华中旅游大区指中国传统地理大区的中国中部地区,简称华中,或称“中部地区”。
包括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三省。
全区土地面积56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
一、旅游地理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陆地:京九、京广、浙赣等铁路水陆交通:长江、湘江、汉水、赣江武汉:九省通衢(二)丘陵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景观地貌发育鄱阳湖平原、湘鄂西部山地、湘赣丘陵山地、湘赣南部山地;武当山、大巴山、巫山、武陵(三)气候温暖湿润,河湖广布地处亚热带北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鄱阳湖、长江、赣江、信江等(四)以荆楚文化为主流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湖湘文化、赣文化等(五)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湖广熟,天下足二、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一)山地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交相辉映张家界、武当山、神农架、衡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二)水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长江三峡、鄱阳湖(三)三国古迹保存完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共120回,涉及湖北地域的共有70回,例如荆州古城、当阳关陵、芦花荡等(四)近代革命遗迹遍及湘鄂赣大地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井冈山第二节江西旅游亚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江西省,简称赣。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总数为4456万人。
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
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詹天佑等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江西省共设南昌、上饶、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0亿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81元二、旅游产业发展概况2010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705.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94.8亿元。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旅游区相关习题(含答案)第十二章《华中旅游区》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华中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2、掌握华中旅游区主要游览地概况及旅游线路3、掌握华中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旅欧资源特点二、知识点梳理1.华中旅游区位于我国大陆腹地,包括、两省,全区经济较为发达,拥有、、三处世界遗产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资源条件。
2.华中旅游区地貌以为主,四周环抱。
主要地貌单元有、、、、、等,横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3.鄂西山地地势最高,分布着、、等山脉,长江劈开巫山山脉,在重庆奉节与湖北宜昌之间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河川峡谷风光——。
4.两湖平原由湖北的平原和湖南的平原两部分组成,以为界,以北称平原,主要由长江与汉水冲积而成;以南称平原,由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冲积而成。
这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运便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5.湖南,简称,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因其大部分在南面而得名。
省花为,即,所以,湖南又有“”的美称;省会市。
6. 武陵源风景区位于省西北部的山脉中,由、、、四大景区组成,面积369 km。
,是一座世界级的自然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7.位于武陵源的西南部,是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家首批4A级风景区。
这里峰奇、山秀、谷幽、洞神,植被覆盖率达94%,珍稀动植物繁多,有“”、“”的美誉。
8.湖北,简称鄂,因位于长江中游的以北而得名。
全省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以西部的山地较高,统称为,中南部低平为平原地带,以为主,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的盆地。
以长江、汉水为干流的水系,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素有“”和“”的美誉;省会市。
9. 宜昌市位于省西部,西接长江三峡,东连两湖鱼米之乡,可谓“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之称。
项目八任务一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景区)分析与讲解.项目八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线路设计任务1 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景区)分析与讲解一、华中旅游区地理环境(一)华中旅游区的地形从地形上看,本旅游区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西向东大致可以划分为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川东及鄂西山地、湖南丘陵、两湖平原等地貌单元。
属于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华中旅游区的气候华中旅游区除川西高原属于高寒气候之外,其余地区都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华中旅游区的生物华中旅游区气候湿润,地形多样,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形成了很多植被茂盛、未受人类太多干扰的自然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和植被使得本区域自然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繁多。
(四)华中旅游区的文化本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巴楚文化。
巴文化与楚文化原本是两种独立的地域文化。
重庆是3000多年前巴国的首府,成都是蜀国的首都,楚国则主要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
两地由于地域相近,民族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本区域的铜梁龙灯、秀山花灯、文化遗址、青铜器、丝织、音乐、舞蹈、民风民俗等都显示出“楚中有巴,巴中有楚”的特点。
(五)华中旅游区交通华中旅游区位于我国中部偏南,与周边各个旅游区联系紧密,水、陆、空交通都比较发达。
水路上,长江是本区域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
二、华中旅游资源特征(一)自然地理特征华中旅游区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旅游区中名山胜水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
最为著名的有“五岳独秀”著称于世的南岳衡山;有以“奇峰、幽谷、秀水、深林、溶洞”而享有盛誉的武陵源;有被称为“治世玄岳”的道教名山武当山;有以“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的青城山;有被称之为“峨眉天下秀”的佛教名山峨眉山。
此外还有“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蜀山之王”贡嘎山等名山。
同时本区也是水景资源极其丰富之地,全国五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除此之外还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著名河流,以及长江三峡沿岸游,已成为领略长江风物的最佳旅游线路。
《山川平湖、神奇荆楚——华中旅游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华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2. 了解华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3. 了解华中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4. 增强对华中地区旅游的兴趣和热情。
二、导学重点:1. 华中地区的自然风光;2. 华中地区的历史文化;3. 华中地区的美食和民俗文化。
三、导学内容:1. 华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华中地区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湖北省有著名的大别山、神农架等自然景区;湖南省有张家界、岳阳楼等风景名胜;河南省有嵩山、龙门石窟等历史遗迹。
这些地方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2. 华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华中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北省有楚文化、荆楚文化等;湖南省有湘文化、岳飞文化等;河南省有中原文化、洛阳文化等。
这些文化传统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3. 华中地区的美食和民俗文化:华中地区的美食以湖北菜、湖南菜和河南菜为主,口味独特,色香味俱全。
此外,华中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湖北的楚剧、湖南的花灯、河南的豫剧等,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四、导学方式: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华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华中地区的了解和感受;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华中地区的风土人情。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华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旅游活动,亲身感受华中地区的魅力;3. 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为保护和传承华中地区的历史文化作出贡献。
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对华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美食和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华中地区旅游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华中地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华中名山峡谷旅游区简单介绍第八章华中名山峡谷旅游区导读:巴蜀荆楚山水峡谷旅游区包括湖南、湖北、四川三省及重庆,面积96.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160万,分布着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
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奇特,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节本区旅游资源概述一.自然旅游资源(一)地形地貌位居中国大陆核心部位,旅游依托空间广阔。
本区西起长江上游的金沙江畔,东到幕阜——罗霄诸山,北自秦巴——大别山地.南至大娄山——南岭。
整个地域沿长江延伸,大体呈南北相对狭窄、东西延伸之状。
在全国的版图中,大体位处大陆腹地核心部位,只能通过长江和大海相通,四周分别与我国青藏、中原、吴越、岭南、西南等旅游区相连,属典型的内陆性较强的旅游区域,无发展边疆旅游之利,却有与相邻旅游区协作发展旅游之便。
同时居中的位臵,使其与全国各地相距都不远,距离不会成为本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到此一游的障碍因素。
(二)江河湖海湿润的气候,使本区成为全国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利资源及其丰富的地区。
河流除与两岸峡谷形成本区特有优势的河流峡谷风光外,还在平原区形成巨川田园风光,在山区地势陡降处形成瀑布景观,在上游某些河段形成漂流河段,如湘西猛洞河漂流、鄂西神农溪漂流、清江漂流等。
本区湖泊主要集中在两湖平原,其中又以有“千湖之省”的湖北最多,武汉东湖是本区进入全国第一批风景名胜的湖泊旅游资源,现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游览、度假、娱乐区,其他城市周边的很多湖泊也成为了城市居民双休日的好去处。
洞庭湖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位居第二,水面广阔,其湖心岛——君山风景区和岳阳楼的闻名,无不与洞庭湖浩瀚的水面紧密相关,湖中世界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更是洞庭湖良好生态环境的产物。
(三)气候植被本区绝大多数地域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够均匀的特点,加上山地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因而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物繁茂,山地以秀美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