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论教学重点: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概念,包括旅游的概念与性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了解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的区别一、旅游的基本内涵(一)旅游的概念什么是旅游?这是旅游学研究中首先要回答的基本概念问题,也是我们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对旅游概念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分歧。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时嘤起稚叶。
蕙气动初苹。
一朝阻旧国。
万里隔良辰”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旅游一词在当时就已含有外出游览的意思了。
艾斯特定义: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技术定义: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注意: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中国旅游地理概论说课稿《中国旅游地理》说课稿景区开发与管理教研室张晓兰一、课程分析1、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与作用《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门基础课程。
前期我们开设旅游学概论课程做铺垫,打好基础,之后将开设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等课程,加强对课程的运用能力。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我国旅游业的形成发展、旅游构成及其变动趋势以及旅游区划,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中国区域旅游的一些知识,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学生的旅游地理知识。
同时也是旅游服务人员全面热情宣传中国,推介中国的知识源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旅游实务,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考察、线路设计、市场调研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立志献身旅游强国事业。
本课程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以旅行社、景区、饭店等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对导游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景区规划与开发等岗位职业能力与素养培养。
因此教学中既要强调教育教学性,更要突出职业性,重在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教、学、做合一。
2、课程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将职场的真实性、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融为一体,积极探索新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2)理解旅游客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
(3)理解旅游区划的概念、目的、意义及原则。
(4)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区。
(5)掌握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本旅游区重要旅游景区和景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中国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广阔的物质与文化旅游资源,各地旅游地理特征迥异,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给广大游客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从中国旅游地理概述、旅游地理类型、中国旅游地理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中国旅游地理,是指以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态、人文为主要分析要素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地理格局、互补性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揭示出中国不同地方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对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区域规划和旅游产品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按照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类型,可划分为:南北微气候区、草地、沙漠、森林、山地、承德-山海关游览区、黄河游览区、长江游览区、珠江游览区、长白山区、西南边境旅游区等类型。
旅游地理类型南北微气候区南北气候特征明显,互补性较强,每年春节期间,南北游客互相造访,同时在节假日期间南方气候温暖,北方气温寒冷,便形成了南北方人向对方地区避寒旅游的现象。
草地草地是货真价实的世界“草原”,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草地上的奇妙大草原风光及民俗的文化风情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
沙漠沙漠旅游以沙漠环境的原始、特殊为主,旅游体验丰富,适合对挑战性和冒险感兴趣的人群。
森林名为森林旅游,在现代社会的情况下,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娱乐方式。
红叶、厚雪、花海、峡谷和户外运动可使您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
山地旅游山地范围很广,有山地旅游区域和旅游胜地,也有村庄风景、寺庙遗址、民间习俗等丰富多样的要素。
这是一种能给人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乐趣的旅游方式。
承德-山海关游览区承德到山海关间的地区,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遗产、丰富的民俗文化,成为了中国北方旅游的重要地区之一。
黄河游览区黄河流经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市,形成了几十处黄河景区,这里不仅有黄河的美丽风景,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长江游览区长江游览区是指长江沿岸城市和风景区,在旅游中非常热门,由于长江沿岸地形多变,适宜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走遍长江,感受中国风光。
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论教学重点: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概念,包括旅游的概念与性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了解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的区别一、旅游的基本内涵(一)旅游的概念什么是旅游?这是旅游学研究中首先要回答的基本概念问题,也是我们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对旅游概念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分歧。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时嘤起稚叶。
蕙气动初苹。
一朝阻旧国。
万里隔良辰。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旅游一词在当时就已含有外出游览的意思了。
艾斯特定义: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技术定义: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注意: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国内学者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谢彦君,2010)。
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二)旅游的特征1.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旅游本质的规定性,是所有旅游都具有的内核。
(体验经济)2.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至少在某个环节上表现为个人有目的、有计划、能加以自主决策的主动行为。
3. 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
4. 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二、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一)旅游者(tourist)1. 旅游者的基本内涵旅游者也可称作游客、观光客、旅行者、旅客等,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没有旅游者,自然旅游就无法实现。
比如,一个利用整个下午驱车到50公里以外的景点观光的人,是不是旅游者?一个到中国跟客户谈生意的人是不是旅游者?一个坐在轮船上白天观光而晚上回船睡觉的人,当他上岸观光时,有关的国家应该不应该把他统计称该国的入境旅游者?2. 旅游者的基本分类(1)国内旅游者概念:国家内的居民离开长住地到国内另一地方去进行的旅游。
它的特点是,对进行这种旅游活动的人没有国籍的限制,游客可以是本国公民,也可以是长住该国的外国人。
(2)国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与出境旅游者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
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前者指外国居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后者指本国居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
注意:港澳台同胞来大陆旅游被视作入境旅游按旅行时间划分:过夜旅游者、不过夜的一日游旅游者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均属旅游者。
至于应邀来我国访问、部长以上的代表团成员、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常驻我国专家、新闻记者、留学生、导游、归国定居的华侨,以及出国人员,都不能算是旅游者。
(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风度、分布以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状况。
1. 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解析:(1)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是吸引力。
(2)存在形式既有的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也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更多的则是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
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与历朝王朝的故事。
(3)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概念。
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4)旅游资源吸引力具有群体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对城市人来说农村田园风光、对农村人来说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2.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1)价值上的观赏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
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2)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
(3)时间上的季节性: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4)使用上的固定性:或者称作不可转移性,这是与旅游的异地性相互照应的。
3. 旅游资源的主要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
包括:地域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与天象景观等。
五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七大名湖:太湖洞庭湖巢湖鄱阳湖洪泽湖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2)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主要包括遗址遗迹类、陵墓类、历史建筑类、社会风情类等。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崂山龙虎山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4.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评价: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三)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1. 旅游产品概念: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特性:功能上的愉悦性;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黑板上画图)2. 旅游线路概念:是指为了使旅游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由旅游经营部门利用交通线串联若干旅游点或旅游城市(镇)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合理走向。
分类:(1)按旅游线路的距离,可分为短程旅游线、中程旅游线、远程旅游线;(2)按旅游线路的全程计算旅游时间,可分为一日旅游游线、二日旅游游线、三日旅游游线和多日旅游游线;(3)按旅游线路的性质,可分为普通观光旅游线和专题旅游线;5)按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形态,可分为两点往返式旅游线、单通道式(单线贯通式)旅游线、环通道式(环形贯通式)旅游线、单枢纽式(单点轴辐式)旅游线、多枢纽式(多点轴辐式)旅游线和网络分布式旅游线。
设计原则:(1)主题内容鲜明的原则;(2)顺序节奏适当的原则;(3)行程节约便利的原则;(4)区域网络配套的原则。
注意: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的区别举例:上海到成都纯玩双飞六日游<九寨沟、黄龙、尕力台大草原、川主寺>第1天: 上海——成都去程:乘坐航空公司客机飞往天府之国——成都。
成都双流机场接机,入住酒店休息。
住宿:成都第2天: 成都——茂县——九寨沟口游玩:早晨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至映秀,观赏“地震壁画”。
车观“5.12地震遗址”(漩口集中村”、“5•12断桥”、“房中飞石”等),以及灾后沿途村镇重建新貌。
途中赠送参观国家AAAA 级民族村寨——牟托羌寨,感受羌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及热情好客的民俗风情。
抵达茂县(车程约4小时,约178公里),午餐后,沿途观赏岷江河谷风光、藏羌民族风情,翻越1933年地震遗迹--叠溪海子,经松潘抵达九寨沟沟口(车程约6小时,约250公里),入住酒店休息。
晚上可另付费参加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藏民家访,领略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
用餐:早餐:有午餐:有晚餐:有宿:九寨沟口第3天: 游九寨沟早餐后,前往整个行程的游览重心——九寨沟风景区,九寨沟的风景主要分布在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主沟内,景区内共有一百多个高山湖泊及数十处高低不一的流泉飞瀑等景观,被人们誉之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晚上可另付费参加藏羌风情晚会——自然与人文、民族与艺术、天人合一、身心交融,度过美好的夜晚,入住酒店休息。
早餐:有午餐:无晚餐:有宿:九寨沟口第4天: 九寨沟口——黄龙——尕力台大草原——川主寺早餐后,乘车出发前往黄龙(车程约2.5小时,约129公里),步行或可另付费乘坐黄龙上行索道游览人间瑶池——黄龙风景区:迎宾彩池、飞瀑流辉、金沙铺地、争艳彩池、五彩池……(若因天气原因不能游黄龙则改游牟尼沟扎嘎瀑布,导游现退游客门票差价)。
之后乘车前往尕力台大草原(车程约2小时,约90公里),感受美丽的草原,天与地的结合让你流连忘返,感受草原日落晚霞的浪漫景象。
乘车前往川主寺(车程约2小时,约50公里),入住酒店休息。
早餐:有午餐:无晚餐:有宿:川主寺第5天: 川主寺——成都早餐后,沿着进去的道路,一路乘车返回并回味人间仙境之行。
途经松潘古城,翻越叠溪海子,经茂县、汶川、都江堰,抵达成都(车程约8小时,约339公里),入住酒店休息。
晚上可另付费欣赏川粹表演——变脸、吐火、手影、滚灯等节目早餐:有午餐:有晚餐:无宿:成都第6天: 成都——上海早餐后,根据航班时间提前2小时乘车前往成都双流机场,乘坐航空公司客机返回上海,结束愉快旅程!早餐:有午餐:无晚餐:无(四)旅游产业1. 旅行社2. 酒店3. 旅游景区4. 旅游交通5. 旅游商店三、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安徽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情况支柱产业地位确立“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和29%,增幅居中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