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4
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观察兰家平【摘要】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S)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确诊为DS的42例患者,进行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年,平均4年,对比术前、术后随防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ODI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中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四项指标明显好转:术前、术后1年、末次随访患者冠状面Cobb 角(°)分别为37.2±4.8,24.3±4.4,20.1±5.7,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7.3±6.1,36.2±5.0,37.0±4.7,冠状面平衡(mm)分别为28.3±3.7,11.8±3.1,6.9±2.8,矢状面平衡(mm)分别为72.1±8.1,52.3±5.9,43.3±7.5,VAS评分(分)分别为7.3±2.1,2.0±0.5,2.1±0.8,ODI 指数(%)分别为55.4±4.8,27.5±6.3,19.7±8.8,JOA评分(分)分别为11.9±2.9,25.3±2.7,23.1±2.4.各项指标术后1年、末次随访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凸角度不大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损伤的发生.【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2页(P362-363)【关键词】短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手术;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作者】兰家平【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遂宁 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成年人的骨骼发育成熟以后,腰段脊柱出现结构性弯曲,侧凸Cobb’s角>10°[1],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腰腿痛、脊柱畸形、间歇性跛行以及一系列神经压迫的症状[2],治疗关键在于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功能活动,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的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退变性脊柱侧凸(DS)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其手术治疗策略复杂。
当患者脊柱侧凸较重、畸形进行性进展,并存胸腰椎后凸畸形,或矢状、冠状面躯干倾斜明显时,常需脊柱矫形融合术以恢复脊柱序列及躯干整体力线,减轻患者症状,并控制畸形的进展。
对此类患者,近端融合椎(UIV)的选择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经验,对DS患者UIV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并分析相关争议问题。
DS患者UIV 的选择原则在选择DS的UIV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拟终止节段的状态,即UIV应为正常的椎体,不应终止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先天性畸形的节段。
(2)在冠状面上,UIV及其头端的椎间隙应尽量水平化,且位于稳定区内,即UIV应位于骶骨正中线±50px的范围内;同时,其应为或接近中立椎,无明显椎体旋转。
Cho等提出,UIV不应低于侧凸上端椎,否则会增加邻椎病的发生,并建议选择中立椎为UIV。
(3)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及关节突应均无明显退变,且相邻椎体在各平面上均稳定。
(4)在矢状面上,当存在节段性胸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时(T5~T12>60°;T10~L2≥20°),融合节段应跨越后凸畸形区,常选择后凸畸形上端椎远端的矢状面稳定或中立椎,不应终止于畸形顶椎区。
此外,也应避免矢状面上UIV相邻椎间隙的成角。
除上述几点,选择UIV时还应考虑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冠状面失平衡和顶椎偏移,以及双肩平衡状态等因素。
总之,对DS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退变范围,弯型及病理解剖特点,矢状面序列等,以求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满意的矫形效果。
UIV应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争议对于DS长节段融合UIV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选择上,通常当患者为双弯有较重的胸椎侧凸(>40°~50°)、明显的胸椎后凸或胸腰交界区后凸畸形、发生矢状面或冠状面失平衡及骨量差骨质疏松严重时,需考虑延长至上胸椎(T2~T4);而当患者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时,可终止于下胸椎(T10~T12)。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2期退变性脊柱侧凸常常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即椎间盘椎管狭窄,因此导致该病的发病率较高[1]。
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持续性腰背疼痛,主要原因是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和导致椎管狭窄症状的小关节增生,除此之外,还可能因为畸形导致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出现失衡,造成肌肉疲劳[2]。
临床常采用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防止侧凸加重,重建脊柱平衡,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退变性腰椎疾病比较,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其他特点,手术更为困难[3]。
一般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这些疾病多发生于L 4~5和L 5~S 1节段,手术只需要对病变的节段进行干预治疗即可。
但是退变性脊柱侧凸除了包括腰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狭窄外,还具有椎体三维旋转的严重问题。
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术后腰椎前凸恢复、腰椎椎体倾斜度和滑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时,除了考虑腰椎和整体脊柱冠状面的平衡问题外,还要考虑融合的节段[4]。
因此,如何选择远端融合椎成为该手术的关键问题[5]。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手术干预指征:①严重腰背部疼痛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②腰部冠状面或矢状面畸形进展每年超过5°;③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出现疼痛、神经间歇性跛行以及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对上述患者进行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缓疼痛,降低痛苦,同时可以改善腰椎功能,将受损的神经进行减压,使得冠状面和矢状面达到平衡状态[6]。
手术前要对患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检测,尤其是骨盆参数的评估,这对患者术后脊柱骨盆整体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7]。
远端融合椎范围的选择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来说,合理选择远端融合椎是至关重要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守的根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这样可以有效的保留腰椎活动度,以及可以起到防止相邻节段发生退步的情况出现。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远期临床疗效(全文)【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巧和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于我科行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95 例患者资料。
随访时间5~13 年,平均7.8 年。
临床疗效评价包括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脊柱侧凸主弯Cobb 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 分级、腰椎前凸角和胸腰交界区后凸角。
结果术前ODI 评分平均(32.2±8.6)分,末次随访平均(11.1±6.8)分,术前VAS 评分平均为(8.9±2.0)分,末次随访平均为(2.0±1.2)分,两者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为88.2%(84/95)。
末次随访时,Cobb 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 分级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1);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01);胸腰交界区后凸角与术前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ODI评分减少程度与腰椎前凸角增加呈正相关(r=0.62,P=0.01)。
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断棒2 例,冠状面交界区新发侧凸4 例,L5~S1 滑脱2 例,L5~S1 再狭窄5 例,其中有11 例患者行翻修手术。
结论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选择性节段行TLIF 不仅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并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腰椎前凸角度、矫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不对称椎间隙,从而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孟祥龙,海 涌,苏庆军,鲁世宝,关 立,杨晋才,康 南,臧 磊,周立金作者简介:孟祥龙(1976-),博士在读,主治医师作者单位: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通信作者:海涌 spinesurgeon@【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5.6岁。
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
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时的Cobb 角,腰椎前凸角度,VAS 评分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
结果 术前与终末随访VAS 评分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优良率为76.2%,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9%。
结论 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地减小手术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关键词】 腰椎;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中图分类号】R 6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957(2010)02-0082-04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MENG Xianglong ,HAI Yong ,SU Qingjun ,LU Shibao ,GUAN Li ,YANG Jincai ,KANG Nan ,ZANG Lei ,ZHOU Liji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rgical results of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Methods All the 42patients without prior spinal diseases who suffered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from January 2004to June 2007,15males and 27females were included,with the mean age of 65.6years old.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s were performed.Cobb’s angles,lumbarlordotic angles,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were evaluated,an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final follow⁃up in VAS score,and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final follow⁃up in in ODI scor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6.2%,and early complication incidence rate was 23%.Conclusion Selective decompression and short segmental fus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ith main symptom of lower limbs discomforts.The surgical treatment canreduce surgical damage.【Key words 】 Lumbar vertebrae;Scoliosis;Spinal fusionJ Spinal Surg,2010,8(2):82-85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指成年以后发生的脊柱侧凸性病变,SRS 定义冠状面Cobb 角>10°。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牛辉;张本立;李林军【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选择两种手术方法:A 组(10例)以根性症状为主,腰部疼痛较轻,无冠状位及矢状位失平衡,行短节段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
B 组(15例)以大范围的下腰痛为主,伴有腰部支撑功能受损,行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椎管选择性减压、选择性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两组均术后1周左右佩带胸腰部支具下床活动。
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腰椎侧凸Cobb’s 角平均9.7°(5°~20°),VAS 评分平均为2.3分,术中脑脊液漏1例,术后切口不愈合1例。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疗效满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脊柱失平衡状态及退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2页(P1380-1381)【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内固定;疗效【作者】牛辉;张本立;李林军【作者单位】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周口 466000;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周口 466000;周口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南周口 4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退行性腰椎侧凸属于成年人侧凸,指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由于脊柱退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其Cobb角大于10°,通常小于40°,又称老年性腰椎侧凸,可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严重患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根据患者症状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1]。
本研究选取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取单节段固定减压融合和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性减压矫形手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分析黄波;卢一生;施建东;徐静芳;刘振刚【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ect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s of orthomorphia in treatment of severe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 DLS) . Methods A total of 23 DLS patients during March 2009 and August 2011 underwent select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long-segment pedicle screws of orthomorphia and internal fixation. Scoliosis Cobb's angle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 were measured before the operation, during the first and last follow-up, and the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8-27 months,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21. 3 months. The values of ODI and Scoliosis Cobb's angles in 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in the last follow-up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 (P<0. 001). The correction degree was no obviously lost, and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was foun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Selectiv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s of orthomorphia in treatment of severe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ects, and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may be the best choice.%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
腰椎退变性侧凸一概述腰椎退变性侧凸属于成年人侧凸,是指在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由于脊柱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
其Cobb角大于10º,通常小于40º。
其使动因素为腰椎椎间盘的退变、关节突的退变。
其临床特点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节段性失稳和由此引起的进行性畸形和疼痛。
患者可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步行距离缩短、下肢酸痛、麻木,不能久坐久站。
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大约80%的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可出现侧凸的进展,每年进展2°~6°。
二病因腰椎退变性侧凸的病理基础包括:腰椎椎间盘的退变、小关节退变、相应节段的椎管形态发生改变、出现椎管狭窄。
腰椎侧凸易导致节段失稳;腰部肌肉软组织在凸侧受到牵拉,凹侧出现痉挛,出现慢性炎症;侧方滑移和旋转可引起神经根的牵拉,出现相应症状;同时常出现代偿性腰椎生理前凸消失。
此外,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侧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
骨质疏松导致椎体不对称骨折,从而导致侧凸。
非对称性椎间隙塌陷导致塌陷严重侧受力加大,产生骨小梁微骨折,进一步加重侧凸。
三临床表现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表现为:除畸形外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痛,进展较快,药物不易缓解,活动时腰痛加剧。
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逐年加重。
患者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其神经受压症状主要发生于凹侧(神经通道狭窄),也可发生于凸侧(神经受到牵拉和移位)。
腰痛症状常常为晨轻暮重,即腰痛在早起时较轻,随着白天的活动,渐渐觉得腰痛加重,难以支撑身体,以致于要弯腰,躯干前倾,以减轻疼痛。
部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四检查1.X线片X线片包括正侧位,正位片上可以测量Cobb角,并了解整个脊柱躯干的平衡状态;侧位片检查矢状面,可以发现后凸和前凸的程度,也可以除外脊柱滑脱和椎体迁移。
2.CTCT能够帮助了解椎体,小关节的退变情况。
3.MRIMRI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异常。
五诊断诊断很难与进入成年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区别,其影像学改变有利于鉴别。
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分析耿晓林1 禹萌发表时间:2014-08-07T11:16:54.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耿晓林1 禹萌[导读]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耿晓林1 禹萌2(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 453100;2郑州人民医院 450000)【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60.37±8.46)分,JOA评分为(10.27±2.18)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15.46±3.15)°,冠状位Cobb为(20.48±5.19)°;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为:ODI评分为(33.73±4.84)分,JOA评分为(22.64±3.74)分,矢状位腰椎前凸角(27.95±5.36)°,冠状位Cobb为(8.74±1.25)°,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像学评分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9±1.27)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0±340)ml。
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本组28名患者均未出现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移位、断钉、松动、拔出现象。
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手术退变性脊柱侧凸近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22-02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生于成人群体、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结构性侧凸,区别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要发生在五十岁以上的成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