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234 橡 胶 工 业2019年第66卷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杨一涵,李 卓*,李英哲

(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橡胶型压敏胶(RPSAs)广泛应用于胶带、标签等领域,其粘合性能评价标准有初粘性、剥离强度和持粘性3项。用作RPSAs基体的橡胶弹性体主要有天然橡胶(NR)、合成橡胶(SR)和热塑性弹性体(TPE)3类,新型TPE基RPSAs

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于RPSAs的优化主要从基体改性和优化配方两个方面展开,基体改性采用物理和化学改性手

段,配方优化包括调整增粘树脂品种和用量等。与其他种类的压敏胶相比,橡胶型压敏胶具有独特优势,应用领域越来

越广。

关键词:橡胶型压敏胶;基体改性;粘合性能;配方优化

中图分类号:TQ339 文章编号:1000-890X(2019)03-0234-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36/j.issn.1000-890X.2019.03.0234

橡胶型压敏胶(RPSAs)是以橡胶弹性体为基体,配以适当的增粘树脂、填料、软化剂、交联剂、溶剂等制成的一种只需施以较小压力便可与被粘物紧密粘合的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单/双面胶带、商标、标签、医疗用品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1-6]。衡量RPSAs粘合性能的标准有初粘性、剥离强度和持粘性3项。初粘性是指在较小压力下快速润湿基材表面所产生的粘接力,是RPSAs与被粘物接触时其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能的综合反映;剥离强度是指胶层从一个标准基材上以恒定的速率和角度剥离下来所需要的力,主要反映RPSAs与被粘物表面粘合力的大小;持粘性是指RPSAs抵抗持久性剪切蠕变破坏的能力,反映了胶层的内聚强度[7-8]。用作RPSAs基体的橡胶弹性体主要有3类——天然橡胶(NR)、合成橡胶(SR)和热塑性弹性体(TPE)。

1 NR基RPSAs

最早的RPSAs是以NR和增粘树脂共溶在甲苯和庚烷中制得[8-9]。迄今为止,NR仍然在RPSAs基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是由NR的结构特性决定的。首先,NR的高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在应变条件下具有的结晶能力赋予RPSAs足够的内聚强度,有利于提高其持粘性;其次,高含量的顺式结构使NR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弹性,提高了RPSAs的耐低温性能;另外,因分子内无极性基团,NR易于与非极性增粘树脂相容,制成的RPSAs 表面能低,易于润湿各种固体表面,因而具有较高的粘合性能,尤其是初粘性[7,10]。但是,作为一种不饱和非极性橡胶,NR的耐油、耐溶剂和耐热氧老化性能均较差[11]。为了进一步提高NR基RPSAs的粘合性能,并同时改善其综合性能,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优化的方法可以分为对NR基体改性和优化配方两种,后者主要针对增粘树脂和填料进行。

1.1 NR基体改性

对NR基体的改性可以分为物理共混和化学改性两类,化学改性又包括环氧化、接枝等方法。1.1.1 物理共混

单一橡胶为基体制备的RPSAs不可避免会受基体性能缺陷的影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橡胶并用,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弥补单一基体缺点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改性目的,常用于和NR并用的橡胶包括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2,12-15]。例如,SBR与NR并用可以发挥SBR成本低、耐老化和耐蠕变性能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3110)

作者简介:杨一涵(1998—),女,山东聊城人,青岛科技大学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高性能橡胶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通信联系人(lizhuoqust@https://www.doczj.com/doc/635767351.html,)

压敏胶入门知识

压敏胶xx知识 压敏胶 拼音: yaminjiao 英文名称: 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 说明: 压敏胶粘剂的简称。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备压敏胶带。压敏胶的粘附力(胶粘带与被粘表面加压粘贴后所表现的剥离力)必须大于粘着力(即所谓用手指轻轻接触胶粘带时显示出来的手感粘力)。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两类。除主要成分外,还要加入其他辅助成分,如增粘树脂、增塑剂、填料、粘度调整剂、硫化剂、防老剂、溶剂等配合而成。 压敏胶带 拼音: yaminjiaodai 英文名称: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说明: 一种特殊类型的胶粘剂。将胶粘剂涂于带状基材上制成。使用时,轻轻加压使胶带与被粘物表面粘结。 由压敏胶、基材、底胶、背面处理剂等构成(见图)。压敏胶是压敏胶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使胶带具有对压力敏感粘附特性。用作基材的主

要地织物、塑料薄膜、纸类等。底胶是增加压敏胶与基材的粘结强度。广泛用于包装、电绝缘、医疗卫生、粘贴标签和作标记等。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 丙烯酸酯型压敏胶的基体,是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的丙烯酸酯树脂。聚合时所采用的单体可分为三类: 1、粘性单体它是碳原子数为4-12的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粘性作用,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0——70°C,常用的有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丁酯等。 2、内聚单体这是一些玻璃化温度较高的单体,它不仅能提高胶液的内聚力,而且对耐水性、胶接强度、透明性等也明显改善。 3、改性单体主要是一些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含有双急需的单体,如含羧基、羟基、酰胺基等的丙烯酸衍生物。它能与其它单体起交联作用,促进聚合反应,加快聚合速度,提高胶液的稳定性。 表十七列举了上述三种单体的种类及玻璃化温度 表十七丙烯酸酯型压敏胶的单体及玻璃化温度 单体类别单体各称玻璃化温度(°C) 粘性单体丙烯酸乙酯-22 丙烯酸丁酯-55 丙烯酸异辛酯-70 内聚单体醋酸乙烯酯22 丙烯腈97 丙烯酰胺165 苯乙烯80 甲基丙烯酸甲酯105

关于压敏胶的基础学习知识

关于压敏胶的基础学习知识 资料整理:陈涛 压敏胶 拼音:yaminjiao 英文名称: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说明: 压敏胶粘剂的简称。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备压敏胶带类产品。 压敏胶的粘附力(即胶粘带与被粘表面加压粘贴后所表现的剥离力)必须大于粘着力(即所谓用手指轻轻接触胶粘带时显示出来的手感粘力)。 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两类。 除主要成分外,还要加入其他辅助成分,如增粘树脂、增塑剂、填料、粘度调整剂、硫化剂、防老剂、溶剂等配合而成。 压敏胶带 拼音:yaminjiaodai 英文名称: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说明: 一种特殊类型的胶粘剂。将胶粘剂涂于带状基材上制成。使用时,轻轻加压使胶带与被粘物表面粘结。由压敏胶、基材、底胶、背面处理剂等构成。

压敏胶是压敏胶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使胶带具有对压力敏感粘附特性。用作基材的主要地织物、塑料薄膜、纸类等。底胶是增加压敏胶与基材的粘结强度。广泛用于包装、电绝缘、医疗卫生、粘贴标签和作标记等。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 丙烯酸酯型压敏胶的基体,是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的丙烯酸酯树脂。聚合时所常见采用的单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粘性单体:它是碳原子数为4-12的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粘性作用,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0——70°C ,常用的有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丁酯等。 2、内聚单体:这是一些玻璃化温度较高的单体,它不仅能提高胶液的内聚力,而且对耐水性、胶接强度、透明性等也明显改善。 3、改性单体:主要是一些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含有双急需的单体,如含羧基、羟基、酰胺基等的丙烯酸衍生物。它能与其它单体起交联作用,促进聚合反应,加快聚合速度,提高胶液的稳定性。下表列举了上述三种单体的种类及玻璃化温度; 丙烯酸酯型压敏胶的单体及玻璃化温度 单体类别单体各称玻璃化温度(°C ) 粘性单体丙烯酸乙酯-22 丙烯酸丁酯-55

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俊, HE Jun 作者单位:新丰杰力电工材料有限公司,广东韶关,511100 刊名: 广州化工 英文刊名: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11,39(2) 参考文献(20条) 1.张爱清压敏胶粘剂 2003 2.杨玉(崐)压敏胶粘剂 1991 3.胡孝军;朱文强;张泽民无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2009(04) 4.丁玉兴;温守东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合成[期刊论文]-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5.路雅萱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涂布与检验 1993(06) 6.沈震;熊联明;曹端庆无苯溶剂型三元共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7(04) 7.冯新德聚已内酯环氧丙烷大单体制备及其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合 1995(05) 8.陈瑞菁;简智超;李泳耐热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带)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1(04) 9.唐中华;唐敏锋;范晓东溶剂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粘接 2005(03) 10.陆彬;陈建;陶云峰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黏剂 2009(02) 11.Dhal P K;Deshpande A;Babu G 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of acrylic polymers containing functionalmonomem[外文期刊] 1982 12.吕广普;李昱江;郭焱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9(09) 13.徐康林;唐安斌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0(07) 14.刘克祥;刘敏;张书香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化工 2008(37) 15.张军营丙烯酸酯胶黏剂 2006 16.费永诫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3(01) 17.李晋;陈正平橡胶型压敏胶的研制 1993(01) 18.孙津接枝型橡胶压敏胶带的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3(03) 19.FALSAFI A;TIRRELL M;POCIUS A V Compositional effects on the adhesion of acrylic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2000 20.杨玉昆;吕凤亭压敏胶制品技术手册 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35767351.html,/Periodical_gzhg201102017.aspx

红曲的应用状况及发展

滁州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 考查学期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苏丹 学号 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成绩 指导教师蔡华珍

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红曲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该文中介绍了红曲色素及功能性红曲在国内外的生产及市场现状,考察了红曲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功能性红曲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红曲;红曲色素;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Abstract:Red koji i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food and medicine industry. Currentsituation about its production and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in R&D, application andtrend of functional red koji are reviewed also. Key word:red koji;Monascus pigment; application; trend 前言 红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药食两用品。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药理学家发现,红曲入药,是一种出色的降血脂、降血压天然药物。在李时珍主编的巨着《本草纲目》一书中即收载有若干个含有红曲成分的治病良方。中国中科院研究人员开发的以红曲为原料的降脂新药“乐脂平”,疗效可与美国公司开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媲美,国外称之为“中国他汀”。此外,红曲色素是以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液为原料精制而得到的一种天然色素。随着科学家对红曲霉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古老的红曲有望成为重要的新药来源。此外,经证实红曲还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各种活性酶与糖等。由于其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多系统、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但是,大多数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橘霉素,从而影响到红曲产品的安全和出口。所以,红曲已成为适应国际发展大趋势的优良食品添加剂,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备受世人关注。 1、红曲的发展及应用 红曲的发展状况 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抗疲劳功能食品通过在食品中添加抗疲劳功效成分来达到抑制、缓解疲劳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暴露了目前抗疲劳食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运动疲劳产生机制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存在问题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fatigue functional food Wanyanpeng 20080801B013 Hainan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Abstract: Anti-fatigue functional food, through adding anti-fatigue functional component into food, restrains and reduces fatigue.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epo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ome problems in anti-fatigue food industry have been uncovered ,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the challenge supplies even mor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fatigue food industry. Key words: fatigue;anti-fatigue generation mechanism functional food problems 近几年,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逐渐增强,运动员不论是在比赛还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越来越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机率也更高。运动员为提高运动能力,往往在超生理极限负荷下进行训练,通过营养补充手段及时克服运动性疲劳,成为提高运动成绩、减少疾病和损伤的重要措施。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疲劳营养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以期为合理安排训练膳食、运用营养学促力手段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以及开发抗疲劳运动食品提供参考。 1 运动性疲劳概述 1.1 运动性疲劳概念 运动性疲劳(exercise- induced fatigue)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疲劳的概念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 1.2 疲劳的分类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运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

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234 橡 胶 工 业2019年第66卷橡胶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杨一涵,李 卓*,李英哲 (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橡胶型压敏胶(RPSAs)广泛应用于胶带、标签等领域,其粘合性能评价标准有初粘性、剥离强度和持粘性3项。用作RPSAs基体的橡胶弹性体主要有天然橡胶(NR)、合成橡胶(SR)和热塑性弹性体(TPE)3类,新型TPE基RPSAs 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于RPSAs的优化主要从基体改性和优化配方两个方面展开,基体改性采用物理和化学改性手 段,配方优化包括调整增粘树脂品种和用量等。与其他种类的压敏胶相比,橡胶型压敏胶具有独特优势,应用领域越来 越广。 关键词:橡胶型压敏胶;基体改性;粘合性能;配方优化 中图分类号:TQ339 文章编号:1000-890X(2019)03-0234-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36/j.issn.1000-890X.2019.03.0234 橡胶型压敏胶(RPSAs)是以橡胶弹性体为基体,配以适当的增粘树脂、填料、软化剂、交联剂、溶剂等制成的一种只需施以较小压力便可与被粘物紧密粘合的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单/双面胶带、商标、标签、医疗用品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1-6]。衡量RPSAs粘合性能的标准有初粘性、剥离强度和持粘性3项。初粘性是指在较小压力下快速润湿基材表面所产生的粘接力,是RPSAs与被粘物接触时其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能的综合反映;剥离强度是指胶层从一个标准基材上以恒定的速率和角度剥离下来所需要的力,主要反映RPSAs与被粘物表面粘合力的大小;持粘性是指RPSAs抵抗持久性剪切蠕变破坏的能力,反映了胶层的内聚强度[7-8]。用作RPSAs基体的橡胶弹性体主要有3类——天然橡胶(NR)、合成橡胶(SR)和热塑性弹性体(TPE)。 1 NR基RPSAs 最早的RPSAs是以NR和增粘树脂共溶在甲苯和庚烷中制得[8-9]。迄今为止,NR仍然在RPSAs基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是由NR的结构特性决定的。首先,NR的高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在应变条件下具有的结晶能力赋予RPSAs足够的内聚强度,有利于提高其持粘性;其次,高含量的顺式结构使NR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弹性,提高了RPSAs的耐低温性能;另外,因分子内无极性基团,NR易于与非极性增粘树脂相容,制成的RPSAs 表面能低,易于润湿各种固体表面,因而具有较高的粘合性能,尤其是初粘性[7,10]。但是,作为一种不饱和非极性橡胶,NR的耐油、耐溶剂和耐热氧老化性能均较差[11]。为了进一步提高NR基RPSAs的粘合性能,并同时改善其综合性能,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优化的方法可以分为对NR基体改性和优化配方两种,后者主要针对增粘树脂和填料进行。 1.1 NR基体改性 对NR基体的改性可以分为物理共混和化学改性两类,化学改性又包括环氧化、接枝等方法。1.1.1 物理共混 单一橡胶为基体制备的RPSAs不可避免会受基体性能缺陷的影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橡胶并用,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弥补单一基体缺点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改性目的,常用于和NR并用的橡胶包括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2,12-15]。例如,SBR与NR并用可以发挥SBR成本低、耐老化和耐蠕变性能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3110) 作者简介:杨一涵(1998—),女,山东聊城人,青岛科技大学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高性能橡胶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通信联系人(lizhuoqust@https://www.doczj.com/doc/635767351.html,)

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郑江凯 (食品091 学号4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在我国食品发展基础上兴起的功能性的种类、主要功能及复配应用,同时依据国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趋势 功能食品是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由于这类食品强调第三种功能,故称之为功能食品。 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等观念,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保健(功能)食品作为一个现代产业,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植物化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等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收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仅有近30年的历史。 1986年,刚起步的保健(功能)食品行业销售额仅为20亿元。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对功能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监管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规范要求。1998—2000年,功能食品行业经历了第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上升至400亿元左右。但由于监管不力,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广告违规宣传泛滥,2000年后行业信誉受损,市场萎缩;200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关于撤销中药保健品批准文号的公告》,撤销了1959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准文号,2002年产业的发展进入低谷,市场规

模下降到300亿元。2003年“非典”后,由于消费者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功能食品市场开始复苏,稳步上升。2007年达到600亿元,现今约有1000亿元的规模,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末约有企业数100家左右,至今已发展至超过3000家。在这3000多家保健(功能)食品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6.66%,投资l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目前保健(功能)食品企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市场选择,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功能食品发展的新趋势 功能食品市场将逐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功能食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食品新潮流。从市场调查资料看,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有3大消费群体:一是白领市场;二是银发市场;三是儿童市常他们的购买力都非常强,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很多有商业眼光的企业家不断涉足这一行业。现在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功能食品管理也将逐步趋于完善和规范化。不同功能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我国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中青年都在用各类保健品。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功能食品的销售额可达1000亿元。 确保功能食品安全功能食品长期食用应是无毒、无害,确保安全。

压敏胶黏剂的研究进展与运用

压敏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与运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胶黏剂与涂料》 课程论文 (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论文题目:压敏胶黏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姓名: 学号: 学院: 年级专业:专业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9日 制

压敏胶黏剂的研究进展与运用 摘要叙述了压敏胶粘剂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橡胶型、聚丙烯酸酯型压敏胶黏剂和有机硅型压敏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压敏胶的生产设备技术,指出了国内外的差距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压敏胶,橡胶型压敏胶,丙烯酸酯压敏胶,热塑性弹性体型压敏胶,应用 1.前言 压敏胶粘剂是一类无需借助于溶剂或热,只需施加轻度压力,即可与被粘物粘合牢固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造压敏胶带、胶粘片和压敏标签等。由于使用方便,揭开后一般又不影响被粘物表面,因此用途非常广泛。它是以长链聚合物为基料,加入增粘树脂和软化剂制得。为了改善流动性能、提高内聚力、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常需加入各种填充剂和防老化剂等 压敏胶粘剂按原料可分为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和橡胶型压敏胶黏剂。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应用最为广泛。而聚丙烯酸酯压敏剂又可分为乳液型、溶剂型和热熔型等六种。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环保型热熔压敏胶逐渐成为市场上最重要的压敏胶品种。压敏胶粘剂与制品由于使用简便,功能提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998年,美国、西欧、日本、中国及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的压敏胶粘剂的销售量估计1000千吨,大约占胶粘剂销售总量的14%,并以每年3%左右的速率持续增长。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究进展_何俊

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何 俊 (新丰杰力电工材料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1100) 摘 要:介绍了压敏胶的特点和分类,主要讨论了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中溶剂、单体及合成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后介 绍了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涂布工艺及其发展 关键词:溶剂型;压敏胶;丙烯酸酯 Research Progress on Sol vent Acrylat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 A ) HE Jun (X i n feng Gh illie E lectricalM eteria ls Co .,L t d .,Guangdong Shaoguan 511100,China) Abst 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 i n ds o f PSA w ere i n troduced ,and t h e effects o f so l v en,t m ono m ers and synthesis w ere d iscussed on the perfor m ances of PSA.Coati n g and deve l o p m ent of solvent acr yy late PSA w ere discussed . K ey w ords :solven;t PSA;acry late 作者简介:何俊(197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压敏胶粘剂的开发和应用工作。E -m a i :l hej un _2000@126.co m 1 压敏胶的特点 压敏胶是一类无需以热量和溶剂赋以活性,仅以手指轻压就可以粘在其它表面上的黏合剂[1]。压敏胶的物理特性主要由初粘力、持粘力和内聚力进行衡量。同时应满足初粘力<持粘力<内聚力[1-4]。 2 压敏胶类型 压敏胶按其主体可以分为树脂型和橡胶型两大类,具体又可以分为橡胶型压敏胶、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有机硅类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和丙烯酸酯压敏胶五大类。随着压敏胶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压敏胶的品种也不断地增加。目前工业化的品种从化合物类型分类主要有橡胶型、丙烯酸酯型和有机硅型等;而从剂型上分类主要有溶剂型、乳液型(水分散型)和热熔型等。而从固化方式上可分为热固化和辐射固化(UV )。 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它是丙烯酸酯单体和其它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其特点是分子结构中不含不饱和键而具有耐老化、耐光、粘接强度好,无色透明的优点,并且具有材料来源广泛,易合成,耐久性好,低温性能好,毒性小,粘接面广等综合性能[5-6]。 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分类 丙烯酸酯压敏胶可分为溶剂型压敏胶和无溶剂性压敏胶。无溶剂型压敏胶在生产中不使用溶剂,是一种液状低分子聚合物,在其中加入适当的交联剂、链增长剂等助剂配合组成压敏胶,当涂布于基材上后,通过热、紫外线(UV )或电子束(EB)照射等方法,使低聚体交联即可制成压敏胶粘制品。因此生产中无毒害,无废液,有利于环保和安全生产[7]。溶剂型压敏胶根据其溶剂类型又可分为以水为溶剂的乳液型压敏和以有机溶剂 如乙酸乙酯或甲苯等有机溶剂压敏胶。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几乎都是为了替代溶剂型压敏胶,以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成本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无污染、聚合时间 短,但因其含有乳化剂,其耐水性低[8] 。而溶剂型压敏胶,它有优良的压敏性和粘接性,又由于耐老化性、耐光性、耐水性、耐油性优良,所以几乎没有经时变化引起压敏性下降的问题,而且可剥离性能优良。 溶液聚合的优点是以溶剂为传热介质,热的传递得到改善,聚合温度容易控制。反应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较低,不易进行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而形成支化或交联产物。溶液聚合因溶剂的链转移作用容易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溶液聚合反应后的产物易于输送,低分子物容易除去。但其缺点是由于单体浓度被溶剂稀释,聚合速率缓慢,收率较低,分子量不高,聚合物生产过程中,增加溶剂的回收及纯化等工序,易造成环境污染。而目前,就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指标和对一些特殊性能的要求以及溶剂回收的环保装置的完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仍占主导的地位[9]。 3.1 溶剂型压敏胶 3.1.1 溶剂型压敏胶的构成 溶剂型压敏胶主要有软单体、硬单体和功能性单体以及溶剂构成。溶液聚合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受所用溶剂的影响,不同溶剂有不同的链转移常数,丙烯酸酯类单体在甲苯中的链转移常数比在醋酸乙酯中大1倍。根据溶剂型压敏胶聚合的主要特征[10],在溶液聚合中,溶剂对聚合反应速度、链终止速度、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聚合物粘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丙烯酸酯单体在不同溶剂中,其链转移常数不同。张爱清[9]列出了溶剂对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聚合时单体转化率及粘度的影响。刘克祥[11]研究了在甲苯、乙酸乙酯中合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性能。徐康林[12]等人对比了乙酸乙酯和甲苯为溶剂时对压敏胶性能的影 47 2011年39卷第2期广州化工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红曲色素的化学成分和它的一般性质与对pH值的稳定、耐热、耐光等特性,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和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两种生产红曲色素的方法及在肉制品、腌菜、面包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红曲色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引言 红色诱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食品着色剂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按来源分可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和微生物如红曲红[1]。自发现合成色素Azorubin和Tartarzin 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曲色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 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 经元素分析、薄层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方法分析确定红曲色素的结构式共有6种,其中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两种[3]。这六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主要是醇溶性

的红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红曲色素中的黄色成分约占5%,其性质比红色素稳定,但其含量少,所以仍使用红色素。红曲色素中的红、紫两种色素分离效果不好,一般混合使用。 1.2红曲色素的性质 1.2.1红曲色素的一般性质 红曲色素是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有异臭;熔点约为60℃,不溶于水、甘油;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 1.2.2 红曲色素的特性 1.2.2.1对pH值的稳定性 pH值是影响色素在溶液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pH 值的增加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色素的稳定性下降。但当加入抗氧化剂时,其稳定性显著提高,在100℃下加热5h后,其色素的残存率从未加抗氧化剂时的50%升至70%,与其他天然着色剂相比,红曲色素对pH较稳定,用pH2~9的系列缓冲液对红曲色素进行试验,也可以认为色素对pH值稳定[4]。 1.2.2.2耐光性 红曲色素的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固,但日光能使色度降低。红色成分在阳光下直照5h会变为橙色,在室内存放40d也开始褪色,光下50d,其色素残存率为20%,若避光保存则很稳定,数月也不变色。 1.2.2.3 耐热性 红曲色素为耐热性较强。用其乙醇溶液在100℃加热

红曲药理研究进展

红曲药理研究进展(2003-2014年) 红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具备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 3 种功能的天然食品;红曲可同时降低、和升高,从而起到综合降脂作用,降酯效果和毒副作用皆优于对血脂异常疗效确切的他汀类西药——洛伐他汀。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功能红曲各种潜在的治疗保健应用价值正逐步被人们研究开发,经多年临床验证发现了除降脂外,红曲对心血管的多种有益作用,保护心肌和内皮细胞、改善动脉硬化和心肌重构、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已被证实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均可获益;对于维护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已具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 一、红曲概述 红曲(),亦名红曲米,它用红曲霉菌接种于大米发酵而成 , 是由红曲霉代谢产物和发酵后剩余大米降解物的总称,是一种食疗兼备的传统中药。红曲最早发明于中国 ,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和应用历史 ,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典型代表。食品上主要用于腐乳、红酒、鱼等食品的发酵呈色,而其药用功能在《本草纲目》和《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早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红曲的药用价值:“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

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治安人血,气通乃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痪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法国学者在1884年建立了红曲菌属的分类。在分类上,红曲霉属真菌界,红曲菌科,红曲霉属。目前,美国培养物物种保藏中心()已有 58个红曲菌株。大部分红曲菌株属于3种:丛毛红曲霉,紫色红曲霉及安卡红曲霉。 现代研究表明,红曲中次生代谢物含有:莫那克林系列(),γ一氨基丁酸、氨基葡萄糖、卵磷脂、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成分。因为大米中除了大量淀粉外,还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等可代谢物,在红曲霉菌所含各种酶的作用下,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各种活性酶及糖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其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多系统、多靶点作用的特点。 然而红曲的医用、药用价值却是在近几十年来的研究中才被真正挖掘出来。1979年,日本学者远滕章教授从红曲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出一种能够强力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命名为(莫纳可林K)后,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时隔1年,美国等亦从土曲霉中发现了相似的物质,现称(洛伐他汀)。1985年又相继从红曲中分离到,X,J,M、等类似物,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同时都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众多国内外学者在红曲霉代谢产物中不断挖掘生理活性物质,随着现代生物化学

压敏胶粘剂

压敏胶粘剂 压敏胶粘剂的全称为压力敏感型胶粘剂,又俗称不干胶,简称压敏胶。压敏胶制品包括压敏胶粘带和压敏胶标签纸、压敏胶片三大类。它们的全称为压力敏感型胶粘带、压力敏感型胶粘标签纸、压力敏感型胶粘片,俗称胶带、不干胶标签纸、压敏胶片。调节过这种组分以达到产品具有较好性能。 压敏胶粘剂的定义 压敏胶和压敏胶制品的含义有十多种解释,最普遍的定义有如下说法:定义 1:采用指能压力,它就能使胶粘剂立即达到粘接任何被粘物光洁表面的目的。与此同时,如果破坏被粘物粘接表面时,胶粘剂不污染被粘物表面,此类胶粘剂称为压敏胶。它的粘接过程对压力非常敏感故称谓压力敏感型。压敏胶一般不直接使用于被粘物的粘接,压敏胶是通过各种材料制成压敏胶制品(胶带和胶粘标签)。 定义 2:(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学术性的定义:压敏胶是一种同时具备着液体的粘性性质和固体的弹性性质的粘弹性体;这种粘弹性体同时具备着能够承受粘接的接触过程和破坏过程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性质[1]。 压敏胶粘剂制备工艺 工业上使用的压敏胶主要有4大类:溶剂型压敏胶、乳液型压敏胶、热熔型压敏胶和射线固化型压敏胶。 压敏胶按其聚合物分成橡胶类压敏胶、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聚乙烯基醚树脂类、聚氨树脂类、聚异丁烯类等乳液型压敏胶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是我国压敏胶工业的一大特色,乳液压敏胶尤其是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是目前仅次于橡胶类,用得最多的压敏胶粘剂,它是以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大致可以分为交联型和非交联型两类。由于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较低(Tg:-20——-700C),一般情况下是由起粘着性作用的柔性单体为主,加入高玻璃化温度、能被赋予胶粘性和内聚力的硬性单体,以及少量含官能团的单体共聚而成。加入含官能团单体的目的是使压敏胶能够通过交联而进一步提高其胶粘力、内聚力和耐热蠕变性。

具有减肥功能食品的研究进展

具有减肥功能食品的 研究进展 学校:安徽工程大学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151 姓名:孔雯瑾 学号:3150401105 目录 1.肥胖的相关常识 (4) 2.几种减肥功能食品 (7) 3.减肥功能食品研究现状 (10)

4. 减肥功能食品的发展前景 (12) 5.结论 (13) 具有减肥功能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日与剧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随着饮食条件的逐渐改善,肥胖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也随之增多,减肥已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由此,具有减肥功能食品也备受广大人民的关注。本文就当今社会肥胖现状,国内外减肥功能食品素材及研究开发进展与新趋势进行了概括阐述,指出当前国内外减肥功能食品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关键词:肥胖,脂肪,减肥功能性食品 引言:肥胖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筛选具有减肥作用的纯天然的食品即成为减肥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

全球至少有10亿人超重,3亿人肥胖。在当前趋势下,各种减肥功能食品应运而生。为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应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喜欢吃油炸食品、花生米、糖果、糕点等,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如新鲜蔬菜和粗杂粮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增加食物的体积,减少饥饿感[1]。 1.肥胖的相关常识 1.1肥胖的定义 1.2肥胖的现状 一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日渐减少,使肥胖和超重情况,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成年人和儿童中,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WHO统计1999年度全球84个国家的资料,全球肥胖的患病率为8.2%。

压敏胶胶粘剂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压敏胶粘剂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压敏胶粘剂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是决定压敏胶制品剥离强度值最重要的因素。 (一)压敏胶层的厚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胶层厚度越大,180°剥离强度值越高,也越容易发生胶层内聚破坏; 2、低速剥离时主要发生胶层内聚破坏,胶层厚度的影响不明显;高速剥离时主要发生界面粘合破坏,胶层厚度影响显著; 3、胶层厚度越大,胶层内聚破坏向界面粘合破坏的转变在越高的剥离速度时出现。 (二)压敏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1、压敏胶制品的剥离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压敏胶粘剂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剥离强度与胶接界面上的拉伸破坏应力σf的平方成正比,与压敏胶的弹性模量Ea成反比。 2、当压敏胶的拉伸强度较低时,剥离测试出现胶层内聚破坏,且剥离强度值较高;当压敏胶的拉伸强度较高时,剥离测试出现界面粘合破坏,且剥离强度值随拉伸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还很明显。 (三)压敏胶本体粘度的影响 1、粘贴压敏胶制品时压敏胶对被粘表面的润湿速度与压敏胶的本体粘度成反比,即本体粘度越小,压敏胶越容易润湿被粘表面。 2、随着压敏胶本体粘度的降低,压敏胶制品的180°剥离强度会迅速增加。但随着本体粘度的降低,压敏胶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也会下降,剥离测试时就可能出现胶层内聚破坏。因此,一个实用压敏胶粘剂的本体粘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都在(105~107)Pa?s。(四)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1、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决定于压敏胶的组成。玻璃化温度Tg可以用下述Fox公式进行计算: 1/Tg=W1/Tg1+W2/Tg2+????+ Wn/Tgn 其中W为参与共聚合的各种单体的质量分数,T分别为这些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用绝对温度表示)。 (五)压敏胶分子极性的影响 1、压敏胶分子极性的增加哦能够显著提高压敏胶制品对极性被粘材料的剥离强度。 2、压敏胶分子极性的增加不仅增大了胶接界面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尤其是对极性被粘表面)、改善了界面粘合条件,从而增加了界面粘附力,而且还改变了压敏胶层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例如增加了内聚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了玻璃化温度和本体粘度等,这些都影响着压敏胶180°剥离强度和其他压敏胶粘性能。 (六)压敏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1、减小压敏胶主体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降低它的本体粘度,有利于胶粘剂在被粘表面的流动和润湿,从而提高界面粘合力,使压敏胶制品的剥离强度增加。但减小分子量也能使压敏胶层的内聚强度(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 2、压敏胶的分子量分布变宽能改善其制品剥离强度和初粘性能的主要原因。 (七)压敏胶交联的影响 1、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压敏胶主体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会迅速增加,压敏胶的本体粘度和内聚强度(反应为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均会明显上升。这就是交联型压敏胶粘制品在进行180°剥离强度测试时一般都会出现完全的界面粘合破坏,而180°剥离强度值则会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2、采用交联时能够形成柔性软化学键(如醚键、酯键等)的交联剂及分子量较大或本身的分子链较柔软的交联剂,则交联时180°剥离强度和初粘性能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较缓慢。

橡胶型压敏胶粘剂的组成与配方

橡胶型压敏胶粘剂的组成与配方 橡胶型压敏胶是以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配以适当的增粘树脂、软化剂、防老剂、填料、交联剂、溶剂等制成。橡胶是主体成分,它赋予压敏胶足够的内聚强度,增粘树脂使压敏胶具有一定的粘合性,软化剂用于降低压敏胶的本体粘度,提高低温下的初粘性。橡胶型压敏胶粘剂可以制成溶剂型、水乳型和无溶剂型(主要是压延型)等不同形式,其中溶剂型橡胶压敏胶仍然用得较多,也较为重要。 一、橡胶弹性体 橡胶弹性体是橡胶型压敏胶的主体成分,其主要作用是赋予必要的成膜性、内聚强度,粘弹性中的弹性成分等性。实际用作橡胶弹性体的有天然橡胶与部分合成橡胶,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异丁烯、丁基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顺丁橡胶等以及它们的再生胶,还有天然橡胶胶乳、丁苯胶乳等。 天然橡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且有一定的结晶性,内聚强度大,制得的压敏胶具有很好的持粘力。天然橡胶玻璃化温度低,在宽广的温度范围(-70~1300C)内有很好的弹性,因此制成的压敏胶柔软、弹性好、低温性能也好,天然橡胶极性小,易与非极性增粘树脂混溶,制成的压敏胶表面能较低,易于湿润固体表面,因而初粘性和粘合性都比较好,是橡胶中最适宜制作压敏胶粘剂的比较理想的弹性体。由于天然橡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双键,耐气候老化性较差,耐油和耐有机溶剂较差。 丁苯橡胶与增粘树脂相容性不如天然橡胶好,粘合性能也不及天然橡胶,介便丁苯橡胶耐老化性能好、吸水性低、耐油性低、耐油、耐增塑剂、价格低廉,因此常与天然橡胶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以配制耐水性、耐老化性、耐油性较好的压敏胶粘剂。 丁基橡胶保留了聚异醒烯的优点,分子中却增加了双键,可进行硫化交联。此外,卤化丁基橡胶、部分硫化丁基橡胶也可用以配制压敏胶,但因其三大压敏胶性能(初粘力,粘合力、内聚力)难以达到较高水平的平衡,故仍然不能作通用压敏胶使用权用,只能用以制造金属保护和防腐用的压敏胶制品。 二、增粘树脂 增粘树脂是压敏胶粘剂的加一重要组分,其作用是赋予压敏胶必要的初粘性和粘合力,研究表明,增粘树脂超过一定量时,则与橡胶形成两相分散体系,橡胶为连续相,赋予压敏胶足够的内聚强度;增粘树脂和少量低分子橡胶为分散相,在胶粘界面形成一个很薄的粘性层,在外力作用直能够发生粘性流动,湿润被粘表面从而使初粘力增大。当增粘树脂与橡胶的用一适当时增粘树脂能很好地分散于橡胶相中,这时初粘力达到最大值,性能最佳若树脂用量过大则发生急剧的相转变,使树脂相变为连续相而橡胶相变为分散相,胶层便失去初粘力(胶粘剂与被粘物粘合瞬间后(0.2~10S或5~10min)产生的粘合力)性能下降。 两相形态学的观点并不能圆满地证明初粘力随增粘对脂用量变化的实质,有人从高聚物粘弹性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不管是否出现相分离,树脂的溶解使橡胶相的粘度下降是初粘性增大的主要原因。随着树脂用理的增加,体系的表央粘度降低,初粘力增大。树脂的软化点越低,所达到的最低粘度值越小,而最高的初粘力则越大,达一粘度最低值所需的树脂量戟大。增粘树脂的加入降低了压敏胶的弹性模量,改变了粘弹性,使粘性增大,而初粘力增加,这就是科学、更透彻地就说明增粘作用的本质。 增粘效果主要是指加入的增粘树脂对胶粘剂压敏粘合性能即初粘力、1800C剥离强度和持粘力以及它们之间平衡关系的影响。三种物理性能越好,增粘效果就越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