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讨论)-卫生经济学
- 格式:docx
- 大小:71.99 KB
- 文档页数:2
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匹配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供给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不匹配。
本文将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性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决定其对供给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首先,与个体卫生需求相比,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具有普遍性和群体性,需要满足大众的基本卫生需求。
其次,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受制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需求的形成与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现有研究,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口结构与分布会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导致慢性病防控的需求增加。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产生间接影响。
经济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使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再次,传染病的流行与发病规律也会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产生影响。
流行病的蔓延需要及时的疫苗接种与疾控机构的支持,从而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现状与问题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与覆盖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偏远地区和基层社区因资源匮乏,使得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与覆盖面受到限制。
其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与布局不合理,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性不足。
人们常常需要跨越长距离才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这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是个困扰。
再次,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存在着困难。
信息不对称导致供需不匹配,一些患者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
三、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改进方案针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与支持,提高其质量与覆盖面。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卫生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卫生经济学视角下的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卫生经济学视角下的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儿童健康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个家庭的关注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提高,儿童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给卫生经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儿童健康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现状,并探讨如何提供更好的儿童健康服务。
一、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分析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儿童医疗保障、基本居住条件、饮食保障等。
这些服务的需求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2. 早期教育和发展:儿童在初期的教育和发展对其未来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早期教育的需求包括幼儿园教育、身心发展指导等。
3. 疾病预防和控制:核心的需求是儿童疫苗的接种和疾病防控常识的宣传。
疫苗接种是保障儿童免受重大传染性疾病侵害的基本措施。
4. 健康促进和疾病治疗:包括儿童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疾病治疗等。
这些服务的需求与更多的健康意识、健康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
5. 心理健康服务: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以上是儿童健康服务的主要需求方向,不同儿童在这几个方面的需求程度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儿童健康服务供给现状分析儿童健康服务的供给情况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所差异,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供给不足:在一些贫困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匮乏,存在基本服务无法覆盖所有儿童的问题。
2. 区域分布不均衡:在城市和农村,以及不同地区,儿童健康服务的供给存在显著的差别。
通常,城市地区的儿童健康服务更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则较为欠缺。
3.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儿童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服务的需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许多国家的儿童健康服务投入仍然不足,导致供给不稳定。
4. 服务质量不高:儿童健康服务的质量问题也十分突出。
第二讲卫生服务需求一、卫生服务需求的概述1.卫生服务需求的定义需求(demand):人们根据医疗服务收费水平和自身经济负担能力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服务数量。
(1)消费者有使用卫生资源的愿望(2)具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求涉及的概念卫生服务愿望(want):指消费者对自己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接受卫生服务所作出的主观判断和要求卫生服务需要(need):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消费者个体和医学专家认为一个人为了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应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的分类(1)维护生命的卫生服务需求:指那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危、急、重症的医疗保健需求(2)一般性的卫生服务需求:指一些并不威胁生命的急慢性疾病,以及一些使人不适的病症引起的需求。
(3)预防和保健性的卫生服务需求:指因疾病预防、健康保健而产生的需求。
3.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平均每年每人患病天数�每人每年卧床天数�两周每千人卧床天数两周每千人卧床人数�每人每年休工日数每千人休工天数(休工率)�每人每年休学日数每千人休学天数(休学率)4.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服务利用指标:门诊两周就诊率两周内平均就诊次数每人每年就诊次数住院人群住院率未住院率预防保健疫苗接种率5.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需求的不确定性(2)消费者医疗信息的缺乏和需求的被动性(3)需求的差异性(季节、地域、时间和数量)(4)需求的外部关联性(5)医疗服务需求受卫生服务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二、卫生服务需求理论(一)卫生服务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多种方式来表示:需求函数:QD=f(P,I,Po,T)需求表需求量和价格结合的青霉素需求表需求曲线青霉素需求曲线需求定理的例外一是为了炫耀二是受预期价格的影响三是对质量与价格关系的认识(二)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弹性: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2015.12医苑纵横271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郑云会 唐淑芬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南院区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1【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对各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就好医好就医”成为人们的一个迫切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十分必要,解决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卫生服务;需求;供给1 社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1)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保健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指在一定社区中,由卫生及有关部门向居民提供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保健系统,包括卫生保健的供应者如卫生有关部门,和卫生服务的接受者,即社区人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如卫生有关部门,和卫生服务的接受者,即社区人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以社区、家庭 和居民为服务对象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 、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 、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 社区拥有丰富的居民健康信息预防为主,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人群的健康全程管理 .防治结合、多档合一 。
社区服务人员应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信赖,(3)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是社区居民需要更好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供给政府给一定财政支持,配备一定的医务人员。
一般情况供给越好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但是我国正处在发展中财政支持人员配备有一定的限度。
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发挥更好的效果是工作人员应做的。
号召社区居民做义工等措施,利用应有的资源互利互助,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尽最大努力帮助无劳动能力的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之所以节省医药费用是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社区参与的策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体系途径。
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市场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服务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的是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以及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角色等。
卫生经济学旨在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分配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卫生服务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卫生服务是人们对于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需求,其需求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人们对于卫生服务的需求不仅包括基本卫生保健需求,还包括高级卫生服务需求,如手术治疗和康复服务等。
2.市场供给:卫生服务的供给方主要包括医院、医生、药店等,他们通过提供医疗技术和药品来满足人们的卫生需求。
同时,卫生服务供给方还包括大型医疗设备、医疗保险公司等。
3.市场价格:卫生服务的价格往往是由医疗资源的稀缺程度和需求量决定的。
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卫生服务价格相对较高,这也是导致卫生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4.市场竞争:卫生服务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的现象。
由于卫生服务的特殊性,患者对于医疗技术和服务的选择受到限制,医院和医生之间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得患者在选择卫生服务时缺乏有效的市场参考。
1.卫生服务效用:卫生服务如何满足个体和社会的健康需求,并提高生活质量是卫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经济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卫生服务措施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卫生服务提供者效率:卫生服务提供者包括医院、医生等,他们如何提高服务的效率是卫生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通过经济评价,可以发现并改进提供卫生服务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3.卫生服务支付方式:卫生服务支付方式的选择对于卫生经济学至关重要。
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对供需关系、资源配置和负担分摊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不同支付方式的经济效应,有助于改善卫生服务的支付模式,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健康体系。
4.政府在卫生服务市场的角色:政府在卫生服务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干预可以调整市场失灵的情况,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等。
卫生经济学视角下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及供给分析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及供给分析是卫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慢性疾病增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较大。
例如,老年人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长期护理的需求较为迫切。
2. 预防保健需求老年人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十分重视,包括健康咨询、疫苗接种、慢性病防治等。
老年人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需求十分迫切。
3.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大部分老年人希望能够居家养老,享受独立自主的生活。
因此,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量较大,包括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社区义工、居家护理等。
4. 心理健康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也逐渐增强。
老年人需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康复等服务。
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供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医疗服务供给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医疗保健事业,建设和完善医疗机构,提供医生、护士等医疗资源,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2. 社区医疗服务供给社区医疗服务是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等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监测等服务。
3. 养老院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多,养老院和居家护理服务的供给也逐渐增加。
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养老院的发展,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院服务。
同时,居家护理服务的供给也在不断增加,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等服务。
4. 心理健康服务供给随着老年人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加,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也日益重要。
心理咨询机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然而,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供给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资源不均衡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特别是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
一些发达地区的服务供给相对充足,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资源匮乏。
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卫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效率的学科。
它涉及到经济学、卫生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卫生系统的运作机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文将从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卫生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购买行为。
在需求理论中,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是因为身体不适,还可能因为对健康的期望值和健康风险的认知等因素。
因此,卫生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供给理论供给理论研究的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医生、护士、医院、药品生产厂家等。
卫生服务的供给一方面取决于提供者的数量和素质,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政府对卫生服务的政策引导和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卫生服务供给主要是基于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种模式。
(三)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卫生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卫生服务的成本和效益,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
卫生服务的成本管理与效益评估有利于卫生服务系统的规范管理和资源分配。
(四)效率理论效率理论是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它关注卫生系统价值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分配,以促进健康的最大程度提升。
效率理论将卫生服务的成本和效益看作两个方面的博弈,要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二、卫生经济学的应用(一)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配置是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它研究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建立最适宜的平衡方案。
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卫生资源的配置需考虑到人口结构、疾病流行趋势、医疗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二)卫生服务市场化卫生服务市场化是卫生经济学的另一个应用,它将卫生服务看作一个市场产品,通过市场机制来规范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
卫生服务市场化旨在促进卫生服务的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通过价格调节等手段,推动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卫生资源的更好分配。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1)第一节概述 (1)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 (1)二、卫生服务供给曲线及变动 (3)三、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2)四、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3)第二节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5)一、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定义 (5)二、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类别 (5)三、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6)第三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7)一、生产理论 (7)二、成本理论 (10)三、医院行为模型 (11)四、医生控制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 (13)一、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理论 (13)二、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模型 (14)【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卫生服务供给的基本概念、卫生服务供给曲线以及变动、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卫生服务供给的弹性和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此外由于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本章还介绍了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
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有部分内容是相互对应的,学习本章内容可联系卫生服务需求的内容,思考卫生服务供给相对于需求有何联系,有何区别,从而更好的掌握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节概述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供给(supply)是指某一特定时间里,在某一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而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价格和其相对应的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的构成包含两个条件:①生产者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意愿;②生产者有能力提供产品或劳务。
在卫生领域中,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则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同样的,卫生服务供给也具备一般商品或劳务供给的两个条件:①卫生服务提供者必须有提供卫生产品或卫生服务的意愿;②卫生服务提供者具备提供卫生产品或卫生服务的能力。
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的辨证关系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服务供给产生的前提,而卫生服务供给则是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基础。
否则,要么是浪费,要么是愿望。
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与数量点上需求变化、供给不变供给变化、需求不变二、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的有效性需求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供给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并最终对需求者的健康状况有改善的卫生服务。
无效需求与有害需求提高卫生服务需求有效性的措施(1)尽可能多地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医疗信息(2)制定医疗服务消费指南(3)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4)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5)加强法制建设三、医生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患者选择医生,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医生不仅为病人做出选择,还要在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照顾自己的切身利益。
医生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医生不可能完全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的双重角色)。
床位的供给创造对床位的需求一个地区增加床位的供给创造对床位的需求。
经验证明床位与医院利用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床位与医院利用都受需求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床位供给增加后,对床位的需求也增加呢?需求的创造如果某一个地区的医生数增加,无论是医生服务的价格还是数量都会随着增加。
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
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供给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量的增加。
由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下降会使医生的收入减少。
因此,医生将提供额外的治疗,以维持其收入水平。
诱导需求理论四、我国卫生服务供需的基本状况及其分析1. 需求方的基本情况(1)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逐年增加(2)居民医药卫生费用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增加,个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却没有明显增强(3)医疗保障覆盖率,保障水平?(4)贫困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就诊、未住院治疗占有一定比例,疾病是致贫的重要原因2.供给方的基本情况(1)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断增加,但分布和配置很不合理(2)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逐年下降(3)业务收入增加迅速(4)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不合理,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相对减少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卫生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卫生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需求与供给问题:研究人民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和卫生服务的供给情况,探讨如何合理满足人民的卫生需求。
2.卫生服务价格和支付方式问题:研究卫生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支付方式,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人卫生服务的价格和支付方式。
3.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包括卫生资源的分配、使用、评价和监管等方面。
4.卫生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卫生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运行和改革,探讨如何提高卫生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5.卫生投资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卫生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卫生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总之,卫生经济学是一个涉及卫生领域各个方面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卫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也包括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卫生保障的建立,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学科。
- 1 -。
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
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的辨证关系
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服务供给产生的前提,而卫生服务供给则是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基础。
否则,要 么是浪费,要么是愿望。
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
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与数量点上
巒1-7市场均歯发生在慣酣曲域好恋求曲红的套虑
需求变化、供给不变 供给变化、需求不变
(b) *1^ ■求和供皓臨•豹时刖和
*
量的•喑
WX?h ftttJI
帆AUhR F 障 册帯下降ftlTlC
那祕峥上齐 憩皓曲覲为右誓韭
h> 产 低禍炒■下障 轶堵曲俱內左审诫 供帚上升fHIT&
、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的有效性
L- -
4
需求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供给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并最终对需求者的健康状况有改善的卫生服务。
无效需求与有害需求
提高卫生服务需求有效性的措施
(1)尽可能多地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医疗信息
(2 )制定医疗服务消费指南
(3)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4)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
(5)加强法制建设
三、医生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患者选择医生,医生选择治疗方案
医生不仅为病人做岀选择,还要在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照顾自己的切身利益。
医生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医生不可能完全从患者利益岀发(医生的双重角色) 。
床位的供给创造对床位的需求
一个地区增加床位的供给创造对床位的需求。
经验证明床位与医院利用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床位与医院利用都受需求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床位供给增加后,对床位的需求也增加呢?
需求的创造
如果某一个地区的医生数增加,无论是医生服务的价格还是数量都会随着增加。
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
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供给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量的增加。
由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下降会使医生的收入减少。
因此,医生将提供额外的治疗,以维持其收入水平。
3 3 10传统经济学理论均衡价格变动
四、我国卫生服务供需的基本状况及其分析
1.需求方的基本情况
(1 )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逐年增加
(2 )居民医药卫生费用在消费支岀中的比例增加,个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却没有明显增强
(3 )医疗保障覆盖率,保障水平?
(4)贫困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就诊、未住院治疗占有一定比例,疾病是致贫的重要原因
2•供给方的基本情况
(1)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断增加,但分布和配置很不合理
(2 )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逐年下降
(3)业务收入增加迅速
(4)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不合理,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相对减少
图3-11诱辱需求理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