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4
气管切开吸痰操作流程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气管切开吸痰是术后必要的操作之一,可以防止分泌物积聚和导致呼吸道堵塞。
下面是气管切开吸痰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确定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吸痰的患者,并在操作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包括吸痰器、生理盐水、吸痰管、手套、口腔护理器具、干洗毛巾等。
2.术前准备:进行患者的手术准备,包括将患者的头朝侧向,准备切开部位的皮肤,保持手术场洁净,并进行局部麻醉。
3.操作步骤:(1)用生理盐水清洁切开部位,保持切开部位干燥。
(2)戴上手套,用干洗毛巾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擦拭干净,以减少吸痰时吸入口腔内的分泌物。
(3)取适当长度和直径的吸痰管,将其连接到吸痰器上。
(4)将吸痰管的另一端插入气管切开口中,顺着气管切开口慢慢推进,直至吸痰管达到气管。
(5)用一只手握住吸痰管,另一只手用于灌注生理盐水。
(6)用灌注管将适量的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吸痰管,这样可以帮助软化和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7)停止注水后,用吸痰器轻轻吸出吸痰管内的分泌物。
(8)重复进行灌注和吸出的操作,直到清除掉所有的分泌物。
(9)吸痰结束后,轻轻拔出吸痰管,然后在切开口周围保持口腔周围清洁。
(10)术后病人宜早期行物理治疗、呼吸康复治疗,通过振动排痰,增强呼吸肌力。
4.术后注意事项:(1)对于新做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在操作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术后需及时更换患者的湿化器瓶、吸痰袋和呼吸机内湿化器瓶,保持通畅的气道,防止细菌繁殖和感染。
(3)密切观察患者的分泌物的性状和颜色,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术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和胸闷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5)定期对切口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以上是气管切开吸痰的操作流程。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和尊重患者的意愿,并进行口腔护理和器械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一、概述气管切开吸痰法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清理方法,适用于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气道阻塞,无法通过自主咳嗽或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清理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切开吸痰法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吸痰,经过医生评估后确定。
2. 准备好所需器材:手术包、手术灯、手术刀、气管切开套装、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等。
3. 患者处于半坐位或仰卧位,保持头部向后仰。
三、麻醉1. 给予局部麻醉药物。
2. 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感,可以给予镇静剂。
四、操作步骤1. 用手指触摸患者颈部中央位置,确定气管位置。
2. 用手术刀在颈部正中线处做一个长约3-4cm的皮肤切口,并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颈部气管。
3. 用手术剪切开颈部肌肉和筋膜,直至暴露出气管环。
4. 用手指将颈部软组织向两侧推开,清晰地暴露出气管环。
5. 用气管切开套装选择适当的套管尺寸,并将其插入气管中央位置。
6. 确认套管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必要可进行X线检查确认。
7. 将吸痰管连接到负压吸引器上,并放入套管内进行吸痰操作。
注意吸痰操作应轻柔、缓慢、持续5-10秒钟。
8. 吸痰后将吸痰管从套管中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套管。
9. 如需更换负压吸引器袋或其他器械,则应在更换前先关闭负压吸引器。
五、术后处理1. 将手术创口缝合并敷上消毒纱布和绷带。
2. 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4. 术后24小时内应进行X线检查,确认套管位置是否正确。
六、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
3. 吸痰操作时应轻柔、缓慢,避免刺激气管黏膜。
4. 如出现吸痰困难或呼吸窘迫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处理。
5.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气切病人吸痰操作流程气切术后的病人常常需要通过吸痰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下是气切病人吸痰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 确认病人的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 检查吸痰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
- 进行手卫生,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准备呼吸机和吸痰设备:- 确保呼吸机工作正常,并连接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
- 检查吸痰设备,确保管子无塞障或损坏,吸痰袋空净。
3. 准备护理环境:- 将病人平放在安全而舒适的姿势下,头侧放在30度角。
- 打开吸痰设备的吸痰袋,调节负压。
4. 准备吸痰过程:- 告知病人即将进行吸痰,并尽量解释该过程的意义和不适感。
- 用生理盐水进行气管内滋润,可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在吸痰管中。
5. 进行吸痰操作:- 轻轻插入吸痰管,确保其进入气管或气管切开管。
-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严重咳嗽或低氧血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通知医生。
- 在吸痰管应用负压的同时,缓慢回缩吸痰管,清除气管内积聚的分泌物。
6. 吸痰后护理:- 在吸痰管上停气、取出管子前,检查吸痰管上是否有留存分泌物。
- 将吸痰管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口擦拭清洁。
- 帮助病人清理口腔和面部,保持舒适。
7. 记录:- 记录吸痰操作的时间、分泌物的性状以及病人的耐受程度。
- 如有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准确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尽管气切病人吸痰操作流程相对复杂,但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为确保病人的安全与舒适,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吸痰,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随时与医生沟通。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的注意事项1. 引言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吸痰。
正确操作这一技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的注意事项。
2.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吸痰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检查器械:确保所需的器械、设备和药物齐全,并保证其功能正常。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喉部解剖结构、颈部软组织情况等,以确定适合的插管或切开位置。
•麻醉:根据需要给予局部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无痛苦。
•环境准备:确保手术室或操作室洁净,并做好必要的消毒措施。
3. 插管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经气管插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术前准备•检查器械:确认气管插管器具的完好性和清洁度,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并做好头部固定,以便于操作。
•镇静与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镇静和麻醉方法。
3.2 气管插管技术要点•喉镜检查:使用喉镜检查患者的声门、喉部解剖结构等,确定插管位置。
•技术要领: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技术要领,包括正确选择插管尺寸、适当角度进入喉部、缓慢推进插管等。
•监测与调整:在插入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调整插管位置。
3.3 插管后护理•定位确认:通过胸片或其他可靠方法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固定导管:使用固定带或其他方法固定气管导管,避免误拔或移位。
•防护措施:做好导管周围的皮肤清洁、消毒,避免感染发生。
4. 气管切开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气管切开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4.1 术前准备•检查器械:确认所需的手术器械齐全,并做好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
•麻醉与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和镇痛方法。
•空气通道:确保有可靠的替代通气途径,以防止术中窒息。
4.2 切开技术要点•位置确定:通过喉镜检查确定切开位置,并标记出正确的切口点。
•切口技术:使用合适的手术刀具进行切口,注意控制深度和方向。
三甲医院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 、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
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2min,如呼吸道被痰液堵塞、窒息,应立即吸痰。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 ,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 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 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8.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
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
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s。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1.吸净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留取痰液化验标本。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了解呼吸机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量和粘稠度。
(二)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无菌治疗盘内放治疗碗、碗内盛生理盐水、及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医疗废器物袋、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及简易呼吸器。
(三)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并告知患者。
2.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2min。
3.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我国卫生部颁布标准成人吸引压力为150~200mmHg,美国呼吸护理协会(AARC)推荐新生儿80~100mmHg,成人<150mmHg负压吸引压力)。
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操作流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项很重要的护理操作——气管切开护理吸痰的流程。
在开始操作之前,咱们得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就像要出门旅行得先收拾好行李一样。
首先,要准备好吸痰所需的物品,比如无菌吸痰管、生理盐水、一次性手套、负压吸引装置等等。
然后,要检查一下这些设备是不是都能正常使用,负压吸引装置的压力是不是合适。
接下来,咱们就正式开始操作啦。
第一步,要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这就像是给自己穿上一层保护衣,防止细菌感染。
然后,把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好,调节好合适的负压。
这个负压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可能会损伤气管黏膜,太小了又吸不出痰液。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吸痰了。
轻轻地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注意动作要轻柔,就像对待一个很脆弱的宝贝一样,不能太粗鲁。
插入的深度要适中,一般是10 - 15 厘米左右。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一边慢慢转动吸痰管,一边轻轻地提拉,这样可以把痰液吸得更干净。
就好像我们用扫帚扫地,要边转边扫才能扫干净。
但是要注意,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能超过15 秒,不然病人可能会缺氧不舒服。
如果一次没吸干净,可以间隔 3 -5 分钟再吸一次。
就像我们做一道难题,一次做不出来,休息一会儿再试试。
吸完痰之后,要迅速拔出吸痰管。
拔出的时候,还是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把吸出来的痰液清理干净,然后把用过的吸痰管和手套扔掉,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比如说,有一位气管切开的病人,痰液很多,影响了呼吸。
护士按照这个流程,先做好准备,然后小心地进行吸痰操作,很快就帮助病人清除了痰液,让病人呼吸更顺畅了。
同学们,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操作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认真细致,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来,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帮助病人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