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管切开的护理科室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36
气管切开护理查房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气道通畅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其后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查房主要包括呼吸、气道、感染、创面护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气管切开护理查房的详细内容,包括主要观察指标和注意事项。
1.呼吸(1)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切开气管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抑制或过度通气等情况。
(2)监测气道压力和吸气峰值,并定期记录监测结果。
观察气囊是否漏气,以防止二次感染。
(3)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应及时清除。
2.气道(1)观察气管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注意气囊充气和放气的压力是否适宜,并定期检查导管外露长度。
(2)监测气囊压力和导管内壁的黏液,保持导管通畅。
(3)观察气道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及时清除。
3.感染(1)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及时清洗和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和无菌。
(2)监测体温的变化,如有发热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抗感染处理。
(3)定期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抗感染治疗。
4.创面护理(1)定期更换固定带和敷料,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并注意对固定带和敷料的压迫点进行护理。
(2)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如有出血或伤口扩大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其他注意事项(1)观察术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果需要可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2)监测术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处理低氧血症。
总结:气管切开护理查房的内容主要包括呼吸、气道、感染、创面护理等方面。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关注和记录的项目包括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气囊压力、气道分泌物的性质和量、伤口情况、固定带和敷料的更换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以及血氧饱和度等。
通过了解和观察这些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一、概述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通过切口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使病人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
【插管位置】颈段气管位于颈部正中,上接环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约有 7~8个气管环,在第3~4环甲状腺峡部下缘处切开气管,避免切开第1环,以防损伤环状软骨导致喉狭窄、损伤甲状腺造成出血。
相当于第 7~8 气管环前壁横过无名动、静脉,故切口也不应低于第5环,以防发生大出血。
【适应症】(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 3~4度喉阻塞,尤其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呼吸道烧伤、胸部外伤等。
(3)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如颌面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时,为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或术后局部肿胀阻碍呼吸,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4)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拔管困难。
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手术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取得同意。
昏迷者和个别特殊急症例外。
术后病人存在语言障碍,应事先跟病人解释并约定术后语言沟通的方法,解决术后语言沟通问题。
2、局部皮肤准备颈前及上胸部皮肤(急症例外)。
3、体位一般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保持正中后仰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和气管,以利手术进行。
若呼吸困难严重不能仰卧时,可取半卧位或坐位进行手术。
4、物品准备备好氧气、吸引器,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危重病人备好其他急救物品。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切开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多而粘稠有关。
3、潜在并发症: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出血等。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密切注意呼吸,呼吸困难时如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喘鸣音等,立即检查套管有无阻塞或脱出。
如套管通畅,注意有无胸、肺部及全身其它原因。
(2)注意伤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或血肿。
(3)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的病人,注意预防套管的气囊破裂或滑脱。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或择期手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不受限制。
气管切开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并维持呼吸道畅通。
以下是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常规。
1.患者的位置:气管切开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或半卧位,头部保持中线位置,以减少气道狭窄的风险。
2.气管切开管的护理:定期检查气管切开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气道畅通。
切开管应保持固定,避免松动或移位。
定期更换切开管固定带,以防止勒伤皮肤。
3.气囊的护理:对于带有气囊的切开管,需检查气囊是否充气,并避免过度充气。
应定期检查气囊充气压力,以确保其稳定性,避免气囊破裂或漏气。
4.呼吸道护理:经过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气道无处堵塞,需要进行经常的吸痰。
定期吸痰可以预防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引起感染或阻塞气道。
5.皮肤护理:气管切开术后,切口处需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应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渗出或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6.咳嗽和排痰的训练:切开管的存在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咳嗽和排痰能力。
患者应进行咳嗽和排痰的训练,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7.呼吸机的使用:一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氧气浓度和排痰系统的功能。
8.患者情绪支持: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生活改变。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9.促进康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吸氧训练、物理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并监测其康复进度。
10.早期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气管切开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气道狭窄或呼吸窘迫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以上是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常规。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保证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康复。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定时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及时排出。
但要经常转换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外套管系带松紧要适中,结扎要牢固,防止外套管脱出。
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防止灰尘及异物的吸入,并可改善吸入空气湿度。
4、防止气管阻塞,其原因主要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鼓励病人咳嗽,有利于将痰液排出,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如需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密切观察痰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痰液较较多且粘稠,应遵医嘱每日行雾化吸入治疗以稀释痰液。
5、充分湿化气道: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6、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气管导管的切口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按时按需更换。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7、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于床头。
如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8、鼓励病人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保证足够水分摄入。
呛咳严重者改行鼻饲饮食,加强口腔清洁卫生,如患者无法漱口,应给予口腔护理。
9、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护理指南如何正确给予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对于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给予气管切开患者护理。
一、术后注意事项1.1 术后环境准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要位于恒温、安静、无菌的环境中。
护士需要确保床单、枕套等物品的清洁,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1.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术后的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或特定的护理病房进行监护。
护士应每小时检查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气管切开部位是否有异常出血、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1.3 维持气道通畅患者术后需要依赖气管切开管进行呼吸,护士应保持管道通畅无阻。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有松动或移位,并定时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二、气管切开管护理技巧2.1 气管切开管固定为了避免气管切开管的脱落,护士应正确固定气管切开管。
固定方法有多种,比如使用无菌的胶带或专用的气管切开固定带,但一定要确保患者的颈部舒适并避免勒压,同时保持管道的稳定。
2.2 气管切开管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护士应使用无菌的盐水或漱口液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并及时更换患者的油脂纱布。
2.3 气囊充气压力检查部分气管切开管带有气囊,用于固定管道并起到密封作用。
护士应定期检查气囊的充气压力,确保气囊充气量适当,并避免过度充气导致气道压力损伤。
三、皮肤护理和感染预防3.1 皮肤护理气管切开管穿刺部位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士应每天检查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并定期更换气管切开固定带和敷料。
同时,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潮湿。
3.2 感染预防术后的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护士应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枕套等物品,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同时,要确保护士自身的手卫生,定期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情绪护理和康复宣教4.1 情绪护理气管切开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负担,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一、气管切开术(一)定义: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二)分类:1.气管切开术2.经皮气管切开术(ICU多见)3.微创气管切开术4.环甲膜切开术(三)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四)适应症:1.喉梗阻:咽喉部炎症、肿瘤、异物2.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3.预防性气管切开4.其他(五)禁忌症:1.张力性气胸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衰尤其是右心衰3.肺大疱、气胸、纵膈气肿未引流前4.大咯血患者5.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水肿)(六)操作方法:1.面朝上平卧,颈肩下方垫枕,头后仰或过伸位,使下颏、喉结、胸骨切迹在同一直线上,气管向前突出、暴露。
2.确认解剖标志和穿刺点,必要时吸痰;穿刺点建议选用2-3软骨环之间。
二、常见并发症(一)脱管:非常紧急、严重!!!原因固定不牢,不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二)出血:24小时内,止血不彻底。
24小时后,导管压迫、刺激或吸痰动作粗暴损伤气道。
(三)皮下气肿:多见并发症。
部位:颈部、胸、头部,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标记,利于观察。
(四)感染:多见并发症。
原因:室内空气消毒不彻底、吸痰操作污染或原有疾病。
(五)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切套管不适合、置管时间长、气囊未定时测定压力。
(六)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晚期并发症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总体要求: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动态观察气管套管留置期间,患者的病情、固定情况、有无脱管、气道是否通畅。
3.带气囊压力:25-30cmH2O,Q4-6h监测气囊压力,Q4-6h放气1次,每次放气30min/次,对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套管,放气前应进行声门下吸引,为了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
(一)病室要求:1.室温20-22°C,湿度:60%-70%。
2.通风:3-4次/天,30min/次,避免对流。
3.紫外线消毒,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