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视距
- 格式:ppt
- 大小:1013.50 KB
- 文档页数:25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1、设计速度:V=40km/h;山岭重丘区;2、服务水平:三级;3、路基宽度:8.5m;4、路幅分配:0.75m路肩+7.0m路面宽+0.75m路肩;5、行车道宽:3.5×2=7.0m;6、停车视距:40m;会车视距:80m;7、平曲线最小半径:R=60m;一般值R=100m,有条件尽可能R ≥250m;8、最大纵坡i=7%;挖方路段0.3%≤i≤7%,合成纵坡:i=10%;9、最小坡长:120m;10、回旋线最小长:35m,平曲线最小长度:70m,一般值200m,不设超高半径:R=600m;11、最小缓和段长及纵坡限制表12、“路线规”7.2.2条,当设计速度≥60km/h时,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 80m,两圆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6V=240m 。
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 时,可参照上规定执行。
根据本项目可按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80m ;而同向曲线直线长度不小于2.5V=100m 。
但此建议应征得甲方同意。
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反向曲线应调整为“S ”型曲线,同向应调整为卵形曲线,受限地形可调整为复曲线,特殊困难地形可调整为“C ”型曲线。
以上均应遵守相应规定条件。
当两圆曲线半径≥250米时,且大小圆内移值之差小于0.10m ,或R 大比R 小之比值小于2时,同向可径相连接。
当两圆曲线半径≥600米时,反向同向均可径相连接13、平曲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当转角≤70时,其平曲线长不得小于500/△;14、纵坡最大坡长限制15、竖曲线长度:最小值35米,一般90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7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值400米。
16、平曲线加宽:采用3类加宽 ;最小加宽0.8米,最大加宽2.5米。
17、当平曲半径小于2000米时,应严格遵守“平包竖”的办法。
18、路基及小桥函设计洪水频率:501;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001。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sjjs下载。
目录一、............................................................................................. 概述1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3)1.4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8)二、计算程序简介10三、........................................................................................... 初始化11四、平面文件格式114.1、交点法平面资料 (11)4.2、积木法平面资料 (12)4.3、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4、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5、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3)4.6、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5)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15六、桩号文件格式16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16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17九、断链文件格式17十、操作 (18)一、概述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1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 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 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不断提高,而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始终是交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必要针对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线形设计引言:在城市管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交通安全问题始终是城市管理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在城市配套设施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地位,并且其安全性与千家万户都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要想使市政道路的交通安全得到保障,不仅需要加强交通管理与整治的力度,还需要与道路实际使用的情况相结合,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改善设计,有效地使危险系数降低[1]。
1.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现状1.1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中弯道下坡路段的线形设计问题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形、河流、交通压力等各个因素的限制,使得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较多的跨线工程,尤其是在对跨线桥的引桥、高架等下桥部位进行修建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弯道下坡这种现象的存在。
弯道下坡路段包括圆曲线与缓和曲线,这两种曲线的半径通常都比较小,而纵坡都比较大,促使车辆在这一路段行使的时候频繁的进行制动,而制动的频繁性非常容易使制动器出现升温的现象,进而导致汽车的制动能力下降,在行驶的过程中加大离心力,进而使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加大。
此外,位于弯道路段的来车方向通常车速都是比较快的,如果在短距离内进行减速非常容易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
1.2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中视距不良路段的线形设计问题在市政道路中视距不良的路段是比较多的,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平交口路段的视线遮挡、下穿式道路路段存在的视觉盲区、上坡转弯路段存在的视觉盲区等众多因素,而引发的停车、会车视距与相关要求不相符等等。
这不仅与城市在实施后期的规划发展考虑不周全的道路线形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市政道路线形设计与当地地形之间不适应的因素也存在着关系。
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发表人:王乃坤江树华单位: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日期:二OO四年十二月十五三十日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王乃坤江树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提要:本文介绍用计算机计算平曲线及相邻直线段上任一点的横净距的方法。
关键词:平曲线横净距计算机计算CalculatingabouttheCrossClearanceDistanceofHorizontalCurveStadiaWANGNai-kunJIANGShu-huaQUZhi-chengAbstract:Calculatingmethodofhorizontalcurveandcrossclearancedistancewithcomputerispresented.Keywords:HorizontalcurveCrossclearancedistanceComputer1前言如何准确计算平曲线及相邻直线段上任一点的横净距,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近期我们成功地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了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横净距计算,省时省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2横净距的计算方法2.1计算原理如图1所示,某交点转角为α,平曲线半径为R1,缓和曲线长为Ls1(我们将圆曲线作为Ls1=0的特例处理)。
若行车道宽度为b,则计算横净距时的行车轨迹线(距未加宽时的行车道内侧边缘1.5m,图中虚曲线所示)与路中线的径向间距△R=b/2-1.5。
M为平曲线和相邻直线段上的任一点,M所在断面的横净距可按下法计算:在M点的法线MN两侧的行车轨迹线上分别找一点A、B,使A、B两点间沿行车轨迹线的长度等于设计视距S,计算AB连线与MN的交点E到M点的距离值H;保持A、B两点间沿行车轨迹线的长度不变,使A、B两点沿行车轨迹线同步移动时,H值也随之改变,最大的H值与△R之差即为M点的横净距。
2.2行车轨迹线参数的确定对于半径为R1、缓和曲线长度为L S1的平曲线,行车轨迹线上对应的曲线半径R2=R1-△R,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L S2应是多少呢?我们分别用p、q、E、T表示圆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后的内移值、切垂距、外距、切线长,并分别用下标1、2对路中线、行车轨迹线上有关的量进行的区分。
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Codefordeignofroadinfactorieandminingarea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Codefordeignofroadinfactorieandminingare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8月1日实施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交通部1987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24分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笔记)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P98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P31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
P59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
P20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
P190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P132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
P36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
P96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二、名词解释:20分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
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2-2-2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2.高速公路3.临界速度5.汽车的最大爬坡度6.汽车的动力上坡8.汽车的制动性能10.极限最小半径13.行车视距14.停车视距16.视距包络图18.最大坡长19.道路线形设计23.爬坡车道26.超高27.超高值28.经济运距29.道路选线30.定线31.导向线32.二次修正导向线35.直线型法36.曲线型法38.环形交叉40.交织长度41.交织段长度44.断链45.定测46.公路网47.公路网拥挤度二、单项选择题3.为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交通部在1990年制订了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并计划从“八五”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该计划,该计划的名称是()。
A 791 8工程B 211工程C 三主一支持 D五纵七横4.我国现行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等级。
A 三个B 两个C 六个D 五个5.根据现行标准规定,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B 25000~55000辆C 45000~80000辆D 60000~100000辆6.根据现行标准规定,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B 5000~15000辆C 45000~80000辆D 60000~100000辆7.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B 15年C 20年D 30年8.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B 15年C 20年D 30年9.高速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B 10kmC 15kmD 20km 10.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B 10kmC 15kmD 20km 13.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一般采用()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平面色谱法思考题和习题1.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为流动相时,试样中某些组分R f 值太大,若改为氯仿-甲醇(2:1)时,则试样中各组分的R f 值会变得更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以硅胶为固定相的为吸附薄层色谱,应以吸附机制来解释。
试样中某些组分R f 值太大,若改为氯仿-甲醇(2:1)时,则试样中各组分的R f 值会变得更大,其原因主要是甲醇极性强,与组分竞争硅胶表面的吸附位点,降低了硅胶对组分的吸附能力,至使R f 值变得更大。
此时应加入适量极性小的溶剂如环已烷以降低展开剂的极性;或通过增加硅胶的吸附活性使R f变小。
2.在硅胶薄层板A 上,以苯-甲醇(1:3)为展开剂,某物质的R f 值为0.50,在硅胶板B 上,用相同的展开剂,此物质的R f 值降为0.40,问A 、B 两种板,哪一种板的活度大?以硅胶为固定相的为吸附薄层色谱,用B 板展开时,试样中组分的R f 值变小,其原因是B 板硅胶的吸附活性大使R f 变小。
因此可看出B 板的活度大。
3、在一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已知A 、B 、C 三组分的分配系数顺序分别为K A ﹤K B ﹤K C 。
三组分在相同条件下R f 值顺序如何?分配系数越大,保留时间越长,R f 值越小,因此三组分在相同条件下R f 值顺序R f A ﹥R f B ﹥R f C ﹥4.试推测下列化合物在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苯(4:1)为流动相,六种染料的R f 值次序,并说明理由。
极性次序的排列则根据这些分子的分子结构,它们均具有偶氮苯基本母核,根据取代基的极性大小,很易排出次序。
苏丹红、苏丹黄及对羟基偶氮苯均带有羟基官能团,但苏丹红、苏丹黄上的氢原子易与相邻氮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使它们的极性大大下降至对氨基偶氮苯之后,苏丹红极性大于苏丹黄,则因苏丹红的共轭体系比苏丹黄长。
根据吸附色谱溶质在薄层板上移行次序是极性小的组分R f 大。
六种染料的极性次序为: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苏丹黄<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