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10.90 MB
- 文档页数:57
ICU病人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病因分析及处理策略钟 强, 李树生, 邓普珍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人机对抗[中图分类号] R6051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1949(2005)05-0372-02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是使每分钟通气量(M V)和潮气量(T V)下降、呼吸做功增加、氧耗增加、使缺氧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使循环负荷增加、心肌缺血缺氧、诱发急性左心衰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为此,本文对我科2003-08~2004-02间4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处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3岁,平均45岁。
入院时的主要病因:胸外伤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反常呼吸4例;多发伤并发ARDS6例;手术后大失血并发ARDS1例;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3例;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6例;大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0例;重症哮喘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急性左心衰各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左心衰1例;C O中毒、溺水并发肺水肿各1例;C OPD并发Ⅱ型呼衰2例;吸入性肺炎3例。
所有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112 人机对抗的判断 人机对抗是指非同步式呼吸,包括气流不同步,即给予的气流量与病人需求不符和位相不同步,即呼吸机供气时病人还处在呼气状态,呼吸机停止供气时病人还处于吸气状态[1]。
病人表现为躁动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机出现高压或低压报警等。
气道湿化及吸痰之后短暂人机对抗和严重中枢损害导致的呼吸频率过快未归纳入本资料中。
2 结果211 人机对抗的原因 清醒或意识模糊病人因胸、肺部病变、ARDS[2]导致缺氧不能脱机,又不能耐受气管插管2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导管或套管放置位置不当、导管型号过小或出现活瓣样痰堵者9例;闭式胸腔引流术后引流不畅2例;误吸导致肺不张2例;气囊漏气导致通气不足者2例; PEEP设置不当或设置的PEEP与实际PEEP不符2例;尿管不畅导致病人烦躁者1例;痰痂脱落堵塞气道1例;痰痂堵塞套管1例。
分结合胆红素反流到血循环,致血结合胆红素浓度亦升高。
故本例患者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点,而神经系统麻醉症状不显著,应引起重视。
甲苯、二甲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只能予以保肝等对症治疗。
患者住院期间肝功能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好转,症状明显缓解,可见对于经消化道吸入的甲苯、二甲苯致化学性肝损害病例进行保肝治疗是十分有效的。
与一般常见的中毒性肝损害相似,经治疗预后较好[5]。
参考文献[1]何凤生,王世俊,任引津,等1中华职业医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701[2]赵南,唐旭东,钟茂耀,等1一起甲苯和二甲苯急性中毒事故的调查1工业卫生与职业病[J],2004,30(1): 5.[3]范明,秦继山1急性二甲苯中毒19例抢救体会1现代医药卫生[J],2007,23(13):19811[4]陈阳,吕敏,范家林,等1一起包装印刷企业甲苯中毒事故的调查.职业与健康[J],2006,22(16):1251-12521[5]郭宝祥,林永峰,刘媛,等1不同侵入途径致急性甲苯中毒2例分析1中国工业医学杂志[J],2004,17(1):28-291(收稿日期:2008-12-28)=职业病临床>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赵革,魏晓君(鞍山市双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32)=摘要>探讨ICU危重病人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出现的人机对抗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通过统计我院ICU室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机械通气的62例患者,每例至少发生人机对抗1次,结果显示,62例患者发生人机对抗总次数为75次,气管插管不耐受者38例(占6113%),其次是气道阻塞15例(占2412%),支气管痉挛10例(占1611%),其他因素12例(占1914%)。
提示,ICU危重病人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其次是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给予适当镇静、加强气道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改善人机对抗。
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机械通气过程中会涉及到人机对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原因1. 病情复杂多变病情对于机械通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的调控参数。
然而,由于人体的生理结构与机器的设定参数之间存在差异,很难精确地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 机械通气设备限制机械通气设备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通常情况下,机械通气设备只能基于已知的生理指标进行调节,很难针对具体患者的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这导致机械通气无法完全符合患者的需要,引发人机对抗。
3. 患者对机械通气的反应患者对机械通气的反应是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患者可能无法适应机械通气的过程,导致不合作、焦虑或抵抗。
这种不配合会使得机械通气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人机对抗的风险。
4. 人机沟通不畅人机沟通是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另一个挑战。
由于患者可能处于昏迷或语言障碍等状态,很难有效交流和了解患者的需要。
这使得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调节和调整变得困难,增加了人机对抗的可能性。
对策1. 个性化调控机械通气参数针对病情复杂多变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个性化调控机械通气参数来解决。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智能算法,可以实时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发展高级机械通气设备为了解决机械通气设备限制的问题,可以进行高级机械通气设备的研发和创新。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信息和监测数据,进行智能调节和控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减少人机对抗的可能性。
3. 心理支持与合作培训对于患者对机械通气的反应问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合作培训来改善。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和心理治疗,增强他们对机械通气的理解和接受,减少不合作和抵抗的可能性。
4. 提供替代性沟通方式针对人机沟通不畅的问题,可以尝试提供替代性的沟通方式。
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近几年,机械通气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
然而,随着机械通气治疗的普及,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机械通气中,患者往往需要与机械通气设备配合使用,而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常见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将探讨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
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1.机械通气过度机械通气过度是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呼吸机的通气压力设置过高时,会导致患者感觉呼吸困难、窒息等不适症状,从而出现与机械通气设备的对抗。
2.呼吸机操作不当呼吸机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机械通气人机对抗。
如果呼吸机的流量过小、频率过高、吸气时间不够等,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症状,从而导致对抗。
3.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障碍也是引起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之一。
很多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中无法理解自己的情况,无法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很难有效地与呼吸机设备配合使用。
4.呼吸机的噪声和压力波动呼吸机的噪声和压力波动也是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之一。
当呼吸机的噪声过大或者压力波动不稳定时,会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不适,从而导致对抗的出现。
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对策1.逐渐调节呼吸机的通气压力为了避免机械通气过度引起的人机对抗,在治疗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调节呼吸机的通气压力,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降低机械通气过度的发生。
2.调整呼吸机的设置当患者出现与呼吸机使用相关的不适症状时,医生需要及时调整呼吸机的设置,包括调整呼吸机的流量、频率、吸气时间等,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效果。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了降低患者认知障碍引起的人机对抗,医生需要与患者加强沟通,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目的,帮助患者更好地与呼吸机配合使用。
4.选择低噪声的呼吸机为了降低呼吸机噪声引起的人机对抗,医生应该优先选择低噪声的呼吸机设备,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
机械通气术在危重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综合征原因分析及对策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谵妄状态、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据文献统计,进入ICU的病人,大约有30%~60%会发生该征[1]。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ICU综合征会导致人机对抗、气胸、血流动力学紊乱、自行拔管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医护人员在密切关注危重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随时对其不良心理反应进行有效的干预[3]。
本文就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综合征原因分析及对策做以下综述。
1常见原因分析1.1个体原因1.1.1由疾病引起全身感染、心脏病、肺源性脑病、既往史中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患者,在接受ICU监护时容易发生本征。
休克的患者、肝昏迷前期患者,这些疾病除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出现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如情绪不稳、莫名的恐惧、焦躁不安、易疲倦、萎靡不振、抑郁、睡眠障碍等[4]。
1.1.2对疾病认识不足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成正比,这主要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关[4] ,大部分危重症患者,由于对突发的病情缺乏心理准备,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会危及生命,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和威胁感。
1.1.3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使患者对原发病和手术打击的应激反应能力下降,可能出现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高血糖对神经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而精神障碍也可以引起高血糖[5]。
1.1.4激素分泌美国学者Shilo等[6]则发现,ICU睡眠形态紊乱的患者,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显著降低,故认为该综合征与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有关,进一步实验表明[7],给予患者褪黑素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
1.2术中及术后因素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大量出血、输血、过度换气、PaCO2分压过低;以及术后持续低氧血症、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麻醉苏醒后认知、判断力下降等。
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机械通气与人机之间的对抗。
这种对抗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患者不适应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导致的副作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生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寻找对策,以改进机械通气技术。
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之一是机械通气对患者产生的不适应。
患者可能感到呼吸困难、焦虑不安、呼吸节律不同步等,这些问题导致患者与机械通气设备之间的对抗。
原因可以是机械通气的设置不合理,如过高或过低的呼气末正压等,也可以是患者的生理状况造成的,如患者的呼吸肌力不强,无法与机械通气设备的压力同步。
另一个原因是机械通气回路的问题。
机械通气需要通过一套管道将气体输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而这套管道中可能存在压力波动、氧气浓度不稳定、气体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造成患者的呼吸不适,进而引发机械通气人机对抗。
为了解决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状况、肺功能、呼吸节律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状况,医生可以合理设置机械通气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对抗。
其次,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通气(AV)技术。
AV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呼吸节律和需要,动态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以提供合适的通气支持。
这种技术能够与患者的呼吸同步,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减少机械通气人机对抗。
此外,改进机械通气设备和管路也是解决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一种重要对策。
医生和工程师们可以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机械通气设备,如更好的呼气阀门、更合理的温控系统等,以减少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刺激。
另外,在管道中加入温控装置和湿化装置,以提供更稳定的气体温度和湿度,减少对患者的不适。
总的来说,机械通气人机对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机械通气设备的性能和设置等多个方面。
医生和工程师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实践和技术研究,寻找解决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有效对策,以提高机械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