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17
本科外科复习要点外科1.外科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包括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的解剖结构与部位;-生理学: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特点,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病理学: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药理学: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
2.创伤外科:-创伤损伤的分类与伤情评估;-创面处理与伤口愈合;-骨折与关节损伤的处理;-创伤性血管损伤的处理;-对多系统创伤的综合救治。
3.普通外科:-疝与腹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肝胆胰脾疾病的常见病理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甲状腺与乳腺疾病的常见手术治疗;-痔疮、肛裂等直肠肛门疾病的手术治疗;-术前与术中的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
4.神经外科:-颅脑外伤的诊断与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常见病理及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与脊柱疾病的处理;-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全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评估与治疗;5.心血管外科:-心脏瓣膜疾病的诊断与人工瓣膜置换术;-冠心病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
6.烧伤治疗:-烧伤损伤的分级与伤情评估;-烧伤伤口处理与创面覆盖材料选择;-烧伤合并感染的处理;-烧伤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7.泌尿外科:-泌尿系统结石病的诊断与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处理;-膀胱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8.整形外科:-各部位疤痕修复与整形;-皮肤肿瘤的切除与修复;-鼻部、眼部、口腔等面部整形与修复;-胸部、腹部、臀部等体部整形与修复;-重建手术与整形术后的护理。
9.心胸外科:-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胸腔积液与胸腔引流的处理;-胸部创伤与胸腔器官损伤的紧急处理;-胸椎、胸壁等胸部组织疾病的常见手术治疗。
10.器官移植:-各个器官移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移植器官的获取与保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与并发症预防。
外科知识点总结速记一、解剖学知识1.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外科医生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器官的大小、位置、结构和功能等。
外科医生需要对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位置和解剖结构有准确的认识,以便在手术中做出正确的切口和操作。
2. 血管解剖学:血管解剖学是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血管的位置、分布和走向,以便在手术中避免误伤血管。
3. 神经解剖学:神经解剖学是外科手术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内容,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神经的位置、走向和分布,以便在手术中保护神经结构。
4. 解剖标示: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解剖标示,确定手术切口和操作方法,以便在手术中做出准确的操作。
二、外科疾病1. 外伤:外伤是外科医生主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外科医生需要在手术中迅速处理各种外伤,包括骨折、创伤性出血、脏器损伤等。
2. 肿瘤:肿瘤是外科医生常见的疾病之一,外科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肿瘤的切除、淋巴结清扫等。
3. 感染:感染是外科医生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外科医生需要进行感染灶清除、引流和抗生素治疗等手术治疗。
4. 先天畸形:先天畸形是外科医生需要处理的一类特殊疾病,外科医生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
5. 其他疾病:外科医生还需要处理其他各种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三、外科手术1. 手术操作技巧:外科手术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外科医生需要具备准确的手法和操作技巧,以便在手术中做出正确的操作。
2. 手术感染预防:外科手术是易感染的过程,外科医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感染,包括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抗生素等。
3. 术前术后护理:外科医生需要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以便患者能够顺利恢复健康。
4. 手术并发症处理:外科手术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外科医生需要及时处理,包括大出血、感染等。
5. 术后康复:外科医生还需要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
以上总结了外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外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综合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解剖学知识1. 人体器官的位置和结构:掌握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位置、结构,包括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 血管和神经的走行:了解人体的血管和神经走向及其分布,这对外科手术操作非常重要。
二、生理学知识1. 循环系统的生理:了解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及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2. 呼吸系统的生理: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的生理机制。
3. 消化系统的生理:了解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
三、病理学知识1. 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各种外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外伤、肿瘤、感染等。
2. 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各种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方法,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四、外科手术知识1. 手术操作技巧:了解各种外科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等。
2. 术前术后护理:了解术前准备、手术操作中的护理需要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
五、外科器械和设备知识1. 外科手术器械:了解各种外科手术器械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包括刀、钳、剪、吻合器等。
2. 外科手术设备:了解各种外科手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手术台、手术灯、吸引器等。
六、创伤救治知识1. 创伤的种类和危害:了解各种创伤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包括外伤、烧伤、挤压伤等。
2. 创伤的急救措施:了解各种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止血、包扎、休克处理等。
以上就是外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医生们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医生们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外科知识点:一、人体解剖学1.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原理1.2 人体器官的解剖结构1.3 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1.4 生理解剖学知识1.5 影像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二、外科病理学2.1 外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2 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3 一般性感染疾病在外科学中的应用2.4 外科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三、外科手术学3.1 外科手术学理论基础3.2 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3.3 术前准备和麻醉3.4 术中安全和局部止血3.5 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四、外科学常见疾病及处理4.1 外科急重症处理4.2 外伤及意外伤害处理4.3 心血管外科疾病及处理4.4 消化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5 呼吸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6 泌尿生殖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7 骨科疾病及处理五、外科手术新技术5.1 微创手术技术5.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5.3 三维打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六、外科手术并发症及处理6.1 术后感染6.2 出血及血栓形成6.3 术后疼痛6.4 术后肺部并发症6.5 术后肠胃并发症七、外科护理知识7.1 外科患者的护理要点7.2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7.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八、外科医学伦理8.1 外科手术的伦理原则8.2 外科医生的职业操守8.3 外科疾病的伦理治疗总结:外科医学是一门高度技术和实践性的医学学科,涉及到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能。
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临床诊断能力和娴熟的手术技能,同时需关注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外科医学在外科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护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科笔记重点总结作为一名医学生或外科从业者,外科笔记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外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也是我们复习备考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宝贵资料。
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一份外科笔记的重点内容。
一、外科手术基本操作1、切开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向,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切口应遵循局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
在切开时,手术刀的握持和用力要稳定、均匀,确保切口整齐、平滑。
2、止血止血是手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止血可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出血引起的并发症。
常见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止血、结扎止血、电凝止血等。
在处理较大的血管时,要准确结扎或缝扎,避免结扎不牢固导致术后出血。
3、缝合缝合是将切开或分离的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促进伤口愈合。
缝合时要选择合适的缝线和缝合方法,根据组织的特点和张力确定缝合的间距和深度。
常见的缝合方法有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外翻缝合等。
4、打结打结是缝合过程中的重要操作,牢固的结可以保证缝合的稳定性。
常用的结有方结、三重结等,打结时要注意双手的协调配合,避免结松脱或过紧。
二、外科感染1、病因外科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伤口污染、血液循环传播、淋巴系统传播等。
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异物存留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2、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的种类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功能障碍等,全身表现可能有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
3、治疗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控制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处理(如切开引流、湿敷等)、抗生素应用、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三、创伤1、分类创伤可以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
闭合性创伤如挫伤、扭伤、挤压伤等,皮肤表面完整,但内部组织可能受到损伤;开放性创伤如切割伤、刺伤、撕裂伤等,皮肤和黏膜有破损,容易发生感染。
外科知识点总结速记外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处理各种外科疾病和损伤。
外科知识点繁多,本文将从解剖学、手术技术、创伤处理、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总结速记。
一、解剖学知识点1. 人体结构:人体主要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脑部、眼睛、耳朵、鼻子和口腔等;颈部包括喉部和颈椎;胸部包括心脏、肺部、食道和气管等;腹部包括胃、肝脏、胰腺和肾脏等。
2. 器官解剖:人体内部有多个重要器官,如心脏、肺、胃、肝脏、肾脏等。
了解这些器官的位置和结构对外科手术非常重要。
二、手术技术知识点1. 切口技术:外科手术通常需要通过切口来进入患者体内。
常见的切口有纵切口、横切口和斜切口等,选择合适的切口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2. 缝合技术:手术后需要将切口缝合,常用的缝合线材料有缝线、缝针和缝合器等。
正确的缝合技术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
三、创伤处理知识点1. 创伤分类:创伤可以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
开放性创伤是指伤口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闭合性创伤则是伤口没有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2. 创伤处理原则:处理创伤时需要遵循清创、止血、缝合和覆盖等原则。
清创是指将创伤部位清洗干净,去除异物。
止血是指阻止创伤部位的出血。
缝合是指将创伤部位缝合起来,促进伤口愈合。
覆盖是指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保护伤口免受感染。
四、术后护理知识点1. 术后观察: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和疼痛程度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任务。
2.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等。
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外科知识点的总结速记,从解剖学、手术技术、创伤处理和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外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对外科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
外科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解剖学知识外科医生需要深入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包括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解剖学知识对于外科手术的准确操作和术前术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四肢及各个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二、生理学知识外科临床医生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血管、呼吸、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相互作用,同时对血容量、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代谢等方面的生理知识也有所了解。
这些知识有利于外科医生在手术前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操作时的处理。
三、病理学知识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演变、临床表现以及对身体器官组织的损害程度等。
对于一些常见病理生理变化,外科医生需要了解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以便进行正确的手术操作。
四、诊断学知识对各种常见病症和外科疾病的诊断是外科医生的重要任务。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最终确定临床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五、手术学知识手术学是外科医生的核心知识点。
外科医生需要精通各种外科手术技术和操作方法,包括常规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及手术后的处理。
外科医生还要具备操作各种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技能。
六、麻醉学知识外科手术需要麻醉医生的协助,因此外科医生也需要了解麻醉的基本知识,包括麻醉的类型、原理、操作方法、并发症等。
外科医生需要了解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的评估和处理。
七、创伤外科知识创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创伤的类型、危害程度和处理方法,包括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创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处理手法等。
八、感染与外科使用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和治疗中,外科医生需要了解感染的危害和预防,以及各种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外科总论。
1. 无菌术。
- 概念: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 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
- 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医用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等,压力104.0 - 137.3kPa,温度121 - 126℃,维持30分钟。
- 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如化学消毒法中的浸泡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2%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等的消毒。
-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先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和衣裤,戴好帽子和口罩。
手臂消毒法常用肥皂刷手法和碘伏洗手法等。
- 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一般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发应剃除,用2.5% - 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涂擦2 - 3遍脱碘。
2.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 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浓度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常见病因有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补充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补充量为丧失量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为2000 - 2500ml)。
- 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如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轻度缺钠者给予等渗盐水补充;重度缺钠者可补充高渗盐水。
- 高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常见于水分摄入不足(如食管癌患者不能进水)或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
治疗除病因治疗外,应补充低渗溶液,如0.45%氯化钠溶液。
- 钾的异常。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水电解质平衡人体细胞外液中常见离子的正常值: 钠135-145mmol/l, 钾3.5-5.5mmol/l, 钙2.25-2.75mmol/l: 镁: 0.96-1.62mmol/l;磷:水钠代谢紊乱常见类型:一、等渗性缺水: 又称混合性缺水, 急性缺水;细胞外液按比例丢失, 渗透压正常;是外科最常见的缺水病因: ①急性体外丢失: 大量呕吐、肠瘘②急性体内丧失, 无功能性ECF↑: 炎症渗出、肠梗阻肠腔积液二、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 继发性缺水;缺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135mmol/L, 细胞外液低渗病因: ①慢性丢失⑴消化液持续丢失: 反复呕吐、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⑵大面积慢性渗液⑶肾排钠过多: 用利尿剂未补钠②等渗缺水补水过多三、高渗性缺水: 血钠高于150mmol/L, 细胞外液高渗;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病因:①摄入水份不足:吞咽困难, 缺少水源②水分丧失过多——肾:糖尿病、尿崩症、多尿期肾衰;皮肤: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四、水中毒: 又称水过多或稀释性低血钠病因:摄入水过多, 输液过多(前列腺电切术);肾功不全(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的疾病有: (特别注意低钾血症的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钾血症的代谢性酸中毒)急性: 呼衰、气管阻塞、气胸、麻醉意外慢性: 肺功能障碍、肺器质性病变钾紊乱的表现(主要是心脏的表现和心电图的表现)补钾的原则(根据尿量补40ml/h)低钾血症表现: ①最早表现是肌无力: 四肢→躯干→呼吸肌②神经反射减退, 软瘫③肠麻痹: 厌食、呕吐和腹胀④心脏受累: 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检查: ①血清钾<3.5mmol/L②代碱: K 移出细胞外, H 移入细胞内③多尿、尿比重↓: 阻碍抗利尿激素④反常性酸性尿⑤T波低平或倒置, QT延长, ST段降低, 出现U波治疗: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超过40mmol, 输钾量应该控制在20mmol/h以下, 如伴有休克, 待尿量超过40ml/h再静脉补钾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可有神志淡漠, 感觉异常, 肢体软弱;微循环障碍表现: 皮肤苍白、紫绀, BP↓;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与低钾相似);心跳骤停是高钾死亡的主要原因;T波高尖检查:血钾>5.5mmol/L;心电图表现是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 随后出现QRS增宽治疗: ①治疗原发病②停止一切钾摄入③降低血钾④对抗心律失常: 10%葡萄糖酸钙iv酸碱紊乱的疾病种类: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复习要点甲亢的诊断、甲亢的手术指证、术后并发症甲亢危像答:hyperthyroidism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甲亢的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不耐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减轻、躁动、失眠、近端肌肉无力、颤动、月经失调、心跳加速甚至心房震颤。
临床表现结合特殊检查:1、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正常值:±10%,轻度甲亢:+20%~ 30%,中度+30%~60%,重度:+60%以上。
2、甲状腺摄131碘的测定3、血清中T3、T4含量的测定。
手术治疗指征:中、重度原发性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131碘治疗后复发者;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妊娠早、中期甲亢病人具有上述指征者。
术后并发症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1)原因:①切口内出血;②喉头水肿;③气管软化;(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
(3)处理:①立即清除血肿;②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2、喉返神经损伤(1)原因:①切断;②缝扎;③挫伤;④瘢痕牵拉;⑤血肿压迫。
(2)临床表现:声嘶,两侧喉返神经损伤可引起呼吸困难。
(3)处理:①被切断、缝扎者应手术探查,行神经吻合或松解手术;②挫伤者可行理疗,用神经营养药物,3-6月可恢复。
3、喉上神经损伤(1)原因:结扎、切断甲状腺上动脉时离腺体较远,未仔细分离而损伤神经。
(2)临床表现:内支损伤引起喉粘膜感觉丧失,进食水时发生误咽引起呛咳。
外支损伤引起环甲肌瘫痪,音调降低(3)处理:理疗,用神经营养药物4、手足抽搐(1)原因:甲状旁腺损伤或切除(2)临床表现:面、唇、手部针刺感,麻木,手足抽搐,严重者面肌、手足持续性痉挛,甚至膈肌、喉肌痉挛,血钙浓度<2.0mmol/L(3)防止:防止损伤或切除甲状旁腺。
治疗用钙剂或用二氢速变固醇5、甲状腺危象(1)机理:甲亢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手术刺激、病人应激能力低下;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暴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
(2)临床表现:高热、脉快,烦躁、谵妄,甚至昏迷,呕吐,腹泻等。
处理:镇静、降温、吸氧、输液、碘剂、氢化考的松,利血平等。
(3)治疗:1)一般治疗——镇静、降温、抗感染、供氧供能等;2)应用抗甲状腺药物;3)应用抗碘剂;4)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5)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4)预防:术前充分完善的准备、控制血清甲状腺素的水平以及基础代谢率,脉率减低至90-100次/分、甲亢其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1.临床表现(来自百度):①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②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的临床表现。
③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
④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2.治疗原则(来自课本):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还有辅助化疗药物、内分泌、放射、免疫治疗以及生物治疗。
对病灶仍局限于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病人,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适应证为国际分期的0期、I期、II期及部分III期的病人。
已有远处转移、全身情况差、主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属于手术禁忌。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往届考题,答案来自三班)临床:(1)好发部位——外上象限:45%~50%,乳头,乳晕15%~20%,内上象限12%~15%。
(2)早期——无痛小肿块,质硬,不光滑,边界不清,不易推动。
(3)中期——出现皮肤凹陷,乳头偏向患侧,乳头凹陷。
橘皮样变,肿块突出。
(4)晚期——浸润大片皮肤,弥漫成片,铠甲状癌,破溃,出血、恶臭。
治疗:(1)手术治疗:乳腺癌根治术(2)化疗:CMF+CEF(3)内分泌治疗:去势疗法、抗雌激素治疗:雄激素,它莫西芬(4)放射治疗:术后2-3周(5)生物治疗:曲妥珠单抗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指证1 痛腹,腹膜刺激征加重或范围括大2 肠鸣减少,消失或明显腹胀3 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口渴,烦燥,脉快,T,WBC上升4 膈下游离气体5 RBC进行性下降6 BP稳定→不稳定→下降7 腹穿阳性8 胃肠出血9 经抗休克不好转或继续恶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定义: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还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的出血。
常见病因:1.胃十二指肠溃疡:约占40%-50%,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多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约占20%,是危及生命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
3.急性胃粘膜病变:又称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约占20%。
4.胃癌:占2%~ 4%。
癌组织缺血坏死,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侵袭血管引起大出血。
5.胆道出血:肝内局限性慢性感染可引起肝内小胆管扩张合并多发性脓肿,脓肿直接破入门静脉或肝动脉分支,以致大量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呕血和便血,此称为胆道出血。
肝癌、肝血管瘤以及外伤引起的肝实质中央破裂也能导致肝内胆道大出血。
少见病因:1.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3%-15%,系剧烈呕吐造成胃内压力骤增、胃壁强力收缩而贲门又不张开所致的贲门处粘膜撕裂出血,过量饮烈性白酒是高危因素之一;2.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占0.3%-6.7%,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属于先天性病变3.为十二指肠间质瘤:病灶在胃者可有呕血和便血,病灶在十二指肠者主要以便血为主,胃肠道间质瘤病人常常伴有慢性贫血,偶尔也变现为急性大出血。
夏柯三联征雷诺五联征1.Charcot三联征(夏柯氏三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需此顺序出现)。
为肝外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炎的典型症状。
⑴上腹部疼痛或绞痛:90%以上的胆总管结石都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或绞痛,可以放射至肩背部,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必须用解痉药或镇痛药方可缓解。
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或面试苍白等,查体时上腹部有哦压痛。
⑵寒战或高热:7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胆绞痛发生后因并发细菌感染会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度,但在老年人因为体弱反应低下,严重时反而体温不升。
⑶黄疸:多发生在腹痛、发热后不久,结石导致胆总管梗阻和淤胆,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出现皮肤瘙痒,粪色变浅或陶土色,梗阻可自行缓解或经过治疗后缓解,黄疸可以消退或减轻。
经过一段时间又可急性发作,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波动明显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特点之一。
2.雷诺五联征:Charcot三联征(夏柯氏三联征)再加上低血压和神志改变,即为Reynolds 五联征附:胆总管探查指征:(老师上课强调的考点)1.病人过去或现在有胆管炎、黄疸病史2.胆总管内有增粗增厚者3.胆总管内扪及结石或蛔虫4.胆总管抽出弄醒胆汁5.胆囊内有多数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6.合并慢性胰腺炎病史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临床表现:病人以往多有胆道疾病发作史和胆道手术史。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s五联症。
对于不具备典型五联征者,当其体温持续在39℃以上,脉搏>120次/分,白细胞> 20×109/L,血小板降低时,即应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B超最实用。
治疗:1、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①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恢复血容量,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流和氧供:包括纠正休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以改善和维持各主要脏器功能。
非手术时间一般应控制在6小时内。
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经过短期积极治疗后,如病情好转,则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治疗。
病情严重或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紧急手术治疗。
对于仍有休克者,也应在抗休克的同时执行手术治疗;④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支持治疗、吸氧等。
2.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抢救病人生命,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手术原则:紧急手术减压;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
通常采用的是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
3.其他非手术减压引流术:PTCD,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注意(AOSC又称ACST——急性重症胆管炎))附1——ACS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历届考题4次)临床:症状(1)上腹部剧烈疼痛(2)寒战高热(3)黄疸(4)低血压(5)神志改变体征(1)体温高达40摄氏度(2)脉率120到140次/分(3)低血压、呼吸浅快、轻度黄疸(4)剑突下区压痛和肌紧张,肝区叩痛、肝大、胆囊肿大原则:(1)紧急手术,切开胆总管减压、取出结石解除梗阻和通畅引流胆道(2)边抗休克边手术,首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加快补充水电解质,补充血容量,大剂量抗生素(3)休克者多巴胺维持血压,防止病情恶化附2——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临床表现: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随着年龄变化,50岁前男女之比为1:3,50岁后为1:1.5。
多数病人发作前曾有胆囊疾病的表现。
急性发作的典型过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
疼痛放射至右肩部、肩岬部和背部。
伴恶心呕吐、厌食。
如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表示病情加重或已发生并发症,如胆囊积浓、穿孔等,或合并有急性胆管炎。
体征: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rphy征阳性。
有的病人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如胆囊病变发展较慢,大网膜可粘连包裹胆囊,形成边界不清、固定的压痛性包块;如病变发展快,胆囊发生坏死、穿孔,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
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终治疗是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