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6.89 KB
- 文档页数:3
非肾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肾脏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功能障碍,并伴有血清肌酐或尿量的改变。
AK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预后不良。
本文旨在分析非肾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
病因: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和肾后性因素。
1. 肾前性因素:肾前性因素是指导致肾血流减少的因素,如低血容量、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
这些因素导致肾脏的灌注降低,进而引起肾脏功能障碍。
2. 肾性因素:肾性因素是指直接损害肾脏的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等。
这些因素导致肾脏组织的损伤和血液滞留,进而引起肾脏功能障碍。
3. 肾后性因素:肾后性因素是指由于尿液排出受阻引起的肾脏损伤,如尿路梗阻、结石等。
这些因素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进而引起肾脏功能障碍。
预后相关因素:对于非肾科住院患者来说,急性肾损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
1. 年龄:年龄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
老年人的肾功能本身就较差,患急性肾损伤后恢复较慢。
2. 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这些疾病本身就影响了肾脏的功能,加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更糟糕。
3. AKI 分级:根据肌酐的增加程度将 AKI 分为不同级别,分级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4. 治疗时机: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肾损伤是保护肾脏功能的关键,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5. 治疗措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肾血流,积极控制感染和炎症等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非肾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复杂多样,预后与年龄、基础疾病、AKI 分级、治疗时机和治疗措施等因素相关。
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临床病例分析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是指由于药物使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异常。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住院患者中,尤其是那些需要接受复杂治疗的患者。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个临床病例对药物性急性肾损伤进行分析,以期对此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例回顾:患者张先生,男性,65岁,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于一周前入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
在术后第七天,患者因发热、恶心、呕吐、少尿等症状再次入院。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率80次/分,血压130/80 mmHg,肺部清音,腹部无压痛,浊音无移动性触痛。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至2.5mg/dL(基线1.0 mg/dL),尿量减少至500ml/24h,尿蛋白3+,尿钠排泄减少。
肾脏彩超:肾脏大小正常,回声均匀。
经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患者注射了抗生素氨苯青霉素和利尿剂呋塞米。
最终确诊为药物性急性肾损伤。
分析与讨论:张先生入院前一周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情况良好。
但是在术后第七天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少尿等症状,考虑到患者术后恢复较好,这些症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有关。
患者使用了抗生素氨苯青霉素和利尿剂呋塞米,这两种药物均可导致肾脏损伤,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容易发生。
在患者入院后,血肌酐升高至2.5 mg/dL,尿量减少至500ml/24h,尿蛋白3+,尿钠排泄减少,这些都是药物性急性肾损伤的典型临床表现。
尿蛋白明显增多说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尿钠排泄减少说明肾小管功能减退,这些都是氨苯青霉素和呋塞米可能引发的肾脏损伤的表现。
肾脏彩超检查显示肾脏大小正常,回声均匀,说明在此次急性肾损伤发生过程中并没有肾脏发生明显的结构性改变。
从临床病例分析来看,患者的肾损伤主要是药物性引起的急性肾损伤,而非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性病变。
对于张先生的治疗,首先需要停用氨苯青霉素和呋塞米,同时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术后aki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术后AKI(术后急性肾损伤)是指在手术后发生的急性肾脏功能损害。
术后AKI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还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准确诊断术后AKI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术后AKI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包括手术创伤、失血引起的低血流、感染等因素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这些因素会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术后AKI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肾脏功能损害的存在,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目前,临床上已经存在一些常用的术后AKI诊断标准,如RIFLE标准、AKIN标准和KDIGO标准。
这些标准基于肾脏功能的变化和尿液产量的改变作为诊断指标,通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产量的变化程度,对术后AKI进行分级诊断。
这些诊断标准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术后患者的肾脏功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准确诊断术后AKI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术后AKI诊断标准,可以提高对术后AKI的诊断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对于从事术后患者护理和临床研究的医务人员来说,了解和应用术后AKI诊断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它对于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至关重要。
一个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和呈现: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对术后AKI的诊断标准进行概述,介绍了AKI 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概览,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术后AKI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通过对术后AKI的定义进行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一疾病的特点和诊断依据。
急性肾损伤与慢性肾脏病区别、急性肾损伤因素及避免急性肾损伤进展为慢性肾脏病指南急性肾损伤(AKI)是全球范围内一个巨大的健康负担,与终末期肾病(ESRD)、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相关。
AKI 可导致从完全恢复到终末期肾病的广泛结局。
以往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改善被认为是 AKI 完全恢复,但现在人们认识到许多 AKI 会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发展。
即使是血清肌酐小幅增加(1.2 至 < 1.5 倍)的住院患者,发生 CVD 的风险和长期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可定义为AKI:2 天内 SCr 上升超过 0.3 mg/dl(≥ 26.5μmol/L);一周内 SCr 上升超过 50%;尿量 <0.5 ml/(kg·h),持续 6 h。
CKD 的定义则是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 90 天,两者都不符合的定义为急性肾脏疾病(AKD)。
一项包括 200 多万患者在内的 meta 分析显示, AKI 住院患者出现新的或进展性 CKD (HR 2.67)、ESRD (HR 4.81)和死亡(HR 1.8)的风险升高。
急性肾损伤程度越重,CKD 进展的风险也更高。
除此以外,AKI 向CKD 转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既往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因素急性肾损伤有多种不同的病因,一般分为三类。
肾前性因素,由于严重失血、腹泻、脱水等导致流入肾脏的血液不足;肾性因素,血管炎、药物、感染等引起肾脏本身病变;肾后性因素,由于结石、肿瘤等导致尿路梗阻。
超过 40% 的 AKI 由药物引起,主要有:肾毒性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抗癌药。
AKI 主要发生在住院患者中,由于胃肠炎、急性感染和毒素导致脱水,AKI 主要是在社区获得的。
肾脏和其他器官一样,有自身修复和代偿功能。
当损伤破坏代偿反应,会导致肾脏无法进行组织修复。
ICU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患病现况调查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并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患病现况,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ICU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7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出现AKI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AK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并对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77例ICU患者中共发生AKI67例,发生率为17.77%(67/377);将AKI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出现AK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年龄、合并症多以及时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7例AKI患者中死亡21例,死亡率为31.34%(21/67)。
将AKI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其余患者纳入存活组,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出现AKI的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ICU住院患者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高龄、合并症多、AKI出现时间早是导致患者出现AKI以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ICU;急性肾损伤;现况调查;预后分析;讨论分析[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ute kidney injury(AKI)i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and to analyze the prognosis of AKI. Methodin our hospital ICU in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analyzed in 37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appearance of AKI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rest does not appear AKI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general information,and to obser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roupof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KI67 cases occurred in 377 ICU patients,with an incidence of 17.77%(67/377). AKI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not present AKI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ge,more complications and APACHE Ⅱ sco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Among the 67 patients with AKI,21 died,with a mortalityrate of 31.34%(21/67).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KI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group of death,the rest of the patients into survival gro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e,complications,hospitalized APACHE Ⅱ score between the onset of AKI,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CU are prone to acute renal injury,and advanced age,multiple complications and early AKI onset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AKI and death.[Key words] ICU;Acute kidney injury;Status survey;Prognosis analysis;Discuss the analysis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收治严重危重病人的最为重要的科室,其患者不仅病情危急且复杂,而且多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急性肾损伤(AKI)是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