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丙泊酚与炎症反应 - 副本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7
丙泊酚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叶雪飞;左春龙;梅虹霞;苏颖;杨建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pofol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microglia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Microglial BV-2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ropofol group, lipopolysaccharide (LPS) group, and LPS+Propofol group. The cell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dded with PBS. The cells of the Propofol group were added with 30 μmol/L Propofol. The cells of the LPS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1 μg/ml LPS. Thece lls of the LPS+Propofol group were added with 30 μmol/L Propofol and 1 μg/ml LPS.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TT colorimetric assay.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1β (IL-1β),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 supernatant wer e measured by ELISA. The expressions of p38MAPK and TLR4 mRNA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The expressions of p38MAPK and TLR4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microglia in the LPS group and the LPS+Propof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opofol group (P < 0.05). The activity of microglia in the LPS+Propof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PS group (P < 0.05). The levels of IL-1β, IL-6 and TNF-α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LPS group and the LPS+Propof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opofol group (P < 0.05). Thelevels of IL-1β, IL-6 and TNF-α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LPS+Propof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PS group (P < 0.05).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38MAPK and TLR4 in the LPS group and theLPS+Propof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opofol group (P < 0.05).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p38MAPK and TLR4 in the LPS+Propof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PS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indices between the Propof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Propofol has the effect of inhibiting the hyperactivity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microglia,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TLR4-p38MAPK signaling pathway.%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胶质BV-2细胞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脂多糖(LPS)组、LPS+丙泊酚组,对照组细胞加入PBS液,丙泊酚组细胞加入丙泊酚30μmol/L,LPS组细胞加入LPS 1μg/ml,LPS+丙泊酚组细胞加入丙泊酚30μmol/L+LPS 1μg/ml.采用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p38MAPK和TLR4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38MAPK和TLR4蛋白表达量.结果LPS组和LPS+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0.05),LPS+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高于LPS组(P<0.05);LPS组和LPS+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0.05),LPS+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组和LPS+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p38MAPK、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0.05),LPS+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p38MAPK、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低于LPS组(P<0.05);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能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丙泊酚可下调TLR4-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总页数】4页(P33-36)【作者】叶雪飞;左春龙;梅虹霞;苏颖;杨建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006;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浙江温州 32500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TLR4受体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J], 陈超;杨炼红;2.TLR4受体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J], 陈超;杨炼红;3.TLR4受体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J], 陈超; 杨炼红4.大黄酚对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J], 张亚洲;蔡友德;胡斐然;郭青;李宇鸿;何前松5.纳米二氧化钛对小胶质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J], 陶一凡;张小强;李琪;孙腾腾;崔丹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泊酚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丙泊酚注射液英文名:Propofol Injection汉语拼音:Bingbofen Zhusheye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分子式:C12H18O分子量:178.3【性状】本品为白色均匀乳状液体。
每毫升乳剂含丙泊酚10毫克,其它成份为大豆油、纯化卵磷脂、甘油、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药理毒理】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的短效全身静脉麻醉药,起效时间约为30-40秒。
由于药物被迅速代谢和清除,其麻醉时间很短,约4-6分钟。
在通常的维持状态,通过单次重复注射或连续静脉输注丙泊酚,没有发现明显的蓄积。
由于大脑迷走神经紧张的影响和交感神经的抑制,在麻醉诱导期间,有报道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当然,在麻醉维持期间,血液动力学通常恢复到正常。
急性毒性研究表明,本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53mg/kg,对大鼠的LD50为42mg/kg。
在大鼠及狗的慢性毒性研究中,按体重每日输注10~30mg/kg,持续1月,无毒性发生或病理学改变。
在大鼠和兔的胚胎及生殖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本品的毒性作用。
目前缺乏本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经验。
本品没有致突变及致畸作用,缺乏有关致癌毒性的资料。
【药代动力学】丙泊酚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8%。
静脉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快速分布相(半衰期t1/2=1.8~4.1分钟);快速b消除相(半衰期t1/2=34~64分钟);缓慢γ消除相(半衰期为184~382分钟)。
在γ消除相中,由于从组织中缓慢释放,血药浓度下降缓慢。
其起始分布容积(V)为22~76升,总分布容积(Vdβ)为387~1587升。
丙泊酚在体内清除迅速,总清除率约每分钟2升。
药物清除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形成没有活性的丙泊酚葡糖苷酸结合物(40%)、相应的对苯酚及4-硫酸盐结合物,代谢产物通过尿排泄(约88%)。
不到0.3%的药物以原形由粪便排泄。
丙泊酚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丙泊酚注射液英文名:汉语拼音: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丙泊酚,二异丙基苯酚分子式:分子量:【性状】本品为白色均匀乳状液体.每毫升乳剂含丙泊酚毫克,其它成份为大豆油、纯化卵磷脂、甘油、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药理毒理】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地短效全身静脉麻醉药,起效时间约为秒.由于药物被迅速代谢和清除,其麻醉时间很短,约分钟.在通常地维持状态,通过单次重复注射或连续静脉输注丙泊酚,没有发现明显地蓄积.由于大脑迷走神经紧张地影响和交感神经地抑制,在麻醉诱导期间,有报道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当然,在麻醉维持期间,血液动力学通常恢复到正常.急性毒性研究表明,本品对小鼠地半数致死剂量()为,对大鼠地为.在大鼠及狗地慢性毒性研究中,按体重每日输注,持续月,无毒性发生或病理学改变.在大鼠和兔地胚胎及生殖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本品地毒性作用.目前缺乏本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地经验.本品没有致突变及致畸作用,缺乏有关致癌毒性地资料.【药代动力学】丙泊酚与血浆蛋白地结合率为.静脉输注丙泊酚地药代动力学可用三室模型描述:快速分布相(半衰期分钟);快速消除相(半衰期分钟);缓慢γ消除相(半衰期为分钟).在γ消除相中,由于从组织中缓慢释放,血药浓度下降缓慢.其起始分布容积()为升,总分布容积(β)为升.丙泊酚在体内清除迅速,总清除率约每分钟升.药物清除地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形成没有活性地丙泊酚葡糖苷酸结合物()、相应地对苯酚及硫酸盐结合物,代谢产物通过尿排泄(约).不到地药物以原形由粪便排泄.丙泊酚可透过胎盘屏障.【适应症】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患者辅助通气治疗时地镇静.【用法用量】使用本品时,所用设备应在麻醉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并能监测心血管系统地变化(如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应根据病人反应及术前用药实行个体化给药,麻醉时除了使用丙泊酚外一般还应补充镇痛药.连续应用不得超过天.¨剂量成人麻醉麻醉诱导本品应采用丙泊酚点滴法实施麻醉诱导(每秒约),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 大多数小于岁地成人诱导剂量按体重计算为.通常超过岁地成人,需要量一般下降. 患者需要量也明显减少,应采取缓慢诱导,同时丙泊酚给药速度应更加缓慢(每秒约或)麻醉维持可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或单次重复注射本品来维持麻醉深度.连续静脉输注时,维持剂量按体重每小时,创伤小地手术或手术应激小时,可将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对于老年人、一般状态不稳定或低血容量及患者,建议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重复单次注射给药时,建议单次剂量为(等于静安).岁以上儿童地麻醉麻醉诱导由于缺乏经验,不推荐用于岁以下地儿童.诱导时,应缓慢滴注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应按年龄和或体重来调整剂量.岁以上地儿童麻醉诱导时,通常剂量按体重计算为,岁以下者需要量可能更大,尚无儿童地用药经验.麻醉维持建议用按体重每小时地给药速度来维持麻醉.重症监护成人患者地镇静根据镇静深度地需要调整剂量.建议用按体重每小时地给药速度维持镇静,不能超过每小时. 如果患者同时接受其它脂类药物地治疗,本品中地脂肪含量应予以考虑,本品含脂肪.本品不应用于岁以下儿童地镇静.¨用法输注本品可以不用稀释,也可用葡萄糖或氯化钠稀释后装于玻璃输液瓶内滴注.药品使用前应摇动混匀.本品是一种不含防腐剂地脂肪乳剂,利于微生物快速生长.打开安瓿或开启小瓶后,应立即抽入无菌注射器或给药装置内,并迅速开始给药.输注时,应保持本品及其输液系统地无菌,在靠近患者留置针接口处添加其它药物.本品不得使用微生物滤过器.本品及含有本品地输液容器,只能一次性用于一个病人.非稀释本品地输注当输注非稀释本品时,建议使用滴数计量器、输液泵或注射泵,以控制输液速度.同脂肪乳剂一样,输注本品地输液器不应连续使用超过小时,超过小时地应及时更换新地输液器.稀释本品地输注本品稀释液可以用各种输液控制技术进行输注,但如果单独使用一套输液装置,将不能避免意外地过量输入地危险,在确定滴定管中溶液地最大稀释时必须考虑这种危险.输入装置中应包括一根滴定管、滴数计量器或容量输液泵.稀释时,稀释比不应超过,即份本品原液份葡萄糖或氯化钠(至少每含丙泊酚),并于稀释后马上使用,最迟不得超过小时.本品不能用其它溶液稀释,需共同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或糖盐溶液时,可通过连接留置针地型管给药.为减少注射部位疼痛,可于注射前用不含防腐剂地利多卡因与之混合使用(本品与利多卡因地比例最多为)本品引起注射部位红肿时,肌松药中只有阿曲可宁和美维松可从同一部位注射.【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和短暂地呼吸暂停,这与药物剂量、术前用药或使用其它药物有关.偶尔发生低血压时需要减慢给药速度和或进行液体替换,必要时用血管收缩药进行治疗.合并有心肌供氧能力受损、脑循环紊乱和低容量血症者,循环参数地变化是很重要地.因丙泊酚缺乏迷走神经松弛作用,发生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地相对危险性增加,相关报道有出现心动过缓,偶尔较严重地心动过缓和心跳骤停.可考虑于诱导前或麻醉维持时静注抗胆碱药,尤其是迷走神经张力有可能占优势或本品与其它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地药物合用时.丙泊酚麻醉诱导时经常出现轻微躁动.麻醉维持期间偶尔出现咳嗽.极少数情况下,在麻醉恢复期间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寒战或发冷、欣快感及性欲亢进.有报道极少数病例使用丙泊酚出现癫痫样活动,如惊厥和角弓反张,个别病例延迟数小时到数天后发生.癫痫患者使用丙泊酚时,个别病例出现惊厥.有报道长期应用丙泊酚,极少数病例出现术后发热及尿颜色改变.极少数病例使用丙泊酚后发生过敏反应,包括氏水肿、支气管痉挛、红斑和低血压.本品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地疼痛,可与利多卡因合用或选择前臂大静脉或肘静脉穿刺以减轻.极少发生血栓和静脉炎.个别病例药物漏入静脉外时,可能出现严重组织反应.与利多卡因合用时,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头晕、呕吐、困倦、惊厥、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和休克.个别病例出现肺水肿.【禁忌】对丙泊酚或其赋形剂过敏者.孕妇、哺乳及产科患者禁用(流产者除外).不用于岁以下小儿地全身麻醉及岁以下危重儿童地镇静.【注意事项】极度衰弱患者,心、肺、肾或肝脏损害患者,低血容量或癫痫患者,给药速度应减慢,心血管或呼吸功能不全及低血容量患者应于纠正后使用.因为丙泊酚中含脂肪,具有脂肪代谢障碍和须慎用脂肪乳剂地病人,使用本品应特别注意. 应特别小心并在严密监护下,本品才能用于进展性心力衰竭患者.过度肥胖地患者使用丙泊酚时,应特别小心因剂量偏大导致地血流动力学方面地剧烈变化. 伴有高颅压和低平均动脉压地患者,使用本品时有降低脑灌注压地危险,应特别小心.用于成年患者镇静治疗时,必须由受过麻醉或重症治疗训练地内科医生使用本品.本品不应由给病人实行诊断或手术地医生给药.虽然没有明确地因果关系,在小儿给予本品镇静时曾发生严重地不良反应.这些事件地报道来自于一些未经许可地用法,多数是用于呼吸道感染地小儿,而且其用量也超过了成人地用量.本品过有效期后不得使用.首次使用后地所有剩余药品均应丢弃.只能使用溶液均匀和容器未损坏地产品.对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能力地影响已使用本品地患者应观察一段时间,并告戒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驾驶车辆、操作机器,不能在有潜在危险地环境下工作,不能在无人陪伴下独自回家或饮用酒精类饮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哺乳及产科患者禁用(流产者除外).【儿童用药】丙泊酚不用于岁以下小儿地全身麻醉及岁以下危重儿童地镇静,其它情况参见“用法用量”项.【老年患者用药】参见“用法用量”项.【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常用地术前用药、吸入麻醉剂、镇痛剂、肌松剂或局部麻醉药一起使用,未发生药理学上地配伍禁忌.区域麻醉合并全身麻醉时,所需丙泊酚药量减少.据报道本品与苯二氮䓬类药物、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或吸入麻醉药合用时,可延长麻醉时间并降低呼吸频率.应用阿片类药物作为术前用药后,使用本品时可能发生呼吸暂停,并且暂停次数逐渐增加及暂停时间逐渐延长.本品和琥珀胆碱或新斯地明合用后,可能出现心动过缓或心跳骤停.由于以上这些药物本身容易降低呼吸功能或引起低血压,与本品合用时可加强这些作用.需特别强调地是,丙泊酚与术前用药、吸入麻醉剂或镇痛剂合用时能加深麻醉并增加心血管方面地不良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乙醇、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等合用时,可加深镇静作用;与肠外使用地中枢抑制剂合用时,可能发生严重地呼吸及心血管抑制.应用芬太尼后,丙泊酚地血药浓度可短暂性升高.已有报道接受环孢菌素治疗地患者使用脂肪乳剂(如本品)后发生白质脑病.【药物过量】意外用药过量,可能引起呼吸循环抑制.呼吸抑制可通过含氧地人工通气处理.循环抑制时应将患者头部放低,如果严重,应使用血容量扩充剂和升压药.【规格】【贮藏】℃以下保存,不能冷冻.【有效期】年。
丙泊酚说明书【功能主治】静安适用于. 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 重症监护患者辅助通气治疗时的镇静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主要成分】静安主要成份为丙泊酚所用辅料包括大豆油纯化软磷脂甘油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包装规格】ml:.g支/盒【用法用量】使用静安时所用设备应在麻醉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复苏设备应能伸手可及呼吸与循环功能应被监控(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应根据病人反应及术前用药实行个体化给药麻醉时除了使用静安外一般还应补充镇痛药连续应用不得超过天. 剂量() 成人麻醉麻醉诱导静安应采用滴注法实施麻醉诱导(每秒约~mg)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大多数小于岁的成人诱导剂量按体重计为.~.mg/kg超过岁的成人需要量一般下降ASA III-IV患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量也明显减少诱导应更缓慢进行同时给予静安的速度应更加缓慢(每秒约ml或mg)麻醉维持可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成单次重复注射静安来维持麻醉深度连续静脉输注时给药剂量和速度必须个体化常规剂量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在应激小的手术过程中如创伤小的手术可将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mg/kg对于老年人一般状态不稳定或低血容量及ASA III-IV患者建议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mg/kg重复单次注射给药时建议单次剂量为~mg(相当于静安.~ml)() 个月以上儿童的麻醉由于缺乏经验个月以下小儿不应使用静安麻醉诱导静安应采用缓慢滴注法实施麻醉诱导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应按年龄和/或体重来调整剂量岁以上的儿童麻醉诱导时通常剂量按体重计约为.mg/kg岁以下者需要量可以更大按体重计为mg/kg必要时按体重每次以mg/kg的剂量逐渐追加由于缺少临床经验对于高危(ASAIII-IV)年幼患者建议应用更低的剂量麻醉维持建议用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的给药剂量来维持麻醉与年龄大的儿科患者相比小于岁的儿童可采用略偏高的用药剂量但剂量范围仍应在上述建议应用的剂量范围内剂量的多少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特别应注意完全镇痛的需要麻醉的最长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分钟左右除非特别情况的患者可延长使用时间如必须避免使用挥发性制剂的恶性高热患者() 重症监护成人患者的镇静根据镇静深度的需要调整剂量连续静脉输注用按体重计每小时.~. mg/kg的剂量给药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如果患者同时接受其它脂类药物的治疗静安中的脂肪含量应予以考虑ml 静安含.g脂肪静安不用于岁以下儿童的镇静. 用法输注静安可以不用稀释也可用%葡萄糖或.%氯化钠稀释后装于玻漓输液瓶内滴注药品使用前应摇动混匀使用前安瓿颈部或像胶表面应该用酒精喷洒或浸泡方法进行清洁静安是一种不含防腐剂的脂肪乳剂利于微生物快速生长打开安瓿或开启小瓶后应立即抽入无菌注射器或给药装置内并迅速开始给药输注时应保持静安及其输液系统的无菌在靠近患者留置针接口处添加其它药物静安不得使用微生物滤过器静安及含有静安的输液容器只能一次性用于一个病人() 非稀释静安的输注当输注非稀释静安时建议使用滴数计量器注射泵或定容输液泵等设备以控制输液速度同脂肪乳剂一样输注静安的渝液器不应连续使用超过小时超过小时应及时更换新的输液器() 稀释静安的输注静安稀释液可以用各种输液控制技术进行输注但如果单独使用一套输液装置将不能避免意外地过量输入的危险在确定滴定管中溶液的最大稀释时必须考虑这种危险输入装置中应包括一根滴定管滴数计量器或容量输液泵稀释时稀释比不应超过即份静安原液份%葡萄糖或.%氯化钠(至少每ml含mg丙泊酚)并于稀释后马上使用最迟不得超过小时静安不得用其它溶液稀释需共同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或糖盐溶液时可通过连接留置针的Y型管给药为减少注射部位疼痛可在注射前用不含防腐剂的%利多卡因与之混合使用(静安与利多卡因的比例最多为)静安引起注射部位红肿时肌松药中如阿曲可宁和美维松可从同一部位注射【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低血压和短暂的呼吸暂停这与药物剂量术前用药或使用其它药物有关偶尔发生低血压时需要减慢给药速度和/或进行液体替换治疗必要时用血管收缩药进行治疗有发生心动过缓和心博停止的病例报告. 合并有心肌供氧能力受损脑循环紊乱和低容量血症的患者循环参数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可能出现轻微躁动个别病例出现肺水肿. 麻醉维持期间偶尔出现咳嗽. 在麻醉恢复期间极少数病例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寒战或发冷欣快感及性欲亢进. 有报告极少数病例使用丙泊酚出现癫痫样活动如惊厥和角弓反张个别病例延迟数小时到数天后发生癫痈患者使用丙泊酚时个别病例出现惊厥. 有报告长期应用丙泊酚极少数病例出现术后发热及尿颜色改变. 极少数病例使用丙泊酚后发生过敏反应包括Quincke氏水肿支气管痉挛红斑和低血压. 应用丙泊酚后报告有发生胰腺炎的罕见病例但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在罕见的病例中当异丙酚在ICU用于镇静超过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的剂量时有发生横纹肌溶解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或心脏衰竭的报告有时甚至死亡. 极少发生血栓症与静脉炎. 静安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的疼痛故可与利多卡因合用或选择前臂大静脉或肘静脉穿刺以减轻与利多卡因合用时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头晕呕吐困倦惊厥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和休克. 当发生静脉处渗漏时个别病例可能出现严重组织反应您是否出现了以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极度衰弱及老年患者心肺肾或肝脏损害患者低血容量或癫痫患者应小心给药并且给药速度应减慢. 心血管或呼吸功能不全及低血容量患者应于使用静安前予以纠正. 因丙泊酚缺乏迷走神经松弛作用有出现心动过缓的相关报告偶尔较为严重甚至心跳骤停可考虑在诱导前或麻醉维持期间静注抗胆碱药尤其是迷走神经张力有可能占优势或静安与其它可能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合用时. 因ml丙泊酚中含.g脂肪有脂肪代谢障碍和须慎用脂肪乳剂的患者使用静安时应特别注意. 对在ICU治疗天后的患者应监测脂质情况. 只有在应特别注意且严密监护下静安才可用于进展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其他严重心肌疾病的患者. 过度肥胖的患者使用丙泊酚时应特别注意因剂量偏大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剧烈变化. 伴有高颅压和低平均动脉压的患者使用静安时有降低脑灌注压的危险应特别小心. 静安在进行诱导麻醉时为减轻注射位点的疼痛可在用静安前注射利多卡因但应注意有遗传性卟琳症的患者不能使用利多卡因. 静安不推荐用于电休克的治疗. 必须由受过麻醉或重症治疗训练的内科医生使用静安. 复苏的常用设备必须伸手可及必须保障通气维持和足够的氧气处理. 静安不应由对病人实行诊断或手术的医生给药. 静安不建议用于个月以下小儿的全身麻醉静安用于岁以下儿童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尽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证据但在将丙泊酚用于岁以下儿童镇静(批准适应症以外)的治疗过程中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报告(包括有死亡病例报告);而且这些不良反应都与代谢性酸中毒高血脂症横纹肌溶解和/或心脏衰竭有关这种情况大部分发生在ICU接受超过成人镇静治疗剂量的患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类似地在经过长时间(超过小时)用超过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剂量治疗的成人患者也有罕见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高血钾症和/或快速进展性心脏衰竭(某些病例出现死亡)的报告这些不良反应都发生在用药剂量超过目前建议用于ICU镇静的最高剂量(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这种心衰通常对心肌收缩力的支持治疗无效. 处方者应注意在ICU治疗持续超过天时丙泊酚的用量尽可能不要超过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对于机械通气镇静的患者按体重计每小时mg/kg 的剂量通常是足够的处方者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保持高度警觉一旦有这些症状出现的迹象应立即减少用药剂量或换用其它镇静剂. 静安含大豆油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出院前必须确认患者已从全身麻醉中完全恢复. 静安过有效期后不得使用. 首次使用后的所有剩余药品均应丢弃. 只能使用溶液均匀和容器未损坏的产品. 对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已使用静安的患者应观察一段时间并告戒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驾驶车辆操作机器不能在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不能在无人陪伴下独自回家或饮用酒精类饮品【禁忌】. 对丙泊酚或其赋形剂过敏者. 孕妇及产科患者禁用(流产者除外). 不用于个月以下小儿的全身麻醉及岁以下重症监护儿童的镇静【孕妇用药】. 虽然动物实验表明静安无致畸作用但在孕期不应使用静安丙泊酚可通过胎盘屏障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压抑因此静安不应用于产科麻醉包括剖腹产. 对哺乳期妇女的研究表明丙泊酚可少量地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应在使用静安后小时内停止哺乳. 孕妇及产科患者禁用(流产者除外)【儿童用药】丙泊酚不用于个月以下的小儿的全身麻醉及岁以下儿童的镇静其它情况参见“用法用量”项【老年用药】参见“用法用量”项【药物相互作用】. 静安与常用的术前用药吸入麻醉剂镇痛剂肌松剂或局部麻醉药一起使用未发生药理学上的配伍禁忌. 区域麻醉合并全身麻醉时所需丙泊酚药量减少. 据报告静安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或吸入麻醉药合用时可延长麻醉时间并降低呼吸频率. 应用阿片类药物作为术前用药后使用静安时可能发生呼吸暂停并且暂停次数逐渐增加及暂停时间逐渐延长. 静安和琥珀胆碱或新斯的明合用后可能出现心动过缓或心跳骤停. 由于以上这些药物本身容易降低呼吸功能或引起低血压与静安合用时可加强这些作用. 需特别强调的是丙泊酚与术前用药吸入麻醉剂或镇痛剂合用时能加深麻醉并增加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乙醇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等合用时可加深镇静作用;与肠外使用的中枢抑制剂合用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呼吸及心血管抑制. 应用芬太尼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可短暂性升高. 已有报告接受环孢菌素治疗的患者使用脂肪乳剂(如静安)后发生白质脑病。
丙泊酚的不良反应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丙泊酚的不良反应》的内容,具体内容:丙泊酚常与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同时应用,也常与镇痛药、肌松药及吸入性麻醉药同用,那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1.可能发生低血压和短暂性呼吸...丙泊酚常与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同时应用,也常与镇痛药、肌松药及吸入性麻醉药同用,那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1.可能发生低血压和短暂性呼吸暂停。
2.偶见惊厥和角弓反张的癫痫样运动(可用少量硫喷妥钠或咪达唑仑使之缓解),肺部水肿。
在复苏期间,少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延长给药后,偶见尿变色。
3.罕见过敏症,表现为支气管痉挛、红斑。
术后发热,局部疼痛,血栓形成和静脉炎罕见。
4.与其他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出现性欲抑制解除。
5.其他有脓毒症,全身衰弱;心排出量减少,右心衰竭,室性心动过速;颅内高压,思维紊乱;肠梗阻,肝功能异常;尿素氮增加,肌酐升高,脱水,高血糖,高血脂,代谢性酸中毒,渗透压增加;肺功能降低,在停药过程中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肾衰竭。
丙泊酚的药理学为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
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于全身,40秒钟内可产生睡眠状态,进入麻醉迅速、平稳。
t1/2a为1.8-8.3分钟。
可能在肝中经过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而代谢,代谢物由尿排出为3460分钟。
Vd 为2.83L/kg,血浆蛋白结合率97%98%。
如与芬太尼合用,则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本品的镇痛效应较弱,可使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血流量减少。
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对循环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可出现血压降低。
本品的麻醉恢复迅速,约8分钟,恢复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0丙泊酚的适应症【适应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常与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同时应用,也常与镇痛药、肌松药及吸入性麻醉药同用。
适用于门诊患者。
丙泊酚的用法和用量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 年12月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525例丙泊酚注射液使用报告,对其中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总结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此次研究所统计的525例丙泊酚注射液使用报告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一共有3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
统计丙泊酚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可得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5~25min,所占比例为61.00%,其次为用药26~60min,所占比例为22.22%。
统计不同性别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得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56%,高于男性患者(44.44%)。
统计不同年龄段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得14~45岁年龄段的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5.56%,其次为14岁以内年龄段,所占比例为27.76%。
结论:丙泊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存在一定的发生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规律前言: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时效短,同时,药物还具有很强的可控性,用药之后患者苏醒速度较快。
因为具备诸多优点,丙泊酚注射液在临床多种手术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1]。
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导致患者出现心率过缓以及血压下降等情况[2]。
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 年12月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525例丙泊酚注射液使用报告,对其中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 年12月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525例丙泊酚注射液使用报告,对其中丙泊酚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总结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