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17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认识到这次战争是日本要实行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2学会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掌握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熟练掌握《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具体分析其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一)黄海大战(阅读本框目,回答下列第1——3题)1、日本为何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有哪些?2、为什么把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学过类似这样命名的历史事件还有哪些?3、结合课本第16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四次战役的名称、相关人物及影响。
(二)《马关条约》4、阅读本框,熟记《马关条约》的时间、相关人物、内容及影响。
【合作探究】理解运用历史——体验感悟、讨论、互动探究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日本是个小小岛国,却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击溃幅员辽阔的中国。
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教训?【达标检测】1、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 赔款C. 开设通商口岸D. 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A. 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B. 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C. 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D.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3、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是()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 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结局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 落后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A. 2亿元B. 2亿3千万元C. 2亿两D. 2亿3千万两5、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A. 魏源B. 林则徐C. 李鸿章D. 左宗棠6、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扩大B. 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D. 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拓展延伸】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2 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 ___________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 1895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页----17页的黄海大战,独立完成以下问题: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三.小组合作探究四.自我小结学生用三.四句话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五.达标测试1.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2.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是在()A马尾海战后 B丰岛海战后 C 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后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50年的宝岛之战后,台湾终于回归祖国,你知道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伊梨条约》《北京条约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清军舰队是()A 北洋水师 B南洋水师 C福建水师 D湘军5、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
”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导学重难点】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讲述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如何?2. 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四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3.《马关条约》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是什么?4.《马关条约》的影响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天皇及政府,强烈要求对外扩张,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1894年,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出兵,占领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①时间:1894年9月。
②经过: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间,是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重要冲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本文将从导学案的角度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封建社会的日益衰落:清朝政府腐朽腐败,国力日益衰弱,各种不正规军阀混战不断,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2. 朝鲜问题:中日两国对于朝鲜的影响力角力不断,中国和日本都试图在朝鲜半岛上争夺利益,最终引发了战争。
3. 武备竞赛: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都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和军备扩张,双方都希望借助军力来扩大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二、战争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包括下列几场主要战役:1. 白鹿麋岛海战:这是战争的第一战,中国船队迅速溃败于日本舰队,显示出中国海军的薄弱。
2. 威海卫海战:中国在这一战中设法抵御日本攻势,但最终还是陷入困境,沦为日本的囚犯。
3. 辽阳战役:中国军队在这一战中失利,导致辽宁一带沦陷,使得清政府的统治面临更大压力。
4. 沙河会战: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再次失败,甚至连城市北京都濒临被攻占。
5. 长蛇阵战役:这是战争的最后一战,中国军队遭受溃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三、战争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广东澎门,赔款2.00亿两白银,开设香港、澳门两港为通商口岸,设立领事控制地等不平等条约。
这场战争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揭示了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薄弱之处,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代历史时期的开端。
四、启示与反思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深刻意识到中国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这场惨痛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即要时刻警惕国家安全问题,保持国家独立和主权,积极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追求和平与发展。
结语: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通过对这场战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现代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更好地塑造我们国家的未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1.知道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熟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学会依据历史史实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学习本课,感悟中华民族英勇抗击侵略的不屈精神,增强学习民族英雄、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知识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学法指导】指导自学,划记知识点与小组合作。
【学习流程】(自主预习、展示、交流、质疑、答疑)(根据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课文的小标题及学习流程在教科书上勾画知识点,先用铅笔勾画,同学们和老师总结后用蓝色钢笔勾画,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求助.)(一)我的疑问是:黄海大战1. 背景:1894年,日本挑起战争,史称。
2.经过:1894年9月,日本舰队在海面袭击北洋舰队,与致远舰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1895年,日军攻陷辽东半岛和海军基地,中国战败。
(二)中日《马关条约》(1)签定时间:(2)主要内容:(3)影响:【课堂探究】1、说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目的。
2、材料一:“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材料二:“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什么战争?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3)材料二中“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4)查询你手中的资料,你能说出台湾被日本霸占多少年吗?作为中学生你对当前中日关系有什么看法?3、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与中英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6、《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款白银2亿两C.增开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学习小结】(记下自己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①知识方面:②学习方法:③情感认识:。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
2、通过邓世昌等人抗敌事迹的学习,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重难点:重点是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签订情况和内容;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涌现出了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
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日本的强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也了解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背景。
这为本课的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提取与归纳信息的能力很差。
这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方法指导:1、结合邓世昌的图像,黄海激战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是什么?2、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一)黄海大战(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性质是什么?2、甲午中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战役是什么?3这次战役中的民族英雄是谁?这次战役的结果怎样?(二)《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背景、双方代表、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2、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标要求】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2.讲一讲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培养复述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的性质,邓世昌他们是民族英雄;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学习难点】《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战火硝烟--------战争经过”。
第二部分“屈辱签约-----《马关条约》”。
一、战火硝烟--------战争经过1、阅读教材,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目的,了解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的经历几次重大战役,英雄人物。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
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
……,(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请回答:(1)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他”是否有活下来的可能?(3)请你替材料二中的“他”回答做出上述举动的想法是什么。
二、屈辱签约-----《马关条约》1.阅读教材,找出《马关条约》的时间,签约双方,内容,影响。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黄海大战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_、侵略_________、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_________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名称的由来____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大战(1)时间:_________年9月(2)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_________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日舰直逼中国旗舰。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
四艘日舰包围致远舰。
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朝日舰撞去。
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放炮,击沉致远舰。
_________与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二、《马关条约》1.辽东之战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
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
2.威海卫战役日军夹攻山东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1)签订时间:_________年4月地点:日本_________(2)双方代表中国的_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_(3)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④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化程度【新知探究】【探究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探究问题2】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