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线菌病的诊治和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46
放线菌资源开发与研究利用现状【摘要】放线菌是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
自从1943年Waksman 首先从链霉菌中发现链霉素以来,放线菌生物学的研究及抗生素的开发随之蓬勃展开,发现了大量的新属,继而推动了放线菌资源的研究。
我国的放线菌分类始于50年代初,半个世纪以来,分类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关键词】放线菌;多样性;抗生素;生物固氮;极端一、放线菌种群的多样性随着人类认识放线菌的能力和手段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放线菌种类被发现和描述。
在历次出版的《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中,放线菌属的数量增加了近两倍。
迄今有效描述的菌种约达2000个,其中链霉菌属的种500多个,占了很大比例。
因此链霉菌也被称为常见放线菌,常规检出率占放线菌95%左右,而其他种类放线菌的常规检出率仅占5%左右,被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据统计,目前分离到的自然界中放线菌的种类仅为实际存在种类的0.1%-1%。
二、次生代谢生物活性产物放线菌所产生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中,抗生素最引人注目。
自从20世纪40年代初Waksman用链霉菌进行系统筛选新抗生素以来,放线菌已被认为是新抗生素产生菌的主要来源。
其中许多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抗生素已用于临床,如氨基糖苷类、蒽环类、氯霉素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
放线菌中又以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最多,占总数的52%,其他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属、游动放线菌属、链孢囊菌属等,产生的抗生素种类占总数的15%。
放线菌也产生除抗生素外的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及酶抑制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甾体、生物碱、免疫调节剂等,其中链霉菌来源的占31%,稀有放线菌来源的占9%,这表明稀有放线菌作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可能具有潜力。
三、生物固氮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能与根瘤细菌共生固氮的豆科植物。
1866年,Waranin首先发现了一些非豆科植物结瘤的存在,并使用显微镜观察了赤杨根瘤的切片,认为是微生物刺激植物根部形成根瘤。
肺真菌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咳嗽、胸痛、咯血、低热、脓肿、脓痰、痰中带血、盗汗、压痛、肺实变、肺纤维化、出血性梗死1.肺放线菌病主要由以色列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
以色列放线菌为厌氧的丝状菌,菌丝集结成1~2mm大小呈黄白色的所谓“硫磺”颗粒,此为肺真菌病的特点,颗粒出现在脓液痰或瘘管壁的组织中,为诊断肺真菌病的可靠根据。
长期以来放线菌归入真菌病内,因本菌具有细菌特点,用青霉素治疗敏感,也可列入细菌病中。
肺真菌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农民中多见以色列放线菌寄生于正常人的口腔黏膜、龋齿周围、扁桃体隐窝及结肠等处而不发病,如口腔卫生不良,或当外伤拔牙,口腔细菌病毒感染时,可继发放线菌感染,并蔓延至面部、颈部,形成瘘管。
肺部感染是吸入口腔污染物所致。
肺部放线菌病不多见,约占15%;面部颈部病变占50%以上,在颌颈处出现肿块,继而形成脓肿,穿破成为窦道;腹部放线菌病约占25%,常在回盲部形成肿块。
放线菌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肉芽肿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及软化病灶,或瘢痕纤维化肿块如侵及胸膜,有胸腔渗液或脓胸侵犯胸壁可形成胸壁脓肿和瘘管。
2.肺曲霉菌病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空气中正常人呼吸道、皮肤、外耳道等处也可找到曲菌,一般不致病。
致病菌绝大部分为烟熏色曲霉菌,少数为黑色、白色和小巢形曲霉菌肺真菌病多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尘肺、结节病和肺脓肿等病发病与职业有关,如家禽饲养、酿酒等工作。
临床上曲霉菌感染有3种类型(1)变态反应型如曲霉菌支气管肺炎等,过敏体质者吸入大量孢子后,数小时内出现哮喘、低热、咳嗽有痰等。
胸部X线检查显示游走性浸润。
脱离接触后症状在3~10天后自行消退。
用激素治疗肺部病变迅速消失,再接触可再发生。
反复发作后晚期可致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2)败血症型表现为坏死性支气管肺炎、出血性梗死、脓肿形成及血行播散等,多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的病人,如肿瘤或白血病的晚期患者,预后严重。
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肺放线菌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肺放线菌病如何诊断鉴别,肺放线菌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肺放线菌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肺显像、肺部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压、肺容量测定、肺弥散功能测定(DL)、痰液细菌培养、痰液细菌涂片检查、痰液显微镜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一、检查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学检查从痰、脓液或窦道分泌物中可见直径为0.25~3mm的黄色颗粒。
低倍镜下观察呈圆形,中央颜色较淡,排列成放射状,类似孢子。
将颗粒压碎作革兰染色,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Y形分支细菌丝。
将含有硫黄颗粒标本在厌氧条件下,置于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可见病原菌生长,结合生化反应和菌种鉴定。
将培养的菌株注入小白鼠腹腔,4~6周后可见腹腔内有许多小脓肿,切片可见"硫黄颗粒",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分支菌丝。
3、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实变,其间有多个小透光区。
亦可表现为团块状阴影,若经血行播散,则表现为肺内粟粒性病变。
晚期有肺纤维化、胸膜增厚。
病变蔓延到肋骨和脊椎时,可见到骨膜炎征象,肋骨或脊椎破坏。
*以上是对于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肺放线菌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肺放线菌病易混淆疾病。
*肺放线菌病如何鉴别?:*一、鉴别本病应与肺结核、支气管癌、肺脓肿、奴卡氏病菌病、肺癌等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肺放线菌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肺放线菌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近年来,肺部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由于病原体不断进化,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肺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一、诊断新进展1. 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患者的呼吸道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与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基因测序技术不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可以检测到更多种类的细菌、病毒和真菌,提供了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2.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改进免疫学检测方法是肺部感染诊断的常用手段之一。
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例如,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3. 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肺部感染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X线检查已经逐渐被高分辨率CT(computed tomography)所取代。
高分辨率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影像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和诊断,进一步提高了肺部感染的诊断水平。
二、治疗新进展1.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当前肺部感染治疗的热点之一。
通过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遗传信息以及病原体的基因序列等信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出最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副作用。
2. 药物研发和创新随着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不断进化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显示出局限性。
因此,药物研发和创新成为治疗新进展的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不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并通过改进现有药物的性能和剂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3. 光敏剂治疗光敏剂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光敏剂注入患者体内,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可选择性地杀死病原体。
放线菌感染的治疗,这些方法均很有效如果身体感染放线菌的话,患者需要进科学检查并且积极治疗,根据病情的情况可以采取全身治疗或者局部治疗,比如通过注射或者口服药物治疗都属于全身治疗的方法。
★一、放线菌感染的治疗1.全身治疗大剂量、长程青霉素治疗对本病有效,肌注或静滴,其他如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利福平等亦有一定疗效。
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无效。
2.局部治疗所有浅部病灶及窦道脓肿等均应切除或切开引流。
★二、放线菌感染的检查1.病原菌检查(1)直接镜检颗粒压片革兰染色,可见蓝色菌丝团块及棒状体。
脓液涂片也可能找到细小且短的分枝样菌丝,抗酸染色阴性。
注意奴卡菌抗酸染色为阳性,链丝菌有孢子。
(2)培养较困难,颗粒必须多次用无菌盐水洗涤,以除去细菌,然后用消毒玻璃棒压碎,划线接种于脑心浸液血琼脂上,至CO2厌氧菌缸中,37℃方可。
2.组织病理早期局部有白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穿破形成窦道,各窦道可互通。
体内筋膜、胸膜、横膈、骨骼等均不能阻止其发展。
化脓区附近可有慢性肉芽组织增生,可有淋巴样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浸润,局部组织还可呈玻璃样变性,致硬板样,脓肿内可见“硫磺颗粒”,HE染色中央呈均质性,周围有栅栏状短棒样细胞。
★三、放线菌感染的病因病原菌以伊氏放线菌最为常见。
这些病原菌为厌氧菌或微需氧,常是人体中的一个正常菌丛,特别是口腔中常可见到。
如有外伤,外科手术后即可发生感染。
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
可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放线菌病: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主要是以色列氏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
根据现代的生物学分类,放线菌不属于真菌而属于一种厌氧细菌。
由于它所引起的病变与霉菌病相似,以及按照过去的习惯,通常仍将放线菌病与真菌病一起叙述。
放线菌有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与细菌相似,没有核膜。
菌体呈细丝状,与真菌相似,菌丝的粗细与普通杆菌相似,一般直径不超过1μm。
菌丝分支,可断裂为杆状。
放线菌的种类很多。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源中都有放线菌存在。
少数菌株对人类有致病性,其中最主要的为以色列氏放线菌。
以色列氏放线菌是人口腔正常菌群中的腐物寄生菌,在拨牙、外伤或其它原因引起口腔粘膜损伤时,放线菌可由伤口侵入。
也可通过吞咽或吸入带菌物质进入胃肠或肺。
因此放线菌病主要发生于颈面部和胸腹器官。
病理变化放线菌病和病变为慢性化脓性炎症。
局部组织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其间逐渐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坏死区,形成多数小脓肿,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脓肿大小不等,常相互融合,并向邻近组织蔓延,形成许多窦道和瘘管。
脓肿壁和窦道周围肉芽组织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并有少数多核巨细胞,部分可见大量吞噬脂类的巨噬细胞,因此肉眼观常带黄色。
放线菌在脓肿壁、窦道壁和脓腔内繁殖,形成菌落。
有时肉眼可见脓液内有细小的黄色颗粒,直径约1~2mm,称为“硫黄颗粒”。
取硫黄颗粒直接压片或在组织切片中可见颗粒由分支的菌丝交织而成。
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颗粒中央部分染蓝紫色,周围部分菌丝排列成放线状,菌丝末端常有胶样物质组成的鞘包围而膨大呈棒状,染伊红色,所以称为放线菌(图18-36)。
病灶中的“硫黄颗粒”,周围部分菌丝排列成放线状。
菌丝末端膨大呈棒状有时组织切片中菌丝不明显,可作革兰染色,放线菌菌丝体为革兰阳性,胶样鞘为革兰阴性,据此可确诊为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常同时合并其他细菌感染。
·全科医生技能发展·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杨惊,刘晓清,邓国华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杨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刘晓清,邓国华)通讯作者:刘晓清,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E -mail:liuxq_pumch@yahoo 1com 1cn 【摘要】 目的 探讨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36—2006年收治的32例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15岁(16~64岁),男女比例为5∶3,平均病程为(916±1913)个月;其中6例(1818%)有操作史,3例为针灸,2例为拔牙,1例为手术。
按感染部位将患者分为3种类型:头颈型、胸型和腹盆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414%(11/32)、4016%(13/32)和2510%(8/32)。
临床表现与感染的部位有关。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红蛋白降低常见。
有10例细菌培养分离出放线菌,仅有2例明确了菌属。
20例接受了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愈率为7510%(24/32)。
12例累及了2个以上的重要脏器,其中3例同时累及胸腔和腹腔,6例有窦道形成。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窦道形成和就诊前病程>6个月为病死的危险因素(P <0105)。
结论 当患者出现慢性软组织肿胀伴或不伴窦道形成、发热伴慢性咳嗽或下腹痛症状时,需考虑放线菌病的可能。
放线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 放线菌病;危险因素;疾病特征 【中图分类号】R 63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572(2009)07-1206-03C li n i ca l Fea tures and Therapy of Acti n om ycosis YAN G J ing,L I U X iao -qing,D EN G Guo -hua .D epa rt m en t of Infectious D isease,Pek ing U n ion M ed ica l College Hospita l,Ch inese A cade m y of M ed ica l S cience,B eijing 100730,Ch ina 【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ctinomycosis .M ethods The clinical p resentati ons,diagnosis and treating methods and p r ognoses of 32patientswith actinomycosis fr om 1936t o 2006in Peking Uni onMedical College Hos p ital were retr os pectively studi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215(ranged fr om 16-64).The male -t o-fe male rati o was about 5:3.The average course was (916±1913)months .Among the m there were 6(1818%)who had a hist ory of mani pulati on,including 2of t ooth extracti on,3of acupuncture,and 1of surgical operati on .Three types of actinomy 2cosis were found according t o the infecti ous regi ons:cervicofacial type accounting f or 3414%(11/32),thoracic type for 4016%(13/32)and abdom inal -pelvic type for 2510%(8/32).The clinical manifestati ons depended upon the regi on of infecti on .The most common laborat ory abnor malities were leukocyt osis and l ower he mogl obin .There were 10cases whose bacterial culture was of positive actinomycete,and only 2cases whose bacteria genus was deter m ined .There were 20patients received antibi oticscombined with surgery,with a curative rate of 7510%(24of 32).There 12cases whose i m portant organs involved were morethan 2,of which there 2cases whose thoracic and abdom inal cavities were si m ultaneously involved,and 6cases who had for ma 2ti on of fistula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 on analysis showed the fistula and durati on of more than 6months bef ore visit were inde 2pendent risk fact ors for whether it is cured (P <0105).Conclusi on Clinicians should be alert t o the possibility of actinomyco 2sis when patients p resentwith chr onic s oft tissue s welling,feverwith chr onic cough or l ower abdom inal pain .The clinical p resen 2tati ons are of many and varied,and a good p r ognosis depends upon a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 m ent . 【Key word 】 Actinomycosis;R isk fact ors;D isease attributes 放线菌感染是一种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为放线菌属,革兰阳性菌,多为丝状、无芽孢、兼性厌氧菌,一般存在于健康人群的上消化道和女性的生殖道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