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3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国企改革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国企改革调研报告篇1一、国企改制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全省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及白城市委三届八次会议的要求,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部署,明确工作思路,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产权为核心,大力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统筹规划,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制攻坚,坚决完成全年改制工作任务。
并成立了大安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安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战工作方案,确定了基本原则、范围对象和方法步骤,针对国企改制中难点问题,采取“会办制度”予以研究解决。
我市列入省816户之中的12户重点企业,职工人数4861人,其中退休人员890人,在职职工3971人。
资产总额21834万元;负债总额4358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00;应支付的改革成本为4894万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999万元,职工集资款694万元,欠社保养老费1178万元;应发职工经济补偿金2023万元。
目前,已有白鹅公司、石油钻采机械有限公司、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户企业实现了“双退”。
大安市液化气公司与客商达成产权出售协议,企业净资产285万元,出售价格180万元,已开完职工大会,通过了企业改制工作方案,5月初改制工作即可结束。
大安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市明胶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市第一汽车配件厂、大安市第二汽车配件厂4户企业已完成了企业改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等工作,已完成了困难企业认定,劳动部门档案审理,职工经济补偿金测算等各项基础工作。
大安市制糖厂、大安市第一造纸厂、市饲料公司都未实现改制,目前都有合作对象正在洽谈中,如社会保险费全部缓交、财政与省补偿金筹集到位,年末都可完成“双退”。
2014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2014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发布日期: 2015-02-022014年,全省上下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的各项政策,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变化201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增幅分别比全国、山东、江苏、广东高0.9、0.8、1.1和0.7个百分点。
其中,项目投资16292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7262亿元,增长16.8%。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1.二产投资持续提速,三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2014年,第一产业投资26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1%,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7929亿元,占33.7%,增长12.3%,增幅分别比1-3月、1-6月、1-9月提高3.3、4.9和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5363亿元,占65.2%,增长18.8%。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的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6%,增幅分别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全部投资1.8和4.0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相关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54.7%、31.5%、26.5%、34.5%和70.1%。
2.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投资不断回升。
2014年,全省工业投资7879亿元,增长12.2%。
其中,工业技改投资542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8.8%,增长16.2%,增幅分别比1-3月、1-6月、1-9月提高1.9、4.4和1.7个百分点。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197亿元,增长16.4%,增速分别比1-3月、1-6月、1-9月加快5.3、9.3和6.8个百分点。
201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转型升级主线,着力抓改革、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等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健康,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结构、效益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
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 47.5调整为4.4:47.7:47.9。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图图22014年浙江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见图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见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图32009-2014年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全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7.4万人,其中41.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2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5979公斤/公顷和7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3.2%(见表2)。
油菜籽播种面积15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9%;蔬菜620千公顷,增长0.2%;花卉苗木138千公顷,增长5.1%;药材33千公顷,增长3.0%;果用瓜101千公顷,增长0.2%。
国企企业改革调研报告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形象的展示和经济发展的责任。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
因此,进行国企企业改革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企企业改革的调研,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数据分析等。
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以及与国企管理层、员工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国企企业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现状分析1. 体制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决策结果不尽如人意。
2.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存在制度上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企业人才队伍衰退。
3. 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一些国企陷入了纷争之中,局部利益的碰撞与博弈使得企业的整体利益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改革建议1. 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国企改革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在决策过程中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全面提高决策质量。
2. 优化人才机制:国企应建立公平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提升员工的激励机制,完善培训体系,保证每个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 清除利益障碍:国企改革需要清楚利益障碍,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并加强监督制约,确保国企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案例分析以中国石油和中国移动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在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着严重的管理不善和效益低下问题。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市场化运作、激励机制改革等,中国石油逐渐崭露头角。
目前,中国石油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拥有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革新迅猛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移动积极推动自身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改革,中国移动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世界领先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风正潮起千帆竞——浙江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综述风正潮起,千帆竞起。
这是形容当下浙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最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浙江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引进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
浙江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比如杭州的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宁波的兴宁集团等。
这些企业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力,推动了国企的转型升级。
其次,浙江国资国企改革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加强调社会责任。
在改革过程中,浙江国资国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比如浙江大农业集团,在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浙江能源集团在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也为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浙江国企改革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浙江国企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比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汽车制造领域实施了“用户工厂化”战略,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杭州华测检测认证集团在检验认证行业实施了全面的信息化改革,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效率。
这些创新举措使得浙江国企更加敏锐地抓住机遇,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浙江国企改革还侧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浙江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积极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董事会职权划分等改革,提高了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浙江新华电子集团、浙江华立集团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优异的业绩,成为浙江国企改革的典范。
综上所述,浙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在风正潮起、千帆竞起中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是浙江长期以来深挖改革红利的结果,也是浙江国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成果。
2014年金融国企改革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4月目录一、国企改革呼之欲出金融国企资源整合 (4)1、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改革升温 (4)2、地方金融国企改革先试先行管资本模式呼声最高 (6)二、从“淡马锡模式”看国企改革再升级 (9)1、淡马锡承担新加坡国资运营角色 (10)2、主要优势 (11)(1)治理结构突出自主决策权 (11)(2)投资决策灵活跨业和跨国资产配置 (13)①四种投资取向归成一种策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方式 (14)②合理的退出机制有效保障收益 (16)(3)监管与中长期激励机制并驾齐驱 (17)①分层次的监管模式提高运作效率及资金安全 (17)②完善的员工分红计划提升激励有效性 (18)三、地方金融国资的再梳理部分城市已率先启动 (20)1、国资运营平台基本成型省市:上海、天津、深圳、湖南 (20)(1)上海:国资三大平台协力运作市属金融企业 (20)(2)天津:三年将形成三大控股集团为核心的架构 (24)(3)深圳:争做广东国资改革的“先锋” (26)(4)湖南:国资政策驱动明显,2020年完成改革目标 (27)2、国资存量优势明显的省市:北京、江苏、山东、重庆 (29)(1)北京国资:尚缺乏整合的金融控股集团 (29)(2)江苏国资旗下金融机构类型丰富 (30)(3)山东国资委多项机制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32)(4)重庆国资存量大,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 (33)四、其他部分省市金融国企改革情况 (36)1、广西 (36)2、安徽 (38)3、云南 (40)4、贵州 (41)5、广州 (42)6、海南 (44)7、浙江 (45)8、吉林 (47)9、江西 (49)10、山西 (50)11、四川 (52)12、河南 (53)13、河北 (54)14、陕西 (55)15、甘肃、青海 (57)16、内蒙古、辽宁 (58)17、湖北 (59)18、福建 (60)五、投资策略 (63)一、国企改革呼之欲出金融国企资源整合1、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改革升温积极发展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作重点。
浙江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展望及集团发展建议作者:杨潇潘建梦杨昊江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8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基础性任务,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国资国企改革。
随着中央不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地方版国资国企改革进入白热化。
继上海在去年年底出台“国资改革二十条”后,多数省份都将国资国企改革作为2014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当前中央及地方针对国资国企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四条主线进行改革:(1)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强调分类监管;(2)推进股份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3)推动政企分开,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4)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我国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我国国有资产也存在着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国资监管体制有待变革、国资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一)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资本过于分散目前,我国70%以上的国有企业仍分布在一般生产加工、商贸服务及其他行业,同时由于体制原因在某些领域对其它成分尤其是民营资本形成挤出效应。
需要调整国资布局,加强关键领域国有控制力。
(二)国资监管体制有待变革,国资管理模式有待完善随着国有资产规模的壮大,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证券化趋势明显、流动性增强,要求变革国资监管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国资管理模式。
(三)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收益率较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有企业多数占有丰富的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也使国有企业创新乏力、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尤其是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因此,国有资产需要通过更科学的监管模式和治理方式,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是,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国资委在监管过程中既要保值增值,又要使国有企业完成各项政策功能,同时在企业激励机制、股权流转方面又要加以严格限制,这就形成了国有企业目标多样化、人才和资本相对封闭、经营缺乏活力的局面。
2014年浙江国企改革
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改革重点方向: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与做大做强 (3)
1、浙江国资总量庞大 (3)
2、浙江国资三大特点:高混合比例,低资产证券化率,盈利能力较低 (4)
(1)混合所有制比例较高 (4)
(2)资产证券化率较低 (4)
(3)单个企业规模较小,主业优势不明显,盈利水平较低 (5)
3、改革重点方向:提升资产证券化率,做大做强 (6)
4、浙江国企近期改革动向:省属国资扩张 (7)
二、投资思路:重点关注资产注入与潜在壳资源 (8)
1、三变科技:潜在的壳资源公司 (9)
2、浙江震元:提升运营能力 (10)
3、菲达环保:环保领域资源整合 (11)
4、杭钢股份:集团资产注入预期 (12)
5、宁波海运:浙能集团海运资产注入预期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