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招法图解
- 格式:pdf
- 大小:369.03 KB
- 文档页数:6
咏春拳全套口诀,配合的内功心法来源:口诀表:咏春绝技源自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手有生死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膊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上不过膊中不过争下三路手以脚消脚摆放有威打须有势三角朝形线守分明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敌压三关以横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三桩三拳步手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念头主守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後紧再紧後松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於外一点精神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中路边栏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标圈伏绑困刮耕摊可从中破困手横拦绑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中间绑起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先成後化先化後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咏春拳配合的内功:第一式:预备式两腿自然分开站立,略与肩宽.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尤其是中指与无名指并紧沟通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与无名指之手少阳三焦经,鼻呼鼻吸,不故意压抑.全身入静,无须意守丹田,顺其自然.嘴唇轻轻合拢,舌尖自然轻顶上鄂沟通任督二脉,两目微闭平视高视则气上,下视则气下. 第二式:深呼吸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手掌四指并拢,拇指翘起,曲前臂缓慢地自体侧运至体前贴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翘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缓慢放下至还原.自然呼吸,还原后再做第二次,如此回圈,可连续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阴、三阳经脉的气机同时运行,促进脏腑气血运行.由于大拇指向上翘起,可使手太阴肺经的气机从少商穴移动至中府穴,促进肺循环,加速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促进吐故纳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纳气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础上,双手垂直成勾手,紧贴股骨,用手腕向后屈上提.同时两脚跟向上提起,用前脚掌支撑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随后,慢慢还原成预备式.连续回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后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后都要重复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肝经,使足三阴三阳经脉气机运行. 第四式:体侧左右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为轴向左侧转体,右手弯曲置于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转回正面.双手放下还原.完成左转体后,接着做右转体,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调理肝气,主治肝气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纳气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体屈紧接上式,两臂在两侧成一字平肩举,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后以腰为轴,躯体缓慢向左侧斜侧倾,同时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随体侧连续上举过头.呼吸自然.身体缓慢恢复成双臂在两侧平肩举,呼吸自然.双臂下放还原.然后作侧体右侧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侧3次,右侧3次.此次功能可以调理脾胃,中散气.主治:脘腹胀滞,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纳气紧接上式,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八式:转腰云手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上提,自然呼吸.身体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从右侧向左划弧.呼吸自然.接着,身体向后仰,左手随身体后仰划弧从背后绕后上头顶过百会穴,躯体转回正面,左手随身体回原划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终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后,即出右手划弧回揽腰际,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进行,一式完成后掌心才慢慢向下,双臂慢慢下垂至体侧还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阳生气;舒筋活络,主治气滞血瘀,经络壅塞尤其是腰部损伤. 第九式:提腕纳气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式:扩胸纳气在上式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朝天,经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向上,呼吸自然.双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后,手掌转向正面,半握拳,从正面慢慢下降至与肩平.双拳化掌,掌心朝地,双肘分别向背扩胸一下即恢复原状,然后从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着双手从腹部下垂到身侧还原.接着再做第二次,反复做6次.此调理肺气,舒胸解郁.主治气紧、气喘. 第十一式:提腕纳气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桩法在上式的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向上,经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朝天,双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两臂伸直向左右外侧划弧下降,同时双腿蹲下,双手掌划大弧到膝前合拢,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随即慢慢站立起身,双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两臂亦慢慢垂直还原.然后再做第二次,反复回圈做6次.此式可养阴活血.主治气血亏虚. 第十三式:提腕纳气在上式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两手掌心互搓10次,双手以指为梳,梳头5次.功毕,休息10分钟,可再练第遍.。
咏春拳标指图解咏春拳标指2013-12-08 顺德减肥防身术-博胜咏春标指标指是咏春拳中级大街路,它传接了小念头中的基本攻防手法,动作组合中配以转马和左右两手的不同招式交替组合,充分发挥马步、腰、桥力的作用,套路中的动作既有贴身近打,又有中距离,远距离的攻击手法。
“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
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标指介绍:标指练习时要注意打得潇洒放松,发劲柔韧,如藤条,弹簧,看似轻盈软弱,实则强劲凌厉。
加以林瑞文真传的“班禅指”练习,力贯指尖,更显神威,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之一。
(1)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咏春拳王志鹏(2)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3)不用寻桥平时肘底力不打尽的收肘(好比日本剑道斩杀时底力要停顿于某一位置而不使尽),标指要打尽。
(4)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5)用两手挡对方之攻(问手),例如挡住利器的攻击去保护头部要害。
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攻击手法都是以指、掌、肘为主,(其实小念头及寻桥亦一样以指、掌为主要攻击手法,拳反为次之,各位可以重温一下三套拳法,数一数出拳的数目和指、掌的数目,便知所说非虚)。
惟一脚法是耕脚或称圈步,亦包括咏春三式拳法之一的勾拳、十二式肘法—扱肘。
熟习后应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套套路,快速可产生更大威力。
小念头及寻桥假设敌人与自己实力相若,而标指则假设自己与敌人实力悬殊,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如何以最迅速及最直接的手法去击倒敌人,以求脱险,所以标指内的招式多是以打为消、险中求胜、但求速战速决。
学习标指要求习者要对寻桥已有深厚根基及认识,否则可能弄巧反拙。
动作要领预备式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立正抱拳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耕脚开马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左脚划半弧形向左方分开,略宽於肩,左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左脚不动,将右脚拖近左脚边划半弧形向右方分开,略宽於肩,右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
咏春拳的拳谱介绍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咏春拳的拳谱介绍。
咏春拳谱咏春绝技源自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手有生死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膊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上不过膊中不过争下三路手以脚消脚摆放有威打须有势三角朝形线守分明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敌压三关以横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三桩三拳步手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念头主守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中路边栏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标圈伏绑困刮耕摊可从中破困手横拦绑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中间绑起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
咏春拳的理论打法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
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
)二桥上势,里帘必争。
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
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
)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一)理论和心法:(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
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
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
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
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
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
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
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
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
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
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咏春拳修炼口诀及解释咏春拳修炼口诀法无五行招无虎鹤咏春绝技源自少林四位三度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并无绝招始是功夫内外相消以弱胜强阴阳发力发劲似猫朝形似鸡蓄劲似蛇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行心意手有生死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出招在膊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力有对错寸内发劲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当知分间发尽散尽力有八种散尽发尽主分内外蓄谷松散真假虚实线有安危任我行走得不追手拳入三关顶位定位摊身最惯十者九坏演挟跪撑马有五败为抢内门必须落马敌手行桥蹬腰作势以脚消脚下三路手中不过争上不过膊线守分明三角朝形打须有势摆放有威侧身争底正身子午指尾垂地桥行中线以圆化直转马朝形直线最短两点之间掌有三角拳有三尖以横打直敌压三关贪打防空无身打颈有身打身怕打终打变化无穷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木人红船步手身全三桩三拳地脚梅花求诸标指念头主守寻桥打手追形之始幡龙跳跃旁边辅助走马斜角箭槌八种阶段五重练力之法半全起脚固定标步再紧後松清脆玲珑先松後紧松沉稳劲正用精神循环不穷松松紧紧邪行仇念一点精神不可用心假想有敌意投於外控制随心反覆练习手脚属我配合由勤高低无忌意沉身稳升肩耸膊气提不利与身无关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力发无形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也可伤人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中路边栏皆可攻守咏春八手抛桥窒手;...'困手横拦困刮耕摊可从中破标圈伏绑按尾屹头错非真错按头屹尾绑有正错唯从苦练有影无形武欲精通中间绑起墨守成规刀切虽齐先成後化先化後成殊途同归因缘各就艺能巧变将形补位招式不會模仿動物,(詠春拳是源自于南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咏春绝技,源于少林;身法亦無五行)(接上,詠春只談中線位置,用力的方法,在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實體的三維打鬥當中,只分四個攻擊位置:即左上門,左下門,右上門,右下門)(詠春是以巧力攻蠻力,最終只有技術取勝,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內外門相互配合,沒有所謂的絕招)(用三種動物來說明詠春用勁的方法,絕對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不是模仿動物的意思,虛實之力要配合好)(不要用心神頭腦去想招式,只要精神集中,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讓雙手自己出招,來的拳留住,對方之拳若收立刻伸張)(前句未解,手腳要互相配合好,打的時候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线有生死;分內門和外門,打的路線有生有死)勁力有六合,由腳傳勁,到腰發勁,到肩膀(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膊;時出招)(如果勁力沒有恢復,請千萬勿亂出手,長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橋發勁,力有對有錯)(勁力發出去就要散開出去,散出去就得將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招式發出去;力學有八種,我們得知道其分別用處)(八種力學分:真力,假力,虛力,實力,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蓄力,谷力,松力,散力;而人體的線有安全線與危險線,我們歸納為內門線和外門線)(在打時頂位讓對方無法發力,定位打擊對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方中線,得手之後切勿追加招式;拳入對方三關《手腕開始到肩膀的三個關節》時,對方中)線已經可以任我們去打馬步身法如果有差錯的話,十個人有九個功(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夫不行;假裝挾制對方,實際是半跪撐掌,而防禦時,轉馬攤身最為習慣)(敵手橋攻擊,不能上馬,也就是不能起腳;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蹬腿時要有腰做勢,其次是腰有時做勢,是爲了搶攻對方內門)(兩手的擺放,上不過肩膀,中不過手肘,下上不过膊,中不过争;下三路手,以脚消脚;三路手,以腳消之)(擺放出招架勢時要有威,打時要有勢;三摆放有威,打须有势;三角朝形,线守分明;角朝形的架構,打擊線和防護線顯得很是明顯);...'(橋上走中線,尾指最好垂地;正身朝形子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底;午錘,側身對敵肘與掌)(兩點之間,只有直線最短:內門比相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里帘必争,高接低攀;高處攻擊要由其下接,低位攻擊要盡力攀越黏打)(追形時要轉馬去追,防守時要利用圓形結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構的特點去化解直線攻勢;拳掌發力各有三處地方)(有身時打身,無身打時打頸;怕打的最終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還是要打,貪打的要注意防範自身中線漏空)(攻擊就是防守,而防守卻是為了攻擊;詠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春的追中線,變化讓人摸不定)(三個樁法,三個拳發,步法身法齊全;)三桩三拳,步法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小念頭拳主要是守,尋橋套路主要打手;念头主手,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追形之時,要配合標指)(接上,旁邊協助,子午拳有八種;走馬上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步要走斜馬,跳躍要輕巧)(固定好路線就立刻上步,敵人想其腳你得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在其離地一半時予以截擊;練力的方法,階段有五重)(只有松沉之勁,才能清脆玲瓏;打時手橋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要鬆弛,打下要繃緊,收招要回覆鬆弛)(接上,只有這樣才能讓對方捉摸不透;對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敵時要邪有仇念,但是卻得正用精神)(練習時要假想有敵,但不可用心;如果將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意念投放在其他地方,練習的精神絕對好不到哪去)(要反復練習,手腳才能配合的恰到好處;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手腳是我們的,控制全在我們的意念,要隨心所欲的發揮)(升聳肩膀,氣提都沒有利;只有意沉才能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身穩,高低才能不忌憚)(發力出招時,必搶第一下;手腳的發力,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與身法無關)(力不能有定向,打喉嚨用肘;嘴不能閉氣,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閉氣不利)(任何動靜都不能阻止我們,拳,掌,肘,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肩都可打人)(中路防守有邊攔,拋橋窒手;詠春的八手,中路边拦,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都可攻可守)(接上,詠春八手分:標指,圈手,伏手,标圈伏膀,捆刮耕摊;可从中破,捆手横拦;膀手,捆手,刮手,耕手,攤手;可以破中,捆手可橫攔);...'(膀手有對錯,但錯非真錯;打頭要防下身,膀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打下身要防上身)(中間膀手,才是最正確的;武技想精通,中间膀起,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只有苦練)(先練成就后精通,先精通才后練成;只有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墨守成規)(技術能巧變,形能補位;雖師出不同,但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目的一致)(雖說有定律,但是武學的運用全在乎人為;虽云定法,变化人为;禅宗绝学,皆在修身;詠春絕學,主在于修身養性)(真正練出什麽蓋世神功的,古往今來有幾個肉身成佛,古今几人;无为无我,无界无终。
咏春拳脚法图解教学及踢击原理一般练武人士多以为咏春拳是不注重腿法,甚至没有腿法,这是很大的误解。
其实咏春拳在搏击中无论进退,都是坐后马的,换言之就是将重心放在后腿。
所以在任何时间都能将前腿或后腿出击,其实早已做好腿击的准备。
真正的咏春脚法是并不提脚,(而是)如图1、2中的线2,乃从地面直接踢上,它是走三角形的斜边,无论如何总比其余两边的和为短。
而它的反作用力是地面承担,所以出击的力度应比较强。
从这样计算无论如何总是化算很多,因为它行的路线由下而上,第一站先经敌方的肾囊,在克敌至(致)胜的要求下,确从最高要求着眼;但在比赛规则下,它是会被判离场甚至承担法律后果,所以一般拳手为了适应比赛规则,往往将咏春脚法的线路改变,甚至违反了咏春的拳理,做成非驴非马的怪招。
图3是咏春练桩的脚法之一,通常都称之为中线正身脚。
它走的路线如图1、2一样,一般性都在近距离与敌人正面接触的时(候)施展的。
如图3A,与敌人拳来脚往的时候,乘机施以下阴或腹部的袭击。
图4:败形脚(一)图4是承接图3的余势,如图4A,假如敌我功力悉敌的时候,敌人十分乖巧,并不消我的来脚,(若以手消来脚的话,我却能空出双手攻敌),只施(拖)带使我失去重心,则我的脚亦不能发挥同时败形,侧面破绽大露。
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将被拖带的手变为膀手,将拖引的力度化解,同一时间将已出的腿变为斜斜向下照着敌人的足胫或背部削去,全部动作皆同一时间完成,(这)当然是要经过长时期的反应练习。
图5:侧身踢腿图5是咏春的侧身踢腿,用法见图5A、B、C。
假如敌人的横扫腿法向我腰腹以上攻来,或来势甚劲,而我又想同时攻敌,自然不思后退;所以我上手施以膀手及摊手,整个动作称之为「滚手」。
因为滚手的形状,将手及肩膊做成一个圆形,而圆形是可承担较大的力度及较容易将来力卸减;于同时发腿(攻)击敌方站立的脚。
因为消打都是一个动作,敌人难能(以)知道,也实在不容易化解;况且他全身的重量集中在站立的脚上,在这个时间受袭,伤害往往会较重。
咏春拳十八种手部防御动作(图解)咏春拳拳谱: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
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
)二桥上势,里帘必争。
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
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
)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武德概念。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
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
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
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
“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
“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
“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
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
36式咏春练法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流派,以其独特的功夫技巧和精妙的战术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练习咏春拳,我们需要掌握36式咏春练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练习方法。
一、封手式(式1)封手式是咏春拳的入门基本功,通过练习封手式可以加强手臂和肩膀的力量,提高拳击技巧和攻防能力。
二、全应式(式2)全应式是咏春拳的核心练习方法之一,通过练习全应式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并增强躯干的协调性。
三、小念头(式3)小念头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通过练习小念头可以培养腰背力量,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四、中念头(式4)中念头是咏春拳中的进阶动作,通过练习中念头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弹性。
五、大念头(式5)大念头是咏春拳中最高级的动作之一,通过练习大念头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达到身心的完美统一。
六、隔肩捶(式6)隔肩捶是咏春拳中的一种攻击技巧,通过练习隔肩捶可以提高拳击的准确性和迅猛性,增强肩膀和手臂的力量。
七、横摆身(式7)横摆身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通过练习横摆身可以提高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协调性,增强腰背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八、直捶(式8)直捶是咏春拳中的一种基本攻击技巧,通过练习直捶可以提高拳击的精准度和速度,增强手臂的力量和爆发力。
九、贯按(式9)力道和准确性,增强上半身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十、撞肘(式10)撞肘是咏春拳中的一种攻击技巧,通过练习撞肘可以提高击打的破坏力和速度,增强肘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十一、飞横肘(式11)飞横肘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高级攻击技巧,通过练习飞横肘可以增强肩部和手臂的力量,提高攻击的效果和准确性。
十二、叩击(式12)叩击是咏春拳中的一种综合攻击技巧,通过练习叩击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拳击的效果和穿透力。
十三、肘拳(式13)肘拳是咏春拳中的一种基本攻击技巧,通过练习肘拳可以提高击打力量和速度,增强肱骨和肘部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咏春拳二字钳羊马的标准姿势和力学结构训练方法“马”指古代战场中驰骋沙场的骑兵的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古骑兵作战靠的是速战速决,骑士们手持长枪大刀临阵杀敌,都须借助于胯下战马的冲刺之力,方能达到冲锋陷阵、一击必杀的目的,因此,马的优劣直接决定骑兵作战的速度与效果。
同样,武术中“扎马”的优劣,也决定了武者搏击能力的高低。
所谓扎马就是保持坐马的姿势来行功炼劲。
大部分的武术扎马都是臀部下坐,大腿与地面儿乎呈平行状态,双膝向内钳紧如坐真马一般,姿势较低。
尤其北派拳法中的扎马动作,往往采取四平八稳的矮架四平马进行训练。
扎马或坐马若是长久不动时又名为“站桩”,站桩更是内家拳内劲修炼的重要法门。
咏春派扎马的姿势比别派武术的马步姿势要高一些,咏春前辈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扎马之后双膝内钳的稳定状态下,即便胯下骑的是一只愤怒挣扎的公羊,其也难以挣脱扎马者的腰马内钳控制。
故而咏春马步称为“二字钳羊马”,寓意为习练咏春拳应做到腰马稳健、腿法轻固。
咏春拳强调“力从地起,腰马合一”,马步的优劣决定了习拳者发力的强弱。
常人若无咏春扎马的训练,即便是身强力壮之人,在平时运动状态中,也实难发出咏春拳要求的整劲,大多情况下,人们运用的都是散劲。
如何有效地区分整劲与散劲?很简单,当人们做弓步屈膝推车、推重物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较接近于整劲,只是未经训练的周身筋骨的力量还不够凝聚集中。
如人推墙时(图003),摹本上采取的步法姿势,不自觉中暗合了武术中要求的弓箭步,此时较容易调动周身四肢百骸的力量作用于墙面,且人体形成了一个拱形的结构,这样便于从地面借力发力前推,同时双手感受到从墙面回传来的力量,通过身体连通的结构,自脚底回到地面。
这样,每次用力前推时,感受最明显的四个支撑点为手腕、肩膀、腰胯及后脚;在这四个大关节瞬间一起作用的情况下,发出的力址相对较大。
只是,人们一旦恢复直立姿势,挥拳或踢脚时往往用到的只是局部力量,很难发挥腰马合一整体力址。
咏春基本功,咏春拳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附详细图文详解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之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以手来说攻击线路最长的,毫无疑问是手指。
如果说拳和掌在击打时接触的是面,指接触的则是点。
所以,指法用于击打人体的最弱点,比如眼睛、咽喉、穴道, 无怪乎标指称为咏春拳里面的高级套路。
标指,长桥发力,一击必中,一发必胜!指法根据方向分为四种: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
上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上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底下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下沉,将手指翘起,力贯指尖;左手在上,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朝前翘起;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立即翘起,没有沉腕的动作;手指在按手上面标出。
解读:“标指’’这个名称包含单招与套路.名字相同但含义不同这里所介绍的上、下、内、外标指均为单招动怍,是形容手指像抢一样标出去的意思;在后面要讲解到的套路标指,是表示整个套路风格如单招标指一样,属于以打为消、全面进攻。
下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下标指为例:[1] 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上方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上挺,将手指下插,力贯指尖;左手在下,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下插;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支持呆板地斜向下方,没有挺腕发寸劲的动作;下标指在按手的下面标出。
内标指动作步骤:以左内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右手为问手、左手为护手;[2-3] 双手向前伸出,肘部向内微曲,两手掌上下平置,掌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回收,左手臂夹肘归中,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右手前臂的上方自身体中线的位置击出,肘部伸直的瞬间手腕外挺,将手指折向右边(左手内门),力贯指尖;右手在下方,呈按手。
最完整的咏春拳心法秘诀发力制敌有玄机,桥来桥上去,来留必去送,摊拦和耕膀,点最完整的咏春拳心法秘诀 (赶快收藏) 点心法不含糊,后发先至藏奥秘,肘来肘上消,甩手要直冲,搭截与沉标,着着招式要分清,一招得手莫停留,长桥逼身破,直来曲中取,黏摩兼烫荡,一线之差隔天涯,连环逼打要紧记。
马来马争先。
横来直手标。
吞吐带偷漏。
半点疏懒定淘汰耕拦摊膀,推托拉按,缠撞挂漏,曲手留中,甩手直冲,以桥占桥逢虚须冒进,出手力留中;转马手先行,发拳肘在中见手追形,逢空必进,朝形破敌,有手则留,无手破中,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咏春拳要求你牢记:一不「显意露形」,二不「追手」,三不「惜敌」。
一不「显意露形是隐蔽动作的意思,攻击前要防止汇露攻击意图不要有多余动作。
二不「追手」是指力求主动攻击,不做无效防御。
如对方将动时,你有机会即可出手直接击打,不要等对方出手后消手再动作或对方不在你防御要求之内,这与对方手桥相接等等。
三不「惜敌」指实战搏斗之时,要敢拚敢打,一旦获得主动要乘势猛击,切习心慈手软。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
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使成一个中线平面。
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自然较快击中。
再看我们若向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
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
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
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它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
无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
其好处如下: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咏春六点半棍1.开钳阳马(第1势)在拍脚钳阳马的基础上,双脚跟略离地面后向左右移开成“八”字形马,双脚跟着地后双脚尖向左右移开成反“八”字马,然后双脚跟向左右移半步成“11”字形马,这时双脚掌外侧紧钳地面,开膝、沉腰、提肛、收臀,环跳凹陷,气沉丹田。
注意上身要挺直,不能后仰或折腰(图2-1)。
2.下蹲请棍(第2势)依上势,促腰马劲弯双膝,慢慢下蹲将棍请起,左手阳把握棍,右手阴把握紧棍尾(手握棍时手心向天称为阳把,手心向地称为阴把)(图2-2)。
3.预备起势(第3势)依上势,以腰马桥促劲,双脚以踝、膝、髋发力起身。
两手以同肩宽握棍并提至与肩平(图2-3)4.上步杀棍(第4势)依上式,双脚保持二字钳阳马,然后左脚向前方迈出一步,以腰马促六合劲将棍送出(左手将棍前推,右手将棍尾后拉),使棍梢与肩同高,目光盯住棍梢(图2-4)。
5.马步割棍(第5势)依上式,左脚着力,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二字钳阳马,也可站右前左后马。
左手将棍拉回,右手以肘底劲向前猛推棍尾,使棍梢朝下,目光盯住棍梢(图2-5)。
6.钳阳抡棍(第6势)依上式,当完成割棍后,即将手中木棍弹回中线,然后以左右桥手同时促劲将棍向左前方直线刺出,以棍梢守住对手要害部位(图2-6)。
以上动作要敏捷阴柔,因咏春拳的精髓是以静制动,以柔制刚,刚柔结合。
抡棍常配合前二势,只是杀割动作要求迅速准确,马步稳发,这样抡棍才能有力和迅速。
7.沉腰弹棍(第7势)依上式,双手促劲将棍收回至身正前方,两手与肩同宽并双手留中(两平肘底与双肋距约10厘米),目光盯住棍梢(图2-7)。
8.守中钉棍(第8势)依上式,运六合劲将棍梢往下猛打,下打时左手下压右手上提,使棍、梢突然打下(图2-8)。
这是突然以重力下打的招式,如果功力深厚,棍梢的突然下钉,可使对手之势尽失。
9.六合挑棍(第9势)依上式,以腰马桥促劲,将手中棍由下往上挑打,即以右手用力将棍尾下压,使棍梢向上(图2 -9)。
咏春拳5种拳法!其招灵活多变,善用最简单的动作进攻!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
近几年,中国武术多次受到泰国泰拳、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以及西方拳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正在逐步减退,因此,我国散打要不断吸收中国武术精华的拳术,集众家之长,使中国功夫不断发展壮大。
咏春拳擅长近身搏击,其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善发寸劲,用最简单的动作完成最直接的进攻,因此,咏春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日字拳日字拳也称“日字冲拳”,因拳头沿着中线摆正似“日”字而得名。
日字冲拳的寸劲是以旋转力加上手肘力而形成的。
咏春拳有“发拳肘在中”的拳诀,因此每次出拳都必须注意,手肘部应贴近中线,使用肘部的力量将拳推送出去,动作轨迹呈一条直线。
出拳时,打出的每一拳都要位于另一只手手腕的上方,使双手连环出拳形成封闭的形态,这种连环形态可以有效防范对手抢夺中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连环出拳时,身体应该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
2、连环日字冲拳连环日字冲拳是咏春拳初学者需要学习、掌握的第一种拳法。
所谓连环,就是左右手交替使出日字冲拳。
连环日字冲拳的使用诀窍,一在于松,二在于快。
所谓松,指的是肩膀放松,使劲力传递舒畅通达,出拳更具威力。
所谓快,就是左右手交替出拳时,应保持收打同时,即一拳收回之际,另一拳已经打出。
3、侧身拳侧身拳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长桥攻击掌法。
侧身出拳攻击时,腰马发力。
需要注意的是,侧身攻击与正身、近身面对对手有所区别,正身面对对手时讲究快速和巧劲,而近身面对对手时着重以寸劲和手肘的力量为主。
4、冲天炮拳冲天炮拳是咏春拳中的一种攻击对手的组合掌法,上手为勾拳,下手为下拍掌。
两掌旋转设防,勾拳可由下拍掌之内钻出,对对手下颚部位实施攻击。
5、凤眼拳风眼拳是佛山一派咏春拳的保留拳型,有多种使用方法。
凤眼拳凤眼拳是咏春拳中的一种威力巨大的攻击掌法,穿透性强,实战中常用来击打对手穴位。
咏春拳系列——叶准咏春拳的手法和脚法以及马步咏春拳手法以膀、摊、伏三下手为主,辅以枕、窒、圈、弹、拦、径捆、托、擸、拍、问、标、扱、冲等十余下手法,动作简单,强调腕部的灵巧与肘底的力量。
脚法方面,通常为派外人士所忽略,以为咏春拳没有脚法。
与手法一样,咏春拳的脚法也非常简单,就出脚动作而言,以直踢、横、上蹬三下为主,并皆以脚跟踢击敌人,若应用在攻守中的敌我形势之下,则有八种脚法组合,全放在木人桩法之中,这就是“咏春拳八脚”了。
“咏春拳八脚”要配合转马、走马及手法,攻击敌方的腰、膝、胫等部位,威力惊人。
马步方面,立定的有二字拑羊马、子午马;移动的有转马、圈马、标马、三角马等。
别派的四平马双腿曲膝尽量分开,站得极稳,但变化缓慢。
合腿直立,双腿距离最近,虽动脚极易,却站得不稳,咏春拳的马步就在稳健与变化两方面取得折衷。
咏春拳的手法、脚法不会单独使用,必须要配合马步,才能产生作用;因此马步是咏春拳手法与脚法的灵魂。
咏春拳小念头和寻桥和标指三套拳的学习要诀咏春拳有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标志着不同的学习阶段。
一、小念头小念头是咏春拳的基本拳,念头即心思、意思,小念头即是细小的意思,意味着基本的意义;而小念头的“小”与“少”字谐音,少念头是要练习武术的人首先要排除杂念,纯一精神。
诚意正心,素来是中国人学习的态度,若能把杂念排除,令大脑静止休息,而可保健养生,其功效跟太极、瑜伽、气功等修心运动相似,但需要较高层次才能到达。
小念头分三节,分别锻炼功力、发力、手法。
练习小念头的要诀1.放松。
放松肌肉、放松力量,最重要的是放松大脑。
大脑主宰着身体,若其受压,其他部分亦然。
2.开马后只能手部有动作.尤其不能让头、膊移动.宜面对镜子练习,以便观察自己的动作。
3.要慢。
越慢越好。
小念头的三个小节第一节主要是练功力。
要慢,就是说要练得认真。
咏春拳主要的功力叫“肘底力”,是保护自己的能力,此节另有三个要求:1.靠肘。
无论是摊手或伏手均须靠肘,如果不能放松大脑,这方面就很难办到。
最新广州咏春拳基本功教程最新广州咏春拳基本功教程1.子午捶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
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
“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
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
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
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
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1984 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 8.3 拳的纪录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
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
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在出拳的瞬间,要求练武者全身的十四个大关节(颈、双肩、双肘、双手腕、腰、双膝、双脚腕)同时发劲,借助蹬地的反作用力,形成强大的螺旋力与弹别力,这就是广州咏春拳的发劲基础原理。
只要充分挖掘身体每一发力部位的潜能,劲往一处使,其整体爆发出的能量与局部发出的能量是不同日而语的。
2.偏身捶偏身捶是本门功力练习的重要手段,可同时练习腰手马三合一发劲,以盘活马步。
马步、身法要求沉稳协调快速灵活,保持机动作战能力。
同时偏身捶又是本门的奇门捶(子午捶是正身捶),结合二字钳羊马转腰,出手角度可突然改变,仿佛手突然变长,加之以腰摧动,往往令对手不知所措、防不胜防而出奇制胜,所谓“不招即打”。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对泰拳的箍颈起膝攻击时,施用偏身捶也可稳操胜券。
例如:左方施用泰式箍颈起膝向右方攻击,右方施以偏身捶,巧妙地避开左方的飞膝攻击,同时一记左偏身捶击向左方下颏。
3.毒龙捶毒龙捶也是咏春门的基本功力训练手段,是广州咏春四大捶之一它巧妙地把偏身捶和正身捶结合在一起。
更多精彩教程尽在中国咏春拳交流QQ群:220189949叶问咏春拳小念头的拳谱念头不正,终身不正-小念头套路主要锻炼几个方面:动作、结构、发力、意念。
最终达到念力相生,招法自然,乃至能发在意先。
1、收拳——开马2、双耕手——双摊手——收肘3、左衝拳——圈手——收肘4、右衝拳——圈手——收肘5、左摊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拍手——正掌——圈手——收肘6、右摊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拍手——正掌——圈手——收肘7、左摁手——右摁手——双后摁手——双前摁手8、双横栏手——双发手——双横栏手——双枕手——双托手——双窒手——双标手——双前摁手——双提手——收肘9、左拍手——横掌——圈手——收肘10、右拍手——横掌——圈手——收肘11、左摊手——耕手——栏手——圈手——横掌——圈手——收肘12、右摊手——耕手——栏手——圈手——横掌——圈手——收肘13、左膀手——摊手——仰掌——圈手——收肘14、右膀手——摊手——仰掌——圈手——收肘15、左耕手——脱手——右耕手——脱手——左耕手——右耕手16、连环拳——圈手——收肘17、收马——松手各式要解1、正身马:钳膝、提肛、涵胸、拔背、悬顶。
钳膝,两膝内扣,将力卸向前方,有助於稳固。
提肛,抽紧臀部肌肉,使腰身中直,同时亦锻炼胯部,使在转马时能更快反应。
涵胸,胸部微张,气血上提。
拔背,背部挺直,以蓄力於两肩。
悬顶,双目平视前方,脑后与地面垂直。
开马后,自然感觉重心下移,一力由膝向前卸走,一力由脚跟入地。
2、双耕手:双手齐出斜切(向前斜切)入午线。
此处耕手,意在切入中线使入门敌手被带偏,此前敌手未接,不宜挥砍,故力往下走,接手后使敌手偏离。
注意每一个招式,虽达力尽,力尽时手部片刻绷紧,结构最稳固,随后即松。
3、双摊手:双手齐翻上提成摊手。
此处摊手,意当手被抓时,摊手发力可破敌手,故力从下往身前发,形成斜向上力,注意推肘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