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1功学案

15.1功学案

15.1功学案

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功》第1课时达标题A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1)

(2)

2. 马用300N的力拉着重为1100N的车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200m,拉力对车做的功为 J,重力对车做的功为 J.

3.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2块金牌的好成绩,其中举重项目有4块金牌.仔细观察四位举重奥运冠军,他们的身高相对而言都比较矮.你认为身高矮在举重项目中有什么优势吗?

答:

4.抽水机把10 m3的水从矿井抽到地面,做了4.9×106J的功,这个矿井有多深?

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功》第1课时达标题B

1.用200N的推力对车做600 J的功,小车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 m的距离。

2. 在水平地面上,将重为4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10m,所用的推力为5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 J,重力所做的功为 J。

3.一位同学体重为500N,他用力将一个重为100N的木箱搬上了6m高的三楼,则这位同学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 J,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为 J,他一共做了

J的功。

4. 木工用F=100N的力拉锯,锯条移动的距离s=50cm,每拉一次据条深入木头的距离为3mm,要把厚30cm的木板锯断,他需要做多少功?

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功》第1课时达标题C

1.把掉在地面上的一个梨捡回桌面,克服梨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A.0.01J B.0.1J C.1J D.10J

2.下列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对其做功的是()[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6316098526.html,]

A.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在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小轿车C.从高处自由下落的雨滴 D.被匀速吊起的货物

3.正方体物块的重力为100N,边长为1.2m,人用50N

的水平推力使物体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推力

做的功是_______J,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J。

4.一个同学用100N的水平方向的力将一只重5N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了出去,足球在地面上滚动30m后停下,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做的功是?

物理一轮复习 5.1 功和功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物理一轮复习 5.1 功和功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目标导航】 1、 功和功率 Ⅱ 2、 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 3、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4、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考纲知识梳理】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公式:W =FScosα (α为F 与s 的夹角).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4、功的正负判断 0≤θ< 90° 力F 对物体做正功, θ= 90° 力F 对物体不做功, 90°<θ≤180° 力F 对物体做负功。 二、功率 1、功率的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3、计算式:P=Fvcos θ , 其中θ是力F 与速度v 间的夹角。用该公式时,要求F 为恒力。 (1)当v 为即时速度时,对应的P 为即时功率; (2)当v 为平均速度时,对应的P 为平均功率。 (3)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 P G =mgv ⊥ ,仅由重力及物体的竖直分运动的速度大小决定。 (4)若力和速度在一条直线上,上式可简化为 Pt=F·vt 【要点名师透析】 一、判断正负功的方法 1.根据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判断 此法常用于恒力做功的判断.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推着斜面体向左匀速运动了一段位移l,斜面体上的m受到三个恒力的作用,即G、F N、F f,由于这三个力与位移l夹角分别为90°、小于90°、大于90°,所以G不做功,F N做正功,F f做负功. 2.根据力和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判断:此法常用于判断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变力的功,夹角为锐角时做正功,夹角为钝角时做负功,夹角为直角时不做功. 3.从能的转化角度来进行判断:此法常用于判断相互联系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情况.例如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球m用细线悬挂在车上,由图中的位置无初速地释放,则可判断在球下摆过程中绳的拉力对车做正功.因为绳的拉力使车的动能增加了.又因为M和m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M增加的机械能等于m减少的机械能,所以绳的拉力一定对球m做负功. 注意: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由于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位移效果无必然联系,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一正一负,大小也不一定相等. (2)摩擦力并非只做负功,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例1】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情况可能是 A.始终不做功 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第1节电能电功学案

电能电功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调查研究,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2.通过讨论分析和教师介绍,知道电能单位; 3.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电能表的使用方法; 4?了解电功的定义、大小、单位、计算。 学案导学知识点一:电能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有很多,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但这些能量,有的能被我们直接利用,有的不能被我们直接利用。人们用发电机把这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1发电机能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下列是常见的发电方式及其能量转化的形式: 2?用电器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下列是常见的用电器及其能量转化的形式: 3.电能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基本单位是焦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度”来量度电

能,“度”即千瓦时。 1 度=1 kW- h = 1 X 10 3 WX 3 600 s= 3.6 X 10 典型例题】下物理量单位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IkW - h=3.6 X 10 J B.1m/s=3.6km/h C.Ikg/m 3= I0 3g/cm3 D. lkg=9.8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IkW ? h=3.6 X 10 6J,所以选项错误; B、1m/s=3.6km/h ,选项正确; C、I g/cm3 = I0 3 kg/m3,选项错误; D、kg 是质量的单位,N 是力的单位,质量和力不是同一物理量, 不能划等号,选项错误。 针对训练】在手电筒电路中,提供电能的是( A.电池B .灯泡C导线 D .开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个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 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流通断,导线提供输送电能的路径.在手电筒中,电源 是电池,用电器是灯泡,所以提供电能的装置是电池. 故选A. 知识点二:电能的计量 工具:电能表

最新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

1.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 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3.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4. 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首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开始,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9.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可分为规范化阶段、个性化阶段和特色化阶段。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活动)、(指导学习)、(协调教育) 2、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 3、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方式有(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 1.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指中小学各学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3点20分,分针、时针各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

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定理,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进入学习角色,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1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可以是具体、生动的。) 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56页练习1、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从时针的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 2.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 ′B ′C ′),移开硬纸板.(教科书图2 3.1-3) 问题:(1)线段OA 与线段OA ′间有什么关系? (2)∠AOA ′与∠BOB ′间有什么关系? (3)ΔABC 与ΔA ′B ′C ′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验,,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方向进行度量、分析、归纳、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归纳: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例题讲解,新知应用 A'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操作办法.doc

附件1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操作办法 一、参赛对象、名额分配及评委推荐 参赛对象为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在编在岗的中青年优秀班主任。为给更多班主任提供比赛机会,凡参加过历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决赛的选手不再参加本次比赛。 二、比赛内容和形式 比赛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权重50%)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方案设计和相关基础知识题。活动方案设计要体现活动过程的教育性和完整性,一般包括题目、署名(市县+学校+年级+班级+执教者)、教育背景、教育目标、活动前期准备、实施过程等基本内容。其中实施过程要具体、明晰、可操作。设计方案采用书稿纸手写方式,书稿纸由组委会统一提供,字数不超过2500字.相关基础知识题是指班主任应知应会的基础性题目,主要涉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采取“单项选择”和“判断”两种题型,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面试(权重50%)。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育情境模

拟。采用当场抽签的方式,参赛选手根据题目提供的假定教育情境,通过和评委互动完成“班主任”角色表演,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展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面试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场外准备时间5分钟,角色表演时间4分钟,阐述时间3分钟,评委提问3分钟。 三、评分原则 (一)活动方案的评分原则 1。主体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特殊需要和兴趣爱好;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亲身经历,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创造性建构,充分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开辟广阔的时空。 2。针对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聚焦一个主题,注重正面引导,紧密联系学生需求和班队实情开展教育活动。 3.适切性.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活动,目标贴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学生活动空间较大;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学生喜闻乐见. 4。操作性。教育设计体现结构化,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富有内在的逻辑性;实施步骤具体,过程完整,操作性强。 5.创新性。锐意进取,立意新颖,方法和形式生动、多样,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1章 功和功率 第4讲 人与机械学案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功率第4讲人与机械学案鲁 科版必修2 [目标定位] 1.知道机械的额定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能熟练计算机械效率.2.理解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从不同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两个物理量,它们之间无必然的联系.3.了解现代机械的发展水平及使用. 一、功率与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与______的比值或__________与总功率的比值. (2)公式: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表示机械做功或利用该机械实现能量转化的______程度. 2.功率与机械效率:两者是从不同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表示机械__________,机械效率高,表示机械对__________的利用率高. 二、机械的使用 想一想要行驶一段较长的路程,人们通常选择一种合适的代步方式,如骑自行车、坐汽车或高铁等.人们选择以车代步的目的是什么? 一、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计算 1.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机械效率越高,机械越节能,能量利用率越高. 2.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3.求解机械效率的步骤和方法 (1)对机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找出动力和阻力,尤其注意分清有用阻力和无用阻力. (2)根据功的公式求解动力做的功(总功)、有效阻力做的功(有用功)、无效阻力做的功(额外功).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就是机械的机械效率. 例1 如图1所示,利用轻滑轮将一质量为100 kg 的物体沿倾角α=37°的斜面以速度v =0.5 m/s 匀速拉至高为h =1.5 m 的斜面顶端(sin37°=0.6,cos37°=0.8),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试求:(取g =10 N/kg) 图1 (1)此过程中拉力F 的功率是多少? (2)这一过程机械效率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物理全册18.2电功率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电功率 一、温故知新:1、电流通过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要消耗一种能量,即,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能的单位是:,符号是:。日常还用到:,俗称:,符号是:。 3、电能的计量用。 二、重点、难点 1、电功率公式的使用方法 2、千瓦时的使用 3、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三、新课: (一)、电功率 1、电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电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2).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更大的电功率单位是,符号是。 换算:1kw= w (3).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4).电功率的大小等于, (5).计算公式是 .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 T- - P- - (二)、“千瓦时”的来历 1、1千瓦时是 2、结合公式P=W/t推导千瓦时与焦耳换算关系的由来。 3、例题: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明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合多少焦耳?(按30天计算) (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1、叫做额定电压,一般认为是用电器能承受的最高电压。 叫做额定功率 2、电灯泡上标着“PZ220 25”字样,其中PZ是, 220是指, 25是指。 3、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当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当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四)、电功率的测量 1、理论的分析证明,电功率P和电流I、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 P = 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意义单位 I- - U- - P- - 四、课堂练习 1、有一种用于家庭电路中的节能灯,功率只有1W,求通过它的电流。 2、一盏电灯25h耗电1kW.h,这盏电灯的功率是多少? 3、一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烙铁,功率是100W,电流是454mA,。这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多大? 4、一个“220V 800W”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丝的电阻有多大? 5、一小灯泡灯上标有“6V 3W“字样,将它接在3V的电压下工作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五、作业:P95 1、2、3

第14课时功和功率导学案

一、知识梳理 (一)、功 1 ?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_______________ 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 ; (2)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移动了距离。 3 ?功的计算公式:W= _________________ 。 4.功的单位:,简称焦,符号是_________ 。1 J= ______________ N m。 二、功率 1 ?功率的概念:____ 与做功所用的_________ 之比叫做功率。 2?功率的意义:表示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它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反映做 功的多少。 3 .功率的公式: _________ ;可变形为求功的另一个公式W= ___________ ,求时间的公式t=_ 4 ?功率的单位:_________ ,简称瓦,符号是W ;其他单位:千瓦,符号是kW。 单位换算:1 W=1 J/s; 1 kW= __________ W。 5?推导公式: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P= = 及V = ,可得P= ______ 。即在功率一定时,F与V成反比。 二、过考点 考点1 做功的因素 1. (易错点1)(2016北京)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 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B. 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C. 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D. 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 2、如图3所示,斜面长度为0.2 m,高度为0.1 m,重为10 N的小球A从斜面滚下,重力做功为______________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 6 N,支持力对小球做功为_____________ 。小球在水平面运动了0.5 m,重力做功为 ___________ ,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10 N,支持力对小球做功 3、小华用10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50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10 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 5 m,小华做的功是 ________________ J,功率是_________________ W。 4?送水工人把一桶重为190 N的矿泉水扛在肩上从一楼的楼梯走到20 m高的七楼。已知工人的重为590 N,桶与肩的接触面积为5X 103 m2,登上七楼用时为100 s。求: (1)送达七楼时,工人对水做了多少功? (2 )登上七楼,送水工人的总功率是多少? 三、直击广东中考 第14课时功和功率导学案

京教杯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心系士人情怀深谙春秋礼义——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物形象授课人房山区交道中学贲鎏 学科语文学段:必修一年级高一 教材书名:语文一(必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 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 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 与局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一个观念已日益深人人心,那就是文言文教学应兼顾 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做到三者的统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 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强调“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基于以上理论的指导,学习历史文章,要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在历史背景下分 析人物 教学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记述行人辞令,《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的名篇,烛之武更是以勇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和以三寸之舌说退秦师的雄辩之 才闻名于世。本堂课是第二课时,主题定位为“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 物形象”,尝试把“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去观照,把烛 之武放在中国传统士文化中去观照,更全面地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 件的历史意义,更深刻地理解烛之武身上表现出的中国传统“士”的特质, 进而理解传统精神的现实意义,使整堂课有一个鲜明而全新的主题。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在本文的教学中,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借鉴层面上。我 校是一所普通完中校,学生分析与理解能力略有不足,课前引领学生大量的 梳理历史背景知识,整理资料,对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 学习尝试解读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准备:幻灯片、文字资料 教学目标

13.2 电功率 精品导学案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试题笔试题27306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试题笔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 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3.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4. 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首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开始,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9.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可分为规范化阶段、个性化阶段和特色化阶段。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是(A )。 A.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B.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见义勇为 C.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积极向上D.认真学习、团结学生、孝敬父母 2.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B )以上。 A.1学期B.1学年C.2学年D. 3学年 3 与国家宪法相配套,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的教育基本法是(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 国内外有关班级活动的理论和经验表明,班级活动的核心主题是(C )。A.班级工作实际情况的需要 B.班级阶段性工作任务需要C.满足和提升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 D.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

高一物理功和功率

功和功率 考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1)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就叫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考点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公式,并能进行有关功的计算。 (1)恒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为。 当α=90°时,力对物体;当α<90°时,力对物体;当α>90°时,力对物体。 (2)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分别做功的。 考点3: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1)功率的定义:功W和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 定义式为:P=w/t (2)功率的物理意义。 如果t很长则p=w/t指功率,如果△t→0时,即表示功率; 考点4:(疑难辨析)功率和速度、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根据功的计算式w=FLcosa和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可以得到P=FLcosa/t而L/t=v,所以P=Fvcosa ,a指的是方向和方向的夹角。 (2)当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a=0,我们把这个公式简化一下,当a=o时P =Fv,那么这个公式中V是表示的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呢? 公式p=Fv中若v表示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p就表示力F在这段时间t内的功率;如果时间t取得足够小,公式P=Fv中的v表示 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时,P表示该时刻的功率 (3)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考点5、(疑难辨析)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工作时实际输出功率。 额定功率:发动机长时间工作的最大功率。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B.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也有方向性; C.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 D.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2、用400N的力在水平地面上拉车行走50m,拉力与车前进的方向成60°角。那么,拉力对车做的功是() A.2.0×104J B.1.0×104J C.1.7×104J D.以上均不对 3、运动员用2000N的力把质量为0.5kg的球踢出50m,则运动员对球所做的功是()A.200J B.10000J C.25J D.无法确定 4、关于功的正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功表示功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负功为相反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记录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记录------教学设计大赛 营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2015.09.30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记录 ------教学设计大赛 活动时间:2015.09.30 活动地点:一年一班 活动内容:教学设计大赛 活动过程: 一、张捷主任宣布本次教学设计大赛要求: 1、命题 一年班主任《解决问题》 二年班主任《乌鸦和狐狸》 三年班主任《海底世界》 四年班主任《沏茶问题》 五年班主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六年班主任《高的是麦子、爱的是豆荚》 品社教师《“四大件”的变迁》 科学教师《土壤里有什么》 体育教师《前滚翻》 英语教师《Unit1 What’s he like?PartB Let’s learn》 满语教师《辅音n 》 2、本次命题以本学科本年段为出发点,以教师赛前预习为基础,在规定时间(40分钟)内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二、比赛开始

各年段学科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三、比赛结束 评委孙学义张捷周全进行赋分,取平均分为教师最后得分。 四、成绩统计工作 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教师成绩单

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教师成绩单 教师姓名分数教师姓名分数施亚茹解曼丽 苏海燕赵丽辉 秦丽萍野丽红 陈玉萍李慧大 王龙焦淑英 高洪洋张秀荣 赵百静葛立艳 王少媛刘秀娟 邹云鹤张焕波 李春艳王艳杰 范丽香李明 张妥马成龙 丁百城侯阳阳 李慧小高威 张艳华刘忠峰 曲秀琴王宁 雷鸣徐丹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记录------说课大赛 营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2015.10.30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记录 ------说课比赛 活动时间:2015.10.30 活动地点:一年一班 活动内容:说课比赛 活动过程: 一、张捷主任宣布本次说课比赛要求: 1、命题 一年班主任《解决问题》 二年班主任《乌鸦和狐狸》 三年班主任《海底世界》 四年班主任《沏茶问题》 五年班主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六年班主任《高的是麦子、爱的是豆荚》 品社教师《“四大件”的变迁》 科学教师《土壤里有什么》 体育教师《前滚翻》 英语教师《Unit1 What’s he like?PartB Let’s learn》 满语教师《辅音n 》 2、本次命题以本学科本年段为出发点,以上次教学设计大赛题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5. 电能表与电功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5.1 电能表与电功复习学案1(新版)苏科 版 一.课前预习: 1.机械功:,功用字母表示。功的国际

单位是。 2.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的改变,做了多少功,就改变了多少。 二.新授: 说出下列能量的转化 电流通过电风扇时,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 电流通过白炽灯时,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 电流通过电饭煲时,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 对蓄电池充电时,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 共同特点: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任务一 (一)电功的概念 1.叫做电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中,伴随着向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 任务二 (二)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1.猜想: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2.设计实验:

(1)白炽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并进而转化为光能的装置。一般来讲,在相同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越多,消耗的电能就越多,电灯获得的内能也就越多,电灯就越亮。因此,根据, 我们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2)电功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要探究电功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采用法。 3.如何研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 (1)实验思路:取两个(“相同”/“不同”)灯泡,目的是, 联在电路中,目的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显示数值,观察相同时间内电灯的亮度,判断电流在哪一盏灯上做的功多,得出结论。 (2)实验器材:电源、两只电压表、开关、规格(相同/不同)的甲乙两个电灯、导线若干。 (3)电路图: (4)现象与结论:因为两个电灯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不等)。

实验发现, (甲/乙)电灯两端的电压较大,(甲/乙)电灯较亮。这说明在相等的情况下, 电压大的电灯的电流做的功(多/少)。 任务三 4.如何研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 (1)实验思路:取两个(“相同”/“不同”)灯泡,目的是, 联在电路中,目的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显示数值,观察相同时间内电灯的亮度,判断电流在哪一盏灯上做的功多,得出结论。 (2)实验器材:电源、两只电流表、开关、规格(相同/不同)的甲乙两个电灯、导线若干。 (3)电路图: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试题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试题(最新) 笔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 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3.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4. 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一章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首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开始,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9.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可分为规范化阶段、个性化阶段和特色化阶段。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是(A)。 A.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B.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见义勇为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一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再通过视频及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新课讲授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举杠铃却没有举起来,力没有做功。 (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 功的计算式:W=FS (2) 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 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 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功率 从比较人和挖土机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或者创设情境,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 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在动画中选择相应内容的按钮进行学习。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 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教法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 二、新课教学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 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 推力F 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 ,物体与斜面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 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 移动,则支持力F N =m gcos θ,静摩擦力F f =mgsin θ,因 mg 、F N 、F f 均为恒力,由W =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 G =0支持力做的功WF N =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 f =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