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海大桥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45
上海东海大桥全长31.7公里。
它西起上海南汇区芦潮港东至原浙江省嵊泗列岛小洋山;为上海国际航运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专用陆海通道。
全桥集中了我国目前所有建桥最新施工工艺和设备,首次使用全球定位,控制定位;首次进行70\60米整体预应力箱梁预制,,并自行设计制造了海上巨型箱梁预制运输架设安装设备;首次采取预制中\长墩的运输安装施工经验;首次跨海施工。
东海大桥的建成,不但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建设更长\更大的海上通道,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管理经验。
70米箱梁混凝土整体浇筑
70米箱梁整体横移
70米箱梁整体纵滑
不同型号的预制墩身
东海大桥首个墩身吊装
东海桥轴线走向图
墩身墩帽钢筋笼
墩身运架驳架墩
海上承台施工
海上初展桥型
海上打桩船
海上架梁场景
海上施工起重工作船
海上施工中的副通航孔
海上砼工作船
海上砼浇筑
海上主通航孔斜拉桥钢箱梁吊装
:)
海中承台及预制桥墩
颗珠山桥钢箱梁架设
沈家湾墩身预制场
沈家湾70、60米预应力箱梁预制场
施工中的主桥
箱梁出运
箱梁底腹板钢筋整体吊入
箱梁钢内模
小天鹅架梁场景
小天鹅在出梁码头起梁
已架好的箱梁
勇士号箱梁吊装工作船
建成后的东海大桥主航运道斜拉桥
中长桥墩海上施工
中墩钢筋笼及支座
小天鹅自航箱梁运输架桥船
海上自航墩身运架驳
主桥局部
主塔斜拉索安装
主通航孔主塔海上施工
:)
主斜拉桥效果图
建成后的东海大桥主航运道斜拉桥
大桥全景。
东海大桥的特点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区的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中大乌龟岛登陆,沿大乌龟岛大、颗珠山岛至小城子山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
它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港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直接为港区大量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需求和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服务。
全长约为31km。
其中:芦潮港新老大堤之间的陆上段总长2264m;芦潮港至嵊泗崎岖列岛的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总长25131.5m;大乌龟~小城子山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3500m我院承担K17+869(328#墩)~大乌龟岛K27+579海上段设计。
东海大桥工程浩大,施工作业线长,海区气候恶劣,施工条件较为恶劣,水上有效作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方案设计时尽可能减少海上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可靠是工程的关健。
大桥地处于海洋环境,设计时充分重视结构耐久性,综合考虑防腐、施工、造价等多种因素。
因此,在设计构思上提出了大型化、预制化的设计理念。
大桥孔跨布置,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分为5000吨级主通航孔段、1000吨级副通航孔段、300~500吨级副通航孔段、非通航孔段,分别采用不同的跨度。
以全桥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各段均采用箱形结构,梁体、墩、台外形尽量保持协调一致。
梁体分为左、右两幅单室箱梁,有利于制造和架设;利用中央空间布置过桥管线,节约工程投资,有利于桥梁安全,方便检修并保持全桥的简洁和美观。
东海大桥非通航孔段占全长的92%,其水中基础的施工作业和梁体架设是控制质量、工期的关键。
根据建设条件,非通航孔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桩、预制墩身,大规模工厂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梁部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整孔吊装。
上部结构的制造和架设与下部结构施工同时进行。
全桥绝大多数结构构件均在设备完整的工厂或场地上制造,容易保证质量;尽可能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防腐性能。
观大桥深港,见南汇新貌9月23日,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参观了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
大桥气势宏伟,工程巨大,展示了我国当前建筑科学的实力和水平,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给我们上了深动的一课。
从公司上车,受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摇晃,终于听到有人大声的说着“快到了”。
整车的人都为之兴奋,充满了好奇,想尽快一睹大桥的风采。
过了安检站,我们行驶在了平整、安稳的大桥路面上。
从绵延的海岸,到海边的滩涂地带,逐渐看到了黄浊的海水,桥还在向前延伸,似乎没有尽头。
低头向桥下望去,是海,我们行驶在海的上面了!蜿蜒前进的桥,一眼看不到头,犹如一条戏水的巨龙匍匐在海面上。
2002年6月26日开工建设的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
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
5月25日,大桥全线贯通。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面宽三十一点五米,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八十公里,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
据介绍,由于大桥施工在海上,所以抗腐要求高,为此,大桥建设中,在混凝土、水泥等配料中添加有关外加剂,连用水也都使用从岸上来的淡水,以减少腐蚀,而钢材外表也将采用金属喷漆。
该大桥抗腐能力将达到一百年不需大修的标准,而这将是目前中国第一个提出这样标准的大桥。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另一组成部分——港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到今年底,在人造陆地上将建成五个集装箱船深水泊位。
洋山位于杭州湾和长江口外的崎岖列岛,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建成后可以停靠目前世界上运载量最大的集装箱船。
它离海上国际航线仅四十五海里,而距南汇芦潮港只有约二十七公里,通过跨海的东海大桥,洋山可与上海交通运输网络相连,从而与长江三角洲广阔的经济腹地实现对接。
百度首页 | 登录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东海大桥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
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公里。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 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
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
东海大桥将在今年年内建成通车。
在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的桥梁,主要是依黄浦江、苏州河而建,而东海大桥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洋山深水港年内建成开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是上海市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长桥,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我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东海大桥的地理题目东海大桥是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与上海市崇明岛之间的一座重要交通大桥,是连接江苏省与上海市的重要通道。
它位于东海的黄海之中,横跨长江口,全长3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东海大桥的建设使得南通市与上海市的交通更加便捷,同时也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1. 位置与地理条件东海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与上海市崇明岛之间,连接中国大陆与长江口外海。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于东经121°30',北纬32°30'附近。
东海大桥所在的黄海是东亚的重要海域之一,也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桥梁结构与设计特点东海大桥采用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相结合的设计,共有三个航道孔段和两个跨集水断面的桥梁段。
根据设计要求,东海大桥的桥梁主塔高度达到了222.5米,比上海中心大厦还要高出25米。
这样的设计不仅确保了大型船只的通行,还能够经受住强风等自然环境的考验。
3. 影响及意义东海大桥的建设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缩短了南通市与上海市之间的交通时间,使得两地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便利,促进了人口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东海大桥的建设为南通市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此外,东海大桥的建设也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应急救援能力,为灾害预防和抢险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4. 地理环境保护与管理东海大桥所在的黄海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也是大量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黄海的生态环境,东海大桥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例如,规定了施工期间的水下施工时间和施工工艺,减少对海床生态的干扰。
同时,东海大桥的管理部门也设立了环境监测点,定期对桥梁周边的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5. 旅游与观光价值东海大桥因其独特的桥梁设计和壮丽的风景而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很多游客会选择在桥上欣赏东海的美景,同时也可以远眺长江口和黄海的壮丽风光。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上海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wr(1)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VI标)施工承包合同⑵东海大桥工程桩基及承台施工图设计(3)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4)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5)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7)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8)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9) «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及施工规程»(JTJ261-97)(10)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BJT221-98)(11) «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制作及沉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42-89)(12) «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13) «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5-2000〕2、编制说明上海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VI标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已由中港项目部统一编制,上报中港总公司审批,呈报业主、监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上述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因图纸尚未出齐,承台砼数量、工程材料数量等为暂列或估算。
基桩和承台数量中不包括通航孔的边墩。
3、工程概况3.1地理位置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市南汇区的芦潮港,至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止,其中跨海段为从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山,长约25km。
3.2 工程范围第VI标段工程为跨海段里程从K3+002至K27+389非通航孔沉桩及承台工程。
第VI标段承台顶面以上部分:50m跨属于第I 标,59m、60m跨属于第Ⅱ标,70m跨属于第Ⅲ标段。
第1篇一、项目背景东海大桥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上海市浦东新区与浙江省舟山群岛,全长约32.5公里。
自2008年建成通车以来,东海大桥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进一步提升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我国决定对东海大桥进行改建工程。
二、工程概况东海大桥改建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桥面铺装层改造:对现有桥面铺装层进行拆除,重新铺设新型铺装材料,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抗滑性能。
2. 桥梁加固:对部分桥梁构件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辅助设施改造:对桥梁两侧的护栏、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进行改造升级。
4. 桥头引道改造:对桥头引道进行拓宽、改造,提高通行效率。
三、工程施工条件1. 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东海大桥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与浙江省舟山群岛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气候条件:东海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影响。
2. 施工资源(1)人力资源: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需求,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
(2)设备资源:根据工程特点,配备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拌和站等。
(3)材料资源: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建筑材料,包括新型桥面铺装材料、钢筋、水泥、混凝土等。
3. 施工技术(1)桩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确保桩基质量。
(2)桥梁墩台身施工:采用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
(3)桥面铺装施工:采用摊铺机进行桥面铺装,确保铺装质量。
(4)桥梁加固施工:采用预应力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等,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 施工组织与管理(1)施工组织: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农产品交易筹备方案农产品交易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农民、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参与方。
为了促进农产品交易的顺利进行,提高交易效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交易筹备方案。
一、建立交易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是必要的。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或者手机应用,可以方便各个参与方进行信息发布和查询,促进交易活动的开展。
平台上可以提供农产品的种类、价格、质量等信息,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交流。
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交易过程中的评价和投诉机制,确保交易的公正和诚信。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交易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信任。
因此,建立一个独立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机构可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检,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同时,机构还可以提供质量认证服务,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认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流通效率和交易成本。
建立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和管理。
系统可以对商品的采购、仓储、物流等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产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库存和销售数据,供交易参与方参考和决策。
四、建立跨区域交易合作机制农产品交易往往涉及到不同区域的交易参与方,为了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跨区域交易合作机制。
这个机制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联盟或者签订合作协议来实现。
合作机制可以包括运输协作、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等方面,帮助各个区域的交易参与方合作共赢。
五、加强交易参与方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交易参与方的交易能力和诚信意识,可以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
培训可以包括交易流程、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交易参与方的专业能力。
指导可以包括交易技巧、诚信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和交易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建立。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农产品交易涉及到多个参与方,需要政府加强对交易活动的政策支持和监管。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和上海市之间的一座跨海大桥,也是中国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这座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桥梁部分的长度为25.5公里,是一项耗资巨大、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的工程。
东海大桥于2005年开工建设,于2008年竣工通车,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东海大桥的设计目标是连通环太湖地区和上海的交通网络,缓解当地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它连接了中国的江苏省和上海市,将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展到南通市。
该桥的建设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东海大桥采用了先进的桥梁建设技术和工程设备。
它是一座双层结构的钢箱梁桥,由96个桥墩支撑。
桥面上设置有双向六车道的公路,以及行人和自行车通道。
整个桥梁工程涉及了深水埋桩、悬浮式施工和人工岛屿建设等复杂的技术。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在东海风暴潮和强风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确保桥梁的稳固和安全性。
东海大桥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首先,它大大加强了南通市和上海市之间的交通联系,缩短了通行时间,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商务活动。
其次,它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会。
东海大桥的景色壮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桥上设有旅游休闲设施,如观景台和休息区,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然而,东海大桥的建设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保问题。
大桥的建设对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施工期间的污染。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水质监测和环境治理。
其次是桥梁的维护和管理问题。
由于大桥是处于潮湿的海洋环境中,对桥梁的维护和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未来,东海大桥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桥将承载更多的交通流量和经济活动。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桥梁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并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东海大桥作为中国重要的跨海大桥之一,不仅改善了交通问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还提供了美丽的风景和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