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桥
- 格式:doc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4
东海大桥岗位职责与权限东海大桥岗位职责与权限
一、职责范围:
作为东海大桥企业负责人,对于大桥建设及运营的管理和监督具备以下职责:
1. 确保大桥建设和运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
及环境和安全标准等相关规定;
2. 组织大桥在设计、施工、验收、试运行等各环节的全
过程管理、监督、控制和协调;
3. 针对大桥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反馈;
4. 维护大桥的公正公平性,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性;
5. 确保大桥运营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安全、环保、节能、节水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二、合法合规:
作为企业负责人,必须确保在大桥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各项规定;对于违规问题必须立即进行整改,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性。
三、公正公平:
针对大桥运营过程中业务的处理和决策制定,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大桥运营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对于不当行为或者违规现象,必须即刻予以纠正。
四、切实可行:
企业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制定的各项规定,必须符合实际操作为依据,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规定,并确保规定的切实可行性,不能超过企业的实际能力范围。
五、持续改进:
企业负责人必须定期对大桥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进行评估和改进。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大桥建设和运营的优化。
东海大桥苏通大桥观后感
你要是没亲眼见过东海大桥和苏通大桥,那可就亏大了,我这刚去瞅了瞅,那感觉就像被震撼撞了个满怀。
先说说东海大桥吧。
我站在桥头的时候,心里就想:“这桥可真像个超级巨人,横跨在大海之上。
”它那长长的桥身就这么一直延伸到远处,感觉都要伸到天边去了。
开车在桥上的时候,一边是茫茫的大海,那海风吹过来,咸咸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一边是坚固无比的大桥栏杆。
你看着大海的时候,就会感叹这人类可真牛,居然能在这么大一片海上建出这么一条路来。
桥下面的海水啊,有时候波涛汹涌,一个浪接着一个浪地拍打着桥墩,可那些桥墩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纹丝不动。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多少工人叔叔在这儿挥洒汗水,才能有这么个壮观的大桥啊。
然后再来到苏通大桥。
这苏通大桥一出现,那也是相当有气场。
它高高地耸立在江上,那两座主塔就像两个巨人在互相守望。
站在桥下往上看的时候,我都觉得脖子发酸,这塔也太高了吧!那桥索就像琴弦一样,我都怀疑是不是风儿轻轻一吹,就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呢。
车在桥上走的时候,感觉特别平稳,你就会想这建桥的技术得有多高超啊。
我还看到有船只从桥下缓缓驶过,那画面就像是小小的玩具船在巨大的桥洞下穿梭,对比可太强烈了。
这两座桥啊,不仅仅是连接两个地方的交通要道,更像是两座人类智慧和勇气的丰碑。
每次经过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见证一个伟大的奇迹,而且这个奇迹还每天都在默默地为大家服务着。
我想,这就是人类的力量吧,只要想做,就能在大自然的地盘上搞出这么厉害的大工程。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得再去看看这两座桥,每次看估计都会有新的震撼。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东海大桥(陆上段)工程范围K0-6.500—K2+257.500,桥面标高在12m-17m 之间,分为上下行二座独立桥梁,全部桥梁结构总长2264m。
布置为2x28+(5x30)x5+4x28+4x29+4x30+(5x30)x3+(6x30)x2+(5x30)x2m。
1. 便道施工陆上段桥梁两侧修建便道,便道起始旧大堤,顶面宽8m,左侧便道至新大堤,右侧便道跨越新大堤与海上施工便桥连接。
每墩侧设墩侧横向便道连接两侧便道,便道顶面宽6m。
便道基层为2层吹填沙编织袋,就地取沙。
上设一层土工布,面层采用40cm砂砾料。
本工程段内砂砾料20326m3,吹沙40653m3,吹沙袋21760个,土工布50816m2。
2. 承台施工方案基础采用Φ600PHC管桩(管桩施工不在本投标范围内)。
本工程段承台246个(含P-1--P0墩4个承台),其中标准孔承台尺寸7.2X4.8m92个,制动墩承台尺寸为7.2X6.0m31个,变宽段承台 6.2X4.8m62个,6.2X6.0m11个,5.2X3.7m6个,5.2X4.8m6个,5.2X6.0m3个,4.8X3.7m27个,4.8X4.2m6个,11.2X4.8m2个。
承台顶标高均为3.5m,底标高1.5m,承台厚2m。
考虑首联浇筑箱梁的工期要求,共设41套钢围堰及承台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钢围堰采用钢桩挡板围堰。
承台施工从2002年11月开始,2004年1月结束。
单个承台平均施工周期为30天。
承台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施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或吊车配吊斗浇注。
围堰内边长按基础边长加2m。
基坑开挖土方16121m3。
施工步骤:1)基坑放样,定出墩中心点及纵横轴线,确定开挖轮廓线。
2)为挡土、止水和防流沙在基坑周边设置钢围堰。
钢围堰由宽边H型钢HK200A和加劲钢板组成。
钢围堰施工采用吊机配振动锤打入宽边H型钢HK200A至承台底3米处,再插打加劲钢板3米至承台底约50cm。
东海大桥Ⅲ标段水上钻孔平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范围东海大桥Ⅲ标段近岛段里程为K26+689.000~K27+579.000,墩号为PM444至PM459,工程项目包括钻孔桩、承台、墩身和PM451~PM459墩8孔50m的顶推连续梁。
其中PM444至PM453墩施工采用水上平台方案,PM454至PM459墩施工采用筑岛围堰方案。
2.地理位置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东北部,舟山群岛西侧。
西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区的芦潮港南汇嘴,东至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小洋山岛。
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中大乌龟岛登陆,沿大乌龟山、颗珠山岛至小城子山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
目前穿越桥区水域与工程施工相互干扰的航线主要是内航线及陆岛交通航线。
3.施工条件(1)地形、地貌桥区海域水深约8~25m,沿桥轴线水深逐渐减小,直到大乌龟岛基岩露出水面。
大乌龟岛基岩裸露、岸壁陡峭。
桥轴线与岩壁基本平行,地形条件较为复杂。
(2)地质条件东海大桥Ⅲ标近岛段海底地形变化较大,覆盖层顶面标高在-3.10 m~-23.15m之间。
其厚度在0~51.8 m之间,其中PM445墩无覆盖层,PM446墩覆盖层在3.2~9.3m之间,PM449墩覆盖层在6.30~19.7m之间,PM452~PM454覆盖层由2.3m逐渐变化至0m。
其余各墩覆盖层较深,海底基岩起伏变化较大,桥轴线两侧的岩面高差在0. 96~13.89 m。
大、小乌龟岛为面积狭小的岛屿,植被稀少,边坡地形较为陡峭,岸线曲折,呈鸡爪型地貌,受海洋动力作用的影响,其岸壁海蚀沟等海蚀地貌较为发育。
桥址范围内的地质分层如下: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基岩。
基岩分为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两种。
微风化花岗岩的干、饱和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92.3M Pa、67.1MPa。
(3)气象条件本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
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工程的技术创新黄融提要:本文通过对东海大桥工程概况的简要介绍,以及对东海大桥工程中的主要技术创新作了简要的描述,着重提出了外海跨海大桥的建设所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目前,在跨海大桥建设领域,我国无论是在设计理论、技术规范还是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均还存在欠缺,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以全面提升我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东海大桥概况工程特点工程技术创新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的重要配套工程,建成后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的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提供服务。
连接远离陆域逾31km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真正从江河跨向了海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胆略和水平。
东海大桥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实践:一是从设计施工的技术方案上进行了创新,二是从施工所用的成套设备上进行了创新,三是从海上施工安全的措施上进行了创新。
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依靠不断技术创新,通过组织攻关形成技术优势,才能解决在海洋环境中桥梁施工的关键问题,最终实现快速、安全、高质量地建设好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的目标。
东海大桥工程的建成,充分体现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建桥水平,同时也为今后我国跨海工程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东海大桥工程概况东海大桥工程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登陆,全长约32.5km。
大桥标准桥宽31.5m,分上下行双幅桥面,采用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全桥集装箱重车满布,车辆轴距为10m 进行计算复核。
大桥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按地震烈度7度进行抗震设防。
大桥浅滩段上部结构以30m多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箱梁结构为主,梁高1.6m。
东海大桥真美
今天我们四家人,一起冒着滂沱大雨来到了嵊泗列岛,在地图上看路程只有五厘米,可是如果你亲身走一下,你就会觉得路程比你想象中的要远多了。
但你要是看到路上的一座大桥,你就会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那座大桥名叫东海大桥,它为嵊泗列岛屿平添了一道举世无双的人文景观,全长32。
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蜿蜒起伏,飘逸流畅,“天神折服愁力簿,王母惊诧叹智少”,驱车行驶其间,犹如神仙腾云驾雾于万顷碧波之上,畅快之感无以言表,海上巨轮穿梭往来,源源不断,融汇于周边的岛、礁之中,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山、海、港、桥,浑然一体,真是美不胜收啊!。
我国桥梁的建设成就1. 上海东海大桥(2005)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在广阔海域建造的大桥,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将为今后的跨海大桥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为了使洋山深水港尽早开港,提高上海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设计创新东海大桥的二座斜拉桥采用创意的设计,主航道桥采用单索面和结合箱梁桥面配以倒 Y 型桥塔的布置,而颗珠山桥则采用平行索面的结合梁桥面,桥塔的上横梁则采用轻型的钢管横撑。
施工创新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东海大桥建设者面对海上环境恶劣、大型预制构件的整体吊装以及保证 100 年使用寿命等挑战,按期完成了任务。
通过研制海上混凝土及各项防腐技术和设计措施,提高了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海域施工必须采用 GPS 定位技术,建造大型耐风浪的施工平台, 在施工管理上也要通过创新加以变革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2. 上海卢浦大桥(2003)主跨达 550 米的上海卢浦大桥是一座世界纪录跨度的钢拱桥.设计创新上海卢浦大桥大胆地采用了倾斜的箱形拱以获得“提篮拱"的美学造型。
与古典的桁架拱相比,箱形肋拱可能更具有现代气息.施工创新300 米以上拱桥一般都采用桁架拱以减小拼装重量以利悬拼施工.侧倾稳定性的分析看,平行拱面也可获得足够的稳定安全系数,而在倾斜的拱面上进行重量达 480 吨的拱肋节段悬拼,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卢浦大桥的施工单位采用巨型临时塔吊和扣索系统,并通过大量压重措施,同时引进了国外的吊装设备克服了困难,使拱肋得以合拢.在施工中将有多次体系转换,将临时扣索的拉力转移到水平的系杆拉索中去。
施工全过程的控制技术应当是一项非常具有特色的创造性工作。
3。
润扬长江大桥(2005)主跨 1490米的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悬索桥是中国最大跨度悬索桥。
施工创新主要的挑战来自基础工程。
50 米深的北锚碇采用嵌岩的地下连续墙。
对于平面尺寸为 69m×50m 的巨大桥梁基础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
运用信息化的施工方式,对连续墙体和周围土体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正反演分析,保证了基础施工的快速和安全. 同样,南锚碇所采用的冰冻法技术是传统的煤矿竖井施工技术,但在大尺寸的桥梁基础中使用也是一项大胆的创举,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首次采用中央扣和中央稳定板的措施解决抗风稳定性问题。
中国最长世界跨海大桥排名中国最长世界跨海大桥排名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精湛的技术令外国感到惊奇与震撼。
特别是跨海桥梁,长度越长,工程所要求的技术就越高,多要多方面的高技术工具辅助才能得以竣工。
下面就让百分网为您带来有关中国最长世界跨海大桥的排名吧!中国最长世界跨海大桥排名1、青岛胶州湾大桥(全长41.58千米)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为跨越胶州湾,【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跨海大桥】,总投资147.92亿元人民币,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通行费:50~110元/车次(全程)。
2、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
大桥部分长36公里,耗资118亿元,通日期:2008年5月1日,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80元/辆。
3、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北起上海浦东新区经杭州湾北部海域到达小洋山港区。
预期寿命100年。
可抗12级台风和7级地震。
4、金塘大桥(总长26公里)连接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岛和宁波市镇海区。
总投资77亿元,开通日期:2009年12月25,通行费:人民币55元(蛟川-沥港)。
5、港珠澳大桥(澳门连接桥长13.9公里,香港连接桥长约12.6公里)连接香港大屿山的东涌和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
于2009年12月15日启动工程,预计2017年12月全部路段竣工。
【于落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6、南澳大桥(全长11.08公里)广东省汕头市的一座跨海大桥,东起南澳县长山尾,西至澄海区莱芜围,总造价:15.82亿人民币,开通日期:2015年1月1日,通行费:96元起。
7、西堠门大桥(总长:5.3公里)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
总投资约为24.8亿元人民币,2009年12月25日,西堠门大桥正式通车。
通行费:人民币25元。
8、平潭海峡大桥(总长:3,510米)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境内的一座公路跨海大桥。
项目总投资11.394亿元人民币,2010年11月30日建成并试通车。
东海大桥简介
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
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东海大桥的建成,为洋山深水港提供了唯一的陆上通道,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为我国外海大桥建设积累了经验,谱写了特大型跨海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东海大桥工程规模巨大,大桥全桥有斜拉桥2座;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4座;50米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83跨,59米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43跨;60米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136跨;70米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154跨。
东海大桥桥区地形地貌复杂,西端芦潮港为泥沙滩地,桥区海域海床较为平坦,大桥东侧所经岛屿及东端小洋山为一系列小岛屿。
位于北亚热带南缘,气候变化复杂,环境温度及湿度较高,历年最高温度37.5℃。
雷暴多,平均每年有雷暴日18~26天。
风速较高,实测最大风速达到35.0m/s。
海水中的氯离子极其丰富。
图1 上海东海大桥鸟瞰 5000吨级主航道桥(73+132+420+132+73米斜拉桥)颗珠山斜拉桥(50+139+332+139+50米)
500吨级副航道桥(70+120+120+70米变高度连续梁)
1000吨级副航道桥(80+140+140+80米变高度连续梁)
500吨级副航道桥(90+160+160+90米变高度连续梁)海堤区滩涂区(50米跨
等高度连续梁)路堤区
东海大桥
上海芦潮港
小洋山港
图2 东海大桥整体布置
图3 主航道斜拉桥
图4 辅通航孔桥
图5 颗珠山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