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海大桥总体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06.78 KB
- 文档页数:9
一、概述 (1)二、场地总体布置 (2)1、场地规划原则 (2)2、施工场地总体布置 (3)3、箱梁预制场地及出海码头 (4)4、墩身节段预制场地 (6)5、墩身节段出运码头及材料码头、砂石料码头 (6)6、砼工厂布置 (7)7、水、电路及施工道路布置 (8)三、箱梁预制及运输方案 (9)1、箱梁预制 (9)2、箱梁预制场内运输 (11)3、箱梁架设 (14)四、墩身施工 (15)1、墩身预制施工 (15)2、预制墩身节段安装施工 (18)3、墩身现浇施工 (19)五、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21)六、施工进度计划表 (22)七、附图 (23)一、概述经设计图纸变更,东海大桥Ⅲ标共有70米预制箱梁308片,墩柱共156座。
根据业主预制场地协调会议精神,60米、70米箱梁自预制场储运到栈桥浮吊起吊为止,均采用滑移方式,并共用一个出海栈桥。
墩身施工采用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预制场地设于沈家湾预制基地二区内,并设置专用墩身出运码头。
墩身现浇采用水上砼工厂施工。
经反复研讨、比较,特制定如下施工方案。
二、场地总体布置1、场地规划原则东海大桥Ⅲ标由于预制构件类型多、数量大、构件重量大,且与II标共用沈家湾预制基地场地及码头。
为了提高预制构件的质量及设备利用率,有利于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根据业主场地协调会议精神,在规划沈家湾预制场地时遵循以下原则:(1)组织专业化生产。
将整个预制场分为若干个预制区域,分别预制不同类型的构件;(2)预制场地内Ⅱ、Ⅲ标使用面积每家一半,运梁纵移滑道布置在中央;(3)60m、70m箱梁合用一个出海码头栈桥,以降低工程成本;(4)各预制区域的混凝土供应集中拌和,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和布料机输送入模;(5)重量大的构件布置于硬地基场地预制,重量较轻构件及辅助设施布置于回填地基上,以减小地基加固成本。
2、施工场地总体布置沈家湾预制基地,经开山炸石已按计划要求基本形成三块平地,分一、二、三区。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东海大桥(陆上段)工程范围K0-6.500—K2+257.500,桥面标高在12m-17m 之间,分为上下行二座独立桥梁,全部桥梁结构总长2264m。
布置为2x28+(5x30)x5+4x28+4x29+4x30+(5x30)x3+(6x30)x2+(5x30)x2m。
1. 便道施工陆上段桥梁两侧修建便道,便道起始旧大堤,顶面宽8m,左侧便道至新大堤,右侧便道跨越新大堤与海上施工便桥连接。
每墩侧设墩侧横向便道连接两侧便道,便道顶面宽6m。
便道基层为2层吹填沙编织袋,就地取沙。
上设一层土工布,面层采用40cm砂砾料。
本工程段内砂砾料20326m3,吹沙40653m3,吹沙袋21760个,土工布50816m2。
2. 承台施工方案基础采用Φ600PHC管桩(管桩施工不在本投标范围内)。
本工程段承台246个(含P-1--P0墩4个承台),其中标准孔承台尺寸7.2X4.8m92个,制动墩承台尺寸为7.2X6.0m31个,变宽段承台 6.2X4.8m62个,6.2X6.0m11个,5.2X3.7m6个,5.2X4.8m6个,5.2X6.0m3个,4.8X3.7m27个,4.8X4.2m6个,11.2X4.8m2个。
承台顶标高均为3.5m,底标高1.5m,承台厚2m。
考虑首联浇筑箱梁的工期要求,共设41套钢围堰及承台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钢围堰采用钢桩挡板围堰。
承台施工从2002年11月开始,2004年1月结束。
单个承台平均施工周期为30天。
承台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施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或吊车配吊斗浇注。
围堰内边长按基础边长加2m。
基坑开挖土方16121m3。
施工步骤:1)基坑放样,定出墩中心点及纵横轴线,确定开挖轮廓线。
2)为挡土、止水和防流沙在基坑周边设置钢围堰。
钢围堰由宽边H型钢HK200A和加劲钢板组成。
钢围堰施工采用吊机配振动锤打入宽边H型钢HK200A至承台底3米处,再插打加劲钢板3米至承台底约50cm。
介绍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来到我们洋山港进行考察。
我是洋山港海事局的XXX。
我们车子现在已经行驶在我国首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上。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历时三年半。
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其中海上部分长25.3公里,从上海的芦潮港,到浙江嵊泗的小洋山岛,在世界跨海大桥中目前排第三,我国排第二,在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中国杭州湾大桥之后。
大桥每公里造价3.2亿,共计32.5*3.2=104亿。
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集装箱60%-70%通过东海大桥运输,大桥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
设计每天最大通行能力是混合交通2万辆,目前,日均车流量是10000余辆次,其中集装箱卡车(拖挂车)占85%,首尾相接超过130公里长,相当于台湾海峡最短距离。
同时,东海大桥还是洋山深水港区供水、供电、通讯服务的主要载体,水、电和通信管网沿大桥中线部同步铺设。
所以,东海大桥也被誉为洋山港的“生命线”。
东海大桥桩基9000多根,海上安装预制承台套箱700只; 安装预制墩身822根;安装60米、70米预制箱梁670片,现浇50米箱梁88片。
全桥共浇筑各类混凝土140万立方米,使用各种钢材50万吨,所用的混凝土和钢材足可以建造北京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两个。
大桥由南向北设有一至四号共4个通航孔,分为5000吨级主通航孔段、1000吨级副通航孔段、300~500吨级副通航孔段、非通航孔段。
159米高的两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桥主塔在国内最高;非通航孔段的每一块预制箱梁长达60至70米、重约2000吨。
一号通航孔为双孔单向通航孔,净空高度17.5米,通航净宽2×56米,可供5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二号通航孔为主通航孔,该通航孔为双向通航孔,净空高度40米,通航净宽300米,可供50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3号通航孔为双孔单向通航孔,净空高度27.5米,通航净宽2×100米,可供10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4号通航孔为双孔单向通航孔,净空高度17.5米,通航净宽2×56米,可供5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
一、编制说明本标段是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比较关键的控制性工程,我部从二OO二年九月十五日进场伊始,便对结合招标文件对东海大桥海域的实际气候、潮汐、地理地质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结合大桥的具体特点,在业主提供招标文件、相关资料和吸取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认真编制了本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但由于本标段主要设计图纸尚未收到,一些结构方面的技术数据仍摘自招标文件,因此本施工组织设计属于轮廓性施工大纲。
(一)编制依据1、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IV标《招标文件》2、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基础参考资料》3、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补遗文件(一)》4、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补遗文件(二)》5、东海大桥通航孔(芦潮港侧500t、1000t)段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东海大桥通航桥梁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7、(70+120+120+70m)、(80+140+140+80m)、(90+160+160+90m)连续梁中墩桩位及承台构造图。
(二)执行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GB 5020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 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J 81—8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 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1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7—8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 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013—1991 热轧光圆钢筋GB/T 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 1499-1998 热轧带肋钢筋GB/T 14684-93 建筑用砂GB/T 14685-93 建筑用卵石、碎石GBJ 50194—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2、行业标准JTT 268-9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 275—2000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T 269—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250-9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4—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 254-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局部修订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局部修订本)JTJ 268—9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 225-98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T 066—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 203—94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13-98 海港水文规范JTJ/T 271—99 港口工程混凝土粘接修补技术规程JTJ/T 272—99 港口工程混凝土破损检验技术规程JT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054-94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JTJ 058—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JTJ 057-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附条文说明)JTJ 053—9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5-83 公路工程金属试验工程JTJ 270—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69—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071-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T 368-1997 船舶管理JTJ 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JTJ 226-97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二、工程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km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长约32。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世界上最长的特大型跨海桥梁-上海东海大桥的设计技术开发黄融;皇甫熹;杨志方;苏洪雯
【期刊名称】《建筑施工》
【年(卷),期】2004(026)002
【摘要】上海东海大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国内第一座特大型跨海桥梁.本研究主要介绍大桥设计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内容与主要成果,为以后类似的桥梁工程提供经验.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黄融;皇甫熹;杨志方;苏洪雯
【作者单位】上海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大桥分指挥部,201306;上海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大桥分指挥部,201306;上海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大桥分指挥部,201306;上海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大桥分指挥部,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35
【相关文献】
1.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桥 [J], 黄明泉;胡婉若
2.上海东海大桥施工技术开发 [J], 黄融;苏洪雯;毕桂平;黄少文;吉青克
3.青岛海湾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J], 大慧小惠
4.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黄河大桥开工 [J],
5.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场工程——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纪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wr(1)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VI标)施工承包合同⑵东海大桥工程桩基及承台施工图设计(3)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4)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5)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7)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8)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9) «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及施工规程»(JTJ261-97)(10)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BJT221-98)(11) «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制作及沉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42-89)(12) «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13) «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5-2000〕2、编制说明上海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VI标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已由中港项目部统一编制,上报中港总公司审批,呈报业主、监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上述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因图纸尚未出齐,承台砼数量、工程材料数量等为暂列或估算。
基桩和承台数量中不包括通航孔的边墩。
3、工程概况3.1地理位置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市南汇区的芦潮港,至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止,其中跨海段为从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山,长约25km。
3.2 工程范围第VI标段工程为跨海段里程从K3+002至K27+389非通航孔沉桩及承台工程。
第VI标段承台顶面以上部分:50m跨属于第I 标,59m、60m跨属于第Ⅱ标,70m跨属于第Ⅲ标段。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上海拟建东海二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复制链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和洋山深水港的扩展,东海二桥建设有了时间表。
日前,市规土局公布的《东海二桥登陆线(S2公路-杭州湾岸线)专项规划》透露,该桥将成为连接上海与大洋山岛的跨海大桥,设计为铁路公路两用桥。
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于2005年建成通车,是洋山深水港唯一的陆路集疏运通道。
当时,相关人士已透露,远期还可能建设东海二桥,该规划也已经过前期论证,写入了洋山深水港的总体开发规划中,并预留了东海二桥的建设桥位和接口。
东海大桥通行量根据小洋山一侧的港口吞吐量而设计,随着大洋山港区的启动,集装箱泊位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了解到,大、小洋山港区将形成3000万标准集装箱的能力,而东海大桥的设计通过能力为700万标准集装箱,有限的运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另外,目前的东海大桥只能通行集装箱卡车,且其运输服务范围是500公里以内,不适用更长距离的运输,随着大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必须有铁路运输参与。
因为有效的海铁联运,其在运输成本、运行安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等诸多方面有巨大优势。
因此,东海二桥建设启动正当时。
根据东海二桥专项规划,该桥是连接上海与大洋山岛的跨海大桥,其位置在已经建成的东海大桥的西侧,登陆线的规划范围为北至S2公路,南至杭州湾岸线,全长约12公里。
具体登陆线自S2公路起,上跨G1501公路、平庄公路、规划沪通铁路、浦东铁路、两港大道、泐马河后,引向东海二桥入海点,沿线与S2公路、G1501公路、两港大道保持互通立交功能,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两侧道路隔离带各50米。
规划方案还显示,东海二桥在满足跨海大桥公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兼顾铁路规划空间的预留。
而针对东海二桥建设,在前不久的上海“两会”上,九三学社市委也曾建言献策,如在大洋山上配套建设集装箱码头和自由贸易港区,同时配套建设大、小洋山跨桥形成一个公路网,并抓紧落实原有的浦东铁路规划,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货运网络。
xxxx桥轴线设计及通航xx布设提要大桥桥线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大桥的规模和工程造价,合理设置桥线、合理布置通航孔,既能满足通航的要求,又能适当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规模。
关键词桥轴线通航xx水流主流向⒈前言东海大桥是连接上海芦潮港和浙江嵊泗县洋山群岛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是为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枢纽港区,解决大陆港岛交通集疏运条件而必须建设的重要的配套项目,同时便利解决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诸多工程需求。
大桥桥位和轴线直接关系到大桥的建设规模、建设难度以及大桥对海潮、船舶通行影响的程度。
为了减少大桥建设对大桥所处海域流场、渔业、船舶通行造成的影响,在大桥桥轴线和通航孔布设等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分析论证,先后与环保、渔业、海事、航运等管理部门进行了讨论,并委托有关部门对桥区海域进行了流场数模分析、环境影响评估、ADCP走航式潮流观测等工作,同时对桥区海域船舶通行现状实况观察与统计分析。
⒉桥区海域海流本区海流以潮流占主导地位,且浅海分潮流相对较强;各测站半日分潮流与全日分潮流比值F均<0.5,浅水分潮流比值G在0.13~0.33之间,综合F和G两项指标认为,本海区潮流性质属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
本海区潮流运动形式基本为往复流类型,其M2分潮流的椭圆率K值相对较小、在0.04~0.15之间;在离陆岸及岛屿较近的水域K值在0.1以下,说明地形制约影响,海流呈明显的往复流性质;而在相对离陆岸及岛屿较远的水域K值在0.1以上,潮流虽仍呈往复流性质,但已呈现一定的旋转性,旋转方向基本为顺时针方向。
据潮流调和分析,桥区海域以M2分潮流为主,M2分潮流的长轴长度及方向反映了海流运动方向及流速强弱;M2分潮流南侧大于北侧,流向从南侧的西北西向沿逆时针向西向偏转。
⒊桥区海域船舶通行现状通过对桥区海域船舶通行现状的实况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货船在芦潮港至大小洋山之间水域航行主要是进出长江,其航行规律主要是参照潮水涨落,船舶趁涨潮北上进入长江口,趁落潮南下离开长江口,其计划航向大致为:北上在45°~55°之间,南下在225°~245°之间。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年月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方案名称:1、编制依据:(1)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VI标)施工承包合同⑵东海大桥工程桩基及承台施工图设计(3)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4)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5)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7)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8)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9) 《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及施工规程》(JTJ261-97)(10)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BJT221-98)(11) 《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制作及沉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42-89)(12) 《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13) 《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5-2000)2、编制说明上海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VI标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已由中港项目部统一编制,上报中港总公司审批,呈报业主、监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上述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因图纸尚未出齐,承台砼数量、工程材料数量等为暂列或估算。
基桩和承台数量中不包括通航孔的边墩。
3、工程概况3.1地理位置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市南汇区的芦潮港,至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止,其中跨海段为从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山,长约25km。
3.2 工程范围第VI标段工程为跨海段里程从K3+002至K27+389非通航孔沉桩及承台工程。
第VI标段承台顶面以上部分:50m跨属于第I 标,59m、60m跨属于第Ⅱ标,70m跨属于第Ⅲ标段。
第VI标段工程由中港总公司承包,一、三航负责实施。
一航承担非通航孔的PM92~96,PM186~246,PM280~287,PM329~354, PM 360-399,475-484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