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外动画史(三)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动画雏形——西班牙境内的2.5万年前的阿尔达米拉洞窟壁画*1888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制造出“光学影戏机”,*1892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在巴黎葛莱瓦蜡像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实验性动画。
雷诺被认为是动画的创始人。
*1895年,卢米埃兄弟制造活动电影机,公映了他们的第一场电影。
*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透明的赛璐珞胶片*赛璐珞胶片:赛璐珞胶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度很好的薄片,制作时将运动的物体和背景绘制在不同的胶片上,在专业的摄影台上叠加在一起进行拍摄。
第二章*万氏兄弟: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使我国动画进入了有声时代。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第三章*195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我国专门生产美术电影的制片厂,分设动画、木偶、剪纸三个制片部门,集编辑、作曲、摄影、录音、剪接、制片管理等业务于一体,一定时期内代表中国美术片在艺术、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原因:1、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2、美术电影自身发展的需要3、社会文化教育的需要*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1956年,导演特伟在创作《骄傲的将军》一片中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即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骄傲的将军》民族化的表现手法1、民族化的故事2、民族化的情节3、民族化的视觉形式*1964年,中国风格的鸿篇巨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大闹天宫》的成功经验1、剧本改编《大闹天宫》一片故事梗概出自《西游记》,动画片在保留原作叙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中外动画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外动画史》课程是动画专业的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动画理论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对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较清晰的分析和了解,并对其发展历程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动画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动画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对中外动画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动画史以及动画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动画诞生的故事要求;使学生了解动画的起源,要求学生了解动画诞生具备的条件,动画与电影、绘画、摄影技术的关系,以及了解这一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美国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美国动画发展的历程,了解代表动画家,代表的动画艺术作品,掌握美国动画发展的脉络。
重点研究迪斯尼动画的发展及从三维电脑动画看美国动画发展。
第三部分欧洲与其他国家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加拿大动画、俄罗斯动画、西欧独立动画、东欧动画、冷战时期的国际动画组织等,了解他们的动画发展的历程,了解代表动画家、代表性的动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动画的地域与文化差异性。
第四部分中国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早期中国动画与万氏兄弟、新中国初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学派”的精品时代、衰落与新生及香港动画的发展等。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优秀动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第五部分日本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日本动画发展的历程、代表动画家、代表动画艺术作品,了解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了解日本漫画、动画、插画艺术,理解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32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
考核要求:平时30%,考试70%2、习题:课程中安排相关动画史、文化历史背景的资料检索收集,分析探讨代表动画家、代表动画作品,总结动画发展规律,研究美国动画、日本动画、中国传统动画各自的创作规律和发展方向。
中外动画史重要知识点动画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声响、语言等多种媒介手段,展示出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深受人们喜爱与追捧。
然而,了解动画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作品,对于我们欣赏和研究动画的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外动画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动画是一种由连续的静态图像组成的场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使其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效果,产生出一种循环变换的视觉错觉。
早期的动画使用手绘、拍摄的方式进行制作,如美国的《米老鼠》、日本的《铁臂阿童木》等都是经典之作。
在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多是“线描动画”,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经典影片,其中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展现出地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动画和特殊效果等新技术的出现,动画的制作和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开展了新的发展路径。
二、中外动画史的代表作品1.华纳兄弟动画:《玩具总动员》、《超级大病号》等2.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3.日本动画:《千与千寻》、《猫眼娘》等4.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这些代表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还诉说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成为了动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遗产。
三、动画制作中的技术动画制作包含的技术内容非常广泛,从人物设计到剪辑等都是动画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手绘动画这是最早的动画制作技术,主要通过纸卡进行制作,加上不同的色彩配合,达到动画效果。
2.数字动画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动画和特殊效果等新技术的出现,动画制作和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开展了新的发展路径。
3.剪辑技术剪辑是指对已经制作好的动画图像及其音频进行重新排列重组,达到编排悬念、构建情节、烘托气氛等目的。
四、动画对人们的影响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生动的形象、幽默的语言、丰富的音乐和寓意深刻的神话,影响了许多人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自考中外动画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是()A. 《白雪公主》B. 《恐龙葛蒂》C. 《小鹿斑比》D. 《米老鼠》答案:B2.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A. 《大闹天宫》B. 《铁扇公主》C. 《骆驼祥子》D. 《神笔马良》答案:D3. 日本动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动画之神”的是()A. 宫崎骏B. 手冢治虫C. 押井守D. 新海诚答案:B4. 迪士尼公司在哪一年创建了?()A. 1923年B. 1928年C. 1932年D. 1937年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A. 《玩具总动员》B. 《海底总动员》C. 《怪物公司》D. 《狮子王》答案:D二、填空题6. 动画电影《狮子王》是根据莎士比亚的_________改编的。
答案:《哈姆雷特》7. 中国动画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动画之父”的是_________。
答案:万籁鸣8. 日本动画中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快速切换一系列静态画面来产生动态效果的技术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赛璐珞动画9. 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使用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制作的动画长片是_________。
答案:《玩具总动员》10. 法国动画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以其独特的_________风格而闻名。
答案:手绘三、简答题11. 简述动画电影《阿基拉》在动画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答案:《阿基拉》是1988年由大友克洋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它在动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第一部获得国际认可的日本动画电影,并且对后来的科幻动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基拉》以其复杂的剧情、深刻的主题和开创性的动画技术而著称,它不仅推动了日本动画在国际上的流行,还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动画制作者和电影制作人。
12. 描述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新之处。
答案:《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中国动画电影,它在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编。
中外动画史重点一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1.什么是动画?•卡通(cartoon):非真人电影。
即用绘画语言讲述故事的电影。
现今意义得到拓广。
•美术片:电影四大片种之一。
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
•动画片(Animation):意即“赋予生命”。
人为绘制的,表现物体运动过程的静止的图画,用现代科技,通过逐格拍摄的手法记录到胶片或磁带上,再以一定的速度,连续的在屏幕上呈现,使其活动起来。
动画的原理——视觉暂留西洋镜2. 动画的基本属性•假定性:动画影像是虚拟的非现实影像。
创作过程、欣赏与读解皆是假定性的。
•技术性:通过对事物的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画出一系列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逐张描绘、顺序编码、计算时间以及逐格拍摄等工艺技术处理过程。
•综合性:结合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吸收了文学、音乐、雕塑、戏剧、美术、电影等多种艺术成分。
•时尚性:和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现代人建立精神联系的一种语言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 动画的起源•动画的雏形:•希腊陶瓶上奔跑的马有多腿造型•原始壁画上奔跑的马•我国古代彩绘陶器上的连续动作纹饰•古埃及神庙的石柱•希腊古瓶•中国人最早发现“视觉暂留”——走马灯•动画的萌芽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作了活动电影机,以每秒通过十六个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
将电影带入了新纪元。
——《火车进站》•1902年,乔治·梅里爱拍摄了科幻短片《月球之旅》该片运用了定格的技巧,成为日后3D动画的基础技术。
——《月球之旅》•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1906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勃莱克顿摄制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影片表现了一个画家在黑板上做滑稽面孔速写的过程。
•动画的探索期——商业动画和艺术动画分离•现代动画之父——1908年,法国漫画家埃米尔·科尔拍摄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1914年,赛璐璐片发明——提高了动画制作效率•1914年,温瑟·麦凯里程碑——动画《恐龙葛蒂》•动画的开创期•美国动画——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小丑可可》、《贝蒂·波普》、《大力水手》•《小丑可可》是现代动画的雏形•传奇的华尔特·迪斯尼——1928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1932年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片《花与树》二动画的分类以技术分类: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其他平面动画:最常见、最古老的动画形式。
介绍一下关于中外动画的简史动画片草创期,胶片是它的载体,影戏是它静心的传达途径,因而,人们迎刃而解地将它归入电影艺术,使它成为电影的四大门类之一(其它三种门类是:故事片、科教片、新闻纪录片)。
加拿大动画巨匠诺曼·麦克拉伦(NorrflanMclaren)以为:动画片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流动"的艺术"。
另一位天下闻名动画艺术家英国人约翰·汉斯也曾指出:"流动是动画片的性质"。
狭义的动画片是指供民众欣赏、雅玩(如游戏动画片)的视像艺术品、一种艺术状态。
英语称ANIMATEDFILM或ANIMATION(专称日本动画片为ANIME)。
它的原意是指将灵魂注入到无生命的物体中,即:艺术家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以神来之笔、书卷之气与种种技法,将人类的思想心境与大干天下各种物资的流动以致声、光、色注入到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中,尔后摄录上来,从而授予无生命的画面形象与客观物体以活动着的生命的状态;能够用计计较直接生成捏造的活动回首回头回忆。
动画片的承载介质有片子胶片、录影带、光盘等。
它是经过影戏放映机、电视、网络、种种图形显示器、投影仪等进行转达的。
广义的动画片,它既是一种娱乐消费晶,又是流传常识、实验经验、供给社会办事的器械(广告动画片与辅导动画片等)。
真实,动画片是1824年英国人彼得·罗杰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植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人类发现了眼睛的"视觉暂留"情景以后才得以实现的。
动画片降生在法国。
"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遵循'视觉暂留'的情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勾当视镜。
1878年在巴黎全国展览会里获奖。
1879年他对勾当视镜又作了改良,根据动画片的基来源根基理,行使一只饼干筒,创造了勾当视镜影戏机,可以使陆续丹青的画带无穷地拖延时间,能够表现更长的勾当丹青。
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研究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研究引言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外动画文化传播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挑战与前景。
一、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的现状1. 中外动画交流的历史回顾中外动画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手绘动画到20世纪初引进欧美动画,再到近年来中国动画作品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外动画文化传播历经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而在国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借助动画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2. 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的特点中外动画文化传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动画作品的普及与传播离不开影视产业的发展。
其次,动画作品的跨文化传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语言、文化差异和审美差异等方面。
最后,中外动画文化传播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外动画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成为必然现象。
二、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的影响1. 经济影响动画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包括影视制作、漫画出版、周边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中外动画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2. 文化影响中外动画文化传播不仅是从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到另一种视觉艺术形式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动画作品,中外文化在形式、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展示与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3. 教育影响动画作为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快速理解和接受知识。
在动画作品的传播中,中外文化之间的对比与融合增加了儿童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三、中外动画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1. 语言障碍中外动画文化传播涉及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语言障碍是其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配音或者字幕翻译工作,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
2. 价值观冲突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动画作品的传播中,如何处理好中外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外动画史知识点总结动画是一种通过连续播放静态图像或绘制的图像来制造运动感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是以传统手绘形式创作的,也可以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
动画可以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故事,并在儿童和成人之间都很受欢迎。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史进行概述和总结,从早期传统动画到现代计算机动画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动画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动画历史1. 中国古代动画中国古代动画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铜铸铜器上的动态图案,如成语故事《发现油断桥》、《筷子的发明》都是运用了动态图案进行讲述的。
而《画虎图之石》更是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动态的史诗故事。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动画的起源。
2. 海外早期动画在国外,动画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欧洲艺术家们使用了“留连图”这一技术,通过快速翻动一副图画的页面来产生运动的效果。
这种技术后来被引入到摄影,并发展成了动画的基础技术。
3. 早期动画发展19世纪后期,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动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国家,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探索动画的可能性。
早期动画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纽约的布莱克顿和芝加哥的史蒂芬斯,并且出现了光绘动画和玩具电影。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1. 早期中国动画中国的动画产业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
由于受到西方动画的影响,中国的早期动画作品更多地是仿制外国作品,比如《狐狸枪手》和《大闹天宫》等。
2. 20世纪中叶的动画在20世纪中叶,中国的动画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政府支持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广东省美术制片厂等。
这一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
3. 当代中国动画21世纪初,中国动画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使用计算机生成的动画,并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例如,《大鱼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都为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树立了更高的位置。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20世纪初,这样的年代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时期,科技和战争并存,生存的苦恼和种种新发现同时扎根在这里。
人们在乱世探讨科技的奥秘,追求生命的真理,动画也诞生在这样纷繁的乱世。
当中日两国在为动画之谜苦思不得其解时,西方人已经在用逐格拍摄法制作动画。
美国的迪斯尼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横扫全球,它在每一个国家搭建了一座动画片的舞台,在各国上映自己的剧目。
中国和日本的动画就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摸索到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中日两国的社会使命与对西方文化的诉求。
在几经磨练之后,中国和日本分别成就了不同的空间。
“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1918年,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海的首次放映吸引了中国热爱美术的年轻人。
在这样的契机之下,中国一批年轻人产生了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片的想法,其中就包括万氏四兄弟。
万氏兄弟即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真实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
四兄弟自幼喜欢绘画,成人后开始绘画生涯。
1919年老大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片部任职。
1925年老二万古蟾结束任教生涯,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美术设计。
不久,其他兄弟陆续从美专毕业,考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
从1920年开始,万氏四兄弟在上海闸北通天庵路的一条弄堂里进行着中国最早的动画试验。
一个夜晚,万氏兄弟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页的角上,一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图画,故意把猫和老鼠的距离越画越近,然后迅速地翻动簿子。
就这样,一不小心触动了“视觉暂留”原理,推开了动画电影的大门。
万氏兄弟的绘画生涯由此转为“会动的画”。
1922年,商务印书馆约万氏兄弟为馆里自制的一种“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做广告。
他们先后拍了三部动画广告片,由于背景问题不能解决,成绩均不理想。
动画人物描在纸上,不能显露背景;倘若用刀片挖去背景,这样的方式又只能适用在线条简单的背景,复杂的就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