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0
体外循环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体外循环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用于维持和替代心血管功能。
它通过建立一个外部循环系统,将血液从身体中引出,经过氧合、过滤等处理后再重新回输体内。
尽管体外循环术在医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体外循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较常见的体外循环术并发症1. 低血压和休克在体外循环术中,血液被引出体外,循环非正常状态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
此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及时采取血液容量扩充、补液、输血等措施,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2. 凝血功能异常体外循环术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耗竭等。
在术前,应保证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良好状态,通过适当的凝血因子替代和血小板输注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 体温调节失常体外循环术中,患者体温往往下降,易导致低体温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和感染。
因此,在体外循环术中,要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采取适当的加温措施。
4. 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体外循环术会导致体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别是在术中和术后的康复阶段。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标记物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 水电解质紊乱体外循环术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在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水电解质状态,并及时纠正异常,保持患者的血液电解质平衡。
二、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在体外循环术前,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同时,要保持患者的表面温暖、心理舒适和血容量充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术中监测和护理在体外循环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同时,还应定期监测血液凝血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等,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ECMO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11例ECMO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术前成立特护小组,术后给予患者严密生命体征观察,细致入微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10例患者成功撤机通过治疗痊愈出院,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导致死亡。
结论:ECMO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专业化的诊疗和护理能够提高ECMO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护理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 oxygenation,ECMO)ECMO是体外循环(CPB)技术范围的扩大和延伸,ECMO可对需要外来辅助的呼吸和(或)循环功能不全的重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
目前,ECMO的主要适应证是心源性休克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除了心脏外至少还有两种器官功能衰竭)和或需要不断增加强心药物剂量(特别是如果患者不在具有循环支持能力的中心时)和或快速可逆的心功能衰竭(简言之,如心肌炎、药物中毒、深低温等心脏功能不能维持却具有潜在恢复能力的患者)。
ECMO是一种支持方法,而不是治疗终点,它是通向一个或多个治疗方向的桥梁[1]。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开展11例ECMO,取得较好效果,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年龄19—68岁,平均(47.18±12.65)岁,8例于重症ARDS应用ECMO,2例冠脉搭桥于换瓣术后应用,1例于肺移植术后应用ECMO。
11例患者术后均有心肺功能不全,其ECMO辅助时间为8—16天左右,10例顺利撤机并出院,1例死亡。
2护理2.1 ECMO团队及设备:一旦有建立ECMO的需要,操作团队应由1名麻醉医师、患者的主管护士、1名高年资外科医生、1名住院医生或手术室护士和1名体外循环治疗师组成。
体外循环治疗师或外科团队提供实施ECMO/ECLS所需的设备。
然后由手术室团队进行检查,维护和调试。
所有设备(包括所需的物品以及ECMO/ECLS控制台)必须随时处于可用状态[2]。
一、心脏内科:体外轮回术后罕见情况的监测处理之杨若古兰创作(一)轮回零碎的监测与处理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保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形态,轮回零碎的波动可包管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氧供,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1.动脉血压的监测和管理血压的改变受心率、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舒缓功能、心脏收缩的协同性、心输出量、血容量、四周血管阻力、血液黏稠度和动脉壁弹性等多种身分的影响,是以血压是衡量轮回功能的次要目标之一,是血汗管术后轮回功能监测的次要项目.测量血压的方法:(1)有创血压直接监测:穿刺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可连续监测血压的变更.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收集其它化验标本,须要时可作为紧急输血途径.(2)无创血压间接监测:经常使用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肢肱动脉的血压.血汗管病人术后应保持的血压水平,因年龄、病情和术前基础血压水平的分歧而有所分歧.普通成人血压保持在106/75mmHg,平均压68~75mmHg.对于法络四联症、自动脉瓣置换术或自动脉成形术后出血、渗血较多的病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脏术前血压即偏低的病人,术后血压保持90/60mmHg,平均压66mmHg即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术后血压不该低于术前20~30mmHg.(1)体轮回术后高血压很罕见,致血压升高罕见身分有: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体轮回后儿茶酚胺增多、术后低温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血管收缩、伤口疼痛、发热、焦虑、高碳酸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急性低血糖等.对症处理如降温、沉着、止痛;并根据心输出量利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物:①硝酸甘油:速度0.5-1ug/(kg·min)②硝普钠:速度0.1-8ug/(kg·min),能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次5mg,须要时每5分钟反复一次,共3次,2~3分钟起效,20分钟达峰值,感化时间为5小时.(2)血压过低可影响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灌注.低血压的处理首先弥补血容量,如果弥补大量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立即回升,应立即予氯化钙300mg~500mg静注,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并调整药物的速度.成人术后心率为60~100次/min,婴幼儿为100~160次/min,儿童为80~140次/min.为获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后果,术后通常需保持心率90~100次/min以获得足够的心输出量.术后心率减慢的罕见缘由:缺氧;房室传导阻滞;酸中毒;洋地黄等药物感化;大量利用沉着药物;迷走神经高兴;利用按捺心肌的药物.μg/kg·min.利用药物疗效欠安者,可用临时起搏器.术后心率增快的罕见缘由:血容量缺乏;手术创伤、切口疼痛;低心排综合征;儿茶酚胺药物感化;体温升高;缺氧、肺不张;躁动、交感神经高兴;胃肠胀气;心包填塞;电解质杂乱等.如心率>100次/min时留意弥补血容量、沉着,使用强心药物保持正常的心排出量、减少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静脉打针西地兰、美托洛尔等药物.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和时精确地发现心律失常,心脏手术以后因为原有心脏疾病、电解质杂乱等缘由,极易发生各品种型的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是心脏手术后最罕见的并发症,高峰发生在术后第2、3天;室性心律失常绝对较少,在必定程度上与心肌损伤有关,可能有心肌缺血、梗死,或是心肌停跳的前兆.(1)期前收缩的医治房性期前收缩:①病因处理;②单纯偶发的房早不必特殊处理;③频发多源性的房早可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胺碘酮医治.室性期前收缩:①去除病因,补钾、改善供氧、纠正酸中毒等;②及时监测血清地高辛的浓度,如存在洋地黄中毒,立即停用;③利用药物医治,利多卡因和胺碘酮较好.(2)心动过速的医治窦性心动过速:普通不必医治,须要时应针对原发病同时去除诱因,可酌情予以沉着、止痛及β受体阻滞剂.阵发性室上速的医治:急性发作期的医治可刺激迷走神经或利用药物医治,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无效者可采取电复律,心房起搏或同步直流电复律.室性心动过速:及时利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宜早做同步电复律.(3)房扑与房颤去除病因,保温、纠正电解质杂乱、补足血容量等;心室律快者,可用洋地黄减慢心室律;对以上措施无效者,最无效的法子是同步直流电复律.(4)房室传导阻滞积极寻觅导致传导阻滞的各种病因,予以处理.增快心率,首选异丙肾上腺素,后果较好.上述医治无效者,可使用起搏器.中间静脉压(CVP)是把导管由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拔出到上腔静脉或右心房,测量引流入右心房的胸腔压力,是判断血容量、右心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次要目标;并可经此管道抽取静脉血或放血,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的液体如静脉高养分、高浓度氯化钾等,具有监测和医治双重用处.CVP正常值为6-12cmH2O,是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和血容量的客观目标,有助于调节补液速度和估计血容量.CVP升高的罕见缘由:右心功能低下;肺轮回阻力升高;补液补血过量、速度过快;药物的影响,如用强烈收缩血管药物;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胸腔内压力升高,如张力性气胸、血胸,使用PEEP时,吸痰、剧烈咳嗽,病人挣扎躁动时.CVP降低的罕见缘由:血容量缺乏;用扩血管药物或心功能不全病人用强心药物后,血容量绝对缺乏;病人利用沉着药物以后.左房压(LAP)通过术中经右上肺静脉直接放置于左心房内的导管测量,能较灵敏地反映左室前负荷,是最直接的血容量目标.LAP正常值是7.5~P监测经常使用于复杂心脏手术中及手术后,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复杂后天性畸形矫正术,特别是左心发育不良者.5.心包、纵隔引流的监测与管理血汗管病术后引流液的多少与术中内科止血是否完整、体外轮回后肝素的中和是否完整、和患者凝血机制是否健全密切相干.术后坚持引流管通畅并接负压,经常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凝块堵塞,定时精确地记录单位时间内引流液的量、色彩并观察有没有凝块.引流偏多,当前突然减少,且伴烦躁不安、心率快、脉压小、血压低、听诊心音悠远、中间静脉压高、尿量少、末梢凉者,经弥补血容量和强心药物的撑持下血流动力学仍不波动应考虑心包压塞的可能,可行床边超声检查协助诊断,诊断明确后二次手术止血、清除血块.二次开胸探查尺度:(1)出血>400ml/h,达1小时(2)出血>300ml/h,持续2~3小时(3)出血>200ml/h,持续4小时.若胸腔积气和积液,且引流液逐步变成淡红色或黄色,每日小于50 ml即可拔管.(二)呼吸零碎的监测与管理体外轮回术后大多数病人都有分歧程度的呼吸零碎的改变,特别是复杂心内手术的病人.呼吸零碎的监护观察项目(1)症状:患者宁静,呼吸平稳,体位自在为正常.烦躁不安、精神委靡、呼吸困难(鼻翼闪动、出现三凹症、点头呼吸、抬肩呼吸)呼吸频率快、口唇甲床紫绀或惨白为异常.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6~18次/min,儿童为20~30次/min,婴幼儿为30~40次/min,重生儿为40次/min摆布.(2)体征:①视诊如一侧呼吸活动减弱且肋间隙丰满,考虑胸腔积液、积血、张力性气胸是否存在.如呼吸活动减弱伴呼吸音消逝,则有肺不张的可能.②触诊在胸骨上窝触及气管,看是否移位.③叩诊正常为两侧对称清音.当患侧为清音时应怀疑胸腔积液、积血、肺炎的可能,双侧时考虑肺实变、灌注肺的可能,鼓音时考虑气胸的可能.应双侧对比.④听诊用呼吸机时如一侧较强对侧减弱或消逝,考虑气管拔出过深而进入支气管的可能,此时应核对拔出深度,须要时拔出气管插管1-2cm.胸片:患者返回ICU后行床边胸片检查,以此明确气管插管、漂浮导管及IABP等各种管道的地位,并明确肺部情况.血气分析及末梢血氧饱和度:患者返ICU后应在15~20分钟内查动脉血气(ABG),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将ABG坚持在正常范围内.血气分析能较为直观地反映肺的换气功能.经皮血氧饱和度:这是通过脉搏血氧测定仪(脉氧仪)动态测定搏动的血管内的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脉率.低氧形态下,血氧饱和度变更比二氧化碳分压更敏感.当低体温、轮回不良时,局部血流量减少,测值常常偏低.高氧血症时因血氧饱和度变更较小,为防止高氧性损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 V O2,是客观反映机体氧输送和组织对氧需求情况的目标.S V O2降低可能是因为动脉血氧饱和度、心排出量或血红蛋白降低或耗氧添加惹起.当低于0.68时,提示组织氧耗量添加;低于0.50出现无氧代谢和酸中毒;如低于0.30,则病人濒临死亡.当PaO2<60mmHg、PaCO2>50mmHg时,应予以足够的看重,查明缘由及时处理.呼吸机的利用与管理1.心脏内科术后利用呼吸机医治的临床意义:保持呼吸功能,归还氧债,撑持肺功能,撑持心功能,呵护脑及肾脏功能等.2.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包含:(1)潮气量(VT)和通气频率(f):成人预设的VT普通为8~10ml/kg ,f为12~15次/min (2)吸气流速:成人为40~100L/min,平均约60L/min;婴儿为4~10L/min(3)吸气时间或吸呼气时比:I∶E 时比通常设置为1∶1.5~2.0(4)呼气末正压(PEEP):通常3~5cmH2O,PEEP的使用可防止肺泡塌陷,预防肺不张,改善氧合(5)吸氧浓度:FiO2以40%~50%为好(6)通气模式的选择:可选择SIMV或BiPAP等模式,筹办拔管前可用CPAP模式过渡(7)湿化器的连接(8)报警范围的设置.使用机械通气后,应紧密观察患者病情变更,根据呼吸机上的监测和报警参数,特别是测定的动脉血气结果及其发展趋势来调整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的撤离脱机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判断次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及预后,同时考虑术前诊断、心内畸形矫正情况和心肌阻断时间,和机体的恢复情况,筹办好吸氧、吸痰、雾化吸入等以备用.停机尺度:病人神智清醒,对外界反应好;呼吸平稳、均匀,自立呼吸无力,双肺呼吸音对称,无明显异常呼吸音;轮回功能波动,生命指征平稳,肢体末梢皮暖和,尿量很多,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不大;无严重的组织水肿及酸中毒.血气和血压在正常范围,无意律失常或心律失常已控制;病人无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示,X线胸片正常,无明显肺内渗出、胸腔积液及明显的肺不张;呼吸机参数条件在正常范围:PIP<20cmH2O,PEEP<4 cmH2O,FiO2<40%,潮气量>10ml/kg;病人无高热,肛温-皮温<3℃;胸腔引流液不多,无出血与心包填塞及二次开胸的指征.拔管后的监测和处理1. 革除气管插管后1-2小时要复查血气,持续20-40%湿化氧气吸入,禁食4-6小时以防误吸,拔管后即刻雾化吸入,让患者坐起,拍背帮忙排痰.3. 拔管后可做体疗,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或使用呼吸锻炼器,鼓励患者本人咳痰.拔管后罕见缺氧缘由及处理气胸或胸腔积液,则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肺间质水肿、灌注肺恢复期、肺顺应性降低等,应持续雾化吸氧,限制液体入量,加强医治,须要时用呼吸机的CPAP医治;肺不张要定时鼻导管吸痰,利用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梗阻,如系支气管内分泌物过多,用鼻导管行支气管内吸痰,并用支气管扩张剂,限制晶体入量,强心,须要时二次插管;术后低心排、左心功能不全,应强心、利尿,减轻肺水肿.二次插管指征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有三凹征及鼻翼煽动明显等呼吸困难等表示;严重缺氧,血气示:PaO2<60mmHg,PaCO2>50mmHg,SaO2<90%;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失常,血压偏低且不波动,低心排血量等;拔管后不克不及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X线示肺内渗出性改变、大面积肺不张或咳血痰;沉着药物过量等特殊情况.气管切开术对抢救危沉痾人有极其次要的意义.不但能立刻解除呼吸危机,而且长时间的呼吸机撑持呼吸,减少了呼吸死腔,降低了呼吸道阻力,而且便于管理.气管切开适应症危沉痾人心内直视手术后,须要较长时间的呼吸机撑持者;手术后气管插管>72小时,仍不克不及停用呼吸机者;拔管后痰多,不克不及排痰且出现缺氧症状,短期内没法纠正者;喉及喉以上呼吸道梗阻者;患者极度瘦削、恶病质形态、呼吸肌无力者.(三)泌尿零碎的监测与管理尿是反映肾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次要目标之一.临床上通过对尿的量、色彩、比重的观察与分析及血肌酐和尿素氮的监测,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和血容量等.·h,小儿>1ml/kg·h.如发现尿量少,应结合全身情况予补液处理.轮回波动后,可以开始利尿以排出体外轮回和术后初期给予的过多水分.尿的色彩及比重:在观察尿量的同时,应留意观察尿的色彩及比重,以帮忙分析病情.体外轮回后血细胞被破坏或输入异型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这时候应加强利尿,尽快清除游离血红蛋白,静脉输注碳酸氢纳,减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球内惹起肾衰.尿路感染时,尿内常常含有大量脓细胞,尿的色彩呈混浊色,积极利用抗生素,医治泌尿系感染.尿比重正常值为 1.012~1.025,尿比重升高的罕见缘由有输液量缺乏、发热、腹泻及呕吐等所致的尿浓缩,体外轮回术后初期血液浓缩性利尿及大量利用利尿剂时尿比重均较低,若尿少而且比重低,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示,应予留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术后应每日测定一次.肌酐>150μmol.(四)消化零碎的监测和养分撑持术后消化零碎的罕见并发症为应激性溃疡.术后病情较重,低心排,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易导致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示为上腹部疼痛、恶心、胃液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大便呈柏油样.出血较多者为失血的表示: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赤色素降低、大量咖啡色或暗红色胃液,多次排出柏油样大便,量较多.医治:应积极医治原发病,一旦发现有应激性溃疡的现象,及早利用药物医治.防止和控制应激性溃疡的构成和发展,并采纳如下措施:用甲氢咪胍按捺胃酸分泌,或用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中和胃酸,防止利用引发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或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失血量多者,敏捷输入等量血液,并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的变更.弥补维生素A,使胃粘膜分泌细胞对胃粘膜起次要呵护感化.留意胃液的性质、量的变更.经胃管抽吸胃液时,防止负压过大损伤胃粘膜而加重出血.术后当天或第1天顺利革除气管插管的病人,拔管3~6小时可以开始饮水,逐步进食半流及普食.需持久使用呼吸机者,可经胃管注入养分物资,并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静脉高养分,每天总热量摄入应为25kcal/kg.d;对于重症患者应添加总热量需求约10%~20%,高血糖者必须减少糖负荷和利用胰岛素,并弥补锌、镁、钙等微量元素.有呼吸衰竭患者必定不克不及过度给氧,呼吸商超出1意味着CO2发生过剩,这时候应采取低糖类养分.急性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蛋白摄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摄入应减少到0.5~0.8g/kg.d;相反地透析的患者应添加蛋白摄入,因为血透或血滤可带走3~5g/h的蛋白.已行气管切开放置气管套管患者,应以经口进食为主,辅以静脉弥补.(五)中枢神经零碎的监测处理神经零碎并发症是心脏手术后可怕的后遗症.神经零碎罕见并发症有:弥漫性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脑动脉空气栓塞,脑血栓构成,急性颅内出血,癫痫发作等.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认识、脸色、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使病人得到及时的处理,顺利地度过风险期.神经零碎并发症的缘由及处理:心脏体外轮回术后的脑损害次要有:低温,体外轮回或深低温停轮回、术中脑组织灌注缺乏,酸中毒,低血糖,脑缺氧,水肿,脑栓塞,颅内、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等.次要处理措施有:降温:用变温毯或在头部及大动脉处置冰袋,或头戴冰帽及采纳药物(鼻饲百服宁),阿司匹林+冰水保存灌肠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5℃以下.特别是头部的降温,降低脑代谢,降温过程中应留意病人四肢的保暖及冰袋降温时防冻伤及压伤.供氧:充分供氧并保持轮回的波动并包管生命体征及呼吸零碎情况的波动,保持足够的灌注压,同时可采纳辅助通气包管氧的充分供给,参考血气目标坚持过度通气,并留意呼吸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的并发症.沉着:临床上经常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控制抽搐,并可直接减少脑细胞内外水肿及按捺脑代谢,对缺氧后脑组织有良好的呵护感化.冬眠疗法:冬眠灵+度冷丁+非那根,0.5~1mg/kg·次(轮回功能波动者用).利用冬眠疗法时留意用药后的反应,防止血压降低影响病人的轮回,推注药液时不成过快,同时要紧密观察心率、血压的变更,做好应急抢救的筹办工作,若出现成绩应立即停药.脱水医治:利尿脱水是医治脑水肿的次要措施,临床上经常使用20%甘露醇1~2g/kg·次,4~6次/d.静脉快推,推药时留意监测CVP和动脉血压.激素医治:经常使用地塞米松0.5~1mg/kg,4次/d或甲基泼尼松龙4~5mg/kg·次,4次/d.神经养分药的利用:神经养分药可促进脑细胞代谢,养分脑细胞.经常使用药物:ATP,CO-A,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养分撑持:每日根据病人须要的热卡及全身情况,计算静脉高养分和各种养分素的用量.高压氧医治:高压氧医治对于脑部并发症的病人有宜.它使后遗症减轻,但进行高压氧医治前,病人的呼吸功能必须波动,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或能自行咳出,进舱前应给病人备好衣服保暖.感染的预防:选用对病人无效的抗生素.每日查血象,如病人发热,血象高时,应每日做痰,血培养及药敏,并依病情须要及时调整抗生素.(六)体温的监测与管理体温监测的方法与意义:可以通过体温计间歇测量,或通过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体温.机体通过中枢调节体温,体温是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刺激的防御反应.体温升高提示有某种刺激存在,术后48小时内的体温升高,多为术后反应.若48小时后仍无降低趋势,则提示感染或其它缘由存在.术后体温升高罕见缘由:心脏手术后的反应性发热;感染、败血症;输液、输血反应;各种缘由惹起的散热妨碍.体温降低罕见缘由:低温手术复温不充分;低心输出量、休克;婴儿因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发生低体温形态.体温监测要点:体外轮回术后病人,未拔气管插管前惯例监测肛温,拔管后可监测腋温或口温.术后应连续测量体温变更.坚持室内恒温,重生儿及婴幼儿必须放入暖箱保温,大量输入库存血或冷冻血浆时需加温.病人回ICU后留意保暖,要盖好被子,特别是四肢末端.体温过低(直肠温度<36℃),要积极复温,可利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复温,留意水温不宜超出40℃,以避免烫伤.体温过高时(肛温39℃以上),不管缘由如何,均应采纳综合性降温措施.可采取75%酒精加温水擦浴,头、颈、腋窝及腹股沟处并放置冰袋降温,冰袋宜用医治巾包裹,以防冻伤.静脉输注冷液体,保存冰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方法.也可用复方氨基比林、吲哚美西等药物降温.(七)术后感染的防治术后院内感染可发生在10%~20%的心脏手术患者,最罕见于手术部位及呼吸道、尿路的感染.惹起院内感染的风险身分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及鼻腔有感染病灶;长时间的复杂手术或再次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或留置各种有创伤管道、尿管时间长,利用广谱抗生素患者.罕见的临床表示有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胸骨切口感染、切开大隐静脉患者的腿部切口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桡动脉取材后前臂的感染少见.感染的防治:术前加强养分撑持医治,改善体质;坚持清洁卫生,积极医治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肺部感染等.手术室定期打扫、消毒,严酷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纵.术后争夺尽早革除气管插管以防止通气相干肺炎,对病人有创伤的动静脉置管及导尿管等应尽早革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为主,分次静脉给药,疗程普通使用3~7天,并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改用敏感抗生素.胸骨切口感染最罕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葡菌,前者感染表示较晚且无痛性,病情藏匿;后者致病力强且在术后10天内出现感染表示.胸骨切口感染包含概况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概况感染通常表示为触痛、发红、浆液渗出或切口局部裂开流脓,胸骨常波动.深部切口感染(皮下深处、骨髓炎、纵隔炎)除上述各种表示外,患者常有明显脓性引流,胸骨不稳,伴发热、寒战、嗜睡及胸壁疼痛,均有白细胞升高,胸骨不稳可提示纵隔炎存在,但若缺乏其他临床证据则可能示无菌性裂开.概况感染普通经静脉内使用抗生素、切口开放和局部护理医治无效;深部切口感染需纵隔探核对感染组织扩创,去除异物,引流并减少死腔,抗生素医治普通建议6周.(八)内环境的监测及处理保持心脏术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尤其次要,特别是血钾水平.1.血钾的监测与处理:正常血钾值为3.5~5.5mmol/L.(1)低血钾:各种缘由可惹起心脏术后低血钾:体轮回后血液浓缩,尿量较多,利尿剂的使用可导致明显的多尿和低血钾;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低血钾可惹起各种心率失常,心电图表示为T波平坦,ST段压低,出现U波;K+<3.5mmol/L.补钾量需根据尿量及血钾值计算,每100ml尿量补钾约1~3mmol,需补钾量(mmol)=(正常血钾值-测得血钾值)××体重(kg),心脏术后因为要严酷控制入量,在紧密监测下可利用10‰~30‰浓度补钾,补钾速度为0.3~0.5mmol/kg.h.特别要留意血清钾正常时隐性低钾(细胞内低钾),可利用门冬氨酸钾镁20~60ml/天,弥补细胞内钾镁,也可利用25%硫酸镁10~20ml/天,补镁及协助保钾.(2)高血钾:惹起高血钾的缘由有: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中使用大量高钾心脏停搏液而不克不及敏捷清除;低心排综合征惹起的尿少;酸中毒;保钾利尿药的使用.高血钾的心电图变更与血钾升高的速率相干,而不是血钾的绝对水平,表示为T波高尖,QRS波增宽,ST段压低;K+>5.5mmol/L.高血钾的处理应查明缘由,立即停止补钾,利尿排钾,弥补钙剂对抗钾的心肌毒性,静滴5%碳酸氢钠或含正轨胰岛素的葡萄糖溶液使钾离子向细胞内移,K+>6.5mmol/L时为透析的指征.。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 (ECMO)支持治疗的护理体外膜肺氧合英文缩写为ECMO。
20世纪50年代初Gibbon为心脏手术实施体外循环做出重要意义,这不仅促使心脏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心脏急救谱写了新篇章。
进行心脏手术期间,心脏循环可以在短时间里完全替代心肺,可以进行心内直视手术。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开创我国心外科领域的新纪元。
体外膜肺氧合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存在很多不同:①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密闭性的管路,没有传统体外循环的储血瓶,传统体外循环则需要有个储血瓶进行排气,是一种开放式管路;②体外膜肺氧合是肝素涂层材质,而且是密闭系统管路,并无相对静止的血液,激活全血凝固的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大概在180s-250s左右,而传统的体外循环激活全血凝固的时间要求超过480s;③体外膜肺氧合的时间基本维持在7-15天左右,有报道超过100天,而传统体外循环的时间通常在8小时以内;④传统的体外循环要进行开胸手术,操作时间会更长,而且要求很多,实施起来较难,但体外膜肺氧合不用开胸手术,操作易行快速。
体外膜肺氧合属于一种可以代替心肺功能、继续维持器官灌注功能的体外循环,是危急重症治疗中重要的技术,该技术的适应范围越来越广。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人的治疗中,也体现出重要作用。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正确认真的护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相关护理。
1.初始阶段的相关护理1、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的密切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处理。
监测患者动脉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这两项数据可正确反应患者机体是否达到有效循环以及组织灌注情况如何,特别是平均动脉压是反应患者重要脏器和组织供氧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需保持在50mmHg-70mmHg。
2、呼吸与氧合情况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器安装成功后,患者机体血氧饱和度(SPO2)与氧分压(PO2)都会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则会下降,酸碱紊乱与乳酸紊乱情况会逐渐得到纠正,呼吸机参数一点点减少,确保肺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体外循环术后14例的重症监护与护理加强体外循环术后icu的监护和护理管理,能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1]。
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我院共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4例,术后住icu,并对术后病人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缩短围手术期住icu的时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4~62,平均37岁。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加主动脉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加三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术加心脏左心耳切除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加三尖瓣成形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2例。
1.2护理方法1.2.1循环系统的护理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加之体外循环及手术对心肌的影响,使循环不稳定。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用持续桡动脉有创测压和锁骨下有创静脉测压系统进行24h连续监测。
维持血压、尿量在正常范围,常规以微量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入,多巴胺3ug/(kg.min);硝甘0.3ug/(kg.min);以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
密切观察皮肤温度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复温、保暖,体温异常会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功能恢复。
注意心率、节律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运用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
1.2.2补充及调整容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控制液体入量,减轻心脏负担,消除组织水肿,改善心肺功能。
24h不超过1500~2000ml,以胶体为主,控制晶体入量少于尿量。
术后5天内的液体出入量呈负平衡状态。
最好使用输液泵输入来控制输液速度。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4cmh2o左右,使有效循环血量及时得到补充。
对血钾要求很严格,维持在4.5mmol/l左右,为预防低钾引起的心律失常。
本组根据电解质检测值,采用3‰~30‰补钾,同时补镁,使病人的血钾维持在正常值。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探讨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指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神经病症、精神错乱和神经官能症等。
这些并发症可以导致昏迷、脑卒中、视野缺失和认知功能损害等。
这些症状可能在手术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延迟数小时才出现。
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残疾。
尽管心脏手术的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下降,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改变。
总体而言,心脏手术患者出现任何形式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都会导致ICU停留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和死亡率升高。
此外,这些患者出院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特别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长期影响。
1.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1.1I型脑损伤I型脑损伤是指局灶性脑损伤,主要包括脑卒中、觉醒障碍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脑卒中的定义是任何新出现并持续存在的局灶性感觉运动功能缺失,可以通过临床确认,也可以通过MRI、CT确诊。
脑卒中可以表现为偏瘫、截瘫、单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象限盲、皮质盲等局灶性中枢神经功能缺损。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脑损伤多为缺血性脑卒中,而年龄增加是心脏手术术后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严重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来自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钙化或粥样硬化斑块栓子是导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神志障碍主要包括嗜睡、昏睡和昏迷。
1)嗜睡是病人在麻醉清醒2-4天后出现的一种病理性倦睡,表现为持续的、延长的睡眠状态。
患者可以被痛觉和其他刺激唤醒,并且有一定的言语和运动反应,能够执行简单的命令与检查者合作。
然而,由于病人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往往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而且,一旦外界刺激消失,病人又会重新入睡。
2)昏睡是一种比嗜睡更深但比昏迷更浅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对一般刺激如呼喊或移动病人肢体没有觉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