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手术后护理 韩麟珠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40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概述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通过机器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和氧合的手术方式。
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的要点和技巧。
护理要点1. 术前准备•配置好体外循环机,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其齐全。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整齐,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与手术团队沟通,明确分工和职责。
2. 患者护理•患者术前麻醉,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用药安全。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在手术室内建立守望感知系统。
•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注意防止低体温、高体温的发生。
•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感染指标。
•确保患者的管路畅通,包括导尿管、胃管等。
3. 体外循环机操作•仔细检查体外循环机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开始体外循环前,应先补充适当的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在循环中凝结。
•监测体外循环机的参数,包括流量、氧合率等,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
•定期更换体外循环机中的滤器和管路,防止细菌和血栓的形成。
4. 心肺功能维持•监测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心率、心律、心肌收缩力等。
•调节体外循环机流量,确保心脏血液供应的充分和正常。
•确保体外循环机氧合系统的正常工作,以维持患者的血氧含量。
5. 出血和输血管理•注意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包括止血药物的使用、手术细节的调整等。
•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准备适量的血液制品,并做好输血记录。
6. 术后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等。
•确保患者的导尿管和胃管的正常使用,并记录相关数据。
•进行术后创面护理,包括消毒、敷料更换等。
•配合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必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结论体外循环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其中护理是关键环节。
通过对术前准备、患者护理、体外循环机操作、心肺功能维持、出血和输血管理以及术后护理等要点的全面把握,可以确保体外循环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后护理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后护理:1.循环系统的护理(1)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口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以及早发现微循环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及时处理。
(2)持续心电图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左心房压及尿量等变化,以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维持正常体温:体温≤35℃应保暖复温,体温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防止体温反跳。
体温≥38℃,立即草去预防性降温措施;体温>39℃时,加用药物及冰盐水灌肠降温。
3.呼吸系统的护理:术后常规使用机械通气。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必要时镇静,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2)检查双肺呼吸音;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同步;有无紫绀、鼻翼煽动、点头或张口呼吸;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3)做好呼吸道加温、湿化、雾化;随时吸痰,吸痰前后充分给氧,吸痰时间,<15秒/次,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痰多、粘稠时,可经气管滴入糜蛋白酶后再吸痰;及时清除呕吐物,频繁呕吐和腹胀的病人,行胃肠减压。
(4)拔除气管插管后,给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抗生素等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
4.各种管道的护理(1)心包纵隔引流: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2)动脉测压:参见第五章重症病人监护。
(3)中心静脉压:测压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测压前须调试监护仪零点;没30分钟测量一次,并随时记录;保持管道无菌、通畅和密闭;预防感染、血栓形成、静脉导管折断或稻谷那接头脱落出血等并发症。
(4)右心房测压;避免在咳嗽、吸痰、抽搐时测压,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测定,准确记录;测压管应在心包、纵隔引流管之前拔除,拔管后严密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等变化,防止出血、心包压塞症的发生。
(5)漂浮导管测压:在导管植入过程中和置入后,均应密切观察心律、血压变化;执行无菌操作;测量肺动脉契压时,充气量不超过1.5毫升,怀疑气囊破裂时,应将注入气囊的气体抽出,同时拔除导管;拔管操作应在监测心律的情况下进行,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一、概述体外循环手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手术,在手术中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机器。
护士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护理非常重要,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确保患者安全。
二、前期准备1. 检查设备:在手术前检查体外循环机器和相关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检查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血液检查和身体状况等方面。
3. 安置导管:在手术前安置导管,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三、手术过程中的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3. 给药管理:根据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4. 管路管理:定期检查管路通畅情况,并注意防止空气栓塞。
5. 血液管理:监测患者的血液流量和血液成分,及时调整体外循环机器的参数。
6. 温度管理:根据医嘱调整体外循环机器的温度,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7. 出血管理: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四、手术后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监测出血情况:注意手术后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3. 管路拆除:根据医嘱拆除导管,并注意拆除过程中的感染预防。
4. 通气管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通气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
5. 恢复室护理: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护理。
五、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空气栓塞:发现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停止体外循环机器并采取措施排除空气。
2. 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应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
3. 出血: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六、注意事项1.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体外循环机器和相关设备有深入了解。
2. 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确保手术过程顺利。
3. 护士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和控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陈红琴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5(032)020
【摘要】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大、身上留置管多、术后早期病情变化快、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特点,故术后病人必须尽快得到呼吸和循环支持.我院ICU通过对300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套人住ICU护理程序,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处于监测之下,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而得到最早、最快的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陈红琴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J], 郭兰;袁萍;叶婷;董东伟;孙磊
2.专科护理小组在体外循环术后危重病人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J], 王琴英;张银萍;黄晓燕;张玉莲;解翠
3.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连接有创动脉压传感器侧口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研究 [J], 周丽萍
4.零平衡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曲扬; 秦太昌
5.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病人早期康复研究进展 [J], 蔡森;毕蓉;李娟;王志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护理王秀娟【摘要】@@ 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2 月, 共收治82 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经过术后的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本组82 例,男48 例,女34 例.年龄最大68 岁,最小8岁.平均住ICU 天数2d,最长17d.【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1(008)007【总页数】1页(P117)【关键词】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作者】王秀娟【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义乌,3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82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经过术后的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82例,男48例,女34例。
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
平均住ICU天数2d,最长17d。
房缺25例,室缺35例,法洛氏四联征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瓣膜置换术13例,术后即住ICU,除4例由于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之外,均安全转回心外科。
2.1 置监护病房加强护理立即连接好呼吸机、心电监测仪、动脉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连接好导尿管、胃管、起搏导线和肛温电极等,保持各种监测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2.2 调整病人体位,约束四肢至病人清醒,能合作者可解除约束。
2.3 做好交接班向麻醉医生和术者了解术中情况,如术中有无意外,如何处理,术中出入量(含胶体和晶体)、输血量、尿量、电解质平衡、血气分析和肝素中和情况等,目前特殊用药的用法和用量。
2.4 对体温、血压、心律、心率、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有异常情况者及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
监测病人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结果,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遵医嘱处理。
2.5 心理护理改善ICU监护环境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合理安置治疗体位。
治疗护理时,医护人尽量降低机器设备和医护人员谈话产生的噪音,帮助病人与外界保持联系,减轻孤独,适宜光线,确保正常有昼夜循环的睡眠,制定睡眠计划,必要时可人工控制睡眠,护士反复教病人如何适应ICU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和刺激。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病人的整体护理
王桂朝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6(26)12
【摘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病人的整体护理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王桂朝我院是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从1984年~1995年,共作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433例。
本文对这种手术中的整体护理体会如下:1室温与复温的护理: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温差较大。
手术病人因手术需...
【总页数】1页(P44-44)
【关键词】护理学;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外科护理
【作者】王桂朝
【作者单位】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R654
【相关文献】
1.整体护理干预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J], 胡艳丽;胡爱丽
2.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J], 陈秋波
3.整体护理干预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韩爽
4.整体护理干预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J], 居素琴; 刘祎
5.整体护理干预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韩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最新循环系统手术后护理规范
手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循环系统手术后的护理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的循环系统手术后护理规范,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术后监测
术后立即进行并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以及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药物镇痛管理,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途径,确保疼痛得到控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密切注意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同时观察伤口的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4. 心血管护理
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治疗,确保心血管系
统的稳定。
监测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 液体管理
严密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保持体
内液体平衡。
6. 注意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意识
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并与医生沟通。
7. 康复指导
提供适当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包括术后活动指导、饮食指导等,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手术后的生活。
注:本文所提供的循环系统手术后护理规范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嘱进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请遵循医院相关政策和规定。
以上是2023年最新的循环系统手术后护理规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