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1.16 KB
- 文档页数:7
金融天地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谢婧芸 梁 虎 项墩伟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要: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OLS估计,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等一系列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92-2014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债发行产生正效应,信贷规模对国债发行产生负效应。
其它因素变化的影响不太明显。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财政支出;GDP;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297-03一、模型设定(一)变量选取在一定时期内,国债发行规模受政策,经济,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受两个大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从国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分别讨论:1.影响国债供给的因素:GDP、财政支出、中央财政债务余额GDP: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衡量指标,GDP越大,说明一国经济综合实力较强,那么一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较为领先,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越大。
财政支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税收和国债,用国债来弥补财政支出是国家经常采用的方法,因此,财政支出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理论上来讲,财政支出越多,国债发行规模就较大。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它是国家将来要偿还的债务,国债余额越高,国家债务负担就越重,国家的还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国家不能在债务余额较大时,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但同时,增加发行国债也可以偿还以前的债务,两者共同的作用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2.影响国债需求的因素: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存款和信贷规模国债还本付息额:它是政府到期时必须偿还的本金和利息。
它越大,国债负担越重,而国家的偿还能力有限,在安全范围内,国债的发行规模越小;但是当财政收入余额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时,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让国家来偿付旧的债务。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作者:米洋江川罗文刘桃来源:《职业圈》2007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关联分析,选取了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GDP,财政支出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计量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21-02自1979年中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目前已接近两万亿元。
如此大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市场的容量与空间还有多大,是国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研究国债发行规模,建立一个精度较高的模型,得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论,需要做好两个基本工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方法找到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这样找出来的因素既有经济运行机制上的因果关系又有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二是以找出来的主要因素为自变量,建立适当的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这样建立的模型既有恰当的经济因果关系,又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笔者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以后国债发行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因素。
一、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然后选取可以量化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具体过程如下:(一)原始数据间见附录的表格中(二)建立模型1.变量替换。
为方便以下分析的进行,现在作如下的变量替换: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将外债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建立对外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GM=β0+β1*GDP+β2*SR+β3*ZC+β4*LX+β5*CX+ u(模型一)其中,βi表示回归系数,u则表示随机误差项。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国债规模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来说,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债务水平、投资环境、市场表现和国际信誉等多个方面。
因此,分析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家债务发展动态、提高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预防财政风险非常必要。
1.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是影响国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收入变化、财政支出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因素。
当国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以获得资金。
2.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动是另一个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利率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市场金融环境,以达到影响借贷利率和增加借贷需求的目的。
当货币政策收紧、利率上升时,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会增加,对于国家来说,发行国债的成本也将增加,所以这时国债规模通常会相对减少。
3.政策融资的需要政策融资的需要也是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需要依靠国债以获得各种支持和资金,例如,政府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资、计划生育上报等等。
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增发国债来获得资金支持。
4.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和经济实力可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对于该国债务状况的认知和信任。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依然强劲时,更容易吸引海外资本流入,也更容易发行更多的国债。
如果国家经济形势疲软,市场不稳定,那么该国的国际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发行国债的成功率下降。
综上所述,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包括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政策融资的需要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等方面。
通过对影响国债规模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债发行市场走势、提高我们的投资决策力和风险感知能力。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1.引言1.1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重要性国债发行规模表是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债发行规模表可以反映出国家债务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对于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国家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国债发行规模表还可以提供政府债务的融资来源和利用情况,为国家的财政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国债发行规模表对经济的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国家债务水平,通过对国债发行规模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债务的总量以及债务结构,为政府债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波动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
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供应增加,从而影响债券价格和利率水平。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还会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也是评估国家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可能会增加国家违约的风险,从而影响国家的信用评级和国际投资者对该国的投资意愿。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分析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3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意义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国债发行规模表是了解国家债务状况的重要途径。
债务水平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指标,国债发行规模表可以清晰展示国家债务的总体情况,为政府制定债务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国家债务风险和稳定性,从而预测可能的债务危机并采取相应措施。
国债发行规模表还可以作为评估国家金融状况和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国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还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国家债务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国债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国债是指由国家发行的债务工具,它是一种重要的债券种类。
国债市场作为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国债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国债市场规模的定义国债市场规模指的是国债发行的总量,通常以货币单位(如人民币)表示。
该指标是衡量国债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债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国债市场规模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对国债市场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繁荣时,国债市场规模可能较小;而经济衰退时,国债市场规模可能较大。
2.政府财政需求:政府财政需求的增加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规模的扩大。
当政府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和债务偿还时,国债市场规模往往会增加。
3.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对国债市场规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规模扩大,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规模缩小。
国债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国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多层次发展:国债市场逐渐从传统的一级市场发展到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这将促进国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跨境投资: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国债市场。
这将有助于国债市场规模的增加。
3.创新产品:通过推出创新的国债产品,如可转债和浮动利率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债市场,从而扩大国债市场规模。
结论国债市场规模是国家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国债市场的发展趋势,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政府需要充分意识到国债市场的重要性,并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其良好发展。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密切关注国债市场的动态,以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国债发行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国债还本付息额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然后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各重要因素作关联度排序,最后对由这些因素衡量的我国的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国债;灰色关联度分析;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是定量地比较或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中各因素之问,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而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分析时间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用它们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接近程度,来衡量它们之间关联性大小。
如果两比较序列的变化态势基本一致或相似,其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以认为两者关联程度较大;反之,两者关联程度较小。
这种用于度量系统之间或因素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尺度,称为关联度。
只有弄清系统中的这种关联关系,才能对系统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制约因素;什么是优势,什么是劣势。
为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决策、评估、规划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打好基础。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第一步:确定母序列x0与子序列Xi。
第二步:原始数据预处理。
各指标原始数据量纲不同,数量级差也悬殊,为使原始数据消除量纲,合并数据级,使其具有可比性,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对此,本文用初值化变换:x’ij=xij /Xil第七步:排关联序。
为准确评价及理顺各自序列对母序列的关联程度,需将关联度以大小排序,称关联序。
对与各子序列要比较其对同一母序列来说,孰大孰小,可以明确及理顺各自序列对与母序列的“主次”关系。
二、我国国债发行额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确定母序列x0与子序列xi,即系统因素的确定。
影响一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初步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x0)作为母序列,国内生产总值GDP(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财政收入(X3)、财政支出(X4)、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x5)、国债还本付息额(x6)、当年国债余额(X7)分别作为子序列。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李东卫(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山西阳泉045000)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以及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
今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从绝对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
本文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的各种规模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债;发行;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80X (2009)02-0016-07收稿日期:2009-02-27作者简介:李东卫(1968-),男,山西和顺县人,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高级经济师。
!!!!!!!!!!!!!!!!!!!!!!!!!!!!!!!!!!!!!!!!!!!!!!!!!!!!!!!!!!!!!!!!!!!!!!!!!!!!!!!!!!!!!!!!一、引言国债作为以国家为债务人的特殊的国家信用形式,到期是需要还本付息的。
国债的发行,既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又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制约。
因此,在一定时期国债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性的数量规模。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特殊情况下,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今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赤字和国债增加最多的一年。
目前在国债规模增加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目前的国债规模增长过快过大,尤其是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收入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过高,担心产生债务危机,而对国债产生恐惧感,因而主张减少国债发行。
另一种倾向认为,与国外相比我国国债规模占GDP 的比重不高,国债规模还不算大,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债调节经济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而主张多发国债。
对国债规模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如何看待还是要用辩证的观点看既要看到国债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国债的负面效应,既不能因为国债的负面效应而主张减少国债的发行,也不能因为国债的积极作用而放大对国债规模的控制,不能走向两个极端。
国债既是一种调控手段,也是一种筹资手段。
在其适度规模上,国债的筹资功能与调控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就是说,国债规模过大,其副作用也就大;国债规模小,其积极作用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度增加国债规模保证经济健康运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实体经济下行的现状,财政建设资金缺少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利用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我国今年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预计占GDP 比重的2.8%左右,累计国债余额占GDP 比重的20%左右。
国际上,评价财政赤字风险有两个指标,即赤字占GDP 比重不超过3%,国债余额占GDP 比重不超过60%。
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赤字占GDP 比重曾经到过4%、5%左右。
19992009年第2期总第92期上海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No.2,2009Apr No.92年至2003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在2.0%-2.6%之间。
2005年以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2008年赤字占GDP比重仅为0.6%。
从国际上看,我国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赤字和国债余额占GDP比重这两个指标,不仅均低于国际控制标准,也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水平。
总体上看,我国的财政赤字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虽然今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加上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积累了相当雄厚的政府财力。
因此,这样的一个财政赤字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为此,保持国债的适度规模应作为我国的长期政策,仍要将国债作为宏观调控和筹集资金的保持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加以利用。
取消国债发行,等于放弃了一种调控手段和筹资手段,这对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二、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一)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国债发行规模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是受诸多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因素:1.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
由此可见,财政赤字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在其它条件既定的前提下,财政赤字越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越大。
另外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主要归中央政府所支配,因此当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理应成为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我国今年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402.21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降10.3%,地方本级收入增长10.3%。
一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4642.05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下降17.7%,但后期财政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
此外,3月份全国财政支出5007.3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197.58亿元,增长31.4%。
一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支出12810.92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加3304.18亿元,增长34.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财政收入减少,要特别关注财政赤字风险。
2.国债还本付息额和国债累积余额。
国债有三大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除此之外,国债还有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光荣使命。
每年我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如:1997年国债发行规模为2476.82亿元,到期债务还本付息额为1918.37亿元,占国债发行规模的80%左右,可见借新债还旧债是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今年我国比往年国债规模更大,除偿还到期债务还要偿还新的债务,防止出现新的债务危机。
衡量国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主要有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债务依存度,其中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国债累积余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从这一指标看,国债累积余额也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之一,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条件下,国债累积余额越大,国债负担率就越高,在国债负担率安全的界限范围内,可供发行的国债规模就越小。
目前我国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20%左右。
国际上评价财政赤字风险有两个指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
国债余额占比远远低于国际警戒水平,所以我国增加财政赤字和增发国债规模在可控范围。
3.国债的认购能力。
国债认购能力对国债的发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着国债能否顺利发行以及发行的多少,国债的认购主体有单位和个人,但不论认购主体是单位还是个人,其认购能力最终体现在社会资金的余缺状况上,而居民储蓄和信贷规模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社会资金的余缺状况,因而居民储蓄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而且居民储蓄越大,可用于购买国债的社会资金越多,国债的潜在购买力就越强,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以越大,和国债发行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4.政府的偿债能力。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中央财政的收支状况取决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一般而言,国内生产总值越大,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以越大。
所以影响一国国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财政赤字、中央财政收支、国债余额、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额。
(二)国债发行规模诸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国债发行规模诸因素影响的相关分析有资料显示,国债发行额与国债余额、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国民生产总值、居民储蓄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性数据分别为0.982,0.988,0.988,0.968,0.959,0.968,0.996。
相关系数最小的有0.959,最大的有0.996,都接近于1。
通过分析表明初步相关性分析是合理的,也是有事实根据的。
综上所述,国债规模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当明显,可以用回归方法,但是由于相关系数较高,可能存在较大的共线性,下面我们将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剔除共线性。
2.国债发行规模诸因素影响的变量统计分析为了除去各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采取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来避免各影响因素间的较强的线性关系。
本文多元回归采用的是逐步筛选法(Stepwise),即在计算过程中加入或剔除单个变量,直到所建立的方程式中不再含有可加入或剔除的变量为止。
逐步回归的最大步数为所选择的因变量个数的两倍,且回归系数显着性H检验的相伴概率值小于0.05的自变量引入了回归方程,大于0.05的自变量剔除出了回归方程。
结果居民存款储蓄余额(S)、财政赤字(B)和还本付息(P)、国内生产总值(G)为选择进入变量,其回归方程为:Y=80.106+0.039S+0.585B+0.445P-0.007G(1)T=(2.876)(7.816)(9.157)(5.52)(-3.521)R'=0.999F=5890.453DW=1.87其中Y为应变量国债发行规模,S为居民存款储蓄余额,B为财政赤字,P为国债还本付息额,G为国民生产总值。
从方程(1)中可以看出:R′是比较高的,T检验值和DW值都比较显着。
另外,根据统计模型I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债发行规模(Y)同居民储蓄((S)、财政赤字((B)、国债还本付息额(P)呈正相关关系,同国民生产总值(G)呈负相关关系。
三、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1.财政赤字增加是我国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财政赤字与国债的相关程度为0.968,它在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为0.585。
说明了我国国债发行额与财政赤字高度正相关,财政赤字每增加100亿元,就要增发58.5亿元的国债,那么今年我国财政赤字9500亿元,就要增发5557.5亿元,2009年我国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
在一季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月30日在上海交易所发行第一期30亿元的地方债,开启了地方债券发行及上市交易的进程。
从发行情况看,相关交易一切顺利,其票面利率只有1.61%,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利率。
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必然伴随国债发行量的增加。
1994年以来,我国国债基本上是按照“国债发行额二财政赤字,一还本付息”的公式确定国债发行规模,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国债发行基本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旧债。
由于财政赤字禁止向中央银行透支,只能通过发行国债解决,导致了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可见弥补财政赤字是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观动因。
2.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是推动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城乡居民储蓄额跟国债规模的相关系数是0.996,在回归方程的系数为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