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电工学
- 格式:ppt
- 大小:538.50 KB
- 文档页数:61
煤矿电工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煤矿电工学》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60学时实验实训6学时层次专业:专科非机电类专业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标准是专为职业院校专科煤矿开采等专业开设的《煤矿电工学》而制定,该门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确保矿山企业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利用电能的学科。
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课。
该门课程针对煤矿的特点和设备安全用电技术、煤矿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井下采区供电设计计算等内容。
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煤矿电气系统实际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证。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具有对矿井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检修的能力;2、具有对矿井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简单计算的能力;3、能读懂电气系统图,设计简单的电气系统;4、掌握矿井供电系统及各级变电所安全供电技术。
三、课程学时学时分配建议表四、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结构模块化。
学用一体,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工作岗位一致的能力;课程设计源于实践,按照工作的实际过程展开,使教学过程演化为一个工作过程。
紧紧围绕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探索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将课堂教学现场化,强化职业技术能力,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六、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矿用隔爆检漏继电器性能测试 2学时矿用隔爆型磁力启动器的研究 2学时矿用高低压配电开关的认识与操作2学时七、教学组织与方法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2、认真写好教案并有相应的讲义3、课堂讲授板书示范,小部件实物配合4、课堂提问和抽查及布置适当的课内外作业5、实验实训解决重点难点6、每堂课要有目标、重点、难点、目的,完成本科的预设学习任务7、认真批改作业以批语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八、教学参考资料1、推荐使用教材《煤矿电工学》主编:王红俭、王会森,煤矿工业出版社2、参考文献:《煤矿电工手册》顾永辉等编煤炭工业出版社《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煤炭工业出版社《工矿企业供电》张学成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九、成绩考核考试课考核标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 满分100成绩根据学生提问、作业、测验、实验实训等评定。
《煤矿电工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矿井运输(初中二年中级)学时:108 学分:7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地位:《煤矿电工学》是矿山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课。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煤矿电工技术及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煤矿电工技术及电气安全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煤矿电工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解决各类常用电工技术及电气安全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和自学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煤矿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2、理解常用电工技术及电气安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性能特点和图形符号;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电工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重视实践,重视应用,重视理解,切勿死记硬背。
2、掌握实验的规范化操作, 能根据学习目的要求,独立地组织实施实验,会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实验报告.(三) 知识结构分解图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讲授方法应以实例贯穿始终。
学生要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应用,多练多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种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引到课堂中来,以补充教材的知识不足;在例题和作业中多举实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时数分配电工部分一、直流电路(22学时)1、教学内容1.1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2 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1.3简单直流电路的计算1.4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1.5电容器2、教学要求:1)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3)熟悉电路中电位的计算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4)了解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3. 重点、难点1)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3)电路中电位的计算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煤矿电工学总复习
煤矿电工学是煤矿硐室技术职业培训的重要课程,随着能源变革,是煤矿电气设备安
全生产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系统总结和归纳了煤矿硐室中电工作业中重点技能和操作规程,其内容主要涉及煤矿电气设备基本原理、煤矿电气设备操作、调试、维护和保养以及新型
电气设备应用等方面。
煤矿电工学理论知识,主要涉及:煤矿光电电缆的选择、安装及使用;电力特性的定
义及其测量技术;煤矿用电安全工作规程及相关知识等;煤矿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
行维护、保养检修;采掘机布线、电气设备的分析、诊断及技术维修等;煤矿供电电力系
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等。
煤矿电工学在实际操作中,有助于确保煤矿工程的安全生产,使安全生产和劳动力的
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管理。
因此,深入学习和掌握煤矿电工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检修工作的人员,无外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煤矿电工学,为每一位从事电气安全、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机制。
学习和熟练掌握电气技能的专业人员,不仅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节约能源,防止事故的
发生,还能减少硐室人员的伤亡。
因此,如何把学好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致力于安
全生产,承担起责任,有更大的改变和影响,是每个工作者应当思考问题与深入研究的任务。
《煤矿电工学》总复习一、填空1、工矿企业供电的基本要求是供电可靠、供电安全、供电质量和供电经济。
2、煤矿供电的三大保护是接地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
3、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的主要指标。
4、电网的结线方式根据负荷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放射式电网干线式电网和环式电网。
5、在三相供电系统中,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形式。
6、桥式结线分全桥、内桥和外桥三种形式。
7、为了防火,井下变电所内必须设有砂箱及灭火器材。
8、煤矿井下移动变电站通常设置在距工作面150-300米的顺槽中,工作面每推进100-200米。
变电站向前移动一次。
9、煤矿井下工作面配电点分采煤工作面配电点和掘进工作面配电点两种。
10、煤矿井下工作面配电点一般距采煤工作面50-100米,距掘进工作面80-100米,工作面配电点随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
11、目前,用电设备按照工作制分为长时工作制用电设备、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和断续工作制用电设备三种。
12、电容器补偿方式有单独就地补偿、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三种。
13、我国规定:矿井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一般选用两台。
14、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包括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两部分。
15、在三相供电系统中,短路的基本类型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等。
16、在同一点短路时 I d(2) = 0.866 I d(3)。
17、短路电流的效应包括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
18、如果电气设备的触头间电压为10-20伏以上。
电流为80-100毫安以上时,触头间就有电弧产生。
其温度可高达10000度。
19、去游离的主要形式是复合与扩散。
20、交流电额定电压为 1200 伏及以下或直流电额定电压为 1500 伏及以下的开关(电器)属于低压开关(电器)。
21、电流互感器的基本接线方式有一相式接线、星形接线和不完全星形接线三种。
22、电流互感器的主要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准确度等级。
煤矿电工学教案授课教师:于显生授课名称煤矿电工学课时 4授课教师于显生职务/职称授课对象综采机掘一线岗位各工种职工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电工学》秦曾煌主编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节点、支路、回路、网孔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流和电压定律的应用。
2、电流和电压定律的推广应用。
电工基础知识(一)煤矿井下的特殊工作条件1、井下巷道、石门、峒室和采掘工作面的空间狭窄,设备摆放拥挤、杂乱。
2、由于顶板压力的作用及采煤的影响,常有掉矸及片帮现象,所以电气设备易受砸、碰、压。
3、井下顶板有滴水及淋水现象,空气比较潮湿,电气设备容易受潮。
4、井下有瓦斯和煤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和爆炸。
5、井下机电设备工作繁重,起动频繁,负载变化较大,设备容易过载。
基于上述原因,矿用电气设备应具有多种特点:电气防爆;防护性能好;电网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过载能力强;保护功能强;可靠性高;才能确保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电气事故的原因及危害1、触电人触及带电体或接近高压带电体,都可以造成触电事故,根据伤害的性质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内部器官损坏,而导致残废和死亡。
电伤是指电弧对人体表面造成的烧伤。
在触电死亡事故中,大多数是电击死亡事故。
触电对人身的危害由下列因素决定:(1)电流的大小触电电流决定于加在人身上的电压和人体电阻的大小(井下人体电阻通常按1000欧计算),经验证明:30—50mA电流长时间通过人体,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100mA工频电流足以致人死命。
(2)触电时间的长短人体电阻随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而变化,时间越长,人体组织破坏越厉害;人体电阻越低,电流就越大,对生命的危险性就越大。
我国规定,通过人身电流与时间乘积的安全值为30mA·s。
(3)电流通过人身的途径通过心脏、呼吸器官和中枢神经的触电危险性较大,特别是通过心脏的触电危险性最大,几十毫安的电流就会引起心室颤动,使心脏停止工作,导致死亡。
《煤矿电工学》教学方法探讨煤矿电工学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煤矿电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矿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煤矿电工学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煤矿电工学的教学内容煤矿电工学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煤矿安全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学科。
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气知识、煤矿用电设备、电气安全知识等。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气知识包括电路基础、电气原理、电气测量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知识。
煤矿用电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矿山电气设备,学生需要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和维护保养等知识。
电气安全知识则是煤矿电工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电气事故的危害性,并学会预防和应对电气事故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煤矿电工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
讲授法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示范法则是通过向学生演示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法是煤矿电工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应当注重安全和实效,老师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三、教学手段的应用在煤矿电工学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