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日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315.00 KB
- 文档页数:29
日译汉课件汉译日第一课翻译综述讲授内容☐-翻译相关理论☐-《汉译日》讲授方法☐-翻译技巧一、翻译相关理论☐1、翻译的定义☐2、翻译的目的和着眼点☐3、翻译的标准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现状——作为一门学科仍在建设之中,并不完善(无规律性和交叉性)☐翻译的定义(广泛性)1.《辞海》:转换2.卡特福德(英):替换3.巴尔胡达罗夫(苏):改变4.高宁:替代翻译的目的和着眼点☐目的: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着眼点——三大原则:1、正确理解原文2、使用准确的目标语言表达出来3、所表达出来的目标语言简单易懂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三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译文要通顺流畅☐雅—译文要有文采翻译标准——林语堂☐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括三方面:(1)忠实标准=信(2)通顺标准=达(3)美的标准=雅☐呼吁译者必须记得下述问题,以负起翻译的责任:(1)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2)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3)翻译艺术的问题=译者对艺术的责任翻译的标准——泰特勒三原则☐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1747-1814)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评价:与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大体对应翻译的标准——诺克斯三要件☐一字一词的意思乃至篇章结构均宜正确掌握。
☐正确理解原著作者所欲传达的意涵。
☐具可读性、耐读性。
☐而日本当代学者别宫贞德进一步以上述标准作为对译文的评量标准指出:欠缺第一项要件者属狭隘的所谓「误译」;缺乏第二项要件者属广义的真正「误译」;缺乏第三项要件者属狭隘的「恶译」。
翻译标准——奈达三要求、三标准☐三要求:(1)传授知识(informative)(2)生动得体(expressive)(3)导致行动(imperative)☐三标准:(1)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即“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即“译文通顺、流畅”(3)形式恰当,吸引读者,即“可读性、耐读性”翻译标准概括——“信达美雅”☐(1)信,即准确,忠实原著的意思。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汉译日课程讲义一.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什么是翻译?2.翻译的标准3.翻译的原则4.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校对三个阶段5.翻译者的素养1.什么是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辞海)“ある言語で表された文章を他の言語に置き換えて表すこと。
”(日本大辞林)“将一种语言(原文语言)组织成文的材料替换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译文语言)的成文材料”(英国翻译家卡特福德)“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其内容即意义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的过程。
”(前苏联学者巴尔胡达罗夫)“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
”(奈达,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1)翻译是把某种语言所表达的事项或文章的内容改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2)翻译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
(3)翻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是沟通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之间语言障碍的桥梁。
翻译的标准▪信忠实原文,完整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达译文通顺、流畅,无生搬硬套▪雅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色彩•“信、达、雅”三者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信、达、雅”的核心是“信”。
•在忠实力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错译和滥译。
•在通顺方面,主要的毛病是译文语病多,文字臃肿累赘,表达含糊不清,词汇贫乏,等。
中译日的基本原则▪通盘考虑,把握原文意思▪抓住主干,弄清基本骨架▪译后检查,避免漏译误译4.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校对三个阶段(1)理解阶段a 正确地分析句子结构,弄清词汇的含义。
b 理解逻辑关系或前后文背景。
c 弄清典故、术语、有关的专门知识。
(2)表达阶段①直译直译在翻译中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意译(a)对那些固有的谚语、成语、惯用语,采用意译法。
(b)某些文章(尤其是文艺作品)的句子中,虽没有固有的谚语、成语、惯用语,而由普通词汇、词组或语言现象构成,但考虑到上下文的语言背景、风格、修辞等,也应在融会贯通后进行意译。
中译日分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译日,即中文翻译成日文,是在中日两个文化背景中进行的一种翻译活动。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译日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中译日既是一种语言交流方式,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译日的意义不仅限于汉字和假名的转换,更涉及到中日两国文化、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翻译和传达。
通过中译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了解日本文化,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
同时,中译日也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
然而,中译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日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中译日还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差异,以确保译文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译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中译日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译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不仅要熟悉中文和日文,还要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其次,译者需要积极学习和更新知识,关注社会热点和文化动态,以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文化素养。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翻译工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中译日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译日,我们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同时,中译日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译日的意义和挑战,为中译日的发展和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中译日,即将中文翻译成日文的过程和方法。
接着,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组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探讨中译日的意义、挑战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中译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