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探析词性转换是英汉互译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翻译技巧之一,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探析了词性转换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具体的主要词性转换类型,总结出一般词性转换发生的机理。
标签:英汉互译;词性转换;转换条件1词性转换的必要性从过程看,翻译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这说明翻译过程本身就是转换过程。
译者在转换时需要遵循翻译标准。
奈达要求“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严复倡导“信、达、雅”原则,二者共同点:忠实地再现源文信息。
而英汉两种语言不论是在语言结构、语法、还是表达习惯上都有许多差异,所以英汉互译做到完全忠实源文是不可能的。
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时,译者尽量贴近源文,传达源文信息。
任何一个词并不都能在目的语中找到词性相同而词义对等的词,只有通过改变源文的某种词性才能够更有效地、忠实地传达出源文的准确信息。
像这样舍弃部分词性的忠实度,实现相对对等,就产生了词性的转换。
叶子南先生认为:“在实际翻译中将动词换成名词,将名词改成介词这类灵活的方法往往可救译者于危难”。
这说明词性本身往往是障碍,翻译时不能死盯着原文的词性。
2词性转换的主要类型2.1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以及副词转换为汉语动词在语言习惯上,汉语常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
在英汉翻译时,译者常把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转换成汉语的动词以符合汉语用语习惯。
(1)英文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
名词在英语中是最为常用词性之一,而汉语则倾向使用动词,因此在英译汉时,为遵循目的语习惯,译者可将英语名词转化为汉语动词。
例1:It is my conviction that,though men may be no more wicked than they always have been,they seen less likely to be ashamed.(孙致礼,2003:82)(我相信,人们虽然未必比以前还要不讲道德,但似乎要比以前更加不知羞耻。
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英汉翻译,作为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分支之一,其技巧与方法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词性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其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现象,分析其必要性、常见类型及其在英语汉语言特点下的应用,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简要介绍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必要性,阐述为何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以及这种转换对于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词性转换类型,包括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策略,结合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分析如何在实际翻译中灵活运用词性转换技巧,以实现译文的准确、流畅和地道。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技巧,提高翻译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翻译质量,推动英汉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词性转换的基本概念词性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另一词类,而不改变其原意,是英汉翻译中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
这种技巧的运用,旨在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因此,翻译时常常需要进行词性转换。
例如,英语中的动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名词、形容词或副词;同样,汉语中的名词在英语中也可能需要转换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这种转换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基于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翻译原则的遵循。
词性转换的翻译技巧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转换,即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完全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另一词类;二是部分转换,即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在转换为目标语言时,仍然保留部分原词类的特性。
日语翻译中的转译作者:李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3期摘要:在外语的学习中,翻译能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
翻译有很多翻译方法,今天就转译来做一下介绍和分析。
本文将具体解释转译的定义,介绍转译的方式。
通过例句来具体分析在翻译过程中转译的运用。
关键词:转译;转换;汉语;日语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42-03转译指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原文做出不影响原文信息内容表达﹑非原则性的变通。
特点是行文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思维方式上,在表达形式上,在句子结构上都可以打破原文的程式以独特的﹑新颖的形式来完成语际间的转换。
方式有词性转换﹑句式转换﹑语态转换和语气转换等。
一、词性的转换汉语翻译成日语时词性的转换是非常普遍的,常见的词性转换有动词转换为动名词、动词或者副词转换为形容词或者形容词词组、数量及动量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拟声拟态词等等。
例句1:他具有一种能力,能从对方含糊暧昧的言语中,准确抓住对方要说的真意。
译文:彼はぼんやりとした言葉からでも的確に相手の言いいたいところをとらえる能力を持っている。
原句中“暧昧的”是用来修饰“言语”,作为形容词使用,但是在译文中译成了“ぼんや,りとした”这样的拟态词作为连体形来修饰后边的名词,更形象,更生动。
而且,原文中的“他具有一种能力”,在译文中把主谓部分拆开了,使后边的句子都做了能力的定语,可以说给人的感觉更地道,更自然。
例句2:电梯很大,足可以放下两张床。
这个电梯安装在体弱多病的老人居住的大楼上,是非常周到的。
译文:エレベーターは、ベッドが二つ楽々入れられるほどの大きさで、老人に多い病弱な人々の住む建物のエレベーターとして、なんと行き届いていることか。
原句中的“大”,在译文中译成了名词“大きさ”。
动词“安装”在译文中译成了“として”。
另外原句的“是非常周到的”在译文中译成了感叹句“なんと行き届いていることか”,这样的语气更加强烈,详细例子在语气转换中再做说明。
准确又好用的日语翻译技巧日语是一门相当重视基本功的小语种,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跟汉语是有一些相似的,但是在对各种语法运用的过程当中却非常的灵活,所以这也对翻译人员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除了要有日本的文化常识之外,对于日语语言的常识也要非常熟知,按照这种情况来看,除了要对各种词语的用法以及含义,能够准确又灵活的把握之外,语言基础上也一定要学会运用灵活的翻译技巧,下面就来教大家一些准确又好用的日语翻译技巧。
1、拆解分析法在日语当中,许多的句子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形容词或者是大量的从句而组成,这种句子往往结构以及语法上都非常的复杂,而当我们碰到这样棘手的句子的时候,如果是经验基础比较少的人,可能没有办法一次性就将它完整的翻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拆解分析法,就能够派上用场啦。
之所以叫做拆解分析法,就是将整个句子进行剖析,在进行分析之前要将他们逐步的分解开来,按照句子当中存在的主谓宾来进行主次翻译。
当所有的分句全部都翻译完之后,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就能够很好的将整个句子的句意解释。
2、词性转换由于日语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特点,在将它翻译成中文之后,往往会造成一种不平衡或者是语句成分不够完整的现象,比方说形容词过多,让整个句子变得非常的累赘等等。
所以再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翻译人员应该对雌性进行恰当的转换,让整个句子能够得以保持通顺流畅,这种转换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形容词和名词,名词和动词以及形容词跟副词之间。
3、语位调整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要跟原文一模一样,是不能够强求的。
如果硬是要一对一的逐字翻译,很容易导致翻译出来的结果,语序都非常杂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要学会根据语言的特点来进行适当调整,让整个句子得以保持通讯流畅。
4、词性增减日语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种,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难免会碰到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部分,而且在翻译的时候,如果将原文跟译文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翻译之后的某一些词语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存在,如果出现一些总是反复的形容词,那么将它删去,其实并不会对整个句子造成影响。
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深入讨论和实例分析,帮助读者学会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准确转换单词的词性,以保持语义的连贯和准确。
词性转换的定义和意义理解词性转换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解释词性转换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名词和形容词的转换名词转换为形容词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的常用策略和实例动词和名词的转换动词转换为名词的常见规则和实践名词转换为动词的常用方式和示例副词和形容词的转换副词转换为形容词的技巧和策略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的常见方法和实例例句分析与实践提供一些实际例句进行分析和转换实践深入探讨例句中词性转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总结与扩展对本文档中所涉及的词性转换技巧进行总结和回顾提供更多补充资料和延伸阅读资源请注意,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洁明了的指导,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并独立进行决策。
导言请注意,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洁明了的指导,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并独立进行决策。
导言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是一本重要的翻译技巧手册,它涉及到了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转换指的是将一个词的词性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更恰当地表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是一本重要的翻译技巧手册,它涉及到了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转换指的是将一个词的词性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更恰当地表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词性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一些句子难以准确翻译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可读性。
无论在文学作品、商务文件还是学术论文等领域,词性转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和技巧,旨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掌握词性转换的方法。
我们鼓励翻译者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无论是英汉互译还是汉译英,词性转换都是一个关键技巧。
通过研究和掌握《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您将能够更好地处理词性转换的问题,提升翻译水平。
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一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汉语与英语在词法和语言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准确流畅的目的,翻译时应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词性转换即是其中之一。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 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 是词的表述功能的外在标记。
词性转换是指翻译时为了正确而顺畅地表达原文内容而改变词的属性,即改变词性。
在汉译英语句子时,使每一个英语单词都有一个与之词义和词性均相同的汉语词相对应是几乎不可能的。
若一定要用词性相同的汉语词来译出英语原旬,那么,汉语译文常常会因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及规范而读起来非常别扭,甚至艰涩难懂。
词性转换在汉译英翻译中是一项技巧,其关键在于源语与目的与之间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差异较大。
本文旨在探索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在翻译中使用词性转换的技巧,从而帮助大家逐步提高翻译能力和更加灵活运用词性转换这一翻译技巧。
使其翻译的句子准确通顺,将由于英汉差异而引起的语言机械转换,根据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和转换,使译文变得更加的妥帖、顺畅。
二.文献综述刘小芬,杨筱霞在《再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提出然而,许多人认为,翻译最大的障碍应该是两种语言的不同词性的转换。
因为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并不总是能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词性相同而词义又完全一样的词。
只有通过改变原文的某种词性才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
这种把一种语言中的某种词性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另一种词性来表达的翻译方法就是词性的转换。
谢捷在《英语名动转用中不同种类名词的转用几率探析》中提出“名词转化动词是基于原型名词的语义特征和所属语义种类确立其词义的,语言学家提出了多种转类动词的划分。
”陆俭明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中提到兼类词。
兼类词指“同一个概括词兼有两种词类特性的词,即指同音同义而词性不同的词”郑蕙在《论英汉翻译中的词性和句形转换》中提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因为汉、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环境和文化的不同给汉英翻译造成一定困难,所以有“语随境迁,语无定义”之说。
防潮、防高温、防蛀的“八防”措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必备办公设施,档案馆(室)都设置专门的档案指导室和档案库房、做到了库房、阅览、办公“三分开”。
一、在预检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1.有的高校档案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人员更新多、变动频繁。
档案专职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基建项目档案的归档工作。
部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基建档案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未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JJ基本建设11综合按单项工程设置类目”的规定,来指导基建项目的归档工作。
新校区基建档案的分类、组卷和编目不够规范。
有的高校档案人员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理解有偏差、“吃得不透”。
一般基建工程都经过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环评监理、施工质检验收、竣工交付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会出现交叉互用现象,很难严格按“规范”中按单项工程项目设置类目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分类、组卷、编目,因此导致不同阶段、单位工程之间归档文件重复使用现象较严重。
部分基建档案存在归档的工程文件不是原件,工程文件签字盖章手续不够完备,竣工图使用计算机出图的复印件,不是蓝图,竣工图无竣工图章或竣工图章签字及设计变更填写不够齐全完整等问题。
2.不能全面有效地落实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建设工程资料的形成和收集分属高校不同部门或勘察、设计、监理等不同单位。
可喜的是,现在部分高校在招投标订立合同时,已经在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大型设备购置等合同中对项目档案归档范围、要求进行了约定。
3.由于部分高校基建项目“先上马、后补票”,造成审批手续或征地文件不齐全,致使部分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材料缺失,不能按时对上述文件进行收集、归档,形成归档文件材料不够齐全完整。
二、对高等院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几点反思1.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陕西省档案条例》等规章制度;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在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基建档案归档范围和流程的具体规定时,充分考虑自身特点。
0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翻译在全球的交流与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为翻译?简言之,即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尤金·奈达曾提出:“翻译就是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然后是风格。
”因此,准确且流畅的译文对译者而言并非易事,在翻译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非常必要。
词性转换是翻译中重要的技巧之一。
1词性与词性转换的定义词性是是一种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是以语法特征(包括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兼顾词汇意义对词进行划分的结果。
从组合和聚合关系来说,一个词类指在一种语言中,众多具有相同句法功能、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范畴。
汉语有12种词性,而英语有10种词性。
很多人认为翻译中最大的阻碍是两种语言之间词性的转换,因为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总能找到对等的词,此时只有将源语中的词在目标语中改变词性,方能准确表达出源语所要表达的信息,这就是词性转换。
尤金·奈达曾提出词性转换的中心是动态对等。
之后,他将之改为“功能对等”,功能对等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等,更重要的是功能的对等。
因此词性转换即为使译文准确流畅,译者在翻译时总是将源语中的特定的词性转换为目标语中的另一词性。
2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原则(1)忠实原则。
一个好的翻译是这样一种翻译:把原作的优点完整地移入另一种语言,使得译入语国家的读者能够像源语读者一样明确领悟,强烈地感受原作那样,领悟和感受译作。
(泰特勒,1970)泰特勒认为,翻译原则的意义不需要解释。
在翻译中使用词类转换技巧必须遵循忠实原则。
词类转换的目的是使翻译像原文一样准确,忠实于原文。
它要求译者不仅要尊重原文的思想,而且要保持原文的风格。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并不是绝对忠实,而是相对忠实。
(2)通顺原则。
通顺即译文必须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翻译要像原文一样生动、朴实。
如何用词性转化翻译动词如何用词性转化翻译动词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汉语一个句子中有多个动词出现,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展现代化建设,已经实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而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这就需要词性转换的帮忙。
以下是店铺精心收集的英语词性转化翻译动词,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应栏目!(一)动词名词化汉语是“动态”语言,而英语是“静态”语言。
因此,名词化在汉译英中的处理须格外小心,很多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对应地译成英语动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
汉译英我们坚信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
It is our firm conviction that a step forward has been taken.我深信自满情绪是我们各种问题的根源。
It's my conviction that complacency is at the root of our troubles.(此处的It is sb’s conviction意同于sb firmly believe, 在一些政论和科技文体中,比较倾向这种名词化的静态表达,因为静态表达句子结构比较严谨,不容易产生歧义,并且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可以认为,日本对美独立性的增强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对日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是不会高兴不会支持的,因为这意味着日本会逐渐变得不那么“紧跟”,不那么听话,甚至成为像某些欧洲国家那样敢于顶撞美国的国家。
It can be argued that Japa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re-condition of itsbecoming“a major political power.”In this respect,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really be pleased with and supportive of Japan's ascension to“a majorpolitical power" because this means Japan will no longer be so closely aligned with America,or like some European countries,will even dare to say no to the United States.然而,在国际社会看来,日本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符合多极化发展趋势。
浅议汉日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摘要:日语与汉语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两种语言词的分类不对应,语序也完全不同。
汉语属于svo(主谓宾)型语言,语序决定语法成分;日语属于sov(主宾谓)型语言,语法成分由各种附属词决定。
这些差异导致了翻译中词性转换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词的分类;语序;汉译日;词性转换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32-02
从词的分类来看,现代汉语可分为12类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日语可分为10类词: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副词、连体词、接続词、感叹词、助动词、助词。
汉语的词类似乎比日语多,可是所有汉语的词类都可以在日语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类,而日语中的形容动词和连体词却是汉语中没有的。
这种词的分类不对应使得翻译中需要进行词性的转换。
其次,从语序来看,日语属于sov型语言,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除了修饰语(定语或状语)一定要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和谓语要放在句尾之外,其他主语和宾语等句子成分的语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而汉语属于svo型语言,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决定,语序的变化会对语义产生影响。
这种语序的差异必然导致翻译时词性的调整。
词性的转换可以分为两种即强制性词性转换和选择性词性转换。
强制性词性转换是指在一种语言中属于这类词性,而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则会变成另一类词性。
例如日语「飢える、太る、尖る」是动词,汉译后需转换成形容词“饿的,胖的,尖的”。
这种在翻译时必然要发生的词性转换就是强制性词性转换。
选择性词性转换是指在翻译时既可译成与原来一样的词性,也可译成另一类词性。
例如日语「資源の蓾約、消費の減少、品質の向上」是名词性表现形式,汉译时既可译成名词性词组“资源的节约,消费的减少,质量的提高”,又可译成动词性词组“节约资源,减少消费,提高质量”,这种转换词性的译法即为选择性词性转换。
词性转换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就汉译日中的词性转换现象总结了下面一些规律。
一、汉语动词转换成日语名词
1.有些汉语动词译成日语时需转换成名词性表达方式。
如:
①这件和服与腰带的颜色配得真漂亮。
/この着物とおびの色の取り合わせが美しいですね。
②去看望他时,看到他表情非常痛苦,我也很难受。
/お鈯舞いに行ったら、彼はとても苦しそうな様子をしていたので辛かった。
③那位老人依靠儿子生活。
/あの年よりは息子を頼りに暮す。
2.有些汉语动词译成日语时可以作选择性词性转换,但是当由这个动词组成的词组在句子中充当一个独立的语法成分时,一般作名词性翻译。
④他对学习日语和研究语法有兴趣。
/彼は日本語の勉強と文法の研究に興味がある。
⑤大家强烈要求缩短工作时间。
/みんなは労働時間の短縮を強く要求する。
⑥因为准备考大学,所以很忙。
/大学の入学鋰験の準備で大変忙しい。
上述例句中“学习日语,研究语法”也可以译成「日本語を勉強する、文法を研究する」,但由于这个词组在句子中充当着一个独立的语法成分,所以与其译成「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ことと文法を研究することに興味がある」,不如译成「日本語の勉強と文法の研究に興味がある」,后者显然要简练得多。
二、汉语名词转换成日语动词
当汉语中的部分名词带有动态意义,并且构成一个动宾短语时,译成日语时通常需转换成动词。
⑦公司对新员工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会社は新入社員を厳しく教育した。
⑧对您的好意深表感谢。
/ご好意を深く感謝いたします。
⑨我决定在睡觉之前对当天的行为进行反省。
/寝る前にその日の行いを反省することにした。
类似的词还有“交谈,轰炸,成功,影响”等。
三、汉语形容词转换成日语动词
有些汉语中的形容词,译成日语时需转换成动词性表达方式。
⑩你瞧,这只猫多胖啊,是不是有病啊。
/この猫、鈯てよ、よく太っていること。
病気かしら。
{11}森林中静悄悄的。
/森の中は静まり返っている。
{12}他们开始吃饭时饭菜已经冷了。
/彼らが食べ始めた時には料理は冷えていた。
类似的词还有:烂的「腐る」、瘦的「瘜せる」、情绪低落的「落ちこんでいる」、弯曲的「曲がりくねる」等。
四、汉语代词转换成日语名词
日本人在称呼别人时习惯使用名字或职务,而汉语则多用人称代词。
因此,汉语的代词在译成日语时通常需转换成名字或职务等名词。
{13}一小时前您女儿来过电话。
/一時間前に部長のお嬢さんから麏鋻がありました。
{14}您是穿九号的吗?/お客さんは9サイズでございますか。
{15}由佳:明天我们公司开运动会。
/由佳:明日会社で運動会があるの。
妈妈:你也参加吗?/母親:由佳も出るの?
五、汉语动词转换成日语形容词或形容动词
有些汉语动词翻译成日语时需要转换成形容词或形容动词。
{16}他对这一带的地理很熟悉。
/彼はこのあたりの地理に明るい。
{17}我很喜欢他的老实。
/僕は彼の大人しさが好ましい。
{18}不管怎么说还是担心。
/いくら言ってもやはり心配だ。
类似的词还有:忽视「痙かだ」、讨厌「嫌いだ」、不擅长「下手だ」等。
六、汉语中的“他动词”转换成日语的自动词
日语的动词能完整地表示主语的某种动作的词叫自动词,如:行く、来る、寝る、泣く、咲く等。
需要有一个宾语才能完整地表现主语的动作或作用的动词叫他动词,如:買う、売る、鋻す、覄く、読む等。
日语的他动词和自动词在形态和用法上区别明显,而汉语中则没有这样明显的区别,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一些初学者在翻译时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而误译。
{19}我们都同情你。
誤:私たちは皆あなたを同情しています。
正:私たちは皆あなたに同情しています。
例句中的“同情”后面跟有宾语“你”,相当于日语中的他动词,错误的译法就是想当然地把日语的「同情」也译成可以带宾语的他动词「皆あなたを同情しています」,而实际上日语的「同情」是自动词,前面要用「に」而不能用「を」。
{20}有些国家想要干涉我国的外交政策。
/ある国が我が国の外交政策に干渉しようとした。
{21}日本不会再次参加战争。
/日本は再び戦争に参加することはない。
{22}出席会议。
/会議に出席する。
类似的词还有:影响「影龖する」、沉迷「夢中する」等。
七、汉语副词转换成日语形容词,形容动词以及动词
汉语中的副词译成日语时,有时需转换成形容词表达方式「~く+動詞」、或形容动词表达方式「~に+動詞」、或动词表达方式「動詞+て+動詞」。
{23}他的作品在国外评价很高。
/彼の作品は外国で高く評価されている。
{24}在景色秀丽的海滨,每天都过得很愉快。
/景色のいい海辺で、毎日楽しく暮らしている。
{25}客人走后,我急忙收拾桌子。
/お客さんが帰ってしまうと、急いでテ﹢プルの上を片付けた。
类似的词还有:难于「困難だ」、便于「便利だ」、确实「確実だ」、很漂亮「みごとだ」等。
综上所述,由于汉日语言的巨大差异导致词性转换现象在翻译中司空见惯,翻译时应该在保持原意、原语感、原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词性调整,力求译文达到信达雅的统一。
(注:例句来源于《新汉日词典》以及雅虎日本网站等。
)
参考文献:
[1]陶振孝.日汉翻译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孔繁明.日汉翻译要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作者简介:涂文莉(1971.1-),女,汉族,湖北,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级翻译,主要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