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卢沟桥烽火教案参考word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5
5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
4.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起因。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5卢沟桥烽火)齐读课题。
2.理解“烽火”,再读课题。
烽火什么意思?描写战争的文章,读的时候要气势宏伟,悲壮有力。
3.了解背景。
看,这就是卢沟桥现在的照片,从它的桥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坑坑洼洼的。
)它就是卢沟桥烽火的见证,让我们把思绪拉到75年前,了解一下卢沟桥烽火发生的背景一一“九一八”事变。
你知道吗?(PPT)4.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的第一炮。
5.再读课题。
6.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尝试学习了课文,接下来让我来检查你们尝试学习的效果。
二、尝试反馈理清脉络1.字词万花筒(1)在默写本上听写生词。
(2)对照屏幕批改,写错的打“x”,漂亮的字圈“。
”。
(相机指导学生有共性错误的字。
)(3)描红。
把写错的和写得不够漂亮的字在《习字册》描红两遍。
(4)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谁会读?(5)说说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还不能理解。
(6)齐读词语。
2.朗读擂台赛(1)自由朗读课文2分钟。
课前都熟读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朗读擂台赛”。
比赛规则: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开火车读课文擂台赛,所读的这一节不读破、读错,并概括出这小节的主要内容,就挑战成功,下一小组接着读下面一小节。
如果挑战不成功,由下面一组继续读这一小节。
给2分钟时间,大家先在小组内练一练。
(2)朗读擂台赛。
3.结构梳理站(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2)交流。
出示:(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3)课文其他自然段写的什么呢?出示:(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卢沟桥烽火》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
掌握事变的基本经过。
感受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展示卢沟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如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等。
详细介绍事变的过程,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
分析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图片导入: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述法: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第二章:卢沟桥事变的发生2.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掌握事变的开端和导火索。
认识主要当事人。
2.2 教学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介绍事变的导火索,如日军挑衅等。
详细讲述事变的开端,如中国军队的回应等。
介绍主要当事人,如宛平城守将等。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卢沟桥事变的扩大3.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扩大后的战况。
掌握事变扩大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认识相关英雄人物。
3.2 教学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扩大后的战况,如中国军队的抵抗等。
分析事变扩大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如全国性抗战的爆发等。
介绍相关英雄人物,如二十九军副军长等。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扩大后的战况。
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事变扩大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事例法:通过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四章:卢沟桥事变的后果4.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后果。
掌握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认识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后果,如中国军队的损失等。
分析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如全国性抗战的爆发等。
介绍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如战争的长期化等。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3)认识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事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以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警惕历史悲剧重演的意识;(3)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3)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国内外形势的联系;(2)事变中various military strategies 和战术的应用;(3)事变对中日两国关系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过程;(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景再现:(1)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再现卢沟桥事变的关键场景;(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2. 调查家族中祖辈或父辈对卢沟桥事变的了解,记录下他们的讲述;3. 搜集更多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卢沟桥烽火》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导入课程背景: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卢沟桥事变会成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标志性事件?章节二: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事件起因:解释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日本军队占领卢沟桥的经过。
事变的经过:详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过程,包括中国军队的抵抗和牺牲。
章节三: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国内影响: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国内的影响,如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际影响:探讨卢沟桥事变在国际上的影响,如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章节四:卢沟桥事变的纪念与传承纪念活动:介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纪念卢沟桥事变的活动,如公祭仪式、纪念展览等。
传承精神:探讨卢沟桥事变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如弘扬爱国主义、坚定民族自信等。
章节五: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卢沟桥事变精神。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卢沟桥事变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并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认识卢沟桥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资源:《卢沟桥烽火》教材或相关资料。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情况。
六、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证据照片和视频:展示卢沟桥事变时期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变的发生过程。
证人证言:介绍当时亲历者的证言,让学生了解事变的真实情况。
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的抵抗:强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开始,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分析卢沟桥事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八、卢沟桥事变的纪念场所卢沟桥事变纪念馆:介绍卢沟桥事变纪念馆的建立背景、展览内容和参观体验。
《卢沟桥烽火》教学案(精选16篇)《卢沟桥烽火》教学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1.我会读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震耳欲聋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呐喊歼灭挑衅狼狈爹娘众寡悬殊万籁俱寂如火如荼2.我知道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____________”的经过,揭露了____________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____________的滔天罪行,讴歌了____________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3.我质疑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拿起笔记录下来。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1.“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3.我国守军是怎样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自己默读,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形成统一。
(3)班内交流,探究学习。
【小组深入探究】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的?四、课堂检测1. 我会填恼羞()()同()敌()()不及()万籁()()()()已久哭()喊()人()马()大声()呼()以继()如()如()()耳欲()众()悬殊2.我会选(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号召(zhāo zhào)魔爪(zhuǎzhǎo )挑衅(xìn xìnɡ)歼灭(qiān jiān)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历史回音壁》中的《南京暴行》、《山谷里的枪声》,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时间、地点、参与方。
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1.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场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东北的影响。
分析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动机。
2.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资料等展示日本侵华战争的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动机。
第三章: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详细经过。
分析事变中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抵抗精神。
3.3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再现卢沟桥事变的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事变中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抵抗精神。
第四章:卢沟桥事变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激发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责任感。
5.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邀请相关专家或见证者进行讲座,分享亲身经历和感悟。
第六章:卢沟桥事变的军事影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对抗日战争军事战略的影响。
一、教案基本信息《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1.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
2.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事变中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卢沟桥事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卢沟桥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民族精神。
四、观看视频1. 教师播放与卢沟桥事变相关的视频。
2. 学生观看视频,加深对事变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事变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影响。
三、小组讨论1. 教师布置讨论话题:“事变中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2. 学生绘制有关卢沟桥事变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卢沟桥烽火》优秀教案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
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
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
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
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2.解决问题: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历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卢沟桥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有关卢沟桥事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学生齐读课题《卢沟桥烽火》。
二、检查预习1. 教师提问:学生预习了哪些内容?对卢沟桥事变有哪些疑问?2.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如何侵略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a.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b. 卢沟桥事变的过程;c.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疑问?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深入研读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2. 学生展示角色扮演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