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小河淌水》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06 KB
- 文档页数:3
《小河淌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学唱《小河淌水》,同学们能从情感上喜爱这首民歌,感受音乐情绪、歌曲的内容及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通过感受、欣赏、演唱和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体会云南音乐的风格特点与韵味;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出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婉转悠扬的韵味。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倚音、换头合尾等音乐知识。
二、教材分析《小河淌水》是一首经典的云南民歌,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三、学情分析1.通过一年的初中音乐学习,八年级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多数同学都很热爱中国民歌,对音乐的学习充满乐趣,积极性较高;2.在唱歌、视唱乐谱等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有少数同学基础较弱,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鼓励他们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河淌水》,感受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云南民歌韵味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一阵清风吹来,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七彩云南。
2.教师范唱和竹笛伴奏《小河淌水》3.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老师:同学们,听了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4.介绍创作背景1947年尹宜公在云南弥渡民歌《月亮出来亮汪汪》和《放羊歌》的基础上,经过改编和填词创作出了这首歌曲。
5.视唱乐谱和模唱(1)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装饰音——倚音。
(2)了解“变换拍子”。
6.加入歌词跟音乐演唱歌曲7.介绍民歌等音乐知识《小河淌水》是云南弥渡山歌,旋律婉转、悠扬,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8.跟音乐再次演唱歌曲9.演唱力度的把握p、mp、mf、f、>整首歌曲的力度是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2024最新小河淌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河淌水》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彝族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2.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唱技巧:教授正确的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歌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小河淌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歌唱技巧训练:针对歌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5. 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评选出最佳演唱奖、最具创意奖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技巧的提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评估歌唱技巧的进步。
2. 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小河淌水》歌曲及相关教学音频。
2. 视频资料:歌曲演唱视频、教学视频等。
3. 教材:音乐教材、乐理教材等。
4.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介绍其他地区的类似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让学生比较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 民族风情体验:邀请民族音乐专家或民间艺人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以《小河淌水》为素材,进行音乐创作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校园音乐会:让学生在校园音乐会上演唱《小河淌水》,展示学习成果。
2. 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社区的音乐活动,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学习。
2024最新小河淌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小河淌水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歌曲《小河淌水》,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3.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河淌水》的曲调分析,了解其所属的民族音乐风格。
2. 歌曲的歌词解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共鸣等。
4.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小河淌水》的曲调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合唱时的音准、节奏和和谐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曲调和歌词含义。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练习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并进行点评。
4. 采用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歌曲《小河淌水》的背景和特点。
2. 教唱歌曲,讲解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含义。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并进行点评。
4.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合唱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歌曲演唱:通过学生单独演唱或小组合唱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歌曲《小河淌水》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共鸣等方面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小河淌水》歌曲教材,用于学习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合唱练习时所需音响设备。
3. 钢琴:教师伴奏演唱时所需乐器。
4. 投影仪:展示歌曲歌词、曲调图示等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小河淌水》,学习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 第二课时:练习演唱技巧,进行分组合唱练习。
小河淌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儿歌《小河淌水》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儿歌教学——《小河淌水》三、教学重点1.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学唱《小河淌水》的歌词。
3. 合唱《小河淌水》。
四、教学准备1. CD、音响设备。
2. 《小河淌水》的歌词、乐谱、幼儿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做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拿出《小河淌水》的乐谱和幼儿打击乐器,让幼儿仔细观察乐谱上的音符,并教幼儿如何使用打击乐器。
3. 教唱歌词(10分钟)教师播放《小河淌水》的音乐,同时指导幼儿跟随歌曲的节奏摇动打击乐器。
4. 合唱表演(20分钟)教师划分幼儿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唱和打击乐器的不同部分。
教师分别教唱各个部分的歌词和节奏,并带领幼儿合唱。
5.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全班合唱《小河淌水》,并让幼儿自由运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唱《小河淌水》,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有所不足,可能是因为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吸引幼儿的兴趣。
下次教学中,应采用更加互动的方式,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回答。
此外,幼儿的合作表演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下次可设置一些合唱的小动作,增加幼儿的参与度,提高班级整体合作水平。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河淌水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儿歌《小河淌水》。
(2)理解儿歌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儿歌描绘的美好景象。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河淌水的样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儿歌中描绘的小河的特点。
(3)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小河淌水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水资源的理念,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儿歌《小河淌水》,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描绘的美好景象。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河淌水的样子,以及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小河淌水的景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儿歌《小河淌水》,引导学生听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儿歌(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描绘的美好景象。
(3)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儿歌中的词语和句子。
3.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进行儿歌默写,检查学生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2)学生互相交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河淌水的样子。
第二课时4.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儿歌《小河淌水》,检查学生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儿歌中描绘的小河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6. 创作展示(10分钟)(1)学生发挥想象,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小河淌水的景象。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儿歌《小河淌水》,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小河淌水教案【篇一:《小河淌水》说课稿】《小河淌水》说课稿说大纲:本课选用云南的优秀民歌《小河淌水》作为学前教育一年级下学期的声乐学习歌曲,其用意在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南方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我国南方民歌的特点,地域性的风格特征。
在歌唱练习中感受《小河淌水》细腻、含蓄、深情、婉转的特征,表达出朴素真实的情感,体会云南民歌的艺术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说教材:学前教育一年级下学期的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声乐学习积累,在歌唱的方法、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演唱这首歌曲的能力。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歌的认识。
说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并演唱《小河淌水》,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歌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树立歌唱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
说教法:讲解法、分析法、示范法说重点:准确地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说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
2、歌曲的“软起声”,字头的“软”表达。
说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将歌曲演唱中出现的母音在发声练习中加以体现,通过发声练习提前解决歌词中的重要母音。
1、气息练习目的与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呼气时均匀稳定,体会腹肌与横膈膜共同控制下的气息状态,能让歌唱的气息犹如“流水”一样灵活涌动。
小河淌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河淌水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小河淌水》这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感受《小河淌水》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小河淌水》的演奏技巧。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奏,展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 《小河淌水》的音乐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小河淌水》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小河淌水》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活动一:音乐欣赏1. 分析《小河淌水》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与学生一起讨论。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模仿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活动二:乐器演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2. 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分配不同的乐器部分,如旋律、伴奏等。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练习自己的乐器部分。
4.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演奏,尽可能地还原《小河淌水》的音乐效果。
活动三:合作演奏1. 将各小组的演奏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小河淌水》演奏版本。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排练,注意协调和平衡各个乐器部分。
3. 学生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进行《小河淌水》的合作演奏,展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总结:1. 回顾学生在学习《小河淌水》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家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河淌水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河淌水》,感受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小河淌水》,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处理,以及对于云南民歌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小河淌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小河淌水》,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 学生了解云南民歌的特点,对我国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小河淌水》,加强对于歌曲旋律和歌词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至班级群,与大家分享交流。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云南民歌,进一步感受云南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十、课程资源1. 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云南民歌的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小河淌水-西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河淌水》这首民歌的歌词和曲调,能正确演唱。
2.能够理解并表达音乐的基本节奏、节拍和速度感。
3.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节奏的理解。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歌曲的音高、音调不准确,需要帮助他们纠正。
三、教学准备1.教材:西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2.教具:歌曲伴奏、歌词。
3.其他:音乐教室、音箱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主题,比如播放一段有关小河的视频、或者向学生问一些与小河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对小河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步:学习歌曲1.给学生听一遍《小河淌水》,让他们熟悉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2.逐步教授歌曲的每一句歌词,并让学生跟着唱。
3.注重发音、语调、语感的表达,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第三步:乐器合奏1.分配乐器,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想要演奏的乐器。
2.教授合奏技巧和声部分配,并让学生练习并在班级内进行合奏练习。
第四步:齐唱1.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以合适的速度练习演奏。
2.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改正。
3.最后让学生齐唱整首歌曲,并附上乐器的伴奏。
第五步:总结1.让学生陈述他们自己对于这首歌曲和这次集体合作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听歌、合奏、演唱等,让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来学习这首歌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的文化理解和认知。
虽然时间较短,但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并且充满活力的音乐课程,也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2024最新小河淌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基本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通过学习《小河淌水》,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小河淌水》是一首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民歌,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描绘了小河静静流淌的景象。
2. 旋律练习:教授歌曲旋律,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阶、节奏和音准。
3. 歌词理解:解读歌曲歌词,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合唱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音响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小河淌水》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阶转换和合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播放《小河淌水》音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讲解:介绍歌曲背景、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3. 旋律练习:分组进行旋律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歌词学习:跟唱歌曲,熟悉歌词。
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音响效果和团队协作。
6.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所学,布置课后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歌曲《小河淌水》,加强音准、节奏和唱腔的掌握。
2. 深入了解云南民族音乐,欣赏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旋律练习、合唱练习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歌曲相关问题。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音频,供课堂欣赏和学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