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导学案

1. 误差:

a.系统误差:由实验仪器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b.操作误差: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实验结果误差:由c B=n B /V可知,浓度与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有关;实际浓度大于预定浓度,误差为偏大;实际浓度小于预定浓度,误差为偏小;实际浓度等于预定浓度,无影响。

误差分析线索: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误差分析

容量瓶洗净后残留蒸馏水___________

一、计算

①表达式的正确应用

举例:如配制230ml溶液,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以250ml进行相关计算

二、称量

1.固体的称量

①砝码沾油污或锈蚀:___________

②砝码残缺:___________

③左码右物(1)游码不动;___________ (2)游码移动:__________

2.液体的量取

局部放大法分析仰视和俯视产生的误差

①仰视读数___________ ②俯视读数___________

③洗涤量筒___________ ④量筒内有少量水___________ 三、溶解

①溶质未完全溶解___________

②搅拌过程中溶液溅出___________

③溶解后溶液未冷却到室温___________

四、转移

①未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过程中液体溅到容量瓶外___________ 五、洗涤

①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_

六、定容

①仰视刻度线___________

②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

七、摇匀

①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几滴水___________ 八、装瓶贴标签

刻度线→

仰视刻度线

液面超过刻度线

液面低于刻度线

俯视刻度线

刻度线→

后溶液仍为Ag2SO4饱和溶液,c(Ag+)不变。(以上内容不要求考生在卷面上回答。) 课后作业:

1.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偏低的是:。

(1)天平的砝码占有其他物质或有锈蚀

(2)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

(3)直接称热的物质

(4)砝码有残缺

(5)在敞口的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是动作过慢

(6)所用溶质含有其他杂质

(7)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

(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

(9)称量含结晶水的溶质时,溶质已风化

(10)定溶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小

(11)溶解、转移、洗涤时有液体流出至容器外,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12)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13)定容时加水过量越过刻度线,又取出部分溶液,使液面降至刻度线

(14)溶解固体溶质或稀释溶液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的液体体积。)

(15)容量瓶用蒸馏水洗静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16)定容结束时,溶液液面的最高点与刻度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7)称量固体溶质时出现“左码右物”(已移动游码)

(18)固体溶质已潮解

(19)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

(20)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21)转移溶液时不洗涤烧杯、玻璃棒,或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

对杠杆表和正弦规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几点浅见

对杠杆表和正弦规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几点浅见 摘要:杠杆表和正弦规是钳工实习中对工件进行测量时常用的量具,对其正确的使用和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对保证工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杠杆表结合正弦规对工件进行测量的方法与钳工其它常规量具来比,具有精度高,方便,快捷,误差位置反映准确等优点,尤其在复杂工件的测量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正弦规杠杆表量块测量角度 作为一名钳工实习教师多年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学生进行钳工实习课题的加工,而测量方法是保证工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杠杆表和正弦规在对复杂工件的测量和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方面比其它常规量具有较大的优势.杠杆表可以对一般工件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还可以对一些小孔,槽,孔距等百分表难以测量的尺寸进行测量.杠杆表可细分为杠杆百分表和杠杆千分表.在钳工实习工件的加工中,可以根据测量精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正弦规是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原理进行角度间接测量的一种量具.一般来说,正弦规只适合测量精度较高的小角度工件.因为这种间接测量角度方法的误差传递系数随着被测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45度以上测量误差急剧增大,一般角度在30度以下使用正弦规较为适合.另外标准正弦规有100mm(两圆柱中心距离)和200mm两种规格.在此就杠杆表,正弦规的使用方法和在角度测量,对称度的控制以及复杂工件的尺寸检验方面谈几点浅见. 一,杠杆表的正确使用 1,测量时,应尽可能使测量杆轴线与工件被测量表面保持平行(如图一所示) 图一杠杆百分表的正确使用 2,测量时如无法使测量杆轴线图一杠杆表的正确使用 2,测量时如无法使测量杆与工件被测量表面保持平行时,测量的读数应乘以修正系数.(图二所示) 图二杠杆百分表读数的修正 即: H=Hcosα 式中: H—被测量表面实际变动量(mm) H—测量读数(mm) α—测量杠轴线与工件表面的夹角 二,正弦规的正确使用 在平板工作面与正弦规圆柱之间安放一组尺寸为H的量块,使正弦规工作面相对平板工作面倾斜一个角度α.α为被测角度的标称值,所用量块尺寸为H=Lsinα.L为已知,即两圆柱的中心距离( 如图三所示). 如被测工件表面角度与正弦规所垫起的角度相等,杠杆表在工件两端的读数相等.如杠杆表 测量工件两端的高低差为Δa,则被测量角度差Δα=〃. 例:两点的高度误差为:Δa=0.008mm ,L=70mm,则Δα= =23.6〃 如测量表面反映示值是被测件左方读数大于右方读数;则被测零件的实际角度α=30°00′23.6〃.如左方读数小于右方读数,则α=29°59′36.4〃.为了消除安装误差,在一次测量之后可将正弦规旋转180°再测一次,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最后测量结果. 在量块的研合时,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正确的方法是将两量块成30° 角交叉贴合在一起,用手前后微量地错动上面的一块,同时旋转,使两工作面转到相互平行的方向.然后沿工作面长边方向平行向前推进量块,直到两工作面全部贴合在一起. 在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如研合力不大,可在旋转和推进研合时加一些压力.但压力不要太大,以免小尺寸量块变形.另外尺寸小于5mm的量块与大尺寸量块组合时,应将小尺寸量块放在下面,将大尺寸量块往小尺寸量块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分析报告 一、 二、试卷综述 1.试卷结构 (1)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形式上采取文字、图像、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平衡移动、实验装备、电解-的相关反应等知识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AlO2点。分,1526题各58填空题部分:共四大题,分。25、2()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等与分。其中,25、28题各1427题为无机推断,27之相关知识,26题为有机推断题,题为实验题。 28 2.试题特点 试题以高考大纲为准,题目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题 目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基础题为主,从而能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三、 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1.总体情况 答题得分情况(抽样20人)

最低题号最高平均分分分10.5 7 25题13 11 7 4 26题 8 6 27题5 10 7.5 题28 4 优势1.由试卷的得分来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离子检验、常

见的实验操作、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简单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然较为熟悉并能掌握其要点,例如425题正确率均较高,填空题11题,第题的第2、1、9第题的实验操作正确率27小题,第题的32、1、28小题,第精品 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也较高。 2.不足 选择题部分的第8、10、12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8题很多学生将此题误认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认为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第10题很多学生误选D,没有考虑到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要大。12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问题以及溶液中微粒之间的浓度三大守恒问题,学生对其中的有些概念模糊甚至弄混淆。填空题第26题为有机推断题,因为有机化学才开始复习,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有机反应,致使此题得分率很低,27题(4)(6)以及28题的(1)为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3.原因分析 针对此次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也是平常复习中反复提醒的知识点,也是用PPT复习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我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反复复习抑或运用新的手段复习,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得分率较低的也正是学生难以明白甚至不去了解的知识点,学生懒得问。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与心得

物化实验总结与心得 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20101202242 朱家林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已经结束了。经过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很多做人做事的技巧和态度。物化实验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到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一下,简单的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十四个物化实验。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用氧弹卡计测定萘的燃烧热;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了解卡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卡计的实验技术;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变化。热是一个很难测定的物理量,热量的传递往往表现为温度的改变。而温度却很容易测量。如果有一种仪器,已知它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那么,我们就可在这种仪器中进行燃烧反应,只要观察到所升高的温度就可知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这一热量我们便可求出物质的燃烧热。试验中要注意:压片时应将Cu-Ni合金丝压入片内;氧弹充完氧后一定要检查确信其不漏气,并用万用表检查两极间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前,一定要先检查点火控制键是否位于“关”的位置。点火结束后,应立即将其关上。氧弹充氧的操作过程中,人应站在侧面,以免意外情况下弹盖或阀门向上冲出,发生危险。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棗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正常沸点。测定前必须将平衡管a,b段的空气驱赶净。冷却速度不应太快,否则测得的温度将偏离平衡温度。如果实验过程中,空气倒灌,则实验必须重做。在停止实验时,应该缓慢地先将三通活塞打开,使系统通大气,再使抽气泵通大气(防止泵中油倒灌),然后切断电源,最后关闭冷却水,使装置复原

互换性实验指导

实验8 普通螺纹中径尺寸测量和螺纹几何参数的综合检测 一、用螺纹千分尺测量螺纹中径 螺纹千分尺如图8-1所示。螺纹千分尺 主要用于测量螺纹的中径尺寸,其结构与外 径千分尺基本相同,只是砧座与测量头的形 状有所不同。其附有各种不同规格的测量 头,每一对测量头用于一定的螺距范围,测 量时可根据不同的螺距选取不同规格的测 量头。测量时,V形测量头与螺纹牙型的凸 起部分相吻合,锥形测量头与螺纹牙型沟槽图8-1 螺纹千分尺 部分相吻合,从固定套管和微分筒上可读出螺纹的中径尺寸。 二、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 在生产中,该测量具有方法简单、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应用广泛(测量原理见图8-2)。 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选取合适直径的三根精密量针,按图示位置放在被测螺纹牙槽内, 再夹放在千分尺的两测头之间。外螺纹单一中径:d s 2=M-3d +0.866P(见教材P199)。 三、用螺纹塞规、环规综合检验内、外螺纹的合格性 图8-3所示为用环规检验外螺纹的图例,用卡规先检验外螺纹顶径的合格性,再用螺纹环规的通规检验,如能与被检测螺纹顺利旋合,则表明该外螺纹的作用中径合格。若被检测螺纹的单一中径合格,则螺纹环规的止规不能通过被检外螺纹(最多允许旋进2~3牙)。 用螺纹塞规检验内螺纹的的原理同上。 图8-2 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图 8-3用螺纹环规和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外螺纹实验9 圆锥锥角偏差测量和圆锥几何参数的综合检测 一、正弦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正弦规结构简单,主要由主体工作平板和两个直径相同的精密圆柱组成,如图9-1所示。为了便于被测工件在工作平板的工作面上定位和定向,装有侧挡板和后挡板。 正弦规上两个精密圆柱的中心距尺寸精度很高,中心距有100、200mm等规格,如:中心距为100mm的极限偏差为土0.003或±0.002mm,同时,工作平板工作面的平面度精度以及两个精密圆柱的形状精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精度都很高,可以用作精密测量。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 举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现就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如下: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mL.1mol/LNaOH溶液为例)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得到Na2CO3和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

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 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 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1.装置漏气 2.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3.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4.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 5.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 6.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1.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 2.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 3.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 等) 4.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 2.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 3.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 4.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 2.坩埚不干燥 3.晶体表面有水 4.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5.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 6.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 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 10.3酸碱滴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

1.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2.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 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机械测量技术》1-21 正弦规的使用

理论课教案首页

教学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环节 一、正弦规的结构 导入 新课 进入 新课 1.原理 正弦规是利用三角法测量角度的一种精密量具。一 般用来测量带有锥度或角度的零件。因其测量结果,是 通过直三角形的正弦关系来计算的,所以称为正弦规。 2.组成 它主要由一准确钢制长方体—主体和固定在其两端 的两个相同直径的钢圆柱体组成。其两个圆柱体的中心 距要求很准确,两圆柱的轴心线距离L一般为100毫米 或200毫米两种,也有500毫米的。工作时,两圆柱轴线 与主体严格平衡,且与主体相切。 3.使用方法 图为利用正弦规测量圆锥量规的情况。在直角三角 形中,sinα=H/L,式中H为量块组尺寸,按被测角度的 公称角度算得。根据测微仪在两端的示值之差可求得被 测角度的误差。正弦规一般用于测量小于45°的角度,在 测量小于30°的角度时,精确度可达3″~5″。 信息反馈: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新课4.技术要求 a、正弦规工作面不得有严重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 裂痕、划痕、夹渣等缺陷。 b、正弦规主体工作面的硬度不得小于664HV,圆 柱工作面的硬度不得小于712HV,挡板工作面的硬度不 得小于478HV。 c、正弦规主体工作面的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 0.08μm,圆柱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 0.04μm,挡板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 1.25μm。 d、正弦规各零件均应去磁,主体和圆柱必须进行稳 定性处理。 e、正弦规应能装置成0°~80°范围内的任意角度, 其结构刚性和各零件强度应能适应磨削工作条件,各零 件应易于拆卸和修理。 f、正弦规的圆柱应采用螺钉可靠地固定在主体上, 且不得引起圆柱和主体变形;紧固后的螺钉不得露出圆 柱表面。主体上固定圆柱的螺孔不得露出工作面。 二、正弦规的用途 正弦规是用于准确检验零件及量规角度和锥度的量 具。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的正弦关系来度量的,故称正弦 规或正弦尺、正弦台。既是测量用的工具,又可做为夹具,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及新产品试制中应用极为广泛。 可以测量角度和锥度。 理解 读图1-2-4 记笔记 10` 信息反馈: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1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榆林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次模拟测试 绥德中学化学备课组(执笔人:马建雄) 一、试题特点 本次试题是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化学选修教材为依据,参照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以化学平衡以前知识为背景。全面检测我市高三学生现有化学水平,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为高三一轮复习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复习策略、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 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 四、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五、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Ⅰ卷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I卷的14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常用计量及用语、电解池的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 第Ⅱ卷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II卷主要涉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问题。现逐题分析如下: 15、考查要点: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1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 肖寿义 在中学化学中要注学生掌握的定量实验有两个:一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二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根据相关公式c n V m MV = = ,可知影响溶液浓度大小的因素是溶质或溶液体积的变化。凡是操作使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小或使溶液体积增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 表1:配制NaCl 溶液误差分析情况: 因变量 引起误差的操作 m V c(mol/L) 砝码生锈了 增大 –––– 偏大 平衡后的天平在称量物体时只是左盘放了滤纸 减小 –––– 偏小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瓶外 减小 –––– 偏小 未洗涤烧坏和玻璃棒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偏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增大 偏小 2.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公式为:c c V n V n ()()()() ()() 待标标标待待= ???(c 、V 、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溶液体积、酸或碱 的元数),其中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V (标)小,则c (待)小。由此测待测液的浓度时,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多,则待测液的浓度就偏高;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少,则待测液的浓度就偏小。下面以标准滴定未知浓度的碱为例分析误差情况(指示剂的影响情况在中学阶段一般不要求掌握)。 表2: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情况 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引起V(标)的变化情况 对c(待)的影响 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偏小 偏小 未用标准酸润洗酸式滴定管 偏大 偏大 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大 偏大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 偏小 偏小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 偏大 偏大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偏小 偏小 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偏大 偏大 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偏大 偏大 滴定时有少量标准液滴到瓶外 偏大 偏大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选修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全市均分相对较低,但却不失为一份质量较高的化学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㈠、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本试卷涵盖了这两个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㈡、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本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主要是16、18、21这三题,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较难的题目,才使整个试卷有了良好的区分度,拉开了不同学习层次同学之间的差距。 ㈢、题量适中,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21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量不大,时间也较为充裕。虽然题量不大,但题目的思维容量却不容小视。选择题的选支考点不交叉,每一个选支均不相同,这无疑增大了思维的容量。大题所给信息较隐蔽,难以挖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一特点在18和21两题中体现特别明显。 ㈣、原创题多,题目新颖。纵观此份试卷,陈题几乎没有,大部分为原创题或改编题,命题者在试卷的命制上确实是下了一翻苦功,这也是本次试卷较难的原因之一。 ㈤、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江苏是经济强省,工农业发达,在试题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也在情理之中。19、21两题联系了电解工业,20联系了合成氨工业。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㈥、与高考较好地接轨。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3、5、8。均分约为16分。 第二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9、13、14。均分约为18分。 第三大项、15.①错选A、C、D的同学较多。②错选成B、C的同学较多。15题总分为6分,均分约为3.5分,及格率60%,优秀率10%。 16.主要错误有:①原电池画成电解池装置,很多同学漏标注正、负极或选错电极材料。②不少同学正、负极得失电子写反了,错写成Fe3+-e-=Fe2+ Cu+2e-=Cu2+,也有同学正极写成Fe3++3e-=Fe。③很多同学选用NaOH溶液或氨水调pH。④大多数同学“洗涤”写成了“干燥”或“蒸发”。⑤许多同学加HCl的目的写成使Cu(OH)2转化为CuCl2,而未答到关键词防止Cu2+水解。⑥由于加NaClO的目的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确,NaClO改加成氨水、CuO、Cu(OH)2、HNO3等。16题均分约为8-9分,及格率67%,优秀率10%。 第四大项、17.①分子构型不清楚,电子排布式掌握不牢。②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不清楚,配位数认识不明确。 18.①影响电离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②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搞不清楚。 平均分约为17分,正确率约为70%,优秀率28%。

高三化学 中和热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中和热概念及分类 ?一、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定义要点: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 ?3.以生成1 mol 水为基准. ?二、注意点: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来测定的,因此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KOH(aq)+1/2H2SO4(aq)==== 1/2K2SO4(aq)+H2O(l);ΔH=-57.3 kJ·mol-1 ?实质:H++OH- =H2O,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aq) +OH- (aq) =H2O(l);ΔH =-57.3kJ/mol ?三、分类与实例

?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所用的酸和碱有强弱不同,又有一元、二元或多元之分,因而中和热各不相同。 ?(1)一元强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一元强酸跟一元强碱中和时,中和热为-57.3 kJ/mol。 ?(2)一元强酸跟一元弱碱或一元弱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如果有一元弱酸或弱碱参加中和反应,其中和热所放出热量一般都低于57.3 kJ/mol,也有个别高于57.3 kJ/mol的。这主要取决于弱酸或弱碱电离时吸热还是放热。 一般地说,弱酸或弱碱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还要扣除电离时吸收的那部分热量,中和热也就低于57.3 kJ/mol。 例如,1 mol CH3COOH跟1 mol NaOH溶液反应时,中和热是56.0 kJ/mol。 ?有的弱电解质电离时是放热的。例如,1 mol 氢氟酸电离时放出 10.4 kJ/mol热量。当它跟1 mol NaOH溶液反应时,中和热是67.7 kJ/mol。 ?(3)二元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二元酸的电离是分两步进行的,两个H+的中和热各不相同。中和第一个H+的中和热,等于57.3 kJ/mol减去二元酸电离出第一个H+所吸收的热量ΔH1;中和第二个H+的中和热,等于57.3 kJ/mol减去二元酸电离出第二个H+所吸收的热量ΔH2。因此,二元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ΔH可用下式表示: ?ΔH=-〔2×57.3 kJ/mol-(ΔH1+ΔH2)〕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 如果以 甲基橙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 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钙体积变大,结果偏大.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答:看你要滴总酸还是分步滴定了.总酸肯定能滴,分步滴定的话要看这些酸的几个解离常数之间有没有差10的三次方以上. 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答:不行.Na2C2O4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不易获得组分固定的晶体(都会带有数量不定的结晶水) 4.若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属于那类滴定咋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指示剂可以选择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一般选择甲基橙 5.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答: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将同时被滴定. 1. 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不能。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2. 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方法,相同的分析元素,所以造成的误差最少。 2.在测定水的硬度时,... 在测定水的硬度时,先于3个锥形瓶中加水样,再加NH3-NH4Cl缓冲液,三乙醇胺溶液,铬黑T 指示剂,然後用EDTA溶液滴定,结果会怎样 答:变兰 3.为什么要在稀热盐酸中且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沉淀BaSO4HCl假如太多有...答:硫酸钡是一种细晶形沉淀,要注意控制沉淀条件生成较大晶体的硫酸钡。因此必须在热稀盐酸中不断搅拌下沉淀同时要缓慢滴加沉淀剂和搅拌,减少硫酸钡沉淀中包藏的硫酸杂

正弦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正弦规 JB/T7973-1999 正弦规代替JB/T7973-95 Sine bar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度等级为0级、1级正弦规的型式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两圆柱中心距为100mm和200mm的正弦规。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正弦规 根据正弦函数原理,利用量块的组合尺寸,以间接方法测量角度的测量器具。 样式与尺寸 正弦规的型式见图1所示(图示仅作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

图1完 正弦规的其本尺寸见表1的规定。 技术要求 1正弦规工作面不得有严重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裂痕、划痕、锈迹、夹渣等缺陷。 2正弦规主体工作面的硬度不得小于664HV,圆柱工作面的硬度不得小于713HV,挡板工

作面的硬度不得小于478HV。 3正弦规主体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08μm,圆柱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04μm,挡板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25μm。 4正弦规的尺寸偏差、形位公差和综合误差见表2的规定 5正弦规各零件均应去磁,主体和圆柱必须进行稳定性处理 6正弦规应能装置成0°~80°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其结构刚性和各零件强度应能适应磨削工作条件,各零件应易于拆卸和修理。 7正弦规的圆柱应采用螺钉可靠地固定在主体上,且不得引起圆柱和主体变形;紧固后的螺钉不得露出圆柱表面。主体上固定圆柱的螺孔不得露出工作面。 检验方法 1圆柱工作面的圆柱度 如图2a)所示,以0级V型架支承圆柱,用分度值为0.001mm的测微仪在圆柱全长的中间及两端A、B、C三个截面上公别测理出转动一周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按图2b)放置圆柱,用分度值为0.001mm的测微仪在圆柱上相隔90°的四条母线(1,2,3,4)上,分别测出中间及两端A、B、C三个位置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两种测理差值中,取最大值,即为圆柱的圆柱度误差。

(完整)高一化学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试卷分析 徐双泉 一、试卷总体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试卷中第二大题得分率0.37,第五大题得分率0.42,得分率相对较低。另外第一大题中4、5、8,第二大题中14、15、16、20,第三大题中21(Ⅱ),22题(3)、(4),第四大题25小题,第五大题26题都是得分较低的题目。 学生答题主要错误: 1、概念理解不透,学习方法停留在接收知识的层次上。如4小题,大多学生选的是B、溶液,对分散系中胶体实质掌握不牢。14小题,四种基本反应相互关系理解不清。 2、审题不细心,答题不严密。如第8小题,对“浓度”没有能注意,24小题Ⅱ(1)忽略电子转移和方向的表示,22题(4)忽视“灼烧”两字,出现了 A、试管的错误答案。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如20题,不能判断酸和金属的过量,21题Ⅱ,离子方程的书写,22题(3)溴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23题,物质的量的有关换算。26题,对反应的过程不能完全理解,造成无法计算。 三、教学反思与建议、 1、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由知识传授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概念的分析产生要分析到位,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分析,少包办对概念的讲授;对重点知识如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相互换算,课堂上要以练代讲。本次考查中反馈出很多学生的“双基”功夫较差,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语言是否就一定是很规范的?规范性的表达只有依靠规范性的训练才能达到目的。 2、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教师要克服本校实验条件差,课时紧等困难,多让学生实验。重视研究学生,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但事实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根据教师自己来决定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教学的标高是高考考纲,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内容等一切都要由学生的现状决定。 3、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大对教材中基础知识强化和落实力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的培养。对待双基,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过手训练,只有双基抓好了,才能谈得上能力提升,两者顺序不能颠倒。 4、平时教学中要多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善于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重视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教材,课本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料,但从阅卷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每位教师都有必要再一次对新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有些问题反映出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对教材、对大纲的研究不够深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无影响。 22、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分析报告 一、试卷综述 1.试卷结构 (1)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形式上采取文字、图像、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平衡移动、实验装备、电解 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AlO2-的相关反应等知识 点。 (2)填空题部分:共四大题,58分。25、26题各15分, 27、28题各14分。其中,25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等与 之相关知识,26题为有机推断题,27题为无机推断, 28题为实验题。 2.试题特点 试题以高考大纲为准,题目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题目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基础题为主,从而能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表现 1.总体情况 答题得分情况(抽样20人)

1.优势 由试卷的得分来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离子检验、常见的实验操作、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简单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然较为熟悉并能掌握其要点,例如第9题,第11题正确率均较高,填空题25题的第1、2、4小题,第27题的1、2、3小题,第28题的实验操作正确率也较高。 2.不足 选择题部分的第8、10、12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8题很多学生将此题误认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认为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第10题很多学生误选D,没有考虑到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要大。12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问题以及溶液中微粒之间的浓度三大守恒问题,学生对其中的有些概念模糊

甚至弄混淆。填空题第26题为有机推断题,因为有机化学才开始复习,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有机反应,致使此题得分率很低,27题(4)(6)以及28题的(1)为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3.原因分析 针对此次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也是平常复习中反复提醒的知识点,也是用PPT复习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我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反复复习抑或运用新的手段复习,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得分率较低的也正是学生难以明白甚至不去了解的知识点,学生懒得问。 三、拟采取措施 1.重视“双基”,培养能力,能力的考查以基础为前提,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应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重要知识的全面掌握。 2.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能力的提高,在复习中,在重视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用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及问题,逐步做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 3.注重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复习中时刻培养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以及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实验操作,现象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