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氏几何的第5公设及非欧几何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欧氏几何的第5公设及非欧几何

谢裕华秦敏雁施培成

摘要:本文综述了由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的发展历史;评述了非欧几何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论述了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的对立统一关系。比较了三种几何的主要特征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第五公设,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

一、关于Euclid的《Elements》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早已失传,现存的有:

1、公元四世纪末(400年左右)泰恩(Thon)的《原本》修订本。

2、18世纪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一个第十世纪的《原本》希腊文手抄本,可能比泰恩本更早些。

3、现代版本最早的是1482在威尼斯印刷的,依据泰恩修订本的版本。

4、现在看到的各种版本(一千多种版本)均非欧几里得手稿的传本,而是依据后人的修订本,注释本,翻译本重新整理出来的。

5、1794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A.M.Legendre,1752-1833)为使《几何原本》更便于教和学,曾对《原本》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删去了《原本》中的非几何部分内容,并将几何部分重新整理和编写。把“命题”中的定理和问题加以明确区分,还把第5公设换为与它等价的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原直线平行”等等,编成了《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于是自19世纪开始,初等几何课本一般都是以此为兰本的改编本。

6、中国最早的汉译本是1607年(明万历35年丁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和徐光启(1562-1633)的合译本(前6卷),称之为“明译本”底本系德国人的拉丁文本15卷。

二百五十年之后,1857年,后9卷由英人伟烈亚

(A.Wylie,1815-1887)和李善兰(1811-1882)合译,称之为“清译本”底本是英文版第15卷。

由于它们均系文言,并且名词,术语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异,不易看懂,故现代新译本于1990年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二、关于第5公设

古希腊对于数学的最杰出的贡献就是“根据公理体系来建立数学”的观念,即:一个合乎逻辑的学科,应当是由一组原始定义和原始命题(公设,公理)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导出这一学科的其他所有命题。所以《原本》是一部在定义,公设和公理的基础上,按演绎推理方法建立起来的命题系统。

《原本》第1卷有首先给出了23个定义,如:

点是没有部分的;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等等。此外,还有平面,直角,垂直……等定义。

定义之后是5个公设:

1)从任一点到任一别的点(可)引一直线;

2)有限直线(可)循直线延长;

3)以任一点为中心,任意长为半径(可)做一圆;

4)开直角都相等;

5)若一直线与另外两直线相交,且在同侧二内角(同旁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则这两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于该侧的一点。

五个定理:

1)等于同一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

4)互相重合的量彼此相等;

5)整体大于部分。

按照亚里斯多德关于公理和公设的区别,前者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的真理,后者仅适用于几何学,今天统称公理。

显见,五个公设中,前四个人们认为简单明了,符合亚里斯多德公理“自明性”的要求。唯独第5公设,即现在的“平行公理”,不公文字罗嗦,而且所肯定的事实也不明显。比如,当两条直线相交于非常遥远的地方时,就无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因此不具有直观的明显性。所以自欧几里得以来,人们就认为这是《原本》的一个污点。比如,1759年,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J0L·R·D`Alembert,1717-1783)曾说“第5公设是“几何原本中的家丑”。

不仅如此,而且欧几里得本人似乎对这一公设也不太满意《原本》第1卷共48个命题,其中前28个命题的证明欧氏都回避用第5公设,只有在第29个题的证明中,才不得不用了一次,而且这是《原本》用第5公设的唯一的一次。

三、对第5公设的研究

非欧几何的历史,就是从努力消除对欧氏平行公理的怀疑开始的。

从希腊时代到19世纪间有两种研究途径:一种是用更为自明的命题来代替平行公理;另一种是试图从欧氏其他几个公理推导出平行公理来,如果办到这一点,平行公理将成为定理,它也就无可怀疑了。

第一种途径:历史上曾被用作代替“平行公理”的等价“公理”有很多,例如:

1)平面上不相交的二直线不能彼此远离(普罗克鲁斯Proclus,希腊,公元5世纪);

2)存在着两个相似而不相等的三角形(瓦里斯Wallis,英,1663年);

3)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普雷菲尔J,Plagfair,苏格兰,1795年);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二直角(法,勒让德,Legendre).

这样的例子我们现在可以无限制地列举下去,但是细究起来,它们的自明性并不比第5公设更好。最好的替代公理要算公理3,所以近代常将第5公设称为平行公理,它被中学课本所采用。

第二种途径:探索从其它几条公理推导出第5公设,这又分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以几条公理为前提,直接推出第5公设。自《原本》问世的两千年以来,几乎称得起数学家的人几乎都作过尝试,并付出了辛勤劳动,浪费了许多精力,均以失败而告终。有时好象找到了证明,但仔细审查一下,他们都犯了自觉或不自觉地承认了一些不加证明的假设的毛病,而这些假设又都是与第5公设等价的。

四、创立非欧几何的几位数学家

直到19世纪开始时,第5公设的证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真是几何学的一个深奥的谜。

平行线理论在19世纪成为几何学的中心问题之一。研究它的有很多数学家,如高斯,拉格朗日,达朗贝尔,勒让德……等等。

长期直接证明的失败,使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间接证明上来,即从第5公设的否定命题出发,试图引出矛盾,一般认为,这一工作的开始,就意味着非欧几何的酝酿。

二千余年的努力,为非欧几何的诞生准备了极好的条件,非欧几何的创立已势在必然,只是有待于杰出的数学家为它迈出决定性的一步。象任何一个较大的数学发现一样,都不会只是个人能做到的一样,非欧几何的诞生也是在前人二千多年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其决定性的步骤由高斯,罗巴切夫斯基和丁·鲍耶三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