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
- 格式:xl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附录D《节水评价登记表》
表1节水评价登记表
填表说明:建设项目指需开展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新建建设项目在第"二''栏只填写规划水平年需水量、第"三''栏主要填写自选指标、第"六'' 栏不填写。
附录E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
本附录提出的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值,可供开展节水评价编制和审查工作时参考。
考虑到经济结构与用水调整、节水科技进步、节水工作深入推进等情况,评价指标参考标准值每2-3年动态发布一次。
依据《宁夏“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及自治区各类规划,宁夏各市、县(区)节水评价指标参考值见表2所示。
附录F节水评价审查指标体系及评价要求。
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永靖县水资源状况及特点,以2022年为现状年,对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永靖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措施,为永靖县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潜力;永靖县1引言随着永靖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需水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为提高永靖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分析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使现有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自然与经济现状概况2.1行政区划及地形地貌临夏州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邻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
地理位置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
东西长66km,南北宽52km,全县总面积1863.6km2。
永靖县境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山川交错,河谷纵横,属于盆地边沿的次高山群及高原浅山丘陵区,海拔最低为黄河、湟水交汇处的盐锅峡1563m,最高点八愣山海拔2851m,相对高差1288m。
大部分地面被黄土覆盖,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形成群山环绕的黄河河谷地带。
2.2经济现状概况永靖县辖刘家峡镇、太极镇、盐锅峡镇、西河镇、三塬镇、岘塬镇、陈井镇、王台镇、红泉镇、川城10镇和三条岘、徐顶、关山、杨塔、小岭、新寺、坪沟7乡,根据《永靖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果,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17.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9.4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3.16%,比上年末提高0.22%。
2003年水资源公报概述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
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
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
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
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
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一)地表水资源量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
综述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去年在两院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对水资源需节水和防污并重。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市水资源公报》,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水资源的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结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惜水、保护意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兼顾用水公平,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从而保障流域综合用水和促进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市位于##盆地西北边缘区,幅员面积20244Km2,涪江水系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水源。
涪江中上游山区,人少地阔,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短缺的中下游丘陵平坝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004年,##市降水量分布总体相对去年变差有所减小,年总降水量165.27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不包括天然客水和跨流域调水)为95.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3.28亿m3,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后,全市总水资源量为95.66亿m3,比去年减少13.22亿m3,人均1808 m3,全市入境水量13.751亿m3(其中跨流域调水1.160亿m3),出境水量90.011亿m3,水利工程蓄水变化量为1.931亿m3。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17.469亿m3(其中地表水占89.6%,地下水占6.2%,其它水源占4.2%),总用水耗水量为10.2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58.6%。
全市人均用水量330m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53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8m3。
200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16833万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920万吨,占47.1%,其它废水(建筑业废水、生活废水、第三产业废水)占52.9%,城镇生活废水处理率达35.8%。
关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指标有关说明材料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指标具体解释该项指标属《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中技术考核指标,其分值为4分,其考核内容:“低于全国平均值的40%或年降低率≥5%”。
统计范围为市区(不含第一产业)。
二、指标相关要求(一)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泸州市工作方案》(泸市府函〔2016〕46号)要求:“30.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
……到202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
(二)按照《四川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7-2020年》中总体目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较2015年均降低23%,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
”。
(三)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泸州市工作方案2016年度实施计划》(泸市府办函〔2016〕113号)要求“30.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
……到2016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5%、13%以上。
”三、指标比较分析(一)四川及全国1.全省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81.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48.2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62。
扣除农业用水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38.74立方米。
(数据来源《2016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和《201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全国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52.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2。
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7.2%和7.6%。
扣除农业用水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33.39立方米。
万元gdp用水量标准
一、农业用水量
农业用水量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水量,包括农田灌溉、林地灌溉、牧业用水等。
农业用水量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制定。
二、工业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水量,包括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等。
工业用水量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类型、生产规模等因素制定。
三、城市公共用水量
城市公共用水量是指城市公共设施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包括城市绿化、道路清洁、消防用水等。
城市公共用水量标准根据城市规模、公共设施规模、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制定。
四、其他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包括商业用水、公共服务设施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
其他用水量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制定。
万元gdp用水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水量。
万元gdp用水量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农业水利水资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
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km3,但大部分分布在海洋中,陆地表面可获得的淡水资源量只占地球水量的很少一部分。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各种方法,以充分利用各种可能获得的淡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水资源危机已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且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总量的比重过大。
同时,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了诸如河道断流、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危及工农业生产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特性一、水资源的基本含义近年来,“水资源”一词广泛流行,但对其正确涵义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1977年联合国召开水会议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提出了水资源的涵义:“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水资源是“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是指:①水质符合人类利用的要求;②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工程措施或净化处理可能利用的水。
南极的冰山、深层地下水、净化代价过高的海水,一般均不作为水资源(待用水资源),但当技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开发利用时,它就成为水资源。
因此,水资源量含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水量,具有相对的动态性。
从总体上讲,全球可以利用的淡水足以为人类所使用。
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人口密度的分布与可利用水资源的分布不甚协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规划者想方设法找到最合理的方案与措施来满足需水,同时防止或减少洪涝灾害。
因此,要根据“自然水”与“社会水”两方面的情况,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可能性,才可能对水资源作出正确的估计与评价。
关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指标有关说明材料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指标具体解释该项指标属《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中技术考核指标,其分值为4分,其考核内容:“低于全国平均值的40%或年降低率≥5%”。
统计范围为市区(不含第一产业)。
二、指标相关要求(一)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泸州市工作方案》(泸市府函〔2016〕46号)要求:“30.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
……到202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
(二)按照《四川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7-2020年》中总体目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较2015年均降低23%,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
”。
(三)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泸州市工作方案2016年度实施计划》(泸市府办函〔2016〕113号)要求“30.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
……到2016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5%、13%以上。
”三、指标比较分析(一)四川及全国1.全省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81.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48.2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62。
扣除农业用水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38.74立方米。
(数据来源《2016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和《201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全国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52.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2。
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7.2%和7.6%。
扣除农业用水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33.39立方米。
注意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小腾格里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位置28.读下列材料回答(13分)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分)(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 ▲ , ▲ , ▲ 。
(3)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
(4分) ▲ , ▲ 。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3分)A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 .地面变干燥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28.(1)(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读某地区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D.土壤中含钙较多,黑土分布广27.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水果、林木主要有()A.甘蔗和柑橘B.甜菜和柑橘C.花生和苹果D.棉花和茶树28.下图中能反映上图M地地表盐度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中①——④表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据此回答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B.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过度放牧D.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30.防治西北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保塬、护坡、固沟B.跨流域调水C.恢复自然植被D.秸秆还田.CCCDC29.(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
地理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某日一位来自R城市的游客入住泰安市某宾馆。
此时R城市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时间都不同(见下图)。
据图推测R城市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D.西半球、东时区2.右图为我国东北某地的等高线图。
如果图中所示的谷地有一河流经过,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河流位于图中C处;②该地的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夏汛);③该地的河流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④夏季因气温高,山地冰雪大量消融,为一年中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节;⑤两山顶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⑥山顶A在山顶B的西南方向A.①②⑤⑥B.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图中B表示人口出生数,D表示人口死亡数,表示人口迁移数,四城市人口总数相当。
读右图,回答3—4题。
3.四城市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图为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示意图,图中哪条河流三角洲地区盛产黄麻A.①B.②C.③ D.④下图为我国三省区轮廓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①②③三省区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两省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B.③省东部是我国糖料作物甘蔗的分布区之一C.①②两省区的特有牲畜是牦牛D.③省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7.下列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没有..经过②省区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C.“黑河—腾冲”的人口分界线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名同学有机会一同进餐,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起自己家乡的特产,A 说:“今天的海鲜真多呀,平时我们很少能吃到如此新鲜的海鲜,价钱也非常昂贵。
”B说:“我们这里的海鲜又新鲜又便宜,这几天你可以大饱口福了。
河南省2005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05.8mm(折合降水总量1499.49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加13.6%,比多年均值(1956~2000年)增加17.4%,属偏丰年份。
与多年均值相比省辖四大流域均有所增加,增幅10%~20%,其中海河流域增加13.7%,黄河流域增加11.1%,淮河流域增加19.0%,长江流域增加20.6%。
200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35.92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303.99亿立方米偏多43.4%,比上年度偏多50.5%。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19.74亿立方米。
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88.75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44.10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3.11亿立方米。
全省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97.10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558.56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404.86亿立方米)偏多38%。
其中省辖黄河流域增加20.9%;海河流域增加12.3%;长江流域增加71.2%;淮河流域增加35.4%。
2005年全省平均产水模数为33.8万立方米/km2,产水系数为0.45。
2005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9.0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08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8.0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6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3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比上年末上升0.34m,地下水储蓄量比上年增加10.82亿立方米。
2005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197.81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72.2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125.48亿立方米,集雨及其它工程供水0.07亿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2.89亿立方米,减幅1.4%。
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中,引用入过境水量28.61亿立方米,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21.75亿立方米,流域间相互调水12.07亿立方米。
在地下水利用量中,开采浅层地下水约100.31亿立方米,中深层地下水约15.17亿立方米。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为 A.950 km B.800 km C.1350 km D.1200 km2.下列不属于乙地所在湖泊面积减少原因的是 A. 流域内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 流域内工农业耗水量大C. 山地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 水源减少D. 河流流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3.图中河流丙水文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A. 该河流是一条外流河,主要通过雨水补给B. 该河流有结冰期,并有凌汛C. 该河流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 该河流主要通过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2),判断回答4~5题。
4.图2中MN 一线东西两侧的城市密度差异显著,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历史D .交通5.图3中两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点对比图,符合图2省区西部地区最主要运输方式特点的组合是A .甲 ①B .乙 ④C .丙 ②D .丁 ③丙50°6050°45°甲乙图 1图4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米。
读图4和表1回答6~7题。
表1 M 城市的气候资料6.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A.距海远近 B.地形 C.纬度高低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7.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A.土地面积大 B.地形平坦 C.临近消费市场 D.灌溉系统发达 兰州水车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右图中箭头表示水车 旋转方向。
根据资料完成8~9题。
8. 当连接水车的输水道将水输往西南面的农田时,此河段的水流方向是 A .自西向东流 B .自东向西流 C .自西北向东南流 D .自东南向西北流 9. 一年中,当河水位低于水车轮时,水车不能够发挥提水作用。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比常年同期偏多58.4%。
本年度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多次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尤其是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9.95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2000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43.42亿立方米,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增加4.42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末相比,面平均上升1.37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7个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2000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水源为87.53亿立方米,地下水水源117.11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16.65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0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65.7升(含牲畜用水)。
河南省1999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199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01.8毫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值,下同)减少23.3%,属枯水年份。
1999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06.7亿米3,地下水资源量为143.03亿米3,扣除重复量后,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04.31亿米3,比常年减少50.6%。
1999年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9.39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8.06亿米3。
1999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与上年末相比,普遍有所下降,面平均水位下降0.61米,年地下水储蓄量减少21.31亿米3。
全省平原区统计有7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漏斗总面积为1001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137平方公里。
1999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28.57亿米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43.1%,地下水源供水量占56.8%,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1%。
在地表水源供水中,引黄河干流水量21.93亿米3,跨流域调水13.53亿米3。
1999年全省总用水量228.57亿米3。
其中农业用水占69.8%,工业用水占17.7%,生活用水占12.5%。
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37.37亿米3,占总用水量的60.1%。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41米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34米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97米3。
1999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为20.4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6.3%,生活污水占53.7%。
全省城市和县镇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6.72亿吨,全省平均达标排放率为71%。
对我省13个水系、67条主要河流进行监测,评价河流总长5139公里,评价结果:一类水河长占2.1%,二类水河长占11.3%,三类水河长占14.5%,四类水河长占7.0%,五类水河长占10.3%,超五类水河长占54.8%。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199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01.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93.72亿米3,比上年减少34.9%,比多年均值减少23.3%,属枯水年份。
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A 4.C 5.D 6.A 7.B 8.B 9.D 10.C 11.A 12.B 13.B 14.C 15.D 16.A 17.D 18.C 19.D 20.A二、综合题:21.(6分)(1)C(1分)(2)梅雨(1分)(3)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路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1分),导致降水量大(1分)。
南方干热天气的成因主要是:长时间受副高(反气旋)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22.(1)B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2)C 处在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3)A A海区有暖流通过(4)E,E处有河流注入。
(5)秘鲁渔场,有上升补偿流,厄尔尼诺现象,东部的秘鲁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西部的澳大利亚东岸降水减少而干旱。
23.(1)现状:①人均拥有量小;②南方多,北方少。
原因是:①人口多;②年降水量南方大,北方小。
(2)江苏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3)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
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4.(1)摩尔曼斯克北大西洋暖流开普敦石油新加坡马六甲海峡(2)小,经过人工的苏伊士运河,海水比较浅;短。
(3)由快到慢再到快;在非洲赤道以南航段顺着本格拉寒流,赤道以北逆加那利寒流,欧洲西部顺着北大西洋暖流。
(4)由浅变深,盐度地中海比大西洋高,密度大,海水浮力大。
(5)地中海炎热干燥,鹿特丹温和湿润。
此时为夏季,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炎热干燥,鹿特丹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湿润。
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3分。
)读局部太阳光照示意图,甲乙线为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1、水资源总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2、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就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也是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8.2亿亩;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平方公里;水电装机7680万千瓦,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784亿立方米,占68.8%,工业1139亿立方米,占20.7%,生活用水575亿立方米,占10.5%。
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
河南省2003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080.4毫米,比上年708.7毫米增加52.5%,比多年均值771.3毫米增加40.1%,属丰水年份。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较多年均值增加33.7%、55.0%、42.0%、21.7%。
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40.9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多77.9%,比上年度偏多169.4%。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63.03亿米3,扣除重复计算量106.22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7.75亿米3,比上年偏多118.1%,比多年均值偏多72.2%;其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为32.04亿米3、104.99亿米3、449.29亿米3、111.43亿米3。
2003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7.51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17.81亿米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6.47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14.16亿米3;中型水库11.04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3.66亿米3。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82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57.3亿米3。
2003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187.62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73.91亿米3,地下水源113.65亿米3,集雨工程供水0.06亿米3。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 31.19亿米3,减幅14.3%。
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中,引用入过境水量28.59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21.78亿米3,流域间相互调水10.53亿米3。
在地下水利用量中,开采浅层地下水约100亿米3,中深层地下水约14亿米3。
2003年全省总用水量187.62亿米3。
其中农林渔业用水113.35亿米3(农田灌溉105.13亿米3),工业用水39.95亿米3;城乡生活综合用水34.32亿米3(城市生活、环境综合用水14.19亿米3)。
由于本年度6到10月份降水较多,农业用水量较少,与上年比较农田灌溉用水量减少达40亿米3,亩均用水量减少约40米3;工业用水基本与上年持平略有减少;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量较上年增加1.49亿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