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历史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石家庄什么时候成为省会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成为河北省省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石家庄是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城市之一,或许去掉“之一”也可以。
论经济发展,它长期被唐山压制;论历史文化,它比不上保定和邯郸;论旅游名气,它不及秦皇岛和承德;甚至雄安新区一出,它的政治地位仿佛都低了一截。
省内兄弟不服它,省外朋友不认识它,说它是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不算冤枉。
面对这种窘境,河北和石家庄也不是不急的。
河北省委王东峰在2017年就曾召开会议,要求“合力推进省会建设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他再度召开会议强调“推进省会建设发展”的紧迫性。
如今,支持省会建设的正式文件终于来了。
近日,河北发布《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石家庄继而出台《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一条期待已久的“强省会”之路,就此铺开。
石家庄旧称石家庄旧称“石门”。
因古代有石勒族在此居住,故名。
从春秋战国到汉朝一直为赵国地域,隋唐时属河北道,宋辽金时期先后为辽国和金国地域,元明清时期归真定府管辖,解放初期仍属于正定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30日成立石家庄市,为省辖市,由新华区、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四个行政区组成,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左右,其中市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全市共划分五个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七个街道办事处,六十八个乡镇,石家庄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卫生城市,素有“燕赵第一城”之美誉,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金机械制造基地,汽车工业基地和纺织基地,以及食品加工基地等,近几年来,又被评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次蝉联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兴城市,欢迎您来石家庄参观考察,谢谢光临!石家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斗争历史,刘胡兰、赵一曼、杨靖宇、董存瑞、黄骅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这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天的西柏坡纪念馆就是当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战斗的地方,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石家庄把每年的10月26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逢这一天,各单位都举行隆重的仪式,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全市正在掀起学习“西柏坡精神”热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结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历史悠久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位于太行山脉东麓,海拔60米至300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花园式绿色城市,这里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太行明珠”的美誉,更享有“北方江南”的盛誉。
石家庄的由来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河北平原,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地表平坦,距北京南约250公里。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1 石家庄的由来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有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河北省省会,被称为首都的南大门。
她拥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1000万的人口,但是,却有着一个村庄的名字——石家庄。
石家庄市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
城市是年轻的,而她扎根的这块土地,是古老的,更是富饶的。
目前石家庄已经成为经济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国北方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追溯到一百年前,这里还真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
历史上的“石家庄”村初读石家庄的名字,你会感觉,这个现代大都市的名字怎么那么像一个小村庄,给人感觉应该是象小李庄、马家庄之类的村落,怎么会是一个北方重镇的名字呢?据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隶属真定府(今正定县)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魏晋时期,常山郡迁到真定府,真定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中心。
后来到北宋的时候,曾设过河北西路都转运史,相当于省会,像著名的欧阳修、沈括,这些著名的政治家,都在这个地方做过“省长”。
元明清,真定府一直是领辖周围十几个县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石家庄市这个政治地位。
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作为当时获鹿县境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石家庄本来无法与真定府相提并论。
但是,似乎是命运的格外垂青,如果不是在铁路设计中一个意外因素的出现,正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条铁路的端点。
石家庄是哪个省的城市石家庄,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座重要的内陆城市。
那么,石家庄究竟是哪个省的城市呢?石家庄作为中国的省会之一,实际上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家庄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城市特色。
石家庄位于中国北方的河北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中原和北方的交通要道。
石家庄东临北京市,距离北京仅有约280公里,西与山西省相邻,北隔滹沱河与辽宁省交界,南接河南省。
石家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对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石家庄周边地区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和繁衍。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家庄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石家庄还曾是契丹、辽、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重要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石家庄已经发展成为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石家庄市政府设于新华区,行政管辖了10个市辖区和2个县,在行政区划上面积较大。
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在行政、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市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石家庄市的经济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工业方面,石家庄拥有许多大型工业企业,涵盖了多个重要行业,如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
服务业方面,石家庄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展迅速,各类商场和银行在城市中随处可见。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文化中心,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例如,正定古城、赵本山艺术馆、石家庄博物馆等都是石家庄市的文化地标。
此外,石家庄还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正定灰窑陶瓷、束缚戏、鹿泉葫芦丝等。
石家庄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正定古城、避暑山庄、赵州桥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景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化和艺术遗产。
石家庄旧称
石家庄,又名石门。
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属地,汉代属中山国,三国时期隶属于魏,为常山郡治所,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定名为石门县。
北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移治今新华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为
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行署和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驻地,1949年8月1日建立了河北省人民政府,1954年11月改称为石家庄市,1955年5月15日撤销石家庄专区,改为省直辖市,1968年3月成立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2月复称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现辖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井陉矿区、正定县、栾城县、平山县、灵寿县、藁城市、晋州市及高邑县、赞皇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等2个县级市,共计18个县、4个县级市,2个区。
总面积15848.9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94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00多万,少数民族占0.6%。
现有耕地106.2万亩,山场120万亩。
森
林覆盖率达21%。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石太铁路横贯东西;国家重要公路干线京广、京深、石德等与之相连接。
已经形成以铁路为主,公路、航空运输协调发展的交通格局。
素有“燕赵第一府”之美誉的石家庄古城曾被英国人喻为“东方的巴黎”。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众多,旅游景点遍布全市。
- 1 -。
河北石家庄古老的历史名城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名城。
作为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家庄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石家庄这座古老名城的壮丽历史和独特风貌。
一、历史沿革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这里是春秋时期赵国的故乡。
经历了秦、汉、魏、晋、北魏等朝代的更迭,石家庄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尤其是在北方农牧区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使得石家庄成为了商贸往来的重要补给站。
在元、明、清等朝代,石家庄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著名的商贸城市。
二、城市风貌石家庄的城市风貌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
城市的主街道宽敞而干净,建筑外观大都采用传统的灰砖青瓦风格,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除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外,石家庄也逐渐兴起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三、文化底蕴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名城,石家庄自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如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书法家黄庭坚等,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影响着石家庄的文化氛围。
此外,石家庄还拥有多个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如石家庄博物院、东岳庙等,这些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四、旅游景点石家庄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悬空寺是石家庄著名的佛教寺庙,建在陡峭的峡谷中,给人一种悬挂在空中的感觉。
赵州桥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瑰宝,至今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建筑结构。
赞皇县的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保存着许多革命的遗迹,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特色美食石家庄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称赞,这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
最有名的要数石家庄的烩面和石家庄香肠。
烩面以其独特的鲜汤和细腻的面条在当地享有盛誉,而石家庄香肠则以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六、未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家庄正在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石家庄正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加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石家庄古代文化石家庄位于中国北方,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石家庄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
这些文化遗产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本文将从石家庄的历史、建筑、艺术和文学四个方面分析石家庄的古代文化。
首先,石家庄的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居民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陆续形成了多个古代部落,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等。
赵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国都就设在现今的石家庄地区。
赵国的历史遗迹在石家庄依然可以见到,如赵州桥、长平之战纪念馆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石家庄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石家庄还有许多独特的古代建筑,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
其中最有名的是石家庄外滩建筑群。
这些建筑都是用石头和木材建造的,融汇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建筑群分为两排,高低错落,巧妙利用了地形。
外滩建筑群是当地人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也是游客欣赏石家庄风景的好地方。
除了建筑,石家庄的古代艺术也是该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石家庄的历史上,陶瓷制作是一项重要的手工艺。
当地陶瓷的特点是色彩斑斓、造型别致,常常以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为题材。
例如,有些陶瓷作品以花鸟为主题,展现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陶瓷作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富有艺术美感,为石家庄的古代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石家庄的古代文化还得以在文学中得到体现。
石家庄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孕育了许多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是石家庄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部小说以石家庄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中国古代社会的繁华与衰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还有一些古代诗人将石家庄的美景和人文风情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南园春未老》。
总结而言,石家庄的古代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历史到建筑、艺术和文学,石家庄的古代文化无处不在,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石家庄古称
石家庄古称“常山”,相传常山郡就是战国时代的赵国的边邑。
秦汉以来成为北方重镇,东与古渤海国交往,西与太原、上党连接,南面则依托邢台,自古便有“天下之脊”和“畿辅首邑”之美誉。
解放后改名为石门市,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个总部所在地。
全国八个大型计算机网络中心之一——河北省石家庄邮电局是新中国邮政通信
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者。
而今又被定位于华北重要商埠,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
现在的人们把赵州桥誉为世界最伟大的石拱桥之一,它建造于隋朝年间(公元581-618),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并参加施工建造,距今已经1400多年了。
这座桥修建得坚固美观,雄伟壮丽,是当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赵州桥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1 -。
石家庄古代叫什么名字说法一:最接近说法是“石家庄”原本叫做“十家庄”(即由十户人家组成的村庄)。
说法二:《石门新指南》一书根据中国地名的命名惯例进行了简单推理,“石家庄,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如各地方之张家庄,李家庄也。
”然而,“石家庄之大姓,从无石姓之说,有清以来,以殷、于、卢、姚四姓为最著称。
”直至20世纪40年代初,石门市街巷中还有“殷家沟”、“殷家胡同”、“于家角”、“西卢家胡同”、“姚家街”等街名。
因此,“十家庄”的说法让人将信将疑。
说法三:石家庄的由来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
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
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
现在石家庄市面积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万,成为“天下第一庄”。
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
现在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
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
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有说因“石”姓而得名,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还有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无史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
石家庄古代历史夏禹时期,为冀州地。
春秋时期有先虞国(都城在正定新城店一带)、鼓国(都城在金州西部)、郭飞国(都城在藁城区西南南城子村一带)。
战国时期,先虞人建立了中山国(都城位于今平山县北的下山治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实行郡县制,隶属巨鹿县(今巨鹿县治)。
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建立衡山郡(郡在今元氏县西北)。
汉文帝初,因为文帝有名,改衡山县为常山县。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秦东原郡(今石家庄老城)改为镇定郡,汉武帝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立镇定郡(都城今东老城)。
石家庄历史总结简介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河北省最大的城市,石家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石家庄的历史进行总结,介绍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点。
历史沿革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石家庄处于中国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上,是贯通北方和南方的要冲。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赵国的都城。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石家庄成为中国的北方边塞,担负起了保卫北方安全的重要任务。
在明清时期,石家庄成为河北的行省治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经过多次战乱和重建,石家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20世纪以来,石家庄经历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历史时期赵国时期从战国时期到秦朝统一中国前,石家庄是赵国的都城。
在这个时期,石家庄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赵国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赵国古城遗址和一些书法、绘画等艺术品。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石家庄成为河北的行省治所。
石家庄的城墙、古街、庙宇等建筑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修建和发展。
石家庄的经济也相对较为繁荣,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成为河北的商业中心。
近代历史20世纪以来,石家庄经历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在这个时期,新的工业和商业区建设,交通网络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石家庄的经济增长。
石家庄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文化特点方言和语言石家庄方言属于晋语的中部方言。
石家庄方言有其独特的发音和词汇,与周边的方言有较大区别。
晋语是中国的土家族语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文化遗产石家庄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绘画、书法、戏曲等多个方面。
石家庄的古城墙、庙宇和古街是明清时期留下的建筑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此外,石家庄还有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们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石家庄人民热爱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石家庄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等。
石家庄最早叫石家庄子,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为什么有一个“村庄”的名字呢?
原来明朝的洪武年间,有一户姓石的人家迁到这里,并在此地建起了一个村子取名石家庄子。
众所周知咱石家庄还有一个名字石门市。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石家庄市志记载:石家庄原是一个小村,1903年和1907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先后在石家庄建站从此石家庄商贾云集,日臻繁华。
1925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那石门市为何改为石家庄市?
在刚解放的一段时间里石家庄和石门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个布告中。
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现象,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为呈请批准本市名称仍为石家庄由》的函。
“本市名称敌伪时期叫“石门市”,我解放后,经前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同意,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名为石家庄市。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至今,所来指示、令文均书写石家庄市,颁发之印信亦称石家庄市。
河北省政府成
立后,见河北日报登载消息,及钧府来文,又称石门市,意究叫何名为宜?(我们意见仍称石家庄市)请核夺示遵。
决定后并请通知友邻专署、省府、及省府各厅处,以免称谓不统一。
”在本市设立之专署,其名称,我们意见,亦叫石家庄专署为宜,因“石门”二字系日寇时期所改称。
所提是否有当,谨请考虑。
”
省政府的回函如下:“秘字第十号呈悉,你市仍用石家庄名称,并已告各有关部门知照。
”
从此,石家庄市的市名就不再出现石门了,城市正式定名石家庄了。
石家庄历史沿革
石家庄,1968年开始的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简称"石"。
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
截止至2014年9月,石家庄市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石家庄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华北地区重要的商业贸易市场流通中心、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因毛泽东在石家庄市代管的平山县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又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远古代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
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
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征和李吉甫。
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
著名数学家、学者李冶在数学天元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初等代数起到了奠基作用,标志着13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
近代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修建的京汉铁路设立一个站点,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称为振头站。
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正太铁路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桥,在石家庄和京汉铁路连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石家庄,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并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1907年,横跨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河北省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大石桥”竣工;正太路起点南移,正定城市中心开始南移,真正使石家庄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河北省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市及其周边所有县城,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权(第一座解放军解放的设防大城市)。
石家庄政府第一届领导班子是柯庆施和毛铎,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当时,石家庄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石家庄市西北部的平山县的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毛主席、党中央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宣告成立,并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掀开了中国金融史上划时代意义的新篇章。
[3]
现代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
1993年6月30日,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政府合并,成立了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3日,国务院同意河北省调整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原桥东区、县级鹿泉市、藁城市、栾城县,设立石家庄市鹿泉区、藁城区、栾城区,调整之后,石家庄下辖8个市辖区: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井径矿区。
其中,市政府驻地为长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