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
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梳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
1.1 科学管理理论
1.2 行政管理理论
1.3 经典管理理论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2.1 行为科学理论
2.2 系统管理理论
2.3 质量管理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1 创新管理理论
3.2 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
3.3 全球化管理理论
四、数字化管理理论的兴起
4.1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4.2 数据驱动的决策
4.3 人工智能在管理中的应用
五、未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5.1 弹性管理
5.2 多元化管理
5.3 变革管理
结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不断推动着管理实践的进步。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管理理论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探索,将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管理理论的五个阶段管理活动源远流长,⼈类进⾏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套⽐较完整的理论,则是⼀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来说都是必要的。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的知识,⼀起来看看吧! ⼀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今)。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类社会产⽣到18世纪,⼈类为了谋求⽣存⾃觉不⾃觉地进⾏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泛的,但是⼈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献之中。
⼆、管理理论产⽣的萌芽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的⼯业⾰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成为现实,⼯⼚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之⼀,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产⼯具的改⾰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提出了分⼯理论。
⼤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与管理学的历史概论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管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管理与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管理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管理与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一、管理与管理学的起源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社会,人类开始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使得管理活动逐渐出现。
古代的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政治组织中。
在古代中国,孔子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管理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对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一时期,泰勒、福尔莱特等人开始系统地研究管理问题,提出了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理论,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
此后,管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管理学家和管理理论。
二、管理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文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主要指泰勒、福尔莱特等人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们强调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提出了许多管理原则和技术,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管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如忽视了人的因素、机械化和单一化的管理方法等。
人文管理阶段主要指马斯洛、麦克格雷戈等人提出的人本管理理论。
他们强调人的需求和动机对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对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管理理论的出现使得管理学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弥补了科学管理的不足。
现代管理阶段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在这一阶段,管理学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战略管理、领导力理论、组织行为学等。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管理理论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问题劳动使用不当工人不愿意干或不愿意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原因改进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按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经营和管理经营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的原则(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分权力和责任权纪律纪统一指挥指统一领导领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员的报酬酬集中中等级制度等秩序秩公平公人员稳定稳人员的团结团首创精神首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通常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权力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观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从不同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服务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因环境不同而变,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管理本质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准则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好“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组织活动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可以进行程序化决策非例性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开发、生产规模扩大等,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组织的协调机制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规范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官僚支援幕僚意识形态或文化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创业型组织专业型组织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政治型组织使命型组织当代管理理论组织趋同理论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塞尔茨尼克指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