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9
特种养殖是指专门针对特定动植物进行饲养、繁殖和经营的一种养殖方式。
这些特殊的养殖对象往往具有独特的生态特点和经济价值。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特种养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特种养殖方式。
一、蚕桑养殖蚕桑养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特种养殖方式。
蚕桑养殖主要以家蚕为养殖对象,通过饲养蚕宝宝并收获蚕茧来获取丝绸的原材料。
蚕桑养殖需要准备适合蚕宝宝生长的桑叶,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时给蚕宝宝更换桑叶,并控制好温湿度。
蚕桑养殖的好处是,既可以获取丝绸的原材料,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蚕桑养殖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桑树的种植和绿化。
二、花卉养殖花卉养殖是一种以花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特种养殖方式。
花卉养殖可以分为室内养殖和露天养殖两种方式。
不同的花卉养殖方式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技术,但基本的养殖原则是相同的。
花卉养殖有许多好处。
首先,花卉是美丽的,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并能提供愉悦的视觉享受。
其次,花卉也是一种绿化材料,在城市和农村的绿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花卉养殖也可以成为创业的机会,通过销售花卉来获取经济收益。
三、蜜蜂养殖蜜蜂养殖是指专门饲养蜜蜂以获取蜂产品的养殖方式。
蜜蜂养殖主要以蜜蜂为养殖对象,通过蜂巢采集蜜蜂的蜜、蜜蜂浆和蜂蜡等产品。
蜜蜂养殖需要提供适合蜜蜂生长的蜂箱,并提供充足的花蜜和花粉作为蜜蜂的食物。
蜜蜂养殖的好处是,蜜蜂可以帮助传粉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蜜蜂还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蜂产品,如蜂蜜、蜂蜡和蜂胶等,这些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和保健价值。
四、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一种以水生动植物为养殖对象的特种养殖方式。
水产养殖包括养殖淡水生物和养殖海水生物两种方式。
不同的水产养殖方式需要不同的水质、养殖设备和饲料等条件。
水产养殖的好处是,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如鱼类、贝类和虾蟹等。
水产养殖可以帮助缓解渔业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并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 雉鸡养殖1. 引言雉鸡作为一种特种经济动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雉鸡的养殖方法、需求条件以及市场前景等相关信息,旨在为有意从事雉鸡养殖的养殖户提供帮助和指导。
2. 雉鸡的养殖方法雉鸡的养殖方法可以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
2.1 自然孵化自然孵化是指雌雉鸡自行孵育蛋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雉鸡会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建巢,并在巢中产蛋。
孵化期一般为23-25天左右,蛋温度需要保持在37-38摄氏度。
2.2 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使用孵化机等设备来模拟鸟巢环境,使雉鸡卵顺利孵化。
人工孵化可以提高孵化率和幼鸟的存活率。
在人工孵化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关键。
一般情况下,孵化温度维持在37-38摄氏度,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
3. 雉鸡的需求条件为了保证雉鸡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以下是雉鸡的一些基本需求条件:3.1 环境需求雉鸡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应性广,但最适宜生活在山地、丘陵、低山丘陵草甸、落叶阔叶林和杂木林等地区。
养殖场地要选择夏季阴凉、冬季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避免过度曝晒。
3.2 饲料需求雉鸡对饲料的需求主要分为日粮和特殊饲料两部分。
日粮包括玉米、麦子、豆粕等常见饲料,在给雉鸡补充日粮时要注意合理搭配,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特殊饲料主要是用于提高雉鸡的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的饲料添加剂。
3.3 温度需求雉鸡适应力较强,对于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但在冬季,特别是寒冷地区,需要为雉鸡提供保暖措施,如加热设备、加厚饲料等,以防止雉鸡冻伤。
4. 雉鸡养殖的市场前景雉鸡养殖作为一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项目,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雉鸡的深加工产品和肉类市场有着较大的潜力。
雉鸡肉质细嫩、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雉鸡的羽毛和蛋壳也可以进行加工利用,增加养殖产值。
然而,要想在雉鸡养殖市场中获得成功,需要养殖户具备良好的养殖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并注意选择优良品种、合理饲养、科学管理等方面。
特种经济动物:是指有别于传统的养殖业而言的,除家畜、家禽和家鱼以外的其他有较大经济价值且不同程度被人工驯养,又能进行人工养殖的各种野生动物。
脱盘(或脱角):即是鹿头上角盘(骨化的残留茸根)或骨质角于翌年春季新茸萌发时脱落的过程。
三叉茸:梅花鹿小鞍子茸愈长愈大,经大鞍子,二杠,瓜角阶段,开始分生第二分枝,待生长至分生第三分枝均称三叉茸。
砍头茸:从第二颈椎处颈下切开皮肤和动脉管。
此时压脖杠的人须机动灵活,即要固定住,又不能压得过紧,以免影响排血,放完血后沿刀口将颈皮做环形切断,再向前方把肌肉用尖刀横向切开,从一、二颈椎间将头部分解下来。
刺激性排卵动物:如兔和水貂,是指卵巢发育成熟的卵泡,必须经过交配刺激的诱导之后才能排出的动物。
二杠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王子鹿填空题1.梅花鹿在我国养殖的品种有:双阳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西丰梅花鹿。
2.国内养殖马鹿的品种有: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东北马鹿。
3.食用狗肉的国家有:中、韩、朝、越南、印尼等。
4.人工养殖的水貂按毛色可分为:标准黑、彩色两大类。
5.人工养殖的狐的生物学分类:赤狐、银黑狐和北极狐,前二者是狐属,后者是银狐属。
6.貉按南北可分为:南貉,北貉7.中国养殖最多的貉是:乌苏里貉8.梅花鹿和马鹿的妊娠周期:9.公鹿的生长周期为:1年;四阶段是: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和配种恢复期;三阶段为:配种期、生茸期、越冬期。
10.蚯蚓的主要习性是“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喜甜酸味、喜同代同居;“六怕”:怕阳光、怕震动、怕水淹、怕闷气、怕农药、怕酸碱。
11.蚯蚓的品种:大平2号、北星3号、大平3号。
12.三大毛皮动物的妊娠期平均值:47天,50~58天,54~65天。
13.犬的妊娠期:60天。
14.水貂的发情特点:季节性多次发情;狐的发情特点:季节性一次发情;貉的发情特点:季节性一次发情简答题一、犬的生物学特性1.忠于主人,感受情深厚;2.犬的智力发达;3.嗅觉、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4.犬的情绪变化丰富。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种经济动物(de)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价值上可以将其分为药用动物、裘皮 ( 革) 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等几大类.本地养殖(de)特殊品有蝎子、七彩山鸡、梅花鹿、牛蛙、蜗牛、蓝狐 ( 银狐、雪狐) 、獭兔等,笔者针对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de)特点进行分析,为准备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提供参考.1 特种养殖(de)主要特点及现状1. 1 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引种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较大(de)场地和特殊(de)笼舍设计,饲料价格相对较高,卫生防疫和产品加工(de)方法各异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效益较好,但高效益(de)项目风险也比较大,市场行情(de)波动大且具有一定(de)周期性.1. 2 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特种经济动物(de)种类繁多,因各自(de)生物学特性不同,需要不同(de)饲养管理方法,需要饲养人员掌握相关(de)科学技术.日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de)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缺乏.市场上特种经济动物(de)成品配合饲料种类很少,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用(de)疫苗和药品等也多是使用畜禽药品,只是在剂量上有所调整特种经济动物(de)产品加工技术复杂.1. 3 炒种和欺诈使投资者望而却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涉及多个行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成立强有力(de)行业管理组织,供求市场混乱,存在着倒种、炒种和欺诈等现象,许多养殖户上当受骗,造成一定(de)经济损失.任何一种动物(de)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受经济、文化、科技、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de)影响,不同品种(de)经济动物养殖所处(de)发展阶段不同,就同一经济动物而言,其发展现状在不同(de)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着较大(de)差异.除受饮食习惯及文化(de)影响外,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和科技发达、自然条件好(de)国家或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发展较快.我国特种经济动物(de)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由于经济和科技落后、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使得特种经济动物(de)养殖长期处在抓捕驯化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de)逐步解放和农产品市场(de)培育,农民(de)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经济动物及其产品(de)需求量逐年增加,经济动物养殖得到了迅速(de)发展,种类由少变多,饲养规模由小变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良好发展势头.部分经济动物(de)养殖已经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成为振兴地方经济(de)支柱产业.2 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准备条件2. 1 养殖目(de)明确,有足够(de)资金和抗风险能力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不能抱投机和暴富(de)心理,在资金投入时要进行详细(de)预算.动物养殖至少要经过一到两个生产周期才能见到效益,在见效前(de)场房建设、引种、饲料、水电和人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资金投入,依据实际财力制定养殖规模.2. 2 引进先进(de)养殖技术和专业人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投资规模较大,必须引进先进(de)技术和专业人才,按行业标准建场,才能在激烈(de)竞争中占有优势.即使是一家一户式(de)小规模饲养,也应掌握或了解先进(de)养殖技术,如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蓝狐(de)改良、选用合适(de)饲料配方等.2. 3 了解相关(de)法律、法规和政策养殖国家林业局发布(de)可以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de)陆生野生动物时亦需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同时还要依法符合动物防疫、检疫(de)要求.例如,对肉用特种经济动物产品(de)卫生检疫要依照相关(de)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办理.2. 4 充分了解市场,选择合适(de)养殖品种市场调查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非常重要,热门品种和紧俏品种不一定是好品种,有经济效益(de),最适合自己(de)才是好品种.如果以前没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经历,应选择容易饲养、种源充足、供求市场都很大(de)常规品种,尽管利润有限,但风险较小,而且可以积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经验,如梅花鹿、马鹿、蓝狐、牛蛙、蝎子、獭兔、野猪和七彩山鸡等.选择药用动物和裘皮用动物养殖只需了解国内、外大市场(de)行情即可; 选择肉用动物养殖一定要了解周边市场(de)需求.在其他地区大规模养殖则必须考察当地市场,确定了养殖(de)种类,然后就是如何选择优良种源(de)问题.选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de)工作,如果没有足够(de)经验,一定要请专家协助,参照选种标准,选择有实力(de)养殖场进行引种.因种兽(de)价格相对较高,很多经销商都将商品兽当作种兽出售,扰乱了养殖市场.使许多养殖户蒙受经济上(de)损失.2. 5 选择合适(de)地点建场特种经济动物(de)种类繁多,因各自(de)生物学特性不同和市场需求不同适合分不同(de)地区饲养.例如狐和貉等毛皮兽适合在寒冷(de)北方饲养.2. 6 加入行业组织,及时了解信息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组织发展较慢,虽然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科研单位成立了相关(de)养殖协会,但多数协会结构单一,其指导性和组织性不强,科技含量低,没有发挥应有(de)作用.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一定要加入相关(de)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有关政策和行业信息,才能在复杂多变(de)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3 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应对措施和发展对策合理选择饲养品种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必须了解所要养殖品种(de)特性、真实市场价值和养殖成本,慎重做出选择.首先要选择国家允许经营利用(de)物种,国家林业局2003年8月正式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布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de)梅花鹿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de)通知,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中物种,如梅花鹿、马鹿等,以及因科学研究用(de)称猴等、因中医药用(de)黑熊等均需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de)规定,办理相关(de)许可手续.其次要选择饲养技术成熟、种源充足和供求市场都很(de)常规物种.如果没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经验,不要选择技术尚不完善(de)养殖物种和养殖方式;选择种源充足且市场需求量较大(de)常规物种,虽然利润有限,但风险亦相对较小,而且可以积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经脸.再次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生长(de)物种.选择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种类时要考虑其原产地(de)自然条件,例如光周期和温、湿度等是否与本地相符合.特种经济动物(de)种类繁多,因各自(de)生物学特性不同,适合在不同(de)地区饲养.最后要选择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de)物种.提高特种经济动物产品(de)加工质全和对特种经济动物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保证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稳定、持续发展(de)重要途径.每种特种经济动物都有其自身(de)主要产品,例如貉、狐和貂(de)毛皮,鹿(de)茸角等.如对貉肉进行深加工,使其进人食品市场;开发鹿(de)茸肉兼用品种等,可以获取更大(de)利润,同时降低了养殖(de)风险.增加科技投入特种养殖业需要特殊(de)养殖技术,通过人才培训和技术攻关等措施,加大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de)技术投入,对传统畜牧业在育种、繁殖、饲料生产、疫病防制等领域成熟(de)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和转化,并应用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近几年来,广大养殖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研究总结了不少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如鹿、貉、貂、狐品种改良技术,鹿、狐(de)人工授精技术,狐、貉、貂(de)提前取皮技术,疫病防制及产品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技术等,对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我国(de)畜产品特别是经济动物产品(de)种类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de)差距,相当一部分经济动物(de)生产尚处在以提供原料为主(de)原始阶段,深加工能力有限,产品种类单一,规格化及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占有力差.根据国际市场对畜产品(de)要求,加大产品(de)开发力度,使经济动物产品向多样化、规格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将有利于经济动物向产业化发展.同时,提高特种经济动物产品(de)加工质量和对特种经济动物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保证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稳定、持续发展(de)重要途径.每种特种经济动物都有其自身(de)主要产品,如貉和蓝狐(de)毛皮,鹿(de)茸角和鸵鸟(de)肉等.如果对貉肉进行加工并进入食品市场,开发鹿(de)茸肉兼用品种,对鸵鸟皮进行深加工,就会获取更大(de)利润,同时降低了养殖(de)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实力(de)企业目前十分重视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综合开发利用(de)研究.4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de)发展前景近年来,水貂、獭兔等很多毛皮动物(de)裘皮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人们饮食习惯(de)多元化,精神生活水平(de)提高,从而要求有更多种类(de)肉食满足其需要;进人人们生活领域(de)观赏动物、伴侣动物(de)数量急剧增加.这些市场需求大大地推动了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de)发展,并且科学技术(de)不断发展又为这一新兴养殖业(de)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特种经济动物(de)产品受市场需求和行情(de)影响较大,但只要在主管部门依法规范管理下,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抓紧当前有利时机,以多种形式,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派和饲料来源,加强产业间(de)紧密协作和共局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特种养殖业,我国(de)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一定会有稳定持续(de)发展.参考文献:[1] 车永能,马自兴.[J].中国畜禽种业.2016(01)[2] 刘伟石.[J].中国林副特产.2005(05)[3] 张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05)[4] 农辑.[J].农村新技术.2002(03)[5] 孙红喻,靳玉文.[J].农家顾问.2002(04)[6] 孙居祥,王玉顺,刘紫金.[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06)[7] 尹正良.[J].湖南农业.1998(12)[8] 尹正良.[J].湖南农业.1999(04)[9] [J].科技经济市场.1999(01)[10] 尹正良.[J].湖南农业.1996(02)[11] 王信喜,杨海明,王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06)[12] 徐丽萍.[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01)[13] 刘鑫.[J].养殖与饲料.2008(10)[14] 李光玉.[J].农村养殖技术.2007(01)[15] 刘伟石,商兰,任艳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02)。
简述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基本特点摘要:一、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定义与分类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基本特点1.经济价值高2.养殖技术要求高3.品种多样性4.生态环境适应性强5.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正文: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是指针对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动物进行的人工饲养和繁殖。
这类动物通常具有高经济价值、技术要求高、品种多样、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定义与分类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家禽、家畜、水产、宠物、野生动物等。
这些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
同时,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基本特点1.经济价值高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肉鸡、肉羊、水产等。
这些动物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格,有利于养殖户提高收入。
2.养殖技术要求高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对技术要求较高,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繁殖等方面。
养殖户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养殖水平,以确保动物的健康成长。
3.品种多样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品种繁多,如肉羊有萨福克羊、杜泊羊等,家禽有肉鸡、蛋鸡等。
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
4.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特种经济动物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如水产养殖在水域、陆地均可进行;野生动物养殖可在山区、平原等地域开展。
这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多的养殖场所选择。
5.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扶持。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养殖户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总之,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促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引言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珍禽、珍兽、水生动植物等多样的特殊类型动物的养殖。
这一领域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机会,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然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政府、农民和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对策,以促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一、政策支持1. 制定鼓励政策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鼓励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财政、税收和土地政策的调整,以减轻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资金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用于技术培训、养殖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
这有助于降低养殖者的经济风险,并鼓励更多人进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领域。
3. 土地政策改革为了支持养殖业的发展,政府可以推动土地政策改革,鼓励农民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
二、技术支持1. 提供技术培训农民需要接受相关的养殖技术培训,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科学喂养等方面的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减少损失。
2. 推广现代养殖技术引进和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包括兽医服务、智能化养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这将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养殖业更具竞争力。
3. 科研和创新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特种经济动物的新品种选育和疾病控制研究。
科研和创新将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有助于生产更高质量的特种动物。
三、市场开拓1. 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帮助养殖者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
这有助于农民做出明智的销售决策,避免价格波动对经济效益的不利影响。
2. 发展特色品牌鼓励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发展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将拓展高端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多元化销售渠道促进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多元化销售渠道,包括农村集市、电商平台和餐饮业等。
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环保监管,避免养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绪论一、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广义:家畜、家禽等被人工驯养的动物。
这些动物对人类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包括了较高等的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及较低等的两栖类、鱼类、节肢类、软体类和一些昆虫类动物具体说:指具有特定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能为人类提供特殊产品、以满足人们不同需要、具有不同驯化程度的人工规模化饲养的动物家畜、野生动物、驯养动物、特种经济动物的区别:家畜(禽):被人类高度驯化的动物,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社会产物,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已形成不同品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正常繁殖后代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其性状能稳定的遗传下来,属于特种经济动物的范畴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里生长、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动物,只有种与变种之分,没有品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驯养动物: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某些特定经济价值为宗旨,从自然界猎捕回来加以驯养的动物。
驯养只限于该动物的本身,其遗传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
繁殖困难,适应性差,难以规模化生产不论野生动物还是驯养动物,如果尚未规模化饲养,不能形成产业化生产的就不属于特种经济动物的范畴二、特种经济动物的特点产品具有特定经济用途:食用性(鸽肉、牛蛙肉、鹿肉等)、药用价值(鹿茸、麝香、全蝎)、毛皮价值(貂皮、狐皮、獭兔皮)和观赏性(金鱼、画眉、鹦鹉)驯化程度较低:驯化历史较短、驯化程度较低,应激性较强,饲养管理技术特殊种类繁多,分布区域性明显:中国有100多种,生物学特性差异,导致其适合饲养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毛皮动物适合寒冷地区,蛇类适合温热地区生长季节性繁殖:大多数特种经济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其驯化程度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大多保持着原始栖息环境下的特点。
如哺乳动物一般在食物最丰富的季节产仔,大多数鸟类在春节繁殖等三、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毛皮动物:水貂,狐,貉药用动物:鹿,麝,熊,蜈蚣,蝎子肉用动物:肉鸽,肉狗,鹌鹑,牛蛙玩赏动物:玩赏鸟,金鱼按照动物类别分类特种哺乳动物:鹿、水貂、狐狸特种禽类动物:鹌鹑、乌骨鸡、鹦鹉特种水产动物:金鱼、热带鱼、龟、鳖其他:昆虫、蚯蚓、蝎子、蜜蜂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意义提高特定产品,满足人们特殊需求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共享,促进文明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五、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状国家林业局2003年发布的可以用于从事商业性经营、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目前全国水貂饲养户5000多家,种貂300万只,年产水貂皮近1000万张。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原则
1.科学管理: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应基于科学的管理原则,包括饲养、疫病防控、繁殖等方面。
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特种经济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繁殖能力。
2.合理饲养: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饲养需求进行合理配方和饲养措施。
合理的饲养可以提高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效益,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疫病防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疫苗接种、疫病监测和隔离措施,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特种经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4.环境保护: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应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采取合理的废弃物处理、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市场导向: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
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经营模式,可以提高特种经济动物的销售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一、名词解释1.特种经济动物:是指传统的家畜家禽以外的其它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且不同程度被人驯养的野生动物。
2.乳鸽:3.鸽乳:4.初配年龄:第一次交配的年龄。
5.初乳:6.假妊娠:指母兔经交配或爬跨刺激排卵而未受精,卵巢形成黄体,表现妊娠的现象。
7.体成熟:8.性成熟:动物生殖器官开始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生殖细胞时间。
9.发情周期:二、填空题1、按用途和特点经济动物可分为皮毛、药用、特种珍禽、观赏动物、实验、指示、宠物。
2、仔兔/仔犬分为闭眼期和开眼期时期。
3、母兔是刺激性排卵动物可以有计划繁殖。
4、人工初生动物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定质。
5、小型哺乳动物检查妊娠的方法有摸胎法、称重法、试情法。
6、犬的妊娠期是58~66天。
7、训犬的基本要领:诱导、强迫、禁止、奖励,训犬的基本技能:随行、坐下、卧下、街行。
8、鸽子是素食性动物。
9、鸽子的孵化期为17天。
10、鸽子性成熟的年龄为5~6月龄。
11、蛇是变温动物。
12、鸽子配种的公母比例为1:1。
三、问答题1、饲养经济动物的意义?2、兔子生理特点有哪些?简述与饲养管理的关系?答:生理特点:采食性:草食动物,喜吃多叶性饲料和加工的颗粒饲料,不喜欢吃禾本科牧草和动物性饲料。
有啃咬硬物习惯;挑食喜欢食物;有惯食性,饲养时不要突然更换饲料。
食粪性:家兔的食粪性是指家兔吃自己部分粪便的本能行为。
这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家兔有益。
通常家兔排出两种粪便,一种是粒状的硬粪,在白天排出。
一种是团状的软粪,在夜间排出。
家兔排出的软粪时会自然弓腰用嘴从肛门处吃掉,稍加咀嚼便吞咽,每天所排的软粪全部被自己吃掉,只有当家兔生病时才停止食粪。
3、种公兔饲养管理的要点是什么?‘‘四不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要点:1、营养要全价,主要保证蛋白质供应,2、能量饲料比例要合适,3、饲料体积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草腹,配种困难,4、加强运动和卫生,减少生殖器官疾病的发生,5、合理配种使用:未到年龄公兔,不过早参加配种,防早衰;青年兔实行隔日配种制度;成年兔,1天可配2次,连续2天,休息1天。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总结汇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以及市场需求的养殖模式。
本文将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进行总结汇报,包括其概述、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等方面。
一、概述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是指养殖那些具有高经济价值和独特特性的动物,如蜜蜂、爬行类动物(如蟒蛇、鳄鱼等)、宝贝贝(如珍珠蚌、紫貂等)等。
这些动物多具有高效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强和收益高等特点,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二、发展现状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种类越来越多,供求逐渐平衡。
其次,养殖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缩短了养殖周期。
此外,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包括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三、优势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有以下几个优势:1.市场需求旺盛: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多具有独特的加工和药用价值,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市场需求旺盛稳定。
2. 投资回报高: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盈利能力强。
而且,养殖规模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3. 生态环境友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一般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
四、挑战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面临一些挑战:1. 养殖技术不稳定:由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品种繁多,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也不同,技术不稳定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2. 市场风险: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受市场波动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大,投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意识。
3. 保护动物资源:一些特种经济动物属于珍稀动物,养殖中需要加强动物保护,合理利用资源。
五、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使其更稳定和可靠。
2.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监管和管理,保护动物资源并建立起健全的市场机制。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市场认知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
特种经济养殖知识点归纳特种经济养殖是指针对某种特定的养殖品种,经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以实现高效经济、产值较高的养殖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特种经济养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一、蚕桑养殖蚕桑养殖是利用家蚕进行丝绸生产的特种经济养殖方式。
具体包括蚕的选种、蚕的饲料及饲养管理、采桑和饲养环境的控制等方面。
选种时,应选择体态健康、耐受力强的蚕,保证种群的优良品质;饲养管理方面,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合理安排蚕的饮食和饲养时间,确保蚕的生长发育和丝绸产量;采桑过程中,要注意采摘合适的桑叶,避免对桑树造成损害;同时,合理配置饲养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水和清洁条件。
二、蜜蜂养殖蜜蜂养殖是利用蜜蜂进行蜜、蜡等产品生产的特种经济养殖方式。
该养殖方式的关键是合理建立和管理蜜蜂巢箱。
巢箱的选取应根据蜜蜂种类和养殖目的进行选择,保证巢箱的质量、大小和适应性。
养殖蜜蜂时,需要控制巢箱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提供充足的蜜源和花粉,合理布局蜜蜂巢箱,以促进蜜蜂的繁殖和生产活动。
此外,在蜜蜂养殖中还需注意饲养对策,预防和治疗蜜蜂病虫害,保证蜜蜂养殖的健康发展。
三、宠物养殖宠物养殖指的是以宠物为对象的特种经济养殖方式,如猫、狗、鱼等。
宠物养殖需要针对不同品种和类型的宠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饲养要求。
在宠物的选取上,应选择健康无病、性格温顺的个体,以确保宠物的健康和品质。
在饲养管理方面,需要提供适宜的食物和饮水,定期进行驱虫和兽医检查,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
此外,对于繁殖和繁衍后代的宠物,还需了解繁殖和养育的技术方法和要点,确保繁殖的成功和幼仔的生长发育。
四、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水体进行养殖的特种经济养殖方式,包括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养殖。
在水产养殖中,首先需选择适合养殖的水域和水质条件,保证水体的清洁和资源的丰富。
其次,要对养殖品种进行选育和选种,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食物转化效率高的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附件4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畜牧学
专业名称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专业代码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07月15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
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